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蕾;韦美丽;韦汉毅;覃雪芳
天疱疮是一慢性、复发性、严重性表皮内棘层松解性大疱性皮肤病,血清中有天疱疮抗体,是一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正常皮肤或黏膜上出现松弛性水疱,尼式征阳性[1].本病典型表现是在正常皮肤上出现大小不一的浆液性水疱和大疱.
作者:蓝丽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常处于高凝状态,成年患者血栓形成发生率达10%~40%.血栓形成可加重肾小球的损伤,加速肾功能损害的进展,严重影响PNS的预后,是PNS病人常见的致残或致死的原因[1].我科2003年对48例PNS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符娟珍;陈战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联合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气化术(TUVP+TURP)治疗BPH患者165例.结果全部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疗效满意,术后随访1~2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8.1分,无严重并发症,提高了高龄高危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联合电切术治疗BPH是一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具有操作易掌握、出血少、速度快、安全可靠等优点.
作者:彭新庆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影响整体护理深入开展的相关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青岛市某医院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结果影响整体护理深入开展的因素,有护士自身的因素及医院支持保障系统的因素.护士自身因素:护士思想观念转变滞后,整体护理相关知识缺乏.护理工作模式转变滞后以及缺乏激励机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等.医院支持保障系统的因素:后勤保障滞后及医院领导协调作用不到位.结论建议护理管理者根据整体护理对护理管理各个环节的内在要求,加强护理队伍自身建设,搞好地激发护士自觉的投入到护理改革当中,发挥护理部的组织协调能力,调动后勤保障系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自觉的主动的投入到整体护理工作中去,促进整体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作者:管振萍;荣素华;孙建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常见的损伤之一.由于创伤能量不同可发生于任何成人年龄段,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和身体的协调性差而尤为常见.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以女性为多,这与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骨丢失会加快,从而引起骨质疏松,轻微暴力即可造成骨折,这主要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明显相关[1].
作者:黄巍峰;陈海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安全管理是精神科病房管理中的重之重,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精神病患者在疾病的影响下往往失去自我防护的能力,既不会正确辨认各种危险因素,也不会正确反映躯体不适,甚至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出现冲动伤人、自杀、自伤等行为,造成对自身和他人的伤害,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作者:覃爱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区个体摊贩熟肉制品经营户不断扩大.虽然街头食品业对活跃市场、方便群众、解决多余劳动力就业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业人员构成复杂,违法违章等诸多食品卫生管理问题却很严重.为了解我区集贸市场熟肉制品经营卫生状况,针对性地做好熟肉制品的卫生监督管理,保障食用安全.我们在今年6月对集贸市场熟肉制品进行了卫生状况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奚多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科2004年10月至2005年4月,采用易启康治疗浅部真菌病10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霍秀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有穿孔修补术及胃大部分切除术.以前大多数行胃大部分切除术,但近年来行单纯穿孔修补术有明显增加趋势.我科1996~2000年采用这两种手术方式各治疗了150例病人,发现穿孔修补术有手术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结合系统的内科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程;罗济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医疗废物的管理不当是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无法可依使得一些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管理重视不够,处理不当,造成环境的污染、空气的污染及噪音、实验室的污染[1~4].自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颁布以来,我院领导非常重视,加强了医疗废物感染的管理,完善了各项制度和管理职责.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南宁市垃圾处理中心和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规范医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和运送的方法.
作者:胡美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失血是前列腺切除术引起低血压常见的原因.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失血量已明显减少,但在围手术期非失血性低血压发生率高,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正确处理,会影响病人的恢复,甚至威胁生命.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共实施前列腺切除术472例,其中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315例,前列腺开放性手术157例.32例术后发生非失血性低血压,现将其相关因素及处理分析如下.
作者:杨贞;苏依莱;黄杏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教育对接受胰岛素治疗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50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采用集体讲课、示教和动手练习的方式实施教育和培训,用自行设计的依从性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受试者在教育培训后对胰岛素知识及注射技术的掌握程度的评分从受试前13.02分的提高到17.87分,对胰岛素治疗完全依从的病例由受试前的30%提高到76%,空腹和餐后血糖均明显下降.结论宣教是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有效途径.
作者:蔡剑梅;张峥嵘;陆秋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亚叶酸钙200 mg/m2,静滴2 h,第1~5天;5氟尿嘧啶500mg/m2,静滴4 h第1~5天.21 d为1周期,行3周期治疗后判定疗效.结果入组病例27例,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9例,病情稳定(SD)12例,病情进展(PD)4例,总有效率(ORR)40.7%(11/27),中位总生存期10个月.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外周感觉神经毒性、黏膜炎、静脉炎等.以骨髓抑制、感觉性神经毒性为主,其中白细胞减少占59.3%,血小板减少占29.6%,外周感觉神经异常70.4%.毒副反应Ⅰ度和Ⅱ度较多,Ⅲ度以上较少,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能耐受,值得进一步试用.
作者:魏志霞;田韧;俞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对分娩的影响.方法观察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娩46例(镇痛组)和未采用任何镇痛方法分娩56例(对照组)的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产后2 h出血量、剖宫产率、催产素使用率及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镇痛组活跃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产后2 h出血量、剖宫产率及新生儿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镇痛组催产素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娩能缩短活跃期,虽催产素使用率高,但无明显不良结果,值得推广.
作者:罗兆莲;熊理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是临床常用的药物流产方案,该方案具有安全、有效、完全流产率高的特点,给妊娠妇女提供了一个非手术终止妊娠的有效方法.与手术终止早孕相比,虽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流产方法具有无损伤、痛苦轻、精神负担小等优点,但有6%~10%的不全流产和失败率.有资料表明[1],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时的不全流产或流产失败可能与子宫位置有一定关系,为此本文对近年我院收治的1 262例药流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子宫位置对药物流产失败率的影响.
作者:王为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式可行性、技术要点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口及常规后外例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早中期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随访23个月.微创小切口组切口平均8.9 cm,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230~550 ml,手术时间65~155 min,平均95 min,其中1例强直性脊柱炎及1例股骨头坏死移位、髋臼变形,因关节显露、松解困难延长切口完成手术.多数患者第3天扶拐下地行走,与普通术后对比有明显优势.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以小侵袭和小的生理干扰达到佳手术效果,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在拥有一定技术和相应医疗设备的医院方可开展.
作者:黎庆初;刘雄文;谭斌;蒋宁茂;胡辉林;刘刚;何二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肺炎性假瘤是肺炎性增生性瘤样病变,临床上较为少见,较难与肺癌及肺结核球相鉴别,易于误诊.现将我院1996年1月至2004年2月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赵逢瑞;韩典恒;李宏;张慧;田春艳;李修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三大主流是器官移植、微创外科和基因工程.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器官移植前后评定器官血流动力学状况、观测评估移植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超声介入治疗的良好治疗效果和应用前景已逐渐成为微创外科的一个常规手段.
作者:蓝春勇;王小燕;农美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体现人性化服务的基本内涵--减少病人的痛苦.我科将人性化护理具体落实到抽取动脉血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梁云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比较常见,且有逐年上升之趋势[1].我院2000年至2005年8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71例,其中因服NSAIDs引起46例(26.90%),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袁全东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