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I定位方法对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影响价值

刘铁军;郭睿;马文生;邓奎品;郭光程;陈坦;李继辉;韦立勇

关键词:伽玛刀, 定位, MRI,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3D-TOF
摘要: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时MRI定位的佳成像序列,评价定位技术对疗效的影响价值.方法 两组共6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A组30例采用常规法定位,头架基础环平听眦线,SE序列2~3 mm薄扫;B组30例采用改良3D TOF法定位,头架基础环平行于听眦线向前开放15°夹角所形成的直线为扫描基准线,3D TOF序列扫描.输入图像资料进行定位规划后,以三叉神经根为靶点进行伽玛刀治疗.随访两组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近期疗效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远期并发症和复发率比较,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改良3D-TOF定位法能完全清晰的显示三叉神经根,有利于伽玛刀的准确定位,对避免并发症及降低复发率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常用定位法加以推广应用.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麦氏小切口阑尾切除术452例体会

    目的 探讨以小切口作阑尾切除术的优点、手术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 对452例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在手术要点、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以微小切口完成手术412例,成功率91.2%;本组均治愈,小切口手术者平均住院3.5 d.结论 本术式切口小,损伤轻,手术疤痕小且美观,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不需特殊器械,经济节省,加快病床周转,对已有阑尾手术基础的普外医师来说,值得选择及推广运用.

    作者:谢桂生;韦涌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腹腔镜小儿斜疝的手术配合

    小儿斜疝气行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具有组织损伤少、功能恢复快、腹部皮肤美观等优点,还同时具备利用高清晰电视图像系统可以检查到双侧的特点,受到广大患儿家长的青睐.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共完成小儿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手术116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何振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护理

    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TCA)和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临床价值的肯定,这一技术在各大医院得以广泛开展[1].随着技术的成熟,设备的更新,各种导管工艺的不断改进,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其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术后勿需体位限制、不影响患者活动等优点而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作者:林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配合体会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临床常见病,鼻泪管阻塞后产生以持续泪溢为特点的症状,以往眼科多以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来恢复泪道通畅功能[1],但该术式须切断内眦韧带及造成眼轮匝肌损伤,易遗留面部疤痕,手术操作复杂.我院在2002年至2005年3月,应用鼻内窥镜下银夹固定泪囊黏膜与鼻腔黏膜吻合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39例(42眼)取得良好的效果,手术方式简单,操作简便,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韦春婵;韦旭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研究

    胆总管结石是外科的常见病,大部分需行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式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已成为常规,但存在着种种弊端.随着腹腔镜设备及操作的不断成熟,加之有关基础及临床研究的开展[1],国内外有报道对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施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不置T管引流而作一期缝合术,其较开腹手术有明显的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无发生T管相关并发症之虑,获得满意的疗效.本文就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优越性等做一综述.

    作者:陈景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焦虑心理干预对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微波治疗的影响

    隆起糜烂性胃炎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且反复发作,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多因长期饮食不规律、药物的刺激、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酸分泌过多所致,药物治疗效果不佳[1].

    作者:宁康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肺结核介入治疗现状

    近年来介入治疗发展迅速,在全身化疗基础上配合局部介入治疗,是耐多药结核病、支气管内膜结核及大咯血、顽固性咯血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现将这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吕康言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目的 评价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辅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2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辅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观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冠脉介入及IABP治疗后,23例主动脉内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显著增高,分别由术前(33.86±3.14)mmHg和(47.14±5.17)mmHg,上升至术后(106.13±10.62)mmHg和(87.13±9.25)mmHg(P<0.001).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联合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可增加冠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降低病死率,减少血管再闭塞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何贵新;何劲松;莫云秋;黄绍湘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两种入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对患者舒适度和焦虑情绪影响的对比

    目的 比较桡动脉和股动脉不同入径行冠脉造影术对患者舒适度和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240例患者分为两组(经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舒适度、焦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手术时间、造影成功率、血管痉挛无显著性差异(P>0.05);桡动脉组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腰酸背痛、烦躁失眠、排便方式改变等均低于股动脉组(P<0.05);术前两组S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桡动脉组比股动脉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能增加患者舒适度,减轻术后焦虑水平.

    作者:邱小芩;金献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腹腔镜手术病人手术前后心理状态分析

    腹腔镜是快速发展的一种高科技微创手术方式,随着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腹腔镜手术正由大中医院逐渐向基层医院普及发展.腹腔镜手术在基层医院是新开展的微创项目,病人有一定的心理负担.

