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覆膜支架治疗上消化道恶性狭窄的临床价值

杜瑜;梁东生

关键词:上消化道狭窄, 胃镜, 覆膜支架
摘要:目的 探讨经胃镜植入覆膜支架治疗上消化道恶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2002年10月至2010年12月在该院住院上消化道恶性狭窄患者40例,其中食管癌35例,食管贲门癌4例,食管癌食管气管瘘1例,予无痛胃镜下植入覆膜支架.结果 40例患者共植入覆膜金属支架42枚,成功率100%.其中2例患者植入2枚支架,1例患者植入后异物感明显,颈部疼痛,影响吞咽,术后第3天取出支架.术后1周痊愈8例,痊愈率20%,总有效率97.5%,显效31例,显效率77.5%.结论 经胃镜植入覆膜可回收支架治疗上消化道恶性狭窄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损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病人插管全麻术后苏醒期的监测和护理

    高龄病人插管全麻术后,在苏醒过程中随时可出现呼吸、循环、代谢等方面的异常,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力障碍并存,不按指令行动,发生程度不同的不自主运动,严重时可造成患者自身的意外伤害等不良后果,若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本科2009年5月至2010年1月对36例高龄病人实施插管全麻苏醒期的各项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覃金玉;赖碧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45例疗效观察

    真菌性鼻窦炎以往发病率较低,由于抗生素及激素的滥用,以及对真菌性鼻窦炎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还有鼻内镜技术及鼻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该病的临床表现各异,治疗方法不同,目前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我科2004年5月至2009年9月应用鼻内镜技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45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杰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龄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的出院指导

    视觉是人类重要的感觉.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性白内障已成为老年人致盲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而手术仍是目前白内障复明的主要手段.随着眼科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白内障手术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龄患者接受高质量的白内障手术.而术后实施正确、有效的健康指导,对提高病人自身健康维护能力和健康意识,保证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黄朝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房颤)是房性心律失常严重的临床类型,其严重的并发症是诱发心衰及引起脑栓塞,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成人房颤发生率为0.3%~0.5%[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临床观察发现房颤有渐进性规律,其过程是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其发生极其复杂,包含着电重构和结构重构过程.今天,如何终止或延缓房颤进展是电生理界研究的热门课题.近年来,房颤射频消融取得良好效果,多种术式同时用于临床实践中.现将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覃绍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超声技术在α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α地中海贫血(简称α地贫)是地中海贫血的常见类型,是由于α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缺陷使α珠蛋白链的合成受到部分或完全抑制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若夫妇双方均为α地贫携带者,则有生育重型α地贫患儿的可能.重型α地贫又称血红蛋白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是一种致死性疾病,胎儿大多数在妊娠中晚期或者出生后数小时死亡;孕妇则可能出现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大出血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由于α地贫无法根治,因此通过产前诊断预防重型患儿的出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传统的产前诊断方法如绒毛活检、羊膜腔穿刺术、脐血穿刺术等具有创伤性,可能导致流产、宫内感染、胎儿损伤等并发症,对母儿均有一定的危害.因此,无创性产前诊断方法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作者:马燕;龙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宫外孕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宫外孕破裂内出血是一种非常凶险的妇产科急症,宫外孕发生率占所有妊娠的0.3%~1.0%[1],早诊断、早治疗、迅速到位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保障[2].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行宫外孕腹腔镜手术5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行宫外孕腹腔镜手术50例,其中壶腹部妊娠29例,间质部妊娠12例,峡部妊娠9例;患者年龄18~41岁,平均31岁;大出血量约2 800 mL,超过1 000 mL者18例,500~1 000 mL者17例,小于500 mL者15例;轻度休克12例,中度休克28例,重度休克10例.患者入院后,经检查及处理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住院时间短3 d,长5 d.

