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智标;张力;伍松合
目的探讨血清HBV前S1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71例HBsAg(+)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前S1抗原及HBV标志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HBV-DNA含量.结果前S1抗原在HBcAg(+)的标本血清中的检出率为98.85%(86/87),明显高于HBeAg(-)标本的67.86%(57/84),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χ2=29.9806,P<0.01);前S1抗原在HBV-DNA(+)的标本血清中的检出率为66.91%(93/139),明显高于HBV-DNA(一)标本的18.75%(6/32),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χ2=24.7459,P<0.01).结论前S1蛋白在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等方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HBV标志物及HBV-DNA的检测有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作者:张劲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窒息后血糖降低或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强生公司微量血糖仪及配套试纸对51例轻、重度窒息的早产儿进行血糖监测.结果早产儿窒息后低血糖发生率19.6%(10/51),高血糖发生率17.6%(9/51),重度窒息组4例高血糖全部死亡(均为极低体重儿).结论胎龄越小,体重越轻,糖代谢紊乱严重,且不易纠正,病死率高.早产儿窒息后应重视血糖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辅助指标之一.
作者:韦敏敏;李柳青;黄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人工流产(简称人流)是避孕失败后终止妊娠的有效措施.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系统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人工流产对妇女的生殖健康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消除或减轻这种影响.
作者:蓝惠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继发于腹部手术者105例占95.5%.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阻85例占77.3%,绞窄性肠梗阻25例占22.7%.行绞窄性肠梗阻肠切除吻合术16例,松解复位术9例,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行粘连松解或粘连带切断术48例,肠切除吻合术10例,短路术16例,小肠折叠排列术11例.本组病例均治愈,疗效较好.结论决定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重要依据是有无肠绞窄.正确选择手术方法,疗效较好.
作者:罗运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侵犯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肺病变的并不少见,但大多为胸膜炎,我们遇到1例SLE早期出现肺泡出血伴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一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高血压病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用Henry法测定60例高血压、30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覃世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整肠生、茵栀黄联合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茵栀黄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加服整肠生,疗程5 d.结果治疗组显效41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2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65%,两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65,P<0.01);总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χ2=14.6,P<0.01).结论整肠生、茵栀黄联合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满意,方便安全,无副作用,为较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苏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罕见的炎性肉芽肿病变,1972年Kessler[1]首次报告后,陆续有文献报告.我科2003年2月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9岁,未婚育,因左乳房脓肿外院切开引流术后切口不愈27天来诊.患者发病前因要到外地出差而服避孕药以推迟月经,约来诊前一个月左乳房始出现肿块伴压痛,初起肿块如拇指头般大小,后渐增大且疼痛加重,在外院服罗红霉素并切开排脓引流,但切口仍渗液不止,无恶寒发热、潮热盗汗.查体:生命征平稳,体温正常,心、肺、腹未见异常.双乳基本对称,双乳头扁平、无溢液,左乳外上乳晕旁见一弧形切口,长约5 mm,有少许淡黄色分泌物,切口周围组织稍硬,左乳外上可扪及一肿物大小约7 cm×5 cm,质韧硬,边界欠清,活动欠佳,压痛,色暗红,局部可扪及一1.5 cm×1.2 cm的质软区域,有波动感.
作者:莫小勤;李廷冠;彭忠异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2002年5月至2003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进修期间,共施行了穿透性角膜移植和板层角膜移植术1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穿透性角膜移植14例(14眼),其中男9例(9眼),女5例(5眼),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3岁.板层角膜移植5例(5眼),均为女性,年龄8~37岁,平均年龄23岁.
作者:宁文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应激相关障碍的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25例应激相关障碍组的社会人口学资料、服刑能力、刑期和入监至精神异常间隔时间,并与89例精神分裂症组对比.结果两组在社会人口学资料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服刑能力、刑期和入监至精神异常间隔时间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应激相关障碍组具有服刑能力者较多,刑期和入监至精神异常间隔时间较短,刑期短的应激相关障碍组犯人更早出现精神症状.
作者:黄国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胆管术后胆漏是胆管手术后一严重的并发症,如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后病死率可达28 .6%.因此,胆漏能否及时发现和得到正确处理至关重要.笔者对1985年5月至2004年5月治疗的45例胆漏患者做一系统的分析,旨在寻找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现将其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余世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肺炎性假瘤是一种特发的非特异性慢性增生性炎症.临床表现类似肿瘤,但实质上是炎症,故名炎性假瘤.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女性多见.我院1999年9月至2003年12月共诊治本病11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T对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脾损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58例均做了平扫,其中28例平扫加增强性扫描28例.结果根据CT表现将脾损伤分为Ⅰ型(包膜下积血)31例;Ⅱ型(脾实质破裂)23例;Ⅲ型(混合型)4例.结论 CT诊断脾损伤准确可靠,并可做出明确分型,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吕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内生场热疗是利用两组不同频率、不同相位的高频源交叉作用于人体,在内生场作用下产生内生热,使深部交叉处肿瘤中心部位温度高于人体正常组织5℃~10℃,在人体正常组织没有损伤的情况下,肿瘤细胞变性坏死的一种治疗方法.我科对71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了内生场热疗综合治疗的方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黎秀芬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于1998~2003年2月收治外伤性后颅窝血肿12例,占同期外伤性颅内血肿的1.61%,现结合有关文献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2例,年龄10~36岁,平均32.2岁.均有枕部受暴力打击致伤.本组于伤后1~11 h入院,入院时神清4例,嗜睡4例,浅昏迷3例,中昏迷1例,有中间清醒期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烦躁不安等.入院时GCS评分在5~14分之间.
作者:何生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自1998年2月至2003年8月对诊断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8例病例,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48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9~78岁,平均41.8岁.
作者:覃智标;张力;伍松合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手术室工作是一门独立性很强的工作,其护理具有严格性、主动性、协调性和衔接性的特点.过去分配到手术室的护士大都需要1~2年培养才能独立胜任手术室常规工作.1998年开始,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手术护理查房培训,以丰富护士的专业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手术配合能力,使护士能较快的接受护理新知识、新技术,同时缩短了年轻护士的培养时间,使其能较快的适应手术室工作,提高了全科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和杜绝差错的发生,为手术病人的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作者:魏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粘连性肠梗阻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后,为肠梗阻发病原因的第一位[1],约占肠梗阻总数的 20%~63%[2],由于腹部手术的增多,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现对本院1994年2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150例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覃水生;罗肇林;蒙国强;黄石文;黄剑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切除术病人的影响.方法将97例前列腺切除术病人分组,2002~2003年收治的49例病人为干预组,2000~2001年收治的48例病人为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组中膀胱痉挛6例(12.2%)、继发性出血1例(2%)、尿失禁3例(6%)、排尿困难1例(2%);常规护理组膀胱痉挛15例(31.2%)、继发性出血4例(8.3%)、尿失禁16例(33.3%)、排尿困难5例(10.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降低前列腺切除术病人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薛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因发现左颈部肿物一个月拟诊甲状腺癌并左侧颈淋巴转移入院.2004年3月15日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左侧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术后第2天出现呼吸困难,同时胸前区及左锁骨上皮肤出现片状溢斑,经胸片检查发现两侧胸腔中等量积液.两侧胸穿抽出粉红色混烛液体.胸水乳糜试验阳性.诊断双侧乳糜胸.行双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后症状好转,引流液无明显增多,引流1周后拔管,痊愈出院.
作者:郭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