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脾损伤的CT诊断探讨

吕顽

关键词:脾损伤: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CT对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脾损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58例均做了平扫,其中28例平扫加增强性扫描28例.结果根据CT表现将脾损伤分为Ⅰ型(包膜下积血)31例;Ⅱ型(脾实质破裂)23例;Ⅲ型(混合型)4例.结论 CT诊断脾损伤准确可靠,并可做出明确分型,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诊治肉芽肿性乳腺炎1例报告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罕见的炎性肉芽肿病变,1972年Kessler[1]首次报告后,陆续有文献报告.我科2003年2月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9岁,未婚育,因左乳房脓肿外院切开引流术后切口不愈27天来诊.患者发病前因要到外地出差而服避孕药以推迟月经,约来诊前一个月左乳房始出现肿块伴压痛,初起肿块如拇指头般大小,后渐增大且疼痛加重,在外院服罗红霉素并切开排脓引流,但切口仍渗液不止,无恶寒发热、潮热盗汗.查体:生命征平稳,体温正常,心、肺、腹未见异常.双乳基本对称,双乳头扁平、无溢液,左乳外上乳晕旁见一弧形切口,长约5 mm,有少许淡黄色分泌物,切口周围组织稍硬,左乳外上可扪及一肿物大小约7 cm×5 cm,质韧硬,边界欠清,活动欠佳,压痛,色暗红,局部可扪及一1.5 cm×1.2 cm的质软区域,有波动感.

    作者:莫小勤;李廷冠;彭忠异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输血所致发热性输血反应15例报告

    发热反应是临床输血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主要是由受者体内产生的同种白细胞或/和血小板抗体引起.笔者近年对医院送检的15例有发热性输血反应的患者进行了血清学检查,证实他们的发热反应是由白细胞或 /和血小板抗体引起,现报告如下.

    作者:申卫东;覃小青;黄东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TDP并超短波治疗面神经麻痹37例

    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因治疗方法不同,其疗效也各有差异.我们对1999年7月至2002年11月收治的37例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TDP并超短波治疗,疗效较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符合面神经麻痹患者37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9~61岁.右侧面神经麻痹患者21例,左侧15例,双侧1例.病程<2周23例,~2个月12例,~6个月2例.多数患者有受风寒及疲劳等诱因,临床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动作完全丧失,前额无皱纹,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坠,并被牵向对侧,不能做皱额、闭眼、鼓颊、露齿等动作.37例均无TDP及超短波治疗禁忌症.

    作者:刘玉英;李珊;刘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损伤观察及护理对策探讨

    重型颅脑损伤是外科创伤中常见且严重的一种损伤,病死率高达70%~80%[1].重型颅脑伤损伤具有突变、易变、多变等临床特点,因此,临床上如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得当,可有效减少病人的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现将99例重型颅脑损伤观察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张鸿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教学现状及展望

    临床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实现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中间环节[1],是使护生获得专业护士所必需具备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的重要途径[2].而现代护理观和整体护理实践都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能独立判断、独立决策、独立执行[3].如何做好临床护理教学,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护理人才,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作者:邓永青;黄庆宣;班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Fahr病伴糖尿病一例报告

    Fahr病伴糖尿病罕见,国内未见报道,笔者曾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18岁,因精神行为异常1月余,伴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3天于2004年2月24日入院.家属代述:患者于2004年1月始无诱因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外出玩耍回家迷路、胡言乱语、答非所问.于入院前3天始出现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呈舞蹈样,与作息无关.未经诊治,无好转.既往无特殊.系足月顺产,儿童期发育不良,智力较同龄人差,性格内向少语,去年10月停经.家属史无特殊.体检:身高140 cm,体重30 Kg,发育不良,两颊潮红,心肺腹脊柱未见异常.神经系统:计算力、记忆力、定向力差,言语清晰欠流畅.颅神经征(-).四肢肌肉无萎缩,肌营养正常,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右侧肢体肌力Ⅴ级.腱反射活跃,左巴氏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作者:覃铄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单发脑转移瘤MRI诊断价值

    目的提高对单发脑转移瘤(SBM)MRI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51例SBM的MRI表现.结果本组SBM幕上37例(72.5%),其中右侧大脑半球17例(45.9%),左侧大脑半球20例(54.1%).瘤体位于皮质和皮质下区37例(72.5%),双侧大脑半球分布无明显差异.SBM在T1WI像上主要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均呈明显环状及结节状强化.环状强化40例(78.4%),环壁厚薄不均,界限清楚,形态多不规则;结节状强化11例(21.6%),多数病灶内部信号不均.幕上病灶Ⅱ、Ⅲ度瘤周水肿34例(66.7%),瘤体与水肿比例不对称呈小瘤体、大水肿的表现.结论 SBM患者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比增强MRI对诊断SBM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高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利福喷丁治疗复治性肺结核的临床观察

