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水生;罗肇林;蒙国强;黄石文;黄剑成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与通塞脉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联合应用依那普利和通塞脉,对照组单纯应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白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患者尿白蛋白显著下降(P<0.01).结论依那普利与通塞脉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钟宏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应激相关障碍的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25例应激相关障碍组的社会人口学资料、服刑能力、刑期和入监至精神异常间隔时间,并与89例精神分裂症组对比.结果两组在社会人口学资料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服刑能力、刑期和入监至精神异常间隔时间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应激相关障碍组具有服刑能力者较多,刑期和入监至精神异常间隔时间较短,刑期短的应激相关障碍组犯人更早出现精神症状.
作者:黄国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老年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31例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消心痛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3次/d,共4周,观察用该药前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消心痛用量及心率变化.结果经4周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3.54%(P<0.01),消心痛用量减少45.61%(P<0.01),治疗前后心率无变化(P> 0.05).结论曲美他嗪通过优化心肌代谢发挥抗心肌缺血作用,与消心痛联合治疗减少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降低消心痛的用量,减少硝酸酯类的耐药性.
作者:全胜麟;屈晓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创伤失血性休克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抢救时机紧迫短暂,如在急诊中没有得到及时、正确地抢救护理,将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我院急诊科从2001年1月至2003年5月共救护创伤失血性休克186例,现将救护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陆小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为5%~7%,随着超声、CT、MRI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发现的肝血管瘤越来越多,成为肝脏外科领域内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在组织学上血管瘤是门静脉分支的畸形,可分为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和毛细血管瘤,临床上绝大多数为海绵状血管瘤[1].多数肝血管瘤无明显症状,少数病人可出现因被膜紧张、局部坏死以及周围组织压迫等所致的不适症状,甚至发生自发破裂、脓肿或消耗性凝血疾病(Kasabach-Merrit综合征)[2],个别病人因回心血量增多,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3].肝血管瘤的处理,包括选择性保守观察、手术切除、肝动脉结扎或肝动脉栓塞、捆扎、微波固化、射频等,甚至肝移植治疗.鉴于肝血管瘤的良性行为和较高的发病率,如何掌握手术适应证及选择手术方式已成为外科医生所面临的问题.
作者:梁绍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胸外科于1995年2月至2004年2月间施行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治疗中心型肺癌12例,术后并发症少,无手术死亡,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9例,女3例,年龄40~70岁,平均55岁.病变均为中心型肺癌,其中鳞状细胞癌8例,腺癌3例,未分化癌1例.肺癌位于右肺上叶9例,左肺上叶2例,左肺下叶1例.分期:T2N2M0 6例,T2N1M0 3例,T3N1M0 2例,T3N0M0 1例.本组病例术前常规胸片、胸部CT检查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作者:陈伟坚;杨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因发现左颈部肿物一个月拟诊甲状腺癌并左侧颈淋巴转移入院.2004年3月15日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左侧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术后第2天出现呼吸困难,同时胸前区及左锁骨上皮肤出现片状溢斑,经胸片检查发现两侧胸腔中等量积液.两侧胸穿抽出粉红色混烛液体.胸水乳糜试验阳性.诊断双侧乳糜胸.行双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后症状好转,引流液无明显增多,引流1周后拔管,痊愈出院.
作者:郭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T对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脾损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58例均做了平扫,其中28例平扫加增强性扫描28例.结果根据CT表现将脾损伤分为Ⅰ型(包膜下积血)31例;Ⅱ型(脾实质破裂)23例;Ⅲ型(混合型)4例.结论 CT诊断脾损伤准确可靠,并可做出明确分型,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吕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手术室工作是一门独立性很强的工作,其护理具有严格性、主动性、协调性和衔接性的特点.过去分配到手术室的护士大都需要1~2年培养才能独立胜任手术室常规工作.1998年开始,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手术护理查房培训,以丰富护士的专业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手术配合能力,使护士能较快的接受护理新知识、新技术,同时缩短了年轻护士的培养时间,使其能较快的适应手术室工作,提高了全科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和杜绝差错的发生,为手术病人的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作者:魏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切除术病人的影响.方法将97例前列腺切除术病人分组,2002~2003年收治的49例病人为干预组,2000~2001年收治的48例病人为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组中膀胱痉挛6例(12.2%)、继发性出血1例(2%)、尿失禁3例(6%)、排尿困难1例(2%);常规护理组膀胱痉挛15例(31.2%)、继发性出血4例(8.3%)、尿失禁16例(33.3%)、排尿困难5例(10.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降低前列腺切除术病人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薛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俯逐瘀口服液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率变异性(HRV)及恶性心律失常(MVA)的关系.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对观察组25例.对照组24例的HRV和MVA的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HRV明显改善(P<0.01),MVA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16.7%),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血俯逐瘀口服液可增加AMI患者的HRV同时降低MVA的发生率.
作者:唐耀平;刘鹰;方显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粘连性肠梗阻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后,为肠梗阻发病原因的第一位[1],约占肠梗阻总数的 20%~63%[2],由于腹部手术的增多,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现对本院1994年2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150例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覃水生;罗肇林;蒙国强;黄石文;黄剑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临床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实现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中间环节[1],是使护生获得专业护士所必需具备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的重要途径[2].而现代护理观和整体护理实践都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能独立判断、独立决策、独立执行[3].如何做好临床护理教学,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护理人才,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作者:邓永青;黄庆宣;班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高血压病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用Henry法测定60例高血压、30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覃世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发热反应是临床输血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主要是由受者体内产生的同种白细胞或/和血小板抗体引起.笔者近年对医院送检的15例有发热性输血反应的患者进行了血清学检查,证实他们的发热反应是由白细胞或 /和血小板抗体引起,现报告如下.
作者:申卫东;覃小青;黄东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临床见习是医学院校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见习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系统地运用基础理论去结合临床,为进入临床实习奠定基础.在儿科见习教学中我们试图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力求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从而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作者:刘红霞;赵乃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估高龄因素对冠心病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成功率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已进行选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19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支架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及近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并与150例非高龄患者作比较.结果高龄组的支架术成功率为94.7%,非高龄组为96.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龄组的冠状动脉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3%,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3%,术后近期硝酸酯类药物停用率为44.4%,非高龄分别为6.6%、6.0%及42.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7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成功率和安全性均高,高龄因素对冠心病患者选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成功率和安全性无显著影响.
作者:巫相宏;陈宇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整肠生、茵栀黄联合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茵栀黄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加服整肠生,疗程5 d.结果治疗组显效41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2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65%,两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65,P<0.01);总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χ2=14.6,P<0.01).结论整肠生、茵栀黄联合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满意,方便安全,无副作用,为较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苏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侵犯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肺病变的并不少见,但大多为胸膜炎,我们遇到1例SLE早期出现肺泡出血伴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一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重型颅脑损伤是外科创伤中常见且严重的一种损伤,病死率高达70%~80%[1].重型颅脑伤损伤具有突变、易变、多变等临床特点,因此,临床上如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得当,可有效减少病人的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现将99例重型颅脑损伤观察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张鸿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