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诺和笔的护理体会

陈婕;蔡保芳

关键词:老年, 糖尿病患者, 应用, 诺和笔, 对象与方法, Ⅱ型糖尿病, 诊断标准, 全程指导, 平均年龄, 临床资料, 护理体会, 治疗
摘要:我科于2001年3月至2003年3月对使用诺和笔治疗的患者进行全程指导、护理,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8例患者中,男20例,女8例,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67±5.21)岁,均为Ⅱ型糖尿病,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原位肝移植的麻醉管理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围术期的变化及麻醉管理特点.方法采用全麻静吸复合麻醉,改良背驮式完全阻断门静脉、下腔静脉,原位肝移植术10例.观察术中各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电监护(ECG)、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血糖(BG)、体温及尿量.结果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基本平衡.无肝期MAP、CVP、PAP轻度降低,HR轻度增大,新肝期均恢复到阻断前水平.pH、PaCO2、pE、PaO2均在正常范围;血钾、钠、氯在正常范围,围术期血钙偏低;血糖有增高趋势,但均<10 mmol/L;咽温在36℃~37℃.结论经过补充血容量,完善的监控手段,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纠酸、补钙、保温、肾功能保护等综合调控,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明显酸碱紊乱.

    作者:梁宁;梁伟民;顾华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内生场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

    内生场热疗是利用两组不同频率、不同相位的高频源交叉作用于人体,在内生场作用下产生内生热,使深部交叉处肿瘤中心部位温度高于人体正常组织5℃~10℃,在人体正常组织没有损伤的情况下,肿瘤细胞变性坏死的一种治疗方法.我科对71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了内生场热疗综合治疗的方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黎秀芬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液压扩张配合施沛特治疗肩周炎30例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是以肩周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常见病.临床上常用局部封闭、外敷、中药等方法治疗,其中局封为常见治疗方法,多采用激素类药物配以局部麻醉药,多次使用易腐蚀肩周肌肉、肌腱,使其功能退化.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液压扩张配合肩关节腔内注射施沛特(SH)治疗肩周炎,随访0.5~1年,效果良好,无副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静脉留置针在肿瘤病人化疗中的应用

    静脉给药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措施之一,反复化疗致血管难以穿刺,影响化疗方案顺利实施,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我院2003年1月起对化疗患者采取静脉留置针置管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滕艳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颅内弥漫性浆细胞肉芽肿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颅内浆细胞肉芽肿临床罕见,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清楚,临床诊断及治疗困难,术前多误诊为颅内肿瘤,其中误诊为脑膜瘤为多见,术后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方可确诊.1993年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归为肿瘤样病变.我院近期收治1例,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邓峰;卢卫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病人穿刺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是在整个护理的基础上,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让患者充分享受以人为本的全方位照顾.根据这一模式,我们对43例血液透析病人在穿刺中融入舒适护理,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明显降低了穿刺中病人的疼痛及不愉快程度,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艳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术前访视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手术的实施及体会

    手术既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又是一个创伤过程,任何手术都会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1].因此,加强手术前、后访视,以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手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通过术前访视,对泌尿外科52例老年患者进行心理问题调查,并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指导老年患者减轻术前心理压力,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翚;雪丽霜;刁秀琳;黄松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手术室开展护理查房提高护士素质的探讨

    手术室工作是一门独立性很强的工作,其护理具有严格性、主动性、协调性和衔接性的特点.过去分配到手术室的护士大都需要1~2年培养才能独立胜任手术室常规工作.1998年开始,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手术护理查房培训,以丰富护士的专业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手术配合能力,使护士能较快的接受护理新知识、新技术,同时缩短了年轻护士的培养时间,使其能较快的适应手术室工作,提高了全科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和杜绝差错的发生,为手术病人的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作者:魏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ELISA法检测HBsAg影响因素的分析

    HBsAg是实验室常见的检测项目,是诊断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之一,ELISA法检测HBsAg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在具体实践工作中,有时会遇到HBsAg检测结果前后不一致或与其他单位的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情况,除了使用不同的试剂盒以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我们实际操作中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

    作者:柳林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脑基底节区出血微创清除术后的早期康复

    目的观察现代早期康复技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15例,经微创清除术治疗后存活,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61例,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54例,未经指导自我训练,于治疗前、治疗后1、2、6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改良Fugl-meyer评分.结果康复组于治疗后第2周、第6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改良Fugl-meyer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肢体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

    作者:韦英海;陈阳;朱丽莲;欧阳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病情凶险,变化快,尤其是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常累及多个器官功能改变,死亡率高达30%~50%[1],因此,及早诊断、有效治疗、精心护理是预防胰腺炎复发和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现将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讨论如下.

    作者:李启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急诊护士出诊前的心理准备

    我院是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护士除了平时在急诊科要承担各种急救,还要承担出诊、接诊任务,而急诊病人急、危重,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急诊工作往往紧张而繁忙,为了保证出诊护理质量,急诊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好应急时的心理准备,独立胜任出诊,笔者在实践中总结护士应具备几点.

