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内弥漫性浆细胞肉芽肿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邓峰;卢卫

关键词:颅内浆细胞肉芽肿, 弥漫性, 报告, 免疫组化检查, 诊断及治疗, 肿瘤分类, 误诊, 文献复习, 神经系统, 颅内肿瘤, 瘤样病变, 临床, 发病机理, 脑膜瘤, 术后, 病理
摘要:颅内浆细胞肉芽肿临床罕见,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清楚,临床诊断及治疗困难,术前多误诊为颅内肿瘤,其中误诊为脑膜瘤为多见,术后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方可确诊.1993年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归为肿瘤样病变.我院近期收治1例,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HBV前S1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HBV前S1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71例HBsAg(+)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前S1抗原及HBV标志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HBV-DNA含量.结果前S1抗原在HBcAg(+)的标本血清中的检出率为98.85%(86/87),明显高于HBeAg(-)标本的67.86%(57/84),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χ2=29.9806,P<0.01);前S1抗原在HBV-DNA(+)的标本血清中的检出率为66.91%(93/139),明显高于HBV-DNA(一)标本的18.75%(6/32),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χ2=24.7459,P<0.01).结论前S1蛋白在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等方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HBV标志物及HBV-DNA的检测有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作者:张劲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8例体会

    我院自1998年2月至2003年8月对诊断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8例病例,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48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9~78岁,平均41.8岁.

    作者:覃智标;张力;伍松合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诊治肉芽肿性乳腺炎1例报告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罕见的炎性肉芽肿病变,1972年Kessler[1]首次报告后,陆续有文献报告.我科2003年2月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9岁,未婚育,因左乳房脓肿外院切开引流术后切口不愈27天来诊.患者发病前因要到外地出差而服避孕药以推迟月经,约来诊前一个月左乳房始出现肿块伴压痛,初起肿块如拇指头般大小,后渐增大且疼痛加重,在外院服罗红霉素并切开排脓引流,但切口仍渗液不止,无恶寒发热、潮热盗汗.查体:生命征平稳,体温正常,心、肺、腹未见异常.双乳基本对称,双乳头扁平、无溢液,左乳外上乳晕旁见一弧形切口,长约5 mm,有少许淡黄色分泌物,切口周围组织稍硬,左乳外上可扪及一肿物大小约7 cm×5 cm,质韧硬,边界欠清,活动欠佳,压痛,色暗红,局部可扪及一1.5 cm×1.2 cm的质软区域,有波动感.

    作者:莫小勤;李廷冠;彭忠异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诱发因素分析及护理

    代谢综合征是伴有胰岛素抵抗的一组疾病的集聚,主要包括糖耐量异常、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代谢异常.代谢综合征中的每一项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1].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事件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从而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笔者通过30例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诱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文国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左侧颈淋巴清扫术后双侧乳糜胸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因发现左颈部肿物一个月拟诊甲状腺癌并左侧颈淋巴转移入院.2004年3月15日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左侧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术后第2天出现呼吸困难,同时胸前区及左锁骨上皮肤出现片状溢斑,经胸片检查发现两侧胸腔中等量积液.两侧胸穿抽出粉红色混烛液体.胸水乳糜试验阳性.诊断双侧乳糜胸.行双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后症状好转,引流液无明显增多,引流1周后拔管,痊愈出院.

    作者:郭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股静脉穿刺置管在大面积烧伤病人抢救中的应用

    我院2002年3月~2003年12月对6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应用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方式建立静脉通路,进行抢救与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002年3月~2003年12月,我院外科应用股静脉穿刺置管的方式对6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进行抢救与治疗.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1.5~82岁,平均30岁.置管时间2~48 d,平均20 d.

    作者:廖红珍;毛德莲;陈成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7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临床评估

    目的评估高龄因素对冠心病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成功率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已进行选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19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支架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及近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并与150例非高龄患者作比较.结果高龄组的支架术成功率为94.7%,非高龄组为96.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龄组的冠状动脉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3%,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3%,术后近期硝酸酯类药物停用率为44.4%,非高龄分别为6.6%、6.0%及42.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7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成功率和安全性均高,高龄因素对冠心病患者选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成功率和安全性无显著影响.

