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房功能的临床研究

徐丽芳;吴棘;郭盛兰;张棣;罗帅伟;黄喜玉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 应变率, 肥厚性心肌病, 左心房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房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26例除外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健康对照者,使用SRI技术检测并比较分析各组左房各壁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应变率峰值(SSR、ESR、ASR).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CM组左房壁舒张早期应变率峰值(ESR)、收缩期应变率峰值(SSR)均减低,舒张晚期应变率峰值(ASR)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RI可定量评估左房功能改变,间接定量反映左室舒缩功能改变.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防治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致胆管损伤的防治.方法 分析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该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 例LC术致胆管损伤的患者中,肝总管撕裂1例,胆总管横断2例.3例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年.术后恢复均良好,无黄疸、胆管感染等征象发生.结论 胆管损伤是LC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损伤后的处理方法 和手术时机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预后,术中仔细辨清肝总管、胆总管与胆囊管三者关系是预防LC术胆管损伤的关键.

    作者:张景山;郑永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肾动脉狭窄心衰和冠脉结扎心衰大鼠模型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肾动脉狭窄心衰和冠脉结扎心衰大鼠模型的实验效果.方法 分别使用双肾动脉结扎和结扎冠脉前降支近段的方法 制备心衰大鼠模型,在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8个月分别测定血压、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室射血分数(EF).结果 双肾动脉结扎组与冠脉结扎术组对比,24 h内动物死亡率分别为22.2%、44.4%(P<0.01);心衰模型成功率分别为56%、43%(P<0.01);心衰模型成功时间分别为6个月、2周(P<0.01);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65%、1.8%(P<0.01);两种心衰大鼠模型平均心率分别为430 bpm、670 bpm(P<0.01);两种方法 制备成功的大鼠心衰模型,在LVDD、LVSD、EF指标两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两种实验方法 均可制成心衰大鼠模型,肾动脉结扎模型可作为高血压导致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的动物模型,冠脉结扎大鼠模型可作为冠心病心衰模型来研究.

    作者:刘杰;吴隐雄;邓金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人经皮肾镜弹道碎石术的麻醉选择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行经皮肾镜弹道碎石术(PCNL)麻醉方法 的选择.方法 选择 ASA Ⅰ~Ⅱ级、年龄60~75岁、择期行PCNL的病人60例,其中30例为Ⅰ组,采用两点法硬腰联合麻醉,试验剂量均为2%利多卡因;追加剂量为0.375%罗哌卡因.另外30例为Ⅱ组,行静吸复合麻醉.记录两组麻醉前、麻醉后20 min、截石位后、俯卧位后、术毕各时点的血压和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并与基础值比较.结果 两组均镇痛满意.麻醉平面固定后、体位变动前两组病人血压均下降(与麻醉前比较,组内及组间均无明显差异).转俯卧位后两组病人血压均明显下降,但Ⅰ组较Ⅱ组血压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1 h及术毕两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心率均在俯卧位后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VP随手术时间的延长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术中2 h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麻醉均能满足PCNL需要,静吸复合麻醉对于老年人PCNL来说血压波动少于硬腰联合麻醉,是老年人PCNL的较佳选择.

    作者:刘燕洁;梁宁;马利;叶凤青;甘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80岁以上老人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体会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年人就诊机会增多.我院2010年对80岁以上老人78例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现将麻醉过程的总结如下.

    作者:黄光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总结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癌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肾癌患者采用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为100~260 min,出血量60~700 mL.术后住院7~9 d,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为T1~T2期,术后随访2~45个月,均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切口或操作孔道肿瘤种植等.结论 肾癌患者采用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具有组织损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手术时间短、预后更好等优点.

    作者:卢尚光;高宏君;梁泰生;梁霄;董瑜;周杰彬;谭臻;农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γ-干扰素对体外冲击波致输尿管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对体外冲击波致输尿管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4只实验兔随机分成4组:治疗组A(n=16)、模型组B(n=16)、药物对照组C(n=16)、假手术组D(n=16).在建模和给药后第14、21、28 d及35 d均各随机处死4只,取输尿管标本进行常规病理检查、评分,并观察输尿管平滑肌收缩力.结果 较之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治疗组在病理量化评分、平滑肌收缩力方面差异显著(P<0.05).结论 γ-干扰素能够预防及治疗ESWL输尿管损伤及纤维化的形成.

