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注射毒品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溃感染围手术期的护理

钟梅艳

关键词:注射毒品,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感染, 择期手术, 效果满意, 急诊手术, 护理体会, 毒品注射, 治疗, 患者, 报告
摘要:我院1994~2004年10月共收治因毒品注射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并破溃感染的患者17例,4例急诊手术,13例择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人员排班方式探讨

    我院是一个二级甲等综合医院,长期以来实行的传统排班方式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深化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工作,满足临床病人的需求,我们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在原有护理人员数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在排班方式上做了一些改进,实施4年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红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中难治性产后出血34例分析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而剖宫产术中出血明显多于阴道分娩,随着剖宫产率的日渐增加,怎样防治剖宫产术中出血是产科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剖宫产术中34例难治性产后出血临床资料,探讨其防治方法.

    作者:韦春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常用器械消毒液被L型细菌污染的调查

    L型细菌是细菌因变异而产生的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呈革兰氏阳性和阴性,在普通培养基和血培养基上不生长,在高渗培养基上能生长[1].为了解常用小型器械消毒液在应用过程中被细菌污染的情况,笔者1997年4月以来对我院及8个医疗点使用的消毒液被L型细菌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李善;辜其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心得安治疗甲亢性心脏病致心室停搏一例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常以心得安治疗且认为安全有效.但我经管的1例患者于服心得安后发生频繁的心室停搏,特报告如下.

    作者:杨巍;孟繁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重症颅脑损伤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

    气道管理不仅是呼吸道疾病的主要治疗护理方法,更是危重病人抢救和监护的重要课题之一.尤其是近些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为进一步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道管理质量,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重症颅脑损伤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带蒂(肌)皮瓣治疗骶尾部深部褥疮的护理

    褥疮是由于局部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导致皮肤及软组织溃烂坏死.好发于受压和缺乏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骼隆突处,如骶尾、足跟、肩胛等.传统治疗以去除病因、局部换药和理疗为主,而顽固难愈性褥疮则需应用带有血运的组织来修复.本院于1996年以来应用(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深部褥疮共23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覃心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住院精神病人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精神科病房管理中的重之重,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精神病患者在疾病的影响下往往失去自我防护的能力,既不会正确辨认各种危险因素,也不会正确反映躯体不适,甚至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出现冲动伤人、自杀、自伤等行为,造成对自身和他人的伤害,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作者:覃爱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输液反应和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

    液体疗法是一种有效而重要的治疗方法,但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征,并要考虑到并警惕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严重的反应和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导致不良后果,本文就发生输液反应或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分析如下.

    作者:吴丽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围术期护理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因某些原因如动脉粥样硬化、外伤或大动脉炎等原因所致的动脉瘤样病变.临床上轻者可无任何症状,易被忽视;重者可产生压迫症状,当瘤体破裂出血时可引起大出血而死亡.可通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治愈,但由于手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因此术中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

    作者:陈湘;黄惠桥;梁伟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人工流产术500例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体会

    人工流产术是妇科门诊常开展的手术之一.手术时产生的疼痛容易导致受术者出现恐惧心理,甚至发生人工流产反应综合征(RAA).为了减轻受术者术时疼痛程度和缓解其不良心理,防止RAAS发生,对受术者进行镇痛和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聂宜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在抽取动脉血中的运用

    为体现人性化服务的基本内涵--减少病人的痛苦.我科将人性化护理具体落实到抽取动脉血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梁云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23例

    我院2000~2005年用中医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23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利春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9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对其中32例进行了随访,将骨折类型、骨折内固定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时间与关节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0.5~4年.32例疗效为:优17例,良10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4.4%.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临床疗效.判断骨折类型和选择固定方法对提高复位质量、改善远期疗效十分重要.

    作者:蒋亦军;唐建东;李林;陶真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头皮式套管针在临床应用中常见的问题与护理对策

    头皮式套管针因易于固定,保留时间长,减轻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为危重病人的抢救提供了给药的通道,从而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时有各种问题发生,影响了预期效果,也给病人增加了费用.现就我科使用中发现的问题与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吴金花;张桂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娩4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对分娩的影响.方法观察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娩46例(镇痛组)和未采用任何镇痛方法分娩56例(对照组)的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产后2 h出血量、剖宫产率、催产素使用率及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镇痛组活跃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产后2 h出血量、剖宫产率及新生儿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镇痛组催产素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娩能缩短活跃期,虽催产素使用率高,但无明显不良结果,值得推广.

    作者:罗兆莲;熊理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儿科输液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体会

    静脉留置针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护理技术,已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手段[1],它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有效保护患者的血管,减轻患者痛苦,有效保持静脉通路,为抢救争取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护士工作,我们科于2000年开始采用小儿静脉留置输液,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艳湘;李鸿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脾脏的外科解剖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开展,腹腔镜脾切除术(LS)已成为腹部外科中常见腹腔镜实质脏器手术,甚至有人认为LS正成为因血液病而行脾切除术的金标准[1].然而由于脾脏是一个血供丰富、质脆并深藏于左上腹的脏器,这些特点增加了LS术中出血的风险,一旦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即需中转开腹[2].

    作者:许景洪;卢榜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医学成人教育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

    高等医学专科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全科医生.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属于形态学范畴.掌握解剖学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解剖操作技能,是医学院校学生学好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必不可少的.

    作者:张庆金;王定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7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76例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与相关实验室检查及转归.结果婴幼儿MP感染主要累及呼吸道,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易于发生肺炎,占89.47%(68/76),出现肺外合并症42例,胸部X线检查呈现支气管肺炎影相学改变为主,MP-IgM抗体滴度1:80~1:640,确诊时间为起病7~42 d.用阿奇霉素治疗有效,如合并细菌感染加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7例抗体滴度低(1:80)者未治自愈.结论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一般呼吸道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不易区别,临床表现差异大,易导致全身多系统损害,使病情复杂化,应提高警惕,尽早检测血MP-IgM抗体,提高早期诊断率.对阿奇霉素疗效不佳者提示合并细菌感染,感染轻微者存在自愈倾向性.

    作者:姚臻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盆腔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表现

    位于盆腔的卵胞膜瘤较少见,笔者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无明显诱因急性下腹部疼痛2 d,伴恶心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吐后疼痛稍缓解.查体:下腹部可扪及拳头大小肿块,有明显压痛,元反跳痛.

    作者:王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