    作者:巫相宏;陈宇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整肠生、茵栀黄联合治疗母乳性黄疸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整肠生、茵栀黄联合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茵栀黄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加服整肠生,疗程5 d.结果治疗组显效41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2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65%,两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65,P<0.01);总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χ2=14.6,P<0.01).结论整肠生、茵栀黄联合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满意,方便安全,无副作用,为较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苏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抗敏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抗敏平喘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病人250例,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83例,采用自拟抗敏平喘汤治疗;对照组83例,常规西药抗炎、解痉、化痰治疗,必要时予激素治疗;综合组84例,采用以上两种方法并用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9.2%,对照组84.3%,综合组96.4%,经统计学处理综合组显著高于治疗组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抗敏平喘汤具有清热宣肺、化痰、平喘、脱敏的作用,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好,但中西医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严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改良腹式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疗效分析

    近年来,许多医院开展了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该术式可避免全子宫切除术及次全子宫切除术弊端,且有减少手术步骤,减少创伤,对性机能影响较小等优点.我们在此基础上,对腹部切口进行改良,对切除子宫后的宫颈筋膜进行再成形,使其优点更为突出,现介绍如下.

    作者:谢献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内生场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

    内生场热疗是利用两组不同频率、不同相位的高频源交叉作用于人体,在内生场作用下产生内生热,使深部交叉处肿瘤中心部位温度高于人体正常组织5℃~10℃,在人体正常组织没有损伤的情况下,肿瘤细胞变性坏死的一种治疗方法.我科对71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了内生场热疗综合治疗的方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黎秀芬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切除术病人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切除术病人的影响.方法将97例前列腺切除术病人分组,2002~2003年收治的49例病人为干预组,2000~2001年收治的48例病人为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组中膀胱痉挛6例(12.2%)、继发性出血1例(2%)、尿失禁3例(6%)、排尿困难1例(2%);常规护理组膀胱痉挛15例(31.2%)、继发性出血4例(8.3%)、尿失禁16例(33.3%)、排尿困难5例(10.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降低前列腺切除术病人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薛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创伤失血性休克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抢救时机紧迫短暂,如在急诊中没有得到及时、正确地抢救护理,将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我院急诊科从2001年1月至2003年5月共救护创伤失血性休克186例,现将救护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陆小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损伤观察及护理对策探讨

    重型颅脑损伤是外科创伤中常见且严重的一种损伤,病死率高达70%~80%[1].重型颅脑伤损伤具有突变、易变、多变等临床特点,因此,临床上如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得当,可有效减少病人的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现将99例重型颅脑损伤观察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张鸿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依那普利与通塞脉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与通塞脉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联合应用依那普利和通塞脉,对照组单纯应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白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患者尿白蛋白显著下降(P<0.01).结论依那普利与通塞脉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钟宏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在神经外科实施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使病人或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由于神经外科病人有其特殊性,给健康教育带来困难,本文通过3年来我院神经外科病人的问卷调查表分析,总结在神经外科实施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作者:卢国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两起食用甲胺磷污染的瓜果引起食物中毒及死亡的调查报告

    2003年5月,我市钦北区连续发生两起因食用被甲胺磷农药污染的鲜荔枝和西瓜引起的中毒事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基本情况2003年5月9日晚,我市钦北区卫生防疫部报告,该区板城镇某村某户母女俩(分别27岁及3岁)突然死亡,死因不明.同月16日上午9时30分,该站再次报告,在该区板城镇某中心小学发生学生食用从校园内小卖店购买的西瓜,吃后陆续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和部分尚有发热的中毒症状,已送往当地卫生院救治.

    作者:植建;劳其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液压扩张配合施沛特治疗肩周炎30例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是以肩周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常见病.临床上常用局部封闭、外敷、中药等方法治疗,其中局封为常见治疗方法,多采用激素类药物配以局部麻醉药,多次使用易腐蚀肩周肌肉、肌腱,使其功能退化.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液压扩张配合肩关节腔内注射施沛特(SH)治疗肩周炎,随访0.5~1年,效果良好,无副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PSA、PSAD、PSAT在前列腺偶发癌诊断中的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其密度(PSAD)和移行带密度(PSAT)在前列腺偶发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经手术证实的前列腺偶发癌患者27例和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32例,比较其PSA、PSAD、PSAT指标.结果前列腺偶发癌组和BPH组PSA分别为(5.03±1.61)、(4.31±1.52)μg/L,差异无显著性(P>0.05);PSAD分别为(0.17±0.16)、(0.09±0.13) 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5);PSAT分别为(0.29±0.10)、(0.15±0.16) μg/L,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P<0.01).结论 PSAD、PSAT对前列腺偶发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尤以PSAT更具预测价值.

    作者:蓝志相;梁建波;玉海;李信众;韦华玉;刘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心理因素对皮埋避孕法续用率的影响分析

    皮下埋植避孕法是近20年在国内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正以其避孕效率高、有效时间长、可复性能好、安全简便、手术无疼痛而为广大妇女所选择.但由于月经紊乱为其主要的副反应,往往成为部分妇女要求终止使用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心理因素对皮埋避孕法的续用率也有一定的影响,现将2001年1月~2002年7月在我所接受本法避孕并完成术后一年随访的218例受术者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班秀如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