    作者:陈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免气腹二孔法微型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前瞻性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免气腹二孔法微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miniature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MLA)的效果.方法 将82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行免气腹二孔法微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MLA组,n=41),另一组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0A 组,n=41),比较两组右下腹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前术后CRP、术前术后IL-6、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82例阑尾炎手术全部成功,MLA组右下腹切口长度明显短于OA组(P=0.000);MLA组手术时间与OA 组(P=0.070)相近;MLA组术后24 h、48 h、72 h 疼痛评分指数显著小于OA组(P=0.000);MLA组术前CRP、IL-6与OA组(P=0.935)相近,MLA组术后24 h及72 h CRP、IL-6均小于OA组(P=0.000);MLA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OA组(P=0.000);MLA组与OA组并发症发生率相近(P=0.331);MLA组切口美观指数明显小于OA组(P=0.000);MLA组住院费用与OA组(P=0.195)相近.结论 免气腹二孔法MLA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更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不增加费用、实用性强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荣繁;杜慎华;王朔桂;蓝芳;李涛;黄映善;韦锦新;袁才奇;蓝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小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观察与护理

    随着微创外科的不断发展,小儿腹腔镜在外科领域广泛应用,腹腔镜小儿胆囊切除术已经获得成功,并将成为新的经典术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创伤小、痛苦少的治疗手段,做好病情观察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共行小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0例,术后恢复好,均痊愈出院,现将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黎柳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乳腺良性肿块微创切除术中切口的临床研究进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观念的转变,竞争压力的增加,环境污染的加剧,乳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尤其是严重威胁生命安全的乳腺癌.每年全世界约有130万人被诊断为乳腺癌,而有约40万人死于该病[1].乳腺癌的真正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国内外研究表明,乳腺良性疾病是其原因之一.乳腺良性肿瘤由于有潜在的恶变可能,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2].乳腺良性肿瘤由于有潜在的恶变可能,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女性的乳房除了具有哺乳的生理功能外还是体现女性美的重要象征,对乳房良性肿瘤切除,广大患者普遍要求既要术后疗效佳,乳房形态美观,又要减少手术瘢痕.任何影响乳房美观的手术切口都会给患者增加痛苦.因此,医生传统观念的转变、审美能力的提高、手术技能的强化都显得十分重要[3].现就乳房切口切除良性肿块的临床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陈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腹腔镜超声刀下行困难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超声刀阑尾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7年至2011年在腹腔镜超声刀下行48例困难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平均手术时间45 min(25~90 min).30例留置腹腔引流管,术后2~4 d痊愈出院,无切口感染、腹腔感染,无肠瘘,无肠粘连性腹痛、出血或血肿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超声刀下行困难类型的阑尾切除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清茂;游志远;蔡晓东;林宗棋;卢奕定;顾思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腹股沟疝局麻下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体会

    2005年6月至2010年3月我院对老年腹股沟患者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行平片无张力修补术,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年龄 63~85岁,平均年龄70岁,男55例、女5例,50例为单侧,10例为双侧;原发43例,复发17例.伴有原发心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肥大、糖尿病者53例,其中有4例为病重患者.1.2 方法 60例均采用局麻浸润麻醉,取腹股沟疝常规切口长约4.5 cm,用1%的利多卡因逐层麻醉,麻醉的关键是阻滞第11肋神经、肋下神经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及生殖支神经.分离疝囊至疝囊颈,疝囊小者直接推入内环;过大者横断疝囊,近端结扎,检查腹横筋膜有无缺损,必要时在内环口处修补两针腹横筋膜,提起精索置入平片并固定在耻骨结节、腹股沟韧带上,覆盖腹股沟管的整个底部,使之有充分的组织接触面,严密止血后逐层缝合.

    作者:蒋世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开窗减压术在治疗大型颌骨囊性病变中的应用及展望

    颌骨囊性病变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之一,如根尖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单囊性成釉细胞瘤等.其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刮除,然而对于较大的颌骨囊性病变,由于术后容易复发,单纯刮除效果并不理想.下颌节段性截骨可完整切除病变,从而降低复发率,但需考虑颌骨重建问题,且手术创伤大,患者经济负担重,并造成咬合功能的缺陷,尤其对青少年患者,会严重影响其颌骨发育,常常导致术后颜面部畸形.因此,大型颌骨囊肿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早在30年前,美国医生Wine就报道了一种新的方法[1].他提出通过局麻手术,在囊性病变颌骨膨隆区(多为磨牙后垫区)表面切开黏膜,去除部分骨壁及囊壁,使囊腔与外界相通,引流囊液,减小囊腔内压力.如此,经过较长时间后可使囊腔缩小,新骨不断形成充填囊腔,颌骨形态逐步发生改建.30年来,学者们对此种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目前开窗引流术已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被应用于临床,并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郑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进行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5.2%(40/42),2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为107 min;术中平均出血60 mL;术后腹腔平均引流量平均85 mL;胃肠道平均恢复时间31 h;平均住院时间6 d;术后有残余结石1例,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术治愈;术后出现胆漏1例;术后随访无胆道残余结石或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切实可行.

