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4例药物过敏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李萍

关键词:药物过敏反应, 严重过敏反应, 治疗效果, 药物所致, 护理经验, 成功率, 收集, 抢救, 教训
摘要:笔者收集我科近5年来药物所致的过敏反应64例,旨在总结护理经验,吸取教训,提高严重过敏反应抢救的成功率,提高治疗效果.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肌氨肽苷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我们对168例冠心病患者用肌氨肽苷注射液(原心血通注射液)治疗,并观察了其QT离散度(QTd)的变化,以探讨肌氨肽苷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QTd的影响.

    作者:王宁波;王玉玫;张学臻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下牙槽嵴过度吸收的全口义齿修复24例分析

    临床上常见由于下牙嵴吸收萎缩,形成唇颊沟过浅而影响全口义齿的固位,给修复带来较大的困难,常需作唇颊沟加深术,以改善固位情况.

    作者:黄世满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临床实践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EBN),是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的过程中,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病人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1].

    作者:莫永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HAE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1例临床分析

    目前DA(柔红霉素十阿糖胞苷)、MA(米托蒽醌<MTZ>+阿糖胞苷)、HA(三尖杉酯碱十阿糖胞苷)方案均为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标准方案(M3型除外),完全缓解率(CR)可达80%,但仍有20%左右病例无效.

    作者:粟世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鼻咽癌患者鼻咽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现状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东南亚一带及我国的广东、广西发病率高[1].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手段[2].

    作者:唐玉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检测血清后γ-微球蛋白在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功衰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后γ-微球蛋白(Cys-C)在糖尿病肾病(DN)及慢性肾功衰(CRF)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受试者分为糖尿病(DM)组、慢性肾功衰(CRF)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同时测定血清Cys-C及血清肌酐(CRE),血清Cys-C采用粒子增强的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在BN100特定蛋白分析仪上测定;血清CRE采用苦味酸法在贝克曼CX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结果DM组血清Cys-C为(1.005±0.32)m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的(0.83±0.14)mg/L(P<0.05),DM组血清CR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RF组血清Cys-C为(3.55±1.27)mg/L,血清CRE为(496.03±426.7)μmol/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结论血清Cys-C对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功衰的诊断比血清肌酐更灵敏.

    作者:张德文;杨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脑出血患者内源性氧化剂与抗氧化剂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清NO、NOS、MDA、SOD、C(VitC)、E(VitE)的水平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70例脑出血患者血清第1~4周NO、NOS、MDