学术投稿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中的临床应用

纪卫华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腰-硬联合麻醉, 老年人
摘要: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对160例老年需行TURP的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给予应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对照组80例,应用硬膜外麻醉(EA组).结果 两组病人麻醉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下降(P<0.05),但心率(HR)变化不明显.CSEA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善时间明显比EA组快,CSEA无痛率为100%,EA组无痛率为73.75%,CSEA组不必应用辅助用药,而EA组辅助用药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具有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等诸多优点,应用于老年前列腺电切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集束干预策略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中的应用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由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观念的引进,以及吻合器在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广泛开展, 根治性保肛手术逐渐成为直肠癌外科治疗的首选术式[1].但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传统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5%~8%, 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可增至3%~21%[2].吻合口瘘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主要的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可造成腹腔及盆腔的严重感染,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因吻合口瘘再手术的病死率为16.7%[3].集束干预策略是用新的经循证医学证实的目前有效的一系列操作、治疗、护理等措施集合在一起来指导临床实践.本科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16例患者实施集束干预策略,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治愈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桂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行宫腔镜检查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行宫腔镜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准备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1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80例作为研究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进行了宫腔镜检查并做相应治疗,随后进入IVF-ET周期;另外80例患者未行宫腔镜检查而直接行IVF-ET,作为对照组.对研究组的宫腔镜检查结果及两组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经宫腔镜检查,异常宫腔占61.2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新鲜周期移植种植率分别为27.96%、15.06%,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2.55%、22.86%;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冻融胚胎移植种植率分别为27.69%、13.79%,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2.42%、20.00%,研究组新鲜周期移植及冻融胚胎移植胚胎着床率与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B组.结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行宫腔镜检查有重要的临床诊疗价值,对于女方输卵管因素性不孕、原发性不孕同时不孕年限>5年以上,或继发性不孕同时不孕年限>3年以上准备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术前常规做宫腔镜检查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

    作者:胡肖玲;马海兰;李美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颈动脉斑块造影剂增强超声显影与脑卒中关系的探讨

    目的 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探讨颈动脉斑块显影情况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 130例患者,其中脑卒中组患者80例,对照组50例,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并发斑块者行实时造影剂增强超声造影,观察斑块显影情况.结果 ①脑卒中颈动脉硬化患者软斑(33/68,49%)及混合斑(22/68,32%)所占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21,9%;4/21,19%);②脑卒中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内显影率(42/68,6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动脉斑块性质及超声造影显影情况与脑卒中发生关系密切.

    作者:邬彩虹;郑艳芬;任海波;王觅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髋关节置换术前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指导的临床意义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颈骨折及髋部肿瘤等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成功不仅与医生的技术有关 ,而且与高质量的护理密切相关 .

    作者:黄雾香;郑亚东;钟梅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特殊部位浅静脉逆向穿刺输液的观察

    传统静脉输液的静脉选择多选前臂静脉、手背静脉、足背静脉,采取的是向心方向穿刺,但对于病情重、住院时间长,并长期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的患者,静脉损伤严重,常常只剩下关节附近的静脉或指(趾)静脉比较暴露,这些特殊部位的静脉给临床静脉穿刺带来一定的难度,采用传统的顺行穿刺法成功率不高,针头很难固定,患者关节稍微活动针头就很容易刺破血管造成液体渗出血管外,而采用逆行穿刺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因逆向静脉输液利用了通常情况下不采用的特定部位浅静脉,如手、足背下1/3及腕关节附近的浅静脉,而且易于固定.

    作者:张凯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透析导管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B超实时定位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透析导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80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需要留置透析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根据颈内静脉解剖特点经验性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透析导管,B组采用B超实时定位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透析导管.观察两组置管成功率、穿刺一次成功率以及穿刺点血肿、渗血的发生率,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A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50%,总成功率80%,术后穿刺点血肿、渗血的发生率20%.B组40例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87.5%,总成功率100%,术后穿刺点血肿、渗血的发生率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B超实时定位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透析导管,能明显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减少穿刺的次数及并发症.