    作者:陈泽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下眼睑缺损修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下眼睑缺损修复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选择14例下眼睑皮肤缺损的患者,采取游离植皮,下睑部分复合组织缺损选用邻近皮瓣,下睑全层缺损应用耳后乳突区反流轴型皮瓣及额部岛状皮瓣加自体耳软骨、肋软骨、口腔黏膜复合组织行移植再造.结果 植皮及皮瓣均成活良好,供区、受区一期愈合;1例患者术后1周心肌梗死死亡,其余患者下睑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下睑皮肤软组织缺损,小面积者可植皮,大范围时需用局部皮瓣以防止术后皮肤挛缩、睑外翻;下睑全层缺损的再造要兼顾皮肤、睑板和结膜:耳后反流轴型皮瓣供区隐蔽,术后形态恢复满意;额部皮瓣血供可靠,但供区影响外观.自体耳软骨较肋软骨更适合替代睑板.切取口腔黏膜对外观功能无影响,宜作为睑结膜再造的首选.

    作者:李小奇;程代薇;彭德飞;严晓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布模式的研究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分布模式.方法 分析该院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年间送检淋巴结12枚以上、有淋巴结转移的106例结直肠癌病例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106例结直肠患者中,发生回流性转移74例,占69.8%,其中单独第一站转移50例;跳跃性转移32例,占30.2%,其中直肠癌16例,结肠癌16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7,P=0.701).结论 结直肠癌跳跃性转移有较高发生率,提示外科医生应严格按照切除范围的要求进行结直肠癌手术.

    作者:梁国林;周红见;梁君林;高枫;陈利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72例护理体会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技术进行血管检查的方法,该法不仅能够精确定位病变血管,而且能够测定血管病变程度和动脉血流量,被公认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1].但此方法是一项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因此对行DSA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成为一项重要环节.我科于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行DSA检查 72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滕桂芳;覃冬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批量经皮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围手术期的组织及流程管理探讨

    微创经皮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PCNL)由于治疗效果较传统开放手术好,具有微创、安全、结石清除率高、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而逐渐普及[1].基层医院由于受技术条件限制,在开展此项技术初期,多邀请上级医院专家来院指导,手术集中批量进行.我院目前主要是邀请广州微创中心知名教授主刀,前期每月做两次,每批手术大约十人,每月做一次.由于当天批量手术患者人数多,工作量大幅增加,对科室护理工作冲击比较大,安全难度增加,这就很有必要在原有工作模式上改进,优化工作流程.2007年3月我院在护理成批手术患者时,从入院、围手术期、出院等多个护理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有效地保证了接台手术的连续性,从而减少了差错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作者:谢丹;吕海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腔镜治疗急性黏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进展

    黏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急诊疾病,死亡率高达8%~13%[1].手术是目前治疗黏连性肠梗阻主要、效果肯定的手段,但手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新的黏连,且手术次数越多,黏连越严重[2].腹腔镜手术因其能有效减少或避免传统外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医源性创伤和并发症,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关注,并已应用于治疗肠黏连梗阻[3].现将腔镜治疗急性黏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小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Ⅲ型前列腺炎治疗前后血清PSA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Ⅲ型前列腺炎(CCPS)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经过筛查出的260例PSA≥4 ng/mL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在治疗前后行PSA检测并根据治疗前、后PSA水平及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结果分A、B、C三组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各组治疗前后PSA水平及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结果 A组PSA平均值由治疗前的(6.54±1.86)ng/mL降至治疗后的(3.28±1.86)ng/mL,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B、C组治疗前后PS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SA可用于监测前列腺炎预后情况,对于治疗后其PSA≥4 ng/mL 的患者,活检可提高诊断阳性率,对早期筛查前列腺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毕革文;周元明;覃智标;潘元平;闭克明;李坚;凌辉;李晓峰;蕾蓓;以敏;吕琨;黄瑞旭;黄新;陈莉;钟新兰;梁秀月;郑仿;杜娟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侧卧位下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的手术配合

    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其突出表现为腰部疼痛伴下肢放射痛,其主要原因是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导致化学物质刺激或髓核突出致机械压迫神经根引起临床症状.传统手术切口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破坏脊柱稳定性;椎间盘镜手术具有视野显露充分、手术创伤小、减压准确彻底、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特点[1].我院骨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椎间盘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225例,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卢庆松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