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腹式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疗效分析

谢献英

关键词:改良腹式横切口, 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 次全子宫切除术, 手术步骤, 宫颈筋膜, 腹部切口, 再成形, 性机能, 医院, 术式, 基础, 创伤, 弊端
摘要:近年来,许多医院开展了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该术式可避免全子宫切除术及次全子宫切除术弊端,且有减少手术步骤,减少创伤,对性机能影响较小等优点.我们在此基础上,对腹部切口进行改良,对切除子宫后的宫颈筋膜进行再成形,使其优点更为突出,现介绍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梅毒的影像学诊断分析(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梅毒树胶肿的CT及MRI片,并复习近几年有关文献报告的神经梅毒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CT平扫呈低或混杂密度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呈结节状、环状强化.MRI检查:T1WI示病灶为低信号、等信号或混杂信号的类圆形灶,T2WI示病灶为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结节状,不规则环状强化,可见邻近脑膜强化.结论神经梅毒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确诊需依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组织检查综合分析.

    作者:徐嗣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对人工流产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人工流产(简称人流)是避孕失败后终止妊娠的有效措施.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系统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人工流产对妇女的生殖健康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消除或减轻这种影响.

    作者:蓝惠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诊治肉芽肿性乳腺炎1例报告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罕见的炎性肉芽肿病变,1972年Kessler[1]首次报告后,陆续有文献报告.我科2003年2月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9岁,未婚育,因左乳房脓肿外院切开引流术后切口不愈27天来诊.患者发病前因要到外地出差而服避孕药以推迟月经,约来诊前一个月左乳房始出现肿块伴压痛,初起肿块如拇指头般大小,后渐增大且疼痛加重,在外院服罗红霉素并切开排脓引流,但切口仍渗液不止,无恶寒发热、潮热盗汗.查体:生命征平稳,体温正常,心、肺、腹未见异常.双乳基本对称,双乳头扁平、无溢液,左乳外上乳晕旁见一弧形切口,长约5 mm,有少许淡黄色分泌物,切口周围组织稍硬,左乳外上可扪及一肿物大小约7 cm×5 cm,质韧硬,边界欠清,活动欠佳,压痛,色暗红,局部可扪及一1.5 cm×1.2 cm的质软区域,有波动感.

    作者:莫小勤;李廷冠;彭忠异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整肠生、茵栀黄联合治疗母乳性黄疸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整肠生、茵栀黄联合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茵栀黄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加服整肠生,疗程5 d.结果治疗组显效41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2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65%,两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65,P<0.01);总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χ2=14.6,P<0.01).结论整肠生、茵栀黄联合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满意,方便安全,无副作用,为较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苏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改良腹式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疗效分析

    近年来,许多医院开展了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该术式可避免全子宫切除术及次全子宫切除术弊端,且有减少手术步骤,减少创伤,对性机能影响较小等优点.我们在此基础上,对腹部切口进行改良,对切除子宫后的宫颈筋膜进行再成形,使其优点更为突出,现介绍如下.

    作者:谢献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输血所致发热性输血反应15例报告

    发热反应是临床输血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主要是由受者体内产生的同种白细胞或/和血小板抗体引起.笔者近年对医院送检的15例有发热性输血反应的患者进行了血清学检查,证实他们的发热反应是由白细胞或 /和血小板抗体引起,现报告如下.

    作者:申卫东;覃小青;黄东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抗敏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抗敏平喘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病人250例,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83例,采用自拟抗敏平喘汤治疗;对照组83例,常规西药抗炎、解痉、化痰治疗,必要时予激素治疗;综合组84例,采用以上两种方法并用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9.2%,对照组84.3%,综合组96.4%,经统计学处理综合组显著高于治疗组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抗敏平喘汤具有清热宣肺、化痰、平喘、脱敏的作用,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好,但中西医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严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依那普利与通塞脉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与通塞脉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联合应用依那普利和通塞脉,对照组单纯应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白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患者尿白蛋白显著下降(P<0.01).结论依那普利与通塞脉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钟宏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诱发因素分析及护理

    代谢综合征是伴有胰岛素抵抗的一组疾病的集聚,主要包括糖耐量异常、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代谢异常.代谢综合征中的每一项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1].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事件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从而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笔者通过30例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诱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文国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胫骨大段骨缺损自身骨膜修复一例报告

    胫骨大段缺损自身骨膜修复临床少见,笔者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1岁,学生.于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兴义马岭河缆车事件中受伤,当时送兴义市人民医院急诊抢救,据兴义市人民医院提供的资料:术中见胫骨开发性,粉碎性骨折,右胫骨中段缺损约10.8 cm,骨外露8.5 cm,软组织缺损20 cm×10 cm,胫前肌、胫前静脉部分缺损,胫骨后侧骨膜连续性尚好,末梢血液循环好,右胫骨近端开放性骨骺损伤.手术将污染及坏死组织清创整理后,右胫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右胫骨半环架支撑保持伤肢长度,便于术后护理.术后加强抗炎,创面消毒换药,延期行右胫骨半环架取出,骨缺损处用自制梅花针加螺丝钉内锁固定支撑,创面闭合引流术.取左大腿前侧皮肤植皮,伤肢石膏托外固定,术后继续抗炎、换药处理,右小腿近端外露1 cm×0.5 cm,中段胫前有直径约0.8 cm窦道长期不愈,行骨外露部分咬除,窦道切除及抗炎换药对症处理,病人右胫前仍剩一直径约0.2 cm的窦道,故一直没有条件行带血运的腓骨移植术.术后3个月拍右小腿正侧位片提示右胫骨近端后侧骨膜成骨,并向远端延伸趋势.

