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椎多发性骨髓瘤1例

关键词:颈椎, 实验室检查, 临床资料, 颈部疼痛, 尿蛋白, 阴性, 肩部, 棘突, 活动, 患者, 放射, 查体
摘要: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一年多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疼痛不适,为持续性胀痛,伴转头困难,可向双肩部放射.查体:颈部活动尚可,颈椎4、5棘突压痛.实验室检查:WBC2.94×109/L,N 50%,RBC 2.16×10 12/L,HGB 37 g/L,ESR 166 mm/h,尿蛋白阴性.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出血病人恢复期死亡原因分析和护理

    脑出血病人急性期内死亡多为脑疝所致,而恢复期死亡原因则比较多,除与病人自身因素有关以外,与日常护理也有密切关系.本文对21例脑出血恢复期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找出死亡原因和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为减少脑出血病人恢复期死亡率提供有效的护理对策.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阿莫西林及其制剂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阿莫西林(Amoxicillin羟氨苄青霉素)是一种广谱的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因其可口服给药而得以广泛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本品作为首选的β-内酰胺类口服抗生素.近年来,在其片剂、胶囊剂的基础上,新的剂型和制剂不断投放市场,为了不断完善原有质控标准和使之适应新品种、新剂型的要求,本文对阿莫西林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酒精性肝病58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方法对58例ALD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日饮酒量40~500g,年限平均22年,男性为主,女性仅1例.酒精性肝炎(AH)、酒精性脂肪肝(AFL),饮酒年限<20年者多见;发生酒精性肝硬化(AC)隐者中饮酒年限>40年、年龄>50岁者多见.酒精性肝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肝肿大和黄疸为主;ALT轻、中度升高,GGT显著增高.ALD血清酶学水平以AH升高明显.酒精性肝病伴有肝炎病毒感染率为25.7%,高于一般人群.结论乙醇和肝炎病毒对肝损害的发生和发展有协同作用,有肝炎病毒感染对ALD预后有明显影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输注机采血小板致急性肺损伤导致患者死亡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临床诊断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合并甲亢、糖尿病.血红蛋白50 g/L,血小板8×109/I,白细胞2.6×109/L.入院后予输血等对症治疗,2 d后输注红细胞悬液4 U.由于患者血小板计数较低,5 d后输注机采血小板1人份.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无创正压通气在临床中的应用

    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是指一种不经气管播管和气管切开进行的机械通气.自1989年Meduri等[1]报道NPPV治疗呼衰后,引起极大关注,是目前常用的无创通气技术,亦是近年来机械通气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就目前临床应用状况作一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输液泵在人工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建立和使用使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而当湿化充分时,即使是没有咳嗽反射的昏迷病人,也能保持呼吸道纤毛运动活跃,从而保证有效的呼吸道分泌物引流,确保使用人工气道的病人气道通畅[1].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

    下肢深静脉栓塞是指下肢深静脉特别是腓肠部位静脉血栓形成,致血液运行障碍[1].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45例,现对其形成原因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紫外线(UV)治疗银屑病在临床上的应用已近1个世纪,其疗效和安全性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中波紫外线(UVB,290~320 nm)辐射到人体皮肤,大部分为表皮吸收,仅小部分可达真皮乳头层;而长波紫外线(UVA,320~400 nm)小部分被表皮吸收,大部分可透入真皮,深可达真皮中部.311、312、313 nm的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皮肤病效果佳.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波长在300~313μm之间的UVB对银屑病有效,红斑效应相对较小,无明显副反应,且缓解时间长,患者依从性好.本文就NB-UVB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临床应用、副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第二产程时间与母婴预后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持续时间与母婴预后的关系.方法将480例经过充分试产的孕妇、按第二产程持续时间分为两组,A组为第二产程时间小于或等于1 h;B组为第二产程时间1~2 h.比较两组产妇的宫缩、头位情况、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结果B组的手术产率、宫缩乏力、头位异常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A组.结论第二产程时间越长,难产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加.应重视和积极处理第二产程,避免母婴不良预后.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培养59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甲型副伤寒发病率在我国仍较高,临床上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合理用药,对病人预后十分重要.现将我院血培养中检测59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药敏试验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围产儿死亡率分析