    作者:徐志坚;吴积新;蔡永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5‰茂康复合碘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观察

    静脉穿刺技术是临床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一直是护理人员探索与研究的问题,为减少患者痛苦,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选择好穿刺血管是保证静脉穿刺成功的先决条件.在临床选择静脉过程中,困难穿刺时通常采用热毛巾湿敷、拍打血管、延长扎压脉带的时间;或使用药物涂敷法,有报道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敷皮肤[1]或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涂擦穿刺皮肤等[2],其目的是终让血管充盈,但对于皮肤表面的影响未做到密切的关注.

    作者:曾德兰;岑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多时段血糖控制对糖尿病心血管病变转归及与TNF-α和IGF-1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多时段血糖控制在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76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病人每月进行多时段血糖监测,并根据结果进行降糖药物调整使血糖稳定;而对照组的35例患者则根据空腹及早餐后血糖监测调整降糖药物.所有病人定期检查血糖、血压及HbA1c、心电图、心脏B超、动态心电图等;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受试前后TNF-α和IGF-1的检测.结果 多时段血糖控制组其心血管病变改善及稳定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而发生心血管病变加重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多时段血糖监测与控制的糖尿病病人2年后 TNF-α和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时段血糖控制可延缓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并对心血管病变有改善作用,能降低TNF-α和IGF-1的表达.

    作者:钟立新;李必迅;秦志琳;甘文玉;刘晓梅;吴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患者术后早期痛觉过敏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对瑞芬太尼致腹腔镜术患者术后早期痛觉过敏(OIH)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取ASA Ⅰ~Ⅱ级、年龄18~55岁行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 组,各30例,均采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静脉麻醉,间断给予顺式阿曲库铵.A、B两组分别于停止输注瑞芬太尼前5 min静脉给予布托啡诺,A组为15 μg/kg,B组为30 μg/kg,C组对照给予芬太尼1.5 μg/kg,记录各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拔管后30 min的 VAS 评分、Ramsay 评分及拔管后苏醒期内患者呼吸抑制、术后烦躁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拔管时血流动力学指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短于C组(P<0.05);苏醒拔管后30 min的 VAS 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 评分 A组清醒程度优于B、C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发生率C组高于A和B组,3组均无术中术后躁动的发生.结论 对手术患者于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15 μg/kg布托啡诺可安全有效地减轻瑞芬太尼麻醉后的痛觉过敏.

    作者:甘伟耀;何二宁;梁树聪;辜春林;罗艳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新型影像导航鼻内窥镜综合系统在鼻窦与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上个世纪70年代,奥地利科学家瓦尔特·麦塞克林格(WalteroMesserklinger)发明了鼻内窥镜并应用于临床治疗.随着鼻腔鼻窦应用解剖、生理学、病理学及影像诊断新技术等学科的介入和发展,新的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设备不断涌现,功能性鼻内窥镜系统一般配有LED冷光源、摄像机和显示器,可深入到鼻腔内,使深藏在鼻腔内的病理改变清晰显示,其亮度相当于无影灯的20倍,3.5 mm的小孔可将病变组织放大500倍,整个过程视野清晰,一目了然,使手术达到更精细的效果,并且可以到达以前不易到达的区域.

    作者:李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冠状动脉疾病中作用的研究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为LDL经氧化修饰而形成的脂蛋白,其水平升高是人体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ox-LDL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冠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血管内皮损伤的过程,本文就ox-LDL在这些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何文军;黄家平;莫翔;梁伟东;梁少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全胸腔镜下肺癌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30例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胸腔镜组),对照组为30例开放手术的患者(开胸组),比较二组患者的手术一般项目、术后拆线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率、死亡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拆线时间、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率、死亡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的患者失血量与住院天数低于开胸手术组.结论 只要把握得当,胸腔镜手术能达到与开胸手术一致的肿瘤根治效果,并具有微创、恢复迅速的优点.