    复治性肺结核患者绝大多数是服用含RFP的方案而耐药.针对这类患者,我们从2000年1月以来,采用利福喷丁(RFT)与其他抗结核药(除其他利福霉素类药)联合方案治疗65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姚东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颅内弥漫性浆细胞肉芽肿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颅内浆细胞肉芽肿临床罕见,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清楚,临床诊断及治疗困难,术前多误诊为颅内肿瘤,其中误诊为脑膜瘤为多见,术后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方可确诊.1993年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归为肿瘤样病变.我院近期收治1例,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邓峰;卢卫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纤维镜刷片细胞学在胃食管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纤维镜刷片细胞学检查作为胃和食管肿瘤的辅助诊断手段在临床已普遍应用,为探讨其诊断的准确性和快速性,我们对我院2001~2003年342例行胃、食管纤维镜刷片检查并同时做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学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英;黄玲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沟通在减少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原因产生分歧而向司法机关或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控告所引起的纠纷[1].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急剧上升.为此,如何在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成为当务急待解决的课题.

    作者:黄桂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手转胎头术旋转枕横位和枕后位临床分析

    手转胎头术是徒手纠正胎方位,为处理头位难产的重要手术,可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0月~2002年10月我院分娩总数为2852例,其中难产总数为588例,占分娩总数的20.61%.难产病例中,头位难产485例(82.48%);枕横位和枕后位255例(52.57%).我们对其中的99例施行手转胎头术,成功91例,失败8例,成功率91.9%,孕妇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7岁,初产妇81例,经产妇18例.宫口扩张:宫口开大4~7 cm者68例,8~9 cm者15例,宫口开全16例;儿头在-1~-2者65例,0~+1者21例,+2以下者13例.

    作者:郭宝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内镜下金属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食管支架置入术属于一种食道癌的姑息性治疗,它能有效解除食道及贲门等部位的严重狭窄,缓解梗阻引起的吞咽困难,增进病人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2002~2003年4月我科应用钛镍金属支架治疗食管狭窄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潘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俯逐瘀口服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俯逐瘀口服液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率变异性(HRV)及恶性心律失常(MVA)的关系.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对观察组25例.对照组24例的HRV和MVA的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HRV明显改善(P<0.01),MVA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16.7%),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血俯逐瘀口服液可增加AMI患者的HRV同时降低MVA的发生率.

    作者:唐耀平;刘鹰;方显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ELISA法检测HBsAg影响因素的分析

    HBsAg是实验室常见的检测项目,是诊断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之一,ELISA法检测HBsAg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在具体实践工作中,有时会遇到HBsAg检测结果前后不一致或与其他单位的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情况,除了使用不同的试剂盒以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我们实际操作中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

    作者:柳林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服刑犯人应激相关障碍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应激相关障碍的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25例应激相关障碍组的社会人口学资料、服刑能力、刑期和入监至精神异常间隔时间,并与89例精神分裂症组对比.结果两组在社会人口学资料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服刑能力、刑期和入监至精神异常间隔时间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应激相关障碍组具有服刑能力者较多,刑期和入监至精神异常间隔时间较短,刑期短的应激相关障碍组犯人更早出现精神症状.

    作者:黄国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临终护理的进展

    临终护理是指对那些在医学上已经判明无法治愈,将在3~6个月内死亡的患者进行护理[1],它的宗旨是减少临终病人的痛苦,增加病人的舒适程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同时希望给予患者家属精神上的支持,给予他们承受所有事实的力量,进而坦然地接受一切将面对的问题,为临终患者家属提供包括沮丧期内的生理、心理关怀的立体化社会卫生服务,临终关怀是新的医学模式的体现.

    作者:陈长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两起食用甲胺磷污染的瓜果引起食物中毒及死亡的调查报告

    2003年5月,我市钦北区连续发生两起因食用被甲胺磷农药污染的鲜荔枝和西瓜引起的中毒事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基本情况2003年5月9日晚,我市钦北区卫生防疫部报告,该区板城镇某村某户母女俩(分别27岁及3岁)突然死亡,死因不明.同月16日上午9时30分,该站再次报告,在该区板城镇某中心小学发生学生食用从校园内小卖店购买的西瓜,吃后陆续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和部分尚有发热的中毒症状,已送往当地卫生院救治.

    作者:植建;劳其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整肠生、茵栀黄联合治疗母乳性黄疸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整肠生、茵栀黄联合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茵栀黄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加服整肠生,疗程5 d.结果治疗组显效41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2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65%,两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65,P<0.01);总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χ2=14.6,P<0.01).结论整肠生、茵栀黄联合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满意,方便安全,无副作用,为较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苏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肺出血、溶血性贫血一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侵犯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肺病变的并不少见,但大多为胸膜炎,我们遇到1例SLE早期出现肺泡出血伴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一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