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F内固定治疗外伤性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症的临床观察

谢军;邓宁;岑文广

关键词:内固定治疗, 外伤性, 胸腰椎骨折, 腰椎滑脱症, 应用, 系统, 复位, 操作
摘要:从1999年10月起,我院应用SF系统内固定治疗外伤性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症,操作简单,复位满意,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胫骨大段骨缺损自身骨膜修复一例报告

    胫骨大段缺损自身骨膜修复临床少见,笔者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1岁,学生.于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兴义马岭河缆车事件中受伤,当时送兴义市人民医院急诊抢救,据兴义市人民医院提供的资料:术中见胫骨开发性,粉碎性骨折,右胫骨中段缺损约10.8 cm,骨外露8.5 cm,软组织缺损20 cm×10 cm,胫前肌、胫前静脉部分缺损,胫骨后侧骨膜连续性尚好,末梢血液循环好,右胫骨近端开放性骨骺损伤.手术将污染及坏死组织清创整理后,右胫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右胫骨半环架支撑保持伤肢长度,便于术后护理.术后加强抗炎,创面消毒换药,延期行右胫骨半环架取出,骨缺损处用自制梅花针加螺丝钉内锁固定支撑,创面闭合引流术.取左大腿前侧皮肤植皮,伤肢石膏托外固定,术后继续抗炎、换药处理,右小腿近端外露1 cm×0.5 cm,中段胫前有直径约0.8 cm窦道长期不愈,行骨外露部分咬除,窦道切除及抗炎换药对症处理,病人右胫前仍剩一直径约0.2 cm的窦道,故一直没有条件行带血运的腓骨移植术.术后3个月拍右小腿正侧位片提示右胫骨近端后侧骨膜成骨,并向远端延伸趋势.

    作者:李鼎斌;韦庆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Fahr病伴糖尿病一例报告

    Fahr病伴糖尿病罕见,国内未见报道,笔者曾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18岁,因精神行为异常1月余,伴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3天于2004年2月24日入院.家属代述:患者于2004年1月始无诱因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外出玩耍回家迷路、胡言乱语、答非所问.于入院前3天始出现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呈舞蹈样,与作息无关.未经诊治,无好转.既往无特殊.系足月顺产,儿童期发育不良,智力较同龄人差,性格内向少语,去年10月停经.家属史无特殊.体检:身高140 cm,体重30 Kg,发育不良,两颊潮红,心肺腹脊柱未见异常.神经系统:计算力、记忆力、定向力差,言语清晰欠流畅.颅神经征(-).四肢肌肉无萎缩,肌营养正常,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右侧肢体肌力Ⅴ级.腱反射活跃,左巴氏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作者:覃铄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单发脑转移瘤MRI诊断价值

    目的提高对单发脑转移瘤(SBM)MRI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51例SBM的MRI表现.结果本组SBM幕上37例(72.5%),其中右侧大脑半球17例(45.9%),左侧大脑半球20例(54.1%).瘤体位于皮质和皮质下区37例(72.5%),双侧大脑半球分布无明显差异.SBM在T1WI像上主要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均呈明显环状及结节状强化.环状强化40例(78.4%),环壁厚薄不均,界限清楚,形态多不规则;结节状强化11例(21.6%),多数病灶内部信号不均.幕上病灶Ⅱ、Ⅲ度瘤周水肿34例(66.7%),瘤体与水肿比例不对称呈小瘤体、大水肿的表现.结论 SBM患者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比增强MRI对诊断SBM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高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肺出血、溶血性贫血一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侵犯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肺病变的并不少见,但大多为胸膜炎,我们遇到1例SLE早期出现肺泡出血伴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一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损伤观察及护理对策探讨

    重型颅脑损伤是外科创伤中常见且严重的一种损伤,病死率高达70%~80%[1].重型颅脑伤损伤具有突变、易变、多变等临床特点,因此,临床上如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得当,可有效减少病人的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现将99例重型颅脑损伤观察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张鸿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心理因素对皮埋避孕法续用率的影响分析

    皮下埋植避孕法是近20年在国内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正以其避孕效率高、有效时间长、可复性能好、安全简便、手术无疼痛而为广大妇女所选择.但由于月经紊乱为其主要的副反应,往往成为部分妇女要求终止使用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心理因素对皮埋避孕法的续用率也有一定的影响,现将2001年1月~2002年7月在我所接受本法避孕并完成术后一年随访的218例受术者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班秀如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人工晶体植入后视网膜脱离46例报告

    目的探讨人工晶体植入后视网膜脱离的特点及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巩膜环扎外加压或联合玻璃体切除眼内填充手术治疗人工晶体植入后视网膜脱离患者46例(46眼),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人工晶体眼的视网膜脱离具有裂孔寻找困难、发展快,常合并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特点,一次手术治愈36例(78.3%),总治愈43例(93.5%);术后6个月脱残(视力≥0.3)率28.3%(13/46),较术前的4.3%(2/46)明显提高(P<0.01).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使人工晶体植入后视网膜脱离患者治愈率及脱残率提高.