    目的探讨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围产儿的不良结局的差异.方法对2001~2003年我院的本市户口和流动人口中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共分娩围产儿10 420例,死亡223例,死亡率21.4‰,其中常住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7.48‰,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27.8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对流动人口应制定并采取相应政策,加强流动人口的孕期保健和健康教育,提高围产保健意识,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45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和缩短病程.方法应用病毒唑、清开灵、20%甘露醇、地塞米松、胞二磷胆碱、能量合剂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45例,观察体温、神志以及抽搐等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治愈和好转43例,治愈好转率95.6%,出院1个月总治愈率为87.8%.结论综合疗法治疗病毒性脑膜炎、脑炎协同治疗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观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与病原学分析

    目的了解VAP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病原学分布.方法对我院63例VAP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本组VAP发生率为47.7%,VAP的发生与年龄、病情、吸烟、抗酸剂的使用、手术、严重创伤及鼻胃管等有关;VAP主要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氏不动杆菌.结论年龄、吸烟、抗酸剂的应用、手术和严重创伤是VAP的易感因素,VAP病原菌主要为G-杆菌,尤以铜绿假单胞菌为多,合并真菌感染后病死率增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诊原因分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患者在血清有效胰岛素水平降低时产生的有机酸和酮体过度堆积所形成的代谢性酸中毒.由于其临床表现不一,且常被诱发因素所掩盖,加之部分患者无明确的糖尿病史,易致误诊、误治.现将我院1990~2003年收治的5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腹腔镜保守手术中黄体剥除在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作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同时行黄体剥除术对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有生育要求的异位妊娠患者共102例,其中腹腔镜下行胚胎清除术同时行黄体剥除术48例,为A组;胚胎清除后局部注射甲氨碟呤20mg,来行黄体剥除54例为B组.比较两组术后第1、3天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幅度、降至正常所需时间、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的病例数.结果术后第1天血β-HCG降幅≥50%A组70.8%,B组为44.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7.214,P<0.01);术后第3天血β-HCG降幅≥80%A组为91.7%,B组为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9.389,P<0.01);血β-HCG值降至正常所需时间A组(7.1±5.2)d,B组(13.0±8.4)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f=4.223,P<0.001);A组无持续性异位妊娠者,B组有8例(14.8%),有显著性差异(X2=7.087,P<0.01).结论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同时行黄体剥除术可有效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三七及黄芪注射剂联用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目的探讨三七与黄芪注射剂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89例确诊2型糖尿病并肾病入院后静脉点滴NS 250 ml+三七注射液210 mg和NS 250 ml+黄芪注射液40 ml,各1次/d,连续治疗20 d.治疗前后各查一次24 h尿微量白蛋白(UAER)、空腹与餐后2 h血糖、肾功能(BUN、Cr、UA)等.结果治疗后的BUN、Cr、UAER等指标有明显下降(P<0.05);FBG、PBG、UA等指标的值虽然也有所下降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使用黄芪与三七注射液的均能明显减少尿蛋白排泄.两药联用对2型糖尿病肾病有改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百色市2000~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随着计划免疫工作深入开展及各项麻疹控制措施的落实,麻疹的发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百色市作为老少边山穷地区,近年来通过采取给适龄儿童普种麻疹疫苗、建立麻疹主动监测系统,使麻疹的发病从原来以大规模、高强度暴发为主转为以小范围点状暴发和散发为主.为了进一步降低麻疹的发病率,并为今后的麻疹控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百色市2000~2004年麻疹发病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波依定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波依定片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以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糖尿病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加用波依定,10 mg/d,对照组加用尼群地平片,10mg/d,上午口服1次/d.6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①波依定降压总有效率达92.5%,优于对照组(P<0.05);②波依定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保护肾功能的作用,能显著降低24 h尿蛋白与尿β2微量球蛋白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波依定片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同时能较好的保护肾功能,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微量元素和胎膜早破的关系

    胎膜早破(PROM)指临产前的胎膜破裂,其发生率国外5%~15%,国内2.7%~17%[1],是威胁母儿健康的一个常见产科并发症,因此PROM日益受到产科界重视.尽管对PROM发生的原因研究颇多,但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近年认为胎膜破裂与胎膜本身的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类结构中含Zn2+和Ca2+的蛋白水解酶,能降解细胞外基质中的所有蛋白成分,调控细胞外基质含量和胎膜结构.另外羊膜的弹性、脆性是由纤维母细胞层决定的,而铜参与赖氨酰氧化酶的生化过程,后者与弹性蛋白和胶原纤维的合成有关.本文就MMP-9、Cu2+和胎膜早破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强化护理安全管理的做法与体会

    随着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一些旧的理念受到冲击,新的理念尚未完全树立,护理服务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此,我院在服务理念、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3年来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实践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