    作者:卢林正;卢素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创伤失血性休克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抢救时机紧迫短暂,如在急诊中没有得到及时、正确地抢救护理,将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我院急诊科从2001年1月至2003年5月共救护创伤失血性休克186例,现将救护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陆小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肝血管瘤手术适应证及术式选择评估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为5%~7%,随着超声、CT、MRI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发现的肝血管瘤越来越多,成为肝脏外科领域内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在组织学上血管瘤是门静脉分支的畸形,可分为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和毛细血管瘤,临床上绝大多数为海绵状血管瘤[1].多数肝血管瘤无明显症状,少数病人可出现因被膜紧张、局部坏死以及周围组织压迫等所致的不适症状,甚至发生自发破裂、脓肿或消耗性凝血疾病(Kasabach-Merrit综合征)[2],个别病人因回心血量增多,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3].肝血管瘤的处理,包括选择性保守观察、手术切除、肝动脉结扎或肝动脉栓塞、捆扎、微波固化、射频等,甚至肝移植治疗.鉴于肝血管瘤的良性行为和较高的发病率,如何掌握手术适应证及选择手术方式已成为外科医生所面临的问题.

    作者:梁绍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改革实验教学,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

    微生物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实验学科.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提高人才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启发性等特点,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些尝试,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大林;陈森洲;袁桂峰;徐雅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ELISA微孔板对结果影响的分析

    目的分析ELISA微孔板对质控结果和样本结果的影响.方法应用两个厂家的HBsAg ELISA试剂盒做空白、临界值及高值均一性试验,并计算变异系数(CV)值.结果两个厂家HBsAg 试剂盒微孔板的CV值空白为30.3%、12.1%;临界值为12.6%、33.3%;高值为5.8%、4.3%.结论两家国产试剂微孔板有孔间、板间及厂间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质控失控或样本结果出现偏差.

    作者:谢华;覃桂芳;陈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

    我们通过对3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理反应与需求的调查评估,运用护理程序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使病人安全度过危险期,促进身心康复,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周爱花;黄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胫骨大段骨缺损自身骨膜修复一例报告

    胫骨大段缺损自身骨膜修复临床少见,笔者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1岁,学生.于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兴义马岭河缆车事件中受伤,当时送兴义市人民医院急诊抢救,据兴义市人民医院提供的资料:术中见胫骨开发性,粉碎性骨折,右胫骨中段缺损约10.8 cm,骨外露8.5 cm,软组织缺损20 cm×10 cm,胫前肌、胫前静脉部分缺损,胫骨后侧骨膜连续性尚好,末梢血液循环好,右胫骨近端开放性骨骺损伤.手术将污染及坏死组织清创整理后,右胫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右胫骨半环架支撑保持伤肢长度,便于术后护理.术后加强抗炎,创面消毒换药,延期行右胫骨半环架取出,骨缺损处用自制梅花针加螺丝钉内锁固定支撑,创面闭合引流术.取左大腿前侧皮肤植皮,伤肢石膏托外固定,术后继续抗炎、换药处理,右小腿近端外露1 cm×0.5 cm,中段胫前有直径约0.8 cm窦道长期不愈,行骨外露部分咬除,窦道切除及抗炎换药对症处理,病人右胫前仍剩一直径约0.2 cm的窦道,故一直没有条件行带血运的腓骨移植术.术后3个月拍右小腿正侧位片提示右胫骨近端后侧骨膜成骨,并向远端延伸趋势.

    作者:李鼎斌;韦庆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钙粘素、P16与人脑胶质瘤

    钙粘素即上皮钙粘素(E-cadherin,E-cd),系钙依赖性细胞粘附分子大家族中的亚群,是维持正常上皮细胞形态完整性和积极性的转膜糖蛋白,是具有同种上皮亲合性的钙依赖粘附分子,对细胞间连接诱导和维持起重要作用.而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这种关键作用被破坏,使得E-cd的表达可完全丧失或表达下调.P16为多肿瘤抑制基因1(multiple tumor suppressgenel,MTS1),其作用在于参与细胞周期的调节,起控制开关作用,其若缺失,则引起多种肿瘤尤其是神经胶质瘤、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的高突变率,越是晚期的肿瘤其MTS1改变率越高.通过对肿瘤组织中E-cd和P16表达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肿瘤的分化、浸润和转移规律,以利于为临床诊治服务.

    作者:唐秀文;雷霆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乳腺癌patey式改良根治术18例报告

    随着人们对乳腺癌认识的提高,以及辅助治疗方法的不断完善,近年来乳腺癌手术的趋势从过去的不断扩大到现在的不断缩小,改良根治术已逐渐成为乳腺癌的主要术式,我院自1998年2月~2001年12月共收治24例乳腺癌患者,其中18例采用patey式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大肌的完整性,切除胸小肌),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凌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