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前路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

关键词:齿状突, 脊柱骨折, 内固定, 枢椎
摘要:目的观察颈前路单枚中空的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颈前路单枚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7例齿状突骨折,Anderson分型:Ⅱ型5例,Ⅲ型2例,全部为新鲜骨折.结果7例患者疗效均满意,螺钉位于齿状突中央,无偏斜.随诊10~36个月,6例骨折正常愈合,1例延迟愈合,1例遗留颈部僵硬感但活动不受限.结论前路单枚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并可保留寰枢椎间的运动功能.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百色市2000~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随着计划免疫工作深入开展及各项麻疹控制措施的落实,麻疹的发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百色市作为老少边山穷地区,近年来通过采取给适龄儿童普种麻疹疫苗、建立麻疹主动监测系统,使麻疹的发病从原来以大规模、高强度暴发为主转为以小范围点状暴发和散发为主.为了进一步降低麻疹的发病率,并为今后的麻疹控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百色市2000~2004年麻疹发病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多媒体技术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多媒体技术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3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甲班为实验班(多媒体教学),乙班为对照班(传统教学),比较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和优良率.结果实验班的平均成绩及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结论多媒体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21例临床分析

    颅内蛛网膜囊肿(IAC)发病率为颅内占位性病变的0.4%~1%[1],我院从1995~2004年共收治2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度卵巢过度刺激征患者39例的临床分析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促性腺激素(Gn)及克罗米酚等药物促排卵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我院在1994年8月至2000年2月间共收治重度卵巢过度刺激征患者39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治疗的现状

    颈动脉海绵窦瘘(CCF)是颈动脉海绵窦段本身或其分支断裂,造成动脉血经瘘道直接进入海绵窦,致颈动脉与海绵窦的异常交通.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的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护理风险管理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理、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1].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围产儿死亡率分析

    目的探讨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围产儿的不良结局的差异.方法对2001~2003年我院的本市户口和流动人口中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共分娩围产儿10 420例,死亡223例,死亡率21.4‰,其中常住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7.48‰,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27.8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对流动人口应制定并采取相应政策,加强流动人口的孕期保健和健康教育,提高围产保健意识,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机械通气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与COPD患者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16例COPD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与机械通气时间的关系.结果机械通气时间<7 d者9例、7~13 d者13例、14~20 d者9例、≥21 d者9例,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分别为1例(11.11%)、4例(30.77%)、4例(44.44%)、7例(77.78%),四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发生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风险越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医学实习生与患者冲突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医学实习生与患者的冲突的对策.方法对我校83名学生与患者发生冲突的时间和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冲突的时间大多数发生在实习前半阶段.发生冲突的原因:学生方面主要有语言沟通不当、服务态度差、操作规程不规范和医疗差错;患者方面主要有对实习生不信任、对实习生解释不满意、对实习生操作不满意.结论通过对医学生实习前进行系统强化训练,医学生与患者之间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先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心先安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89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心先安组46例用心先安120~180 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10 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43例除不用心先安外,其他治疗与心先安组相同.结果心先安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91%)显著高于对照组(60%)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先安组治疗后心搏量、心脏指数、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与同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有显著改善(P<0.01或<0.05).结论心先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输注机采血小板致急性肺损伤导致患者死亡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临床诊断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合并甲亢、糖尿病.血红蛋白50 g/L,血小板8×109/I,白细胞2.6×109/L.入院后予输血等对症治疗,2 d后输注红细胞悬液4 U.由于患者血小板计数较低,5 d后输注机采血小板1人份.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断及治疗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一种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的病原微生物,具有独特的生活周期.在周期中以形态和功能不同的种状态存在,即细胞外具有感染性的原体(EB)和细胞内无感染性的始体或网状体(RB).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波依定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波依定片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以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糖尿病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加用波依定,10 mg/d,对照组加用尼群地平片,10mg/d,上午口服1次/d.6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①波依定降压总有效率达92.5%,优于对照组(P<0.05);②波依定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保护肾功能的作用,能显著降低24 h尿蛋白与尿β2微量球蛋白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波依定片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同时能较好的保护肾功能,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产科护理记录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实施措施的原始文字记载,是护理文件中的精髓部分,它除有沟通、评估病人,调查研究、教育资源的意义外,也具有法律依据[1].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颅脑疾患继发的高钠血症及其治疗进展

    颅脑疾病患者继发的高钠血症远比低钠血症少见,但颅脑重症患者病情复杂,高钠血症症状的观察和治疗都比较复杂,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死亡率或致残率均较高.笔者查阅了近年有关高钠血症的文献,对颅脑疾患继发的高钠血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鼻衄患者的心理护理

    鼻衄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其起病急,出血较多,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全身慢性疾病,这些因素构成了老年鼻衄患者既易出血又不易止血的特点,加之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调节能力降低,当反复鼻出血时患者易出现情绪紧张或激动而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导致出血量增多,因而在护理过程中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促进疾病的转归,现将我科10年来收治51例老年人鼻衄的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42例结核病患者免疫学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免疫学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42例结核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TNF-α、IL-6、sIL-2R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结果结核病患者TNF-α、IL-6、sIL-2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gG、IgM,IgM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TNF-α、IL-6、sIL-2R水平的检测,对结核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腰硬联合麻醉行妇产科手术的护理体会

    腰硬联合麻醉(CSEA)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妇产科手术的麻醉新方法,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共采用CSEA施行妇产科手术171例,均获满意的麻醉效果,现将与麻醉的相关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乳管脱落细胞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乳头溢液是在各种乳腺疾病中均可发生,常见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病、乳腺癌、乳腺导管扩张症及乳腺囊性增生病等,乳头溢液的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是乳腺癌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腰背肌力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中的运用

    目的观察非手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效果,探讨腰背肌力训练的康复机理.方法腰维间盘突出症59例,均行牵引、电脑中频电治疗3个疗程,其中31例加用功能锻炼;对照组28例仅行牵引、中频治疗.用简易McGill疼痛评分表评定疗效.结果锻炼组痊愈9例,显效14例,好转8例;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9例,好转11例,无效2例.锻炼组显效率74.19%,对照组53.5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通过加强采背肌力训练对巩固疗效、预防再发有显著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