    作者:李鼎斌;韦庆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原位肝移植的麻醉管理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围术期的变化及麻醉管理特点.方法采用全麻静吸复合麻醉,改良背驮式完全阻断门静脉、下腔静脉,原位肝移植术10例.观察术中各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电监护(ECG)、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血糖(BG)、体温及尿量.结果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基本平衡.无肝期MAP、CVP、PAP轻度降低,HR轻度增大,新肝期均恢复到阻断前水平.pH、PaCO2、pE、PaO2均在正常范围;血钾、钠、氯在正常范围,围术期血钙偏低;血糖有增高趋势,但均<10 mmol/L;咽温在36℃~37℃.结论经过补充血容量,完善的监控手段,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纠酸、补钙、保温、肾功能保护等综合调控,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明显酸碱紊乱.

    作者:梁宁;梁伟民;顾华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乳母膳食营养调查现状

    乳母的营养非常重要,一方面要逐步补偿妊娠和分娩时所耗损的营养储存,促进器官和各系统功能的恢复;另一方面要分泌乳汁、哺育婴儿.乳母的营养是乳汁分泌的物质基础,母乳分泌量及营养成分受乳母营养状况的影响[1].母乳是婴儿理想的食品,富含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及生物活性物质,提倡母乳喂养是优生优育的重要措施之一[2].因此,了解乳母膳食营养状况,改善乳母的营养水平,对促进和完善母乳喂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江蕙芸;陈红慧;林中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110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继发于腹部手术者105例占95.5%.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阻85例占77.3%,绞窄性肠梗阻25例占22.7%.行绞窄性肠梗阻肠切除吻合术16例,松解复位术9例,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行粘连松解或粘连带切断术48例,肠切除吻合术10例,短路术16例,小肠折叠排列术11例.本组病例均治愈,疗效较好.结论决定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重要依据是有无肠绞窄.正确选择手术方法,疗效较好.

    作者:罗运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ELISA法检测HBsAg影响因素的分析

    HBsAg是实验室常见的检测项目,是诊断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之一,ELISA法检测HBsAg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在具体实践工作中,有时会遇到HBsAg检测结果前后不一致或与其他单位的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情况,除了使用不同的试剂盒以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我们实际操作中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

    作者:柳林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28例临床分析

    2001~2002年我院共进行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2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63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有手术切除子宫指征;②子宫增大如6~16周,活动的肌瘤、肌腺症患者;③无附件疾患;④无生殖道肿瘤;⑤有经阴道足月生产史,非脱垂子宫.按患者自愿分两组,A组28例行阴式子宫切除术,B组35例行腹式子宫切除术.A组平均年龄44.8岁,平均孕次3.5次,平均产次2.8次,其中1例有宫外孕手术史,2例有绝育手术史;B组平均年龄45.6岁,平均孕次4.1次,平均产次3.2次,1例有剖宫产史.

    作者:韦丽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沟通在减少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原因产生分歧而向司法机关或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控告所引起的纠纷[1].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急剧上升.为此,如何在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成为当务急待解决的课题.

    作者:黄桂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在格林-巴利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3例GBS患者分别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腓肠神经等的运动末端潜伏期(ML)及感觉传导速度(SCV),以及正中神经、胫后神经F波潜伏期(Fw)、F波短潜伏期(Flmi)等,并将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各项参数中,胫后神经异常率高,其后依次为正中神经、腓肠神经和尺神经,但χ2检验表明其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无论在GBS起病早期或恢复期,均以F波改变早.结论 F波是诊断GBS及动态观察GBS进展或恢复的高特异、高敏感性指标.

    作者:胡湘;石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术前访视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手术的实施及体会

    手术既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又是一个创伤过程,任何手术都会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1].因此,加强手术前、后访视,以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手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通过术前访视,对泌尿外科52例老年患者进行心理问题调查,并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指导老年患者减轻术前心理压力,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翚;雪丽霜;刁秀琳;黄松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诺和笔的护理体会

    我科于2001年3月至2003年3月对使用诺和笔治疗的患者进行全程指导、护理,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8例患者中,男20例,女8例,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67±5.21)岁,均为Ⅱ型糖尿病,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

    作者:陈婕;蔡保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切除术病人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切除术病人的影响.方法将97例前列腺切除术病人分组,2002~2003年收治的49例病人为干预组,2000~2001年收治的48例病人为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组中膀胱痉挛6例(12.2%)、继发性出血1例(2%)、尿失禁3例(6%)、排尿困难1例(2%);常规护理组膀胱痉挛15例(31.2%)、继发性出血4例(8.3%)、尿失禁16例(33.3%)、排尿困难5例(10.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降低前列腺切除术病人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薛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