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咏
目的分析ELISA微孔板对质控结果和样本结果的影响.方法应用两个厂家的HBsAg ELISA试剂盒做空白、临界值及高值均一性试验,并计算变异系数(CV)值.结果两个厂家HBsAg 试剂盒微孔板的CV值空白为30.3%、12.1%;临界值为12.6%、33.3%;高值为5.8%、4.3%.结论两家国产试剂微孔板有孔间、板间及厂间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质控失控或样本结果出现偏差.
作者:谢华;覃桂芳;陈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1993~2003年收治全小肠扭转共4例,误诊3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男,29岁,上腹疼痛1个月.门诊诊为慢性胃炎,于1993年12月10日入院.入院后作消化道钡餐检查,于检查后5 h出现上腹剧痛,呈持续性并阵发性加重,并向腰背部放射,伴腹胀、频繁呕吐,吐出胃内容物.查体:T37.2℃,P108次/min, R20次/min,BP 12/10 kPa.痛苦面容,呻吟不止,蜷曲侧卧体位,心肺无异常.腹稍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上腹及脐周均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亢进.X线腹透(一).血常规:白细胞10×109/L,中性0.67,淋巴0.33.拟诊不全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无好转,10 h后腹痛加重,测BP 10/8 kPa,烦躁不安,全腹膨隆,压痛,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消失.考虑为急性腹膜炎.剖腹探查:全小肠逆时针扭转380度,肠管膨胀呈暗紫色,距回盲部约20 cm处有一个6 cm×4 cm×4 cm钡剂凝结成的粪石.取出粪石,肠腔减压予以复位.术后12天治愈出院.
作者:廖丹;莫广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复治性肺结核患者绝大多数是服用含RFP的方案而耐药.针对这类患者,我们从2000年1月以来,采用利福喷丁(RFT)与其他抗结核药(除其他利福霉素类药)联合方案治疗65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姚东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换瓣病人的意义及有效方法.方法将32例重症换瓣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6例自由进食;营养支持组16例除自由进食外,每日静脉营养液1000 ml,时间为换瓣术前、术后各1周,共14 d.对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术后第8天进行营养指标监测(体重、TSF、MAC、AMC、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结果术后8 d,虽然营养支持组各项指标仍偏低,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0.01),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重症换瓣病人的营养支持能显著改善其营养状况,缩短其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死亡率.但短期内的营养支持并不能促使脂肪及躯体蛋白的大量贮存,亦不能显著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其营养状况的全面改善需要术后较长时间的营养支持.
作者:向迅捷;梁元恒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为了改善新生儿采血标本的操作难度,笔者采用留置针进行采血,其效果优于股静脉采血,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将120例需要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0例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60例进行留置针头皮静脉采血.
作者:郑丹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从1999年10月起,我院应用SF系统内固定治疗外伤性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症,操作简单,复位满意,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谢军;邓宁;岑文广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于1998~2003年2月收治外伤性后颅窝血肿12例,占同期外伤性颅内血肿的1.61%,现结合有关文献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2例,年龄10~36岁,平均32.2岁.均有枕部受暴力打击致伤.本组于伤后1~11 h入院,入院时神清4例,嗜睡4例,浅昏迷3例,中昏迷1例,有中间清醒期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烦躁不安等.入院时GCS评分在5~14分之间.
作者:何生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手术既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又是一个创伤过程,任何手术都会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1].因此,加强手术前、后访视,以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手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通过术前访视,对泌尿外科52例老年患者进行心理问题调查,并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指导老年患者减轻术前心理压力,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翚;雪丽霜;刁秀琳;黄松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HBsAg是实验室常见的检测项目,是诊断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之一,ELISA法检测HBsAg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在具体实践工作中,有时会遇到HBsAg检测结果前后不一致或与其他单位的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情况,除了使用不同的试剂盒以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我们实际操作中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
作者:柳林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Fahr病伴糖尿病罕见,国内未见报道,笔者曾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18岁,因精神行为异常1月余,伴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3天于2004年2月24日入院.家属代述:患者于2004年1月始无诱因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外出玩耍回家迷路、胡言乱语、答非所问.于入院前3天始出现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呈舞蹈样,与作息无关.未经诊治,无好转.既往无特殊.系足月顺产,儿童期发育不良,智力较同龄人差,性格内向少语,去年10月停经.家属史无特殊.体检:身高140 cm,体重30 Kg,发育不良,两颊潮红,心肺腹脊柱未见异常.神经系统:计算力、记忆力、定向力差,言语清晰欠流畅.颅神经征(-).四肢肌肉无萎缩,肌营养正常,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右侧肢体肌力Ⅴ级.腱反射活跃,左巴氏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作者:覃铄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应激相关障碍的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25例应激相关障碍组的社会人口学资料、服刑能力、刑期和入监至精神异常间隔时间,并与89例精神分裂症组对比.结果两组在社会人口学资料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服刑能力、刑期和入监至精神异常间隔时间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应激相关障碍组具有服刑能力者较多,刑期和入监至精神异常间隔时间较短,刑期短的应激相关障碍组犯人更早出现精神症状.
作者:黄国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代谢综合征是伴有胰岛素抵抗的一组疾病的集聚,主要包括糖耐量异常、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代谢异常.代谢综合征中的每一项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1].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事件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从而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笔者通过30例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诱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文国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药对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用沙土鼠,假手术组8只,缺血模型及再灌注组17只,缺血及再灌注加中药组15只(益气活血中药2.5g/kg).按Chen法测定脑组织缺血及再灌注后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甘氨酸(Gly)的水平.结果预先给予益气活血药,能使沙土鼠缺血15 min和再灌注48 h后,脑组织Glu、Asp及CABA含量明显升高(P<0.05).沙土鼠死亡率由35.3%降至6.7%.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能对抗沙土鼠缺血性脑损伤,其机理与提高兴奋性氨基酸有关.
作者:张小婷;张少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廿多年来,创伤修复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并成为外科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1],其原因主要是:①创伤伤员数量的不断增多;②因糖尿病、截瘫、局部射线照射等所致的慢性伤口增多;③人群中对美容的要求增高,切望更好地解决瘢痕增生等问题,追求完美的愈合[2];④分子生物学理论的引进,使创伤修复的研究进入更深、更高的层次;⑤基因工程的生长因子已投放市场,也促进了创伤修复的基础研究.创伤修复严重后遗症主要是增生性瘢痕、慢性难愈性溃疡形成,现就其病因学与发病机制和防治两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首家保;梁自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创伤失血性休克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抢救时机紧迫短暂,如在急诊中没有得到及时、正确地抢救护理,将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我院急诊科从2001年1月至2003年5月共救护创伤失血性休克186例,现将救护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陆小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颅内浆细胞肉芽肿临床罕见,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清楚,临床诊断及治疗困难,术前多误诊为颅内肿瘤,其中误诊为脑膜瘤为多见,术后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方可确诊.1993年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归为肿瘤样病变.我院近期收治1例,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邓峰;卢卫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静脉给药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措施之一,反复化疗致血管难以穿刺,影响化疗方案顺利实施,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我院2003年1月起对化疗患者采取静脉留置针置管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滕艳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因治疗方法不同,其疗效也各有差异.我们对1999年7月至2002年11月收治的37例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TDP并超短波治疗,疗效较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符合面神经麻痹患者37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9~61岁.右侧面神经麻痹患者21例,左侧15例,双侧1例.病程<2周23例,~2个月12例,~6个月2例.多数患者有受风寒及疲劳等诱因,临床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动作完全丧失,前额无皱纹,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坠,并被牵向对侧,不能做皱额、闭眼、鼓颊、露齿等动作.37例均无TDP及超短波治疗禁忌症.
作者:刘玉英;李珊;刘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低钠血症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6例肝硬化患者,用不同血钠值和肝硬化的Child-Pugh分级,死亡病例数,以及合并低钾血症、肝性脑病、肾功能不全进行初步统计相关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与继发性腰椎间盘炎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腰椎间盘炎的诊疗过程,比较保守、手术、介入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治疗时间的差异. 结果保守治疗7例,5例治愈,2例好转;介入治疗10例,9例治愈,1例好转;常规手术治疗8例,6例治愈,2例好转.结论保守治疗疗效不确切,且治疗时间长.手术、介入治疗疗效肯定,但介入治疗能以微创达到与外科治疗相似的治疗效果,且术后恢复时间短,可作为腰椎间盘炎治疗时优先考虑的方法.
作者:胡钟旭;张璇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