    作者:赵昕;李敏;杨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SF内固定治疗外伤性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症的临床观察

    从1999年10月起,我院应用SF系统内固定治疗外伤性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症,操作简单,复位满意,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谢军;邓宁;岑文广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胆外胆管术后胆漏治疗体会

    胆管术后胆漏是胆管手术后一严重的并发症,如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后病死率可达28 .6%.因此,胆漏能否及时发现和得到正确处理至关重要.笔者对1985年5月至2004年5月治疗的45例胆漏患者做一系统的分析,旨在寻找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现将其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余世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儿科见习教学的体会

    临床见习是医学院校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见习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系统地运用基础理论去结合临床,为进入临床实习奠定基础.在儿科见习教学中我们试图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力求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从而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作者:刘红霞;赵乃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纤维镜刷片细胞学在胃食管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纤维镜刷片细胞学检查作为胃和食管肿瘤的辅助诊断手段在临床已普遍应用,为探讨其诊断的准确性和快速性,我们对我院2001~2003年342例行胃、食管纤维镜刷片检查并同时做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学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英;黄玲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应用头皮针对老年患者桡动脉采血的探讨

    目的通过对老年患者进行头皮针桡动脉采血与常规股动脉采血效果比较,寻求一种简便、快捷、准确的对老年患者动脉采血方法.方法对50例住院老年患者分组行桡动脉和股动脉采血比较,观察患者疼痛程度、一针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主要血气分析结果等.结果头皮针桡动脉穿刺采血减轻了患者疼痛程度,提高了一针穿刺成功率,缩短了操作时间,而两种穿刺血标本主要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可提倡使用头皮针桡动脉穿刺抽取动脉血标本.

    作者:周智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曲美他嗪对老年稳定性心绞痛的作用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老年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31例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消心痛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3次/d,共4周,观察用该药前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消心痛用量及心率变化.结果经4周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3.54%(P<0.01),消心痛用量减少45.61%(P<0.01),治疗前后心率无变化(P> 0.05).结论曲美他嗪通过优化心肌代谢发挥抗心肌缺血作用,与消心痛联合治疗减少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降低消心痛的用量,减少硝酸酯类的耐药性.

    作者:全胜麟;屈晓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依那普利与通塞脉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与通塞脉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联合应用依那普利和通塞脉,对照组单纯应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白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患者尿白蛋白显著下降(P<0.01).结论依那普利与通塞脉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钟宏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进展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为常见的而又严重影响母婴安全的疾病.其发病率约为9.4%[1].轻、中度妊高征围产儿死亡率为17.8%~21.2%,重度妊高征及子痫围产儿死亡率可高达33.9%~58.6%,孕产妇死亡率为4.69%[2].是孕产妇死亡的第二位原因[3].由此可知,做好孕产妇的监测工作,以便早观察、早发现、及时治疗和护理、这对于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国内在这方面的护理进展.

    作者:黎鼎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110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继发于腹部手术者105例占95.5%.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阻85例占77.3%,绞窄性肠梗阻25例占22.7%.行绞窄性肠梗阻肠切除吻合术16例,松解复位术9例,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行粘连松解或粘连带切断术48例,肠切除吻合术10例,短路术16例,小肠折叠排列术11例.本组病例均治愈,疗效较好.结论决定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重要依据是有无肠绞窄.正确选择手术方法,疗效较好.

    作者:罗运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抗敏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抗敏平喘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病人250例,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83例,采用自拟抗敏平喘汤治疗;对照组83例,常规西药抗炎、解痉、化痰治疗,必要时予激素治疗;综合组84例,采用以上两种方法并用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9.2%,对照组84.3%,综合组96.4%,经统计学处理综合组显著高于治疗组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抗敏平喘汤具有清热宣肺、化痰、平喘、脱敏的作用,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好,但中西医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严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早产儿窒息的血糖变化初探

    目的探讨早产儿窒息后血糖降低或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强生公司微量血糖仪及配套试纸对51例轻、重度窒息的早产儿进行血糖监测.结果早产儿窒息后低血糖发生率19.6%(10/51),高血糖发生率17.6%(9/51),重度窒息组4例高血糖全部死亡(均为极低体重儿).结论胎龄越小,体重越轻,糖代谢紊乱严重,且不易纠正,病死率高.早产儿窒息后应重视血糖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辅助指标之一.

    作者:韦敏敏;李柳青;黄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静脉留置针在肿瘤病人化疗中的应用

    静脉给药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措施之一,反复化疗致血管难以穿刺,影响化疗方案顺利实施,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我院2003年1月起对化疗患者采取静脉留置针置管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滕艳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角膜移植手术病人的护理

    笔者2002年5月至2003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进修期间,共施行了穿透性角膜移植和板层角膜移植术1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穿透性角膜移植14例(14眼),其中男9例(9眼),女5例(5眼),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3岁.板层角膜移植5例(5眼),均为女性,年龄8~37岁,平均年龄23岁.

    作者:宁文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