    作者:伍达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联合膀胱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以往治疗方法均采用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前列腺摘除术,其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出现伤口的感染机会大,住院时间长等.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传统术式逐渐被日益进步的腔内技术所代替.2006年10月至2012年4月,我院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联合膀胱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4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水原;曾隆桂;陈振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开放式与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开放式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和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12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分成两组各56例,分别进行开放式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开放式组)和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疝复发率、学习曲线、住院费用等.结果 开放式组除术后住院时间比TEP组延长外(P<0.001),其手术时间、学习曲线和住院费用均比TEP组明显减少(P<0.00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放式组和TEP组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同样安全有效.TEP组住院费用高,学习曲线长;开放式弥补了TEP的缺点,住院费用低,学习曲线短,只要常规手术器械,易于学习和掌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谢桂生;董保国;梁驰;李霖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60岁以下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早期及即刻应用替罗非班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60岁以下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早期及即刻联合在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础上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拟行介入治疗的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早期使用组55例和介入治疗前即刻使用组5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情况、介入治疗术前和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30 d内出血并发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和术后30 d心脏彩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与即刻使用组比较,早期使用组介入治疗前TIMI 3级血流和TMPG 3级比例明显升高(30.9 % VS 12.7%、34.5% VS 12.7 %,P<0.05);早期使用组介入治疗后TMPG 3级明显升高( 80% VS 52.7 %,P<0.05),轻度出血并发症明显增多(P<0.05),重度出血并发症增多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早期使用组和即刻使用组术后30 d MACE发生率分别为 7.2% VS 16.4 %(P>0.05);术后30 d早期使用组的LVEDD显著小于即刻使用组,而LVEF则显著大于即刻使用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常规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60岁以下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前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比介入治疗前即刻应用能及早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改善TIMI及TMPG分级,从而有效保护心功能,其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卢志红;陆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肾穿刺活检术的带教体会

    目前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已在大型医院广泛开展,穿刺技术的改进、免疫荧光技术和电镜的应用使其成为肾脏病临床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1].肾活检操作的要点及注意事项掌握与否,直接关系到活检的成功率及安全性.临床实习医生在实习前理论课学习时对肾穿刺活检术的了解比较肤浅,进入临床实习以后才真正接触此项操作.

    作者:霍冬梅;杨桢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同轴微导管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同轴微导管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常规栓塞组128例患者常规采用普通导管行超选择栓塞治疗,同轴微导管栓塞组51例患者采用3F同轴微导管行超选择肝段(31例)或者亚肝段(20例)肿瘤供血血管的栓塞治疗.结果 同轴微导管栓塞组术后无误栓而致的并发症,肝功能损害轻微,疗效较普通栓塞组有明显提高.结论 微导管的使用可提高肝癌介入栓塞的准确率而增强疗效,降低并发症,肝功能损害轻微.

    作者:尚丽明;叶新平;彭民浩;覃晓;彭涛;郭雅;肖开银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腹腔镜单针缝合网膜填塞修补上消化道穿孔76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单针缝合网膜填塞法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6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病人进行穿孔修补.腹腔镜下沿纵轴全层缝合一针,将游离网膜填塞穿孔后,应用单器械打结法打结修补穿孔.结果 76例顺利完成修补手术,溃疡穿孔直径0.3~1.5(平均0.54)cm,手术时间35~105(平均46)min.死亡1例,溃疡穿孔复发1例,伤口甲级愈合率90.7%,平均住院日6 d.无腹腔感染、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有4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月至5年,其中有48例进行了胃镜检,显示溃疡愈合.结论 腹腔镜单针缝合网膜填塞修补上消化道穿孔,微创、安全,操作相对简单,疗效可靠.

    作者:黄欣;毛志森;唐从耀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在心脏直视手术后压疮预防中的应用

    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往往病情危重,尤其是小儿、老人及女性患者在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衰及营养不良,全身免疫力受到明显影响,再加上心脏直视手术术中的特殊性,术中及术后发生急性压疮的机会相对增多,护理风险高.循证护理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恰当运用实证,以在某一特定领域作出符合患者要求的护理决策的过程[1].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心脏直视手术后患者,积极预防压疮,有效地避免和减少了压疮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家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内镜下高频电凝治疗结肠息肉76例分析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黏膜受到炎症或是慢性刺激造成突出于结肠黏膜表面的一种赘生物[1];此种息肉可以单发或多发,初期往往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多出现血便、脓血便且逐渐增多,甚至导致癌变发生[2].我们于内镜下利用高频电凝治疗结肠息肉,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陈海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