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因素对皮埋避孕法续用率的影响分析

班秀如

关键词:心理因素, 皮埋避孕法, 续用率, 皮下埋植避孕法, 月经紊乱, 有效时间, 推广应用, 部分妇女, 新方法, 新技术, 受术者, 副反应, 证明, 选择, 性能, 效率, 疼痛, 随访, 术后, 手术
摘要:皮下埋植避孕法是近20年在国内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正以其避孕效率高、有效时间长、可复性能好、安全简便、手术无疼痛而为广大妇女所选择.但由于月经紊乱为其主要的副反应,往往成为部分妇女要求终止使用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心理因素对皮埋避孕法的续用率也有一定的影响,现将2001年1月~2002年7月在我所接受本法避孕并完成术后一年随访的218例受术者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及QT离散度改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心律变异(HRV)及QT离散度对糖尿病病情预测的价值.方法糖尿病组50例,健康对照组60例,检测空腹血糖、血脂、QTd及心率变异的各种指标(SDNN、RMSSD、PNN50、LF/HF).结果糖尿病组空腹血糖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SDNN、RMSSD时间短于对照组(t=4.23,t=3.19, P<0.01).PNN50低于对照组(t=5.06,P<0.01).LF/HF大于对照组(t=5.50,P<0.01).糖尿病组QTd值大于对照组(t=8.02,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HRV及QTd有显著性改变,提示有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可作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脏猝死高危因素的指标.

    作者:方永辉;黄耀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PSA、PSAD、PSAT在前列腺偶发癌诊断中的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其密度(PSAD)和移行带密度(PSAT)在前列腺偶发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经手术证实的前列腺偶发癌患者27例和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32例,比较其PSA、PSAD、PSAT指标.结果前列腺偶发癌组和BPH组PSA分别为(5.03±1.61)、(4.31±1.52)μg/L,差异无显著性(P>0.05);PSAD分别为(0.17±0.16)、(0.09±0.13) 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5);PSAT分别为(0.29±0.10)、(0.15±0.16) μg/L,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P<0.01).结论 PSAD、PSAT对前列腺偶发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尤以PSAT更具预测价值.

    作者:蓝志相;梁建波;玉海;李信众;韦华玉;刘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内镜下金属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食管支架置入术属于一种食道癌的姑息性治疗,它能有效解除食道及贲门等部位的严重狭窄,缓解梗阻引起的吞咽困难,增进病人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2002~2003年4月我科应用钛镍金属支架治疗食管狭窄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潘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左侧颈淋巴清扫术后双侧乳糜胸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因发现左颈部肿物一个月拟诊甲状腺癌并左侧颈淋巴转移入院.2004年3月15日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左侧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术后第2天出现呼吸困难,同时胸前区及左锁骨上皮肤出现片状溢斑,经胸片检查发现两侧胸腔中等量积液.两侧胸穿抽出粉红色混烛液体.胸水乳糜试验阳性.诊断双侧乳糜胸.行双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后症状好转,引流液无明显增多,引流1周后拔管,痊愈出院.

    作者:郭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进展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为常见的而又严重影响母婴安全的疾病.其发病率约为9.4%[1].轻、中度妊高征围产儿死亡率为17.8%~21.2%,重度妊高征及子痫围产儿死亡率可高达33.9%~58.6%,孕产妇死亡率为4.69%[2].是孕产妇死亡的第二位原因[3].由此可知,做好孕产妇的监测工作,以便早观察、早发现、及时治疗和护理、这对于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国内在这方面的护理进展.

    作者:黎鼎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粘连性肠梗阻治疗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后,为肠梗阻发病原因的第一位[1],约占肠梗阻总数的 20%~63%[2],由于腹部手术的增多,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现对本院1994年2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150例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覃水生;罗肇林;蒙国强;黄石文;黄剑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俯逐瘀口服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俯逐瘀口服液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率变异性(HRV)及恶性心律失常(MVA)的关系.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对观察组25例.对照组24例的HRV和MVA的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HRV明显改善(P<0.01),MVA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16.7%),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血俯逐瘀口服液可增加AMI患者的HRV同时降低MVA的发生率.

    作者:唐耀平;刘鹰;方显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心理因素对皮埋避孕法续用率的影响分析

    皮下埋植避孕法是近20年在国内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正以其避孕效率高、有效时间长、可复性能好、安全简便、手术无疼痛而为广大妇女所选择.但由于月经紊乱为其主要的副反应,往往成为部分妇女要求终止使用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心理因素对皮埋避孕法的续用率也有一定的影响,现将2001年1月~2002年7月在我所接受本法避孕并完成术后一年随访的218例受术者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班秀如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三磷酸腺苷治疗妊娠期女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观察三磷酸腺苷(ATP)治疗妊娠期女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ATP 10 mg加5 ml生理盐水稀释,快速静脉注射,5 s内注射完毕;观察10 min,未终止者改用ATP 15 mg(用法同前),再观察10 min,仍未终止者ATP改用20 mg,如再不终止,则停止ATP治疗.同时监测胎心音.结果 PAVT总终止率96.4%,转复时间均在30 s以内,ATP诱发的窦性静止长时间为3.3 s,无损害孕妇及胎儿的严重事件发生.结论 ATP治疗妊娠期女性PSVT是高效、快速、安全的.