    作者:刘永康;王健;刘刚;梁鹏;王晓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骶裂孔置管介入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用的一种介入疗法.我院在X线机监视引导下,经骶裂孔穿刺硬膜外前间隙置管于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给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许承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宫颈环切术配合外用溃疡散治疗宫颈糜烂132例护理体会

    宫颈糜烂是一种好发于育龄妇女的宫颈疾病之一,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早期发现及治疗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我科从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对132例宫颈糜烂患者采用LEEP刀配合使用外用溃疡散治疗,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何绍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超声对滋养叶细胞疾病的诊断价值及研究进展

    滋养叶细胞(trophoblastic disease),顾名思义,是指胚胎的滋养叶细胞发生异常增生所引起的一组疾病.目前,滋养叶细胞分为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细胞癌三种,其中葡萄胎属良性病变,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细胞癌属恶性病变[1].现将其超声诊断的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黄飞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并发胆漏的观察及护理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在腔镜良好的视野和便捷的操作下,用纤维胆道镜完成迂曲狭窄胆道内操作.它既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点,又有开腹胆道探查的确切疗效,能保证正常胆管的完整性和生理功能,使绝大部分病人得到微创治疗的满意疗效[1].胆漏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2].现将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6例患者并发胆漏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范淑君;周燕秋;刘玲玲;李丽红;刘金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超声产前诊断胎儿颜面部畸形的临床价值

    颜面部畸形是胎儿常见畸形,以唇腭裂多见,轻者给患儿日后生活带来不便,严重者可造成围产儿死亡.产前及时诊断及处理,对减轻孕妇痛苦、降低出生缺陷率具有重大意义.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行超声检查中晚期孕妇95 399人,共检出颜面部畸形267例302个畸形,经引产或分娩证实,颜面部畸形有270例311个畸形,现分析如下.

    作者:林莲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新生儿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

    机械通气作为呼吸衰竭常用的治疗手段,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为重要的技术,是患儿生命的后防线.新生儿机械通气有着与儿童、成人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严格有效的气道管理对提高机械通气的疗效,避免或减少并发症,降低危重新生儿致残率、病死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就新生儿人工气道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翠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造瘘术对重度肾积水患肾功能的评价

    目的 探讨经皮肾造瘘术治疗重度肾积水的效果及其评价患侧肾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造瘘术对48例重度肾积水患者(53个患肾)进行治疗,彩超测量积水肾治疗前后肾动脉血流的阻力指数及肾实质厚度,术后记录24 h引流尿量并检测尿液pH.结果 经皮肾造瘘术后依据患肾24 h引流尿量及尿pH值分为恢复组、改善组及无功能组,各组间术前及术后肾动脉血流的阻力指数、肾实质厚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组内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手术成功率100%.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造瘘术成功率高、创伤小、安全、可靠,能够准确评价和有效地改善患肾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曲仕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药熏洗治疗骨折后期肿胀157例疗效分析

    肢体骨折后,在骨性愈合后仍有50%以上的病人留有肢体肿胀,西医治疗主要是采用抬高患肢、弹性绷带包扎、热疗、磁疗等物理疗法,疗效常不尽如人意.我院自2005年起对157例骨折后肢体肿胀的患者在休息和抬高患肢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煎水熏洗,并辅以僵硬关节功能锻炼,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黄永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胃癌前病变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5例不同病理类型胃活检组织中MVD的表达,观察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MVD的表达情况及其与EGFR的关系.结果 MVD在正常对照组、胃癌前病变组、早期胃癌组和进展期胃癌组中的表达均数分别为35.500±7.348、59.765±6.987、78.600±18.669和108.063±22.210,呈逐渐增加趋势,各组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也呈逐渐增加趋势,MDV与EGFR值呈正相关(r=0.772,r<0.01).结论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MVD和EGFR存在过度表达,两者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前病变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李素艳;林瑶光;蒋建坤;刘莹;蒋敦科;李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脑卒中后排尿障碍多为无抑制性神经源性膀胱引起,是由于大脑或脑干的排尿中枢及其下行纤维的不完全性双侧性损害,使排尿中枢对膀胱的反射抑制作用减弱所致,病变部位在两侧大脑半球的旁中央小叶、脑干或其下行的锥体束.临床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及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部分病人出现压力性尿失禁或遗尿,直接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笔者于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对临床确诊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所致排尿障碍患者采用电针联合艾灸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东挺;蒋瑞舟;刘文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三通法38 例,普通温针组36例,西药组40例,分别采用三通法、普通温针组、西药治疗.结果 三通法组总有效率100%,临床控制率78.9%.普通温针组总有效率95.5%,临床控制率55.6%.西药组总有效率77.5%,临床控制率14%.三通法组痊愈率优于普通针刺组、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镇痛、抗炎作用明显.

    作者:梁修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ouns thrombosis,DVT)是骨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的结果,可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进而引起下肢静脉型坏疽、肺栓塞甚至死亡.这个潜在的致残或致命性的疾病已被公认为术后严重的并发症[1,2],常发生在高龄患者术后及康复的过程中.

    作者:莫景木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依从性的影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引入的静脉输液技术[1],可有效地减轻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静脉炎及静脉硬化,减少化疗药物渗出所致的周围血管坏死的危险[2],保护外周静脉,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3].部分患者对置管缺乏正确认识,使置管效果受到影响.为了提高置管效率和肿瘤患者对PICC置管的认知程度,我们对置管患者进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秀丽;赵丽平;周仁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诊断胃良恶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是指利用滤光器过滤掉内镜光源所发出的红、绿、蓝三色光谱中的宽带光波,仅留下窄带光波诊断消化道各种疾病,结合放大内镜可以更清楚地观察黏膜微血管形态和腺管开口等微细结构,有助于判断病变性质.现将NBI诊断胃良恶性溃疡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贾安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