    作者:陈白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烫疗配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临床常见病,烫疗和关节内注射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我们将2005年6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91例膝OA患者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欧兆强;欧阳建江;朱永林;钟伟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经皮穿针和切开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分析

    肱骨髁上骨折好发于儿童,C臂X光透视下手法复位后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已被证明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1~3].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00~2006 年33例经皮穿针交叉固定和18例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蒙树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先天性膈疝手术中的应用

    1998年6月至2005年6月,我们对16例先天性膈疝患者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手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舸;覃洪斌;潘毓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710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官颈糜烂程度、病理类型对71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分类,聚焦超声治疗后2个月内随访,分析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轻度糜烂总有效率为100%,而治愈率则与糜烂程度、病理类型显著相关(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聚焦超声可安全有效地治疗慢性宫颈炎,且术后恢复快,无继发感染及瘢痕形成等,尤其适用于未生育的慢性宫颈炎患者.

    作者:李惠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全胸腔镜下微创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微创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风湿性二尖瓣病变67例患者随机分为全电视胸腔镜下行二尖瓣置换术(腔镜组)32例、传统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传统组)35例;腔镜组切口选择在胸骨右缘3或4肋间(第三孔:主要操作孔)、右腋中线3肋间(第一孔:辅助操作孔)和右腋前线6或7肋间(第二孔:胸腔镜孔),以及腹股沟处切口作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特制的长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冷血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而传统组采取在全麻醉体外循环下行胸部正中切口,并以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行二尖瓣替换.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腔镜组体外循环时间、升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与传统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腔镜组胸液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都与传统组有显著性差异.腔镜组术后4例发生并发症,32例出院时复查心脏超声示瓣膜位置、活动良好,无瓣周漏,心功能(NYHA)Ⅱ级32例.结论 全胸腔镜下微创二尖瓣置换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美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杜正隆;凌毅;钟齐庆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放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放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晚期子宫内膜癌51例,其中单纯手术组21例、手术+放疗组30例,比较两组的5年生存率及局部和远处复发率.结果 Ⅲ、Ⅳ期术后放疗组与单纯手术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1.4%和37.5%、0/1和1/5,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7.2%和50.0%(P<0.05)、0/1和3/5(P>0.0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7.6%和31.3%(P>0.05)、1/1和2/5(P>0.05).结论 术后辅助盆腔放疗可以降低晚期子宫内膜癌的局部复发率,但不能降低远处转移率,因此不能改善5年生存率.

    作者:王鹤;陈心秋;黄薇;李菲;姚德生;高琨;潘忠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操作的改进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手术操作的改进.方法 使用后路椎间盘镜,通过术前定位、切口选择、扩大侧隐窝和有效止血等手术方法的改进治疗185例209个椎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为55 min.术中出血50~300 mL,平均为90 mL.本组术中无改开放手术病例.随访10~22 个月,优良率达97.4%.结论 通过术前准确定位,恰当的手术切口,有效的侧隐窝扩大,确保神经根充分松解,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疗效满意.

    作者:周先明;陈锋;廖康兴;邹冬青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内镜下金属支架置放术治疗晚期食管癌

    目的 探讨内镜下金属支架置放术在治疗晚期食管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4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行狭窄扩张术后,在内镜直视下置放金属支架,观察其对食管狭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42例患者均顺利置放支架,吞咽困难等症状均得到缓解,主要并发症是支架置放术后短期内轻度疼痛.结论 金属支架置放能明显地改善晚期食管癌患者的食管梗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贾秋红;刘福建;韦爱昌;关航;廖远庄;陆兆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支架选择对食管良恶性狭窄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类型支架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的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镍钛合金网状覆膜或无覆膜支架23例,其中食管癌性狭窄19例、吻合口良性狭窄3例、自发性食管穿孔1例;使用可取性全被覆膜金属内支架10例,其中食管癌性狭窄5例、吻合口良性狭窄4例、自发性食管穿孔1例;观察放置支架1个月以上支架内及其两端黏膜增生情况和支架可取出性.结果 镍钛合金网状支架组均有肿瘤或黏膜向支架两端及腔内生长,其中2例良性狭窄和1例自发性食管穿孔者之增生黏膜几乎全部覆盖支架并形成重度狭窄;4例良性病变患者均未能再取出支架.全被覆膜金属内支架置入的5例食管癌性狭窄病人中只有2例发生支架两端肿瘤增生性狭窄,行氩气刀治疗后再通,支架内无肿瘤组织长入;5例良性狭窄病人,支架两端均无明显黏膜增生并可取出.结论 镍钛合金支架价格低,滑移率低,可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全被覆膜金属内支架生物相容性好,可取出,适用于食管的良、恶性狭窄及瘘或穿孔者.

    作者:贾欣永;郭荣;吕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中的应用

    输尿管镜检气压弹道碎石术中输尿管镜从尿道外口进入膀胱,然后经膀胱进入输尿管,甚至进入肾盂,要求麻醉平面在T5~S4范围,麻醉完善,术中呼吸循环功能稳定[1].一点法硬膜外连续麻醉无法满足手术需要的麻醉平面.为此我们对此类手术常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梁治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