    作者:何胜;邱全煌;郑穗瑾;姜椿法;邓清文;李文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微量肝素佐治小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量肝素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1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4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肝素,每次10 u/kg,皮下注射.对照组用地塞米松,每次0.5 mg/kg,静脉注射,1次/6 h.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PaO2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量肝素佐治小儿重症肺炎有较好的疗效,无不良反应.

    作者:李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在神经外科实施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使病人或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由于神经外科病人有其特殊性,给健康教育带来困难,本文通过3年来我院神经外科病人的问卷调查表分析,总结在神经外科实施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作者:卢国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术前访视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手术的实施及体会

    手术既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又是一个创伤过程,任何手术都会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1].因此,加强手术前、后访视,以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手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通过术前访视,对泌尿外科52例老年患者进行心理问题调查,并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指导老年患者减轻术前心理压力,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翚;雪丽霜;刁秀琳;黄松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腰椎间盘炎的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原发性与继发性腰椎间盘炎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腰椎间盘炎的诊疗过程,比较保守、手术、介入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治疗时间的差异. 结果保守治疗7例,5例治愈,2例好转;介入治疗10例,9例治愈,1例好转;常规手术治疗8例,6例治愈,2例好转.结论保守治疗疗效不确切,且治疗时间长.手术、介入治疗疗效肯定,但介入治疗能以微创达到与外科治疗相似的治疗效果,且术后恢复时间短,可作为腰椎间盘炎治疗时优先考虑的方法.

    作者:胡钟旭;张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临终护理的进展

    临终护理是指对那些在医学上已经判明无法治愈,将在3~6个月内死亡的患者进行护理[1],它的宗旨是减少临终病人的痛苦,增加病人的舒适程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同时希望给予患者家属精神上的支持,给予他们承受所有事实的力量,进而坦然地接受一切将面对的问题,为临终患者家属提供包括沮丧期内的生理、心理关怀的立体化社会卫生服务,临终关怀是新的医学模式的体现.

    作者:陈长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7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临床评估

    目的评估高龄因素对冠心病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成功率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已进行选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19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支架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及近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并与150例非高龄患者作比较.结果高龄组的支架术成功率为94.7%,非高龄组为96.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龄组的冠状动脉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3%,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3%,术后近期硝酸酯类药物停用率为44.4%,非高龄分别为6.6%、6.0%及42.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7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成功率和安全性均高,高龄因素对冠心病患者选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成功率和安全性无显著影响.

    作者:巫相宏;陈宇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急诊护士出诊前的心理准备

    我院是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护士除了平时在急诊科要承担各种急救,还要承担出诊、接诊任务,而急诊病人急、危重,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急诊工作往往紧张而繁忙,为了保证出诊护理质量,急诊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好应急时的心理准备,独立胜任出诊,笔者在实践中总结护士应具备几点.

    作者:卢林正;卢素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肝血管瘤手术适应证及术式选择评估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为5%~7%,随着超声、CT、MRI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发现的肝血管瘤越来越多,成为肝脏外科领域内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在组织学上血管瘤是门静脉分支的畸形,可分为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和毛细血管瘤,临床上绝大多数为海绵状血管瘤[1].多数肝血管瘤无明显症状,少数病人可出现因被膜紧张、局部坏死以及周围组织压迫等所致的不适症状,甚至发生自发破裂、脓肿或消耗性凝血疾病(Kasabach-Merrit综合征)[2],个别病人因回心血量增多,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3].肝血管瘤的处理,包括选择性保守观察、手术切除、肝动脉结扎或肝动脉栓塞、捆扎、微波固化、射频等,甚至肝移植治疗.鉴于肝血管瘤的良性行为和较高的发病率,如何掌握手术适应证及选择手术方式已成为外科医生所面临的问题.

    作者:梁绍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ELISA法检测HBsAg影响因素的分析

    HBsAg是实验室常见的检测项目,是诊断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之一,ELISA法检测HBsAg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在具体实践工作中,有时会遇到HBsAg检测结果前后不一致或与其他单位的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情况,除了使用不同的试剂盒以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我们实际操作中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

    作者:柳林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早产儿窒息的血糖变化初探

    目的探讨早产儿窒息后血糖降低或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强生公司微量血糖仪及配套试纸对51例轻、重度窒息的早产儿进行血糖监测.结果早产儿窒息后低血糖发生率19.6%(10/51),高血糖发生率17.6%(9/51),重度窒息组4例高血糖全部死亡(均为极低体重儿).结论胎龄越小,体重越轻,糖代谢紊乱严重,且不易纠正,病死率高.早产儿窒息后应重视血糖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辅助指标之一.

    作者:韦敏敏;李柳青;黄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沟通在减少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原因产生分歧而向司法机关或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控告所引起的纠纷[1].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急剧上升.为此,如何在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成为当务急待解决的课题.

    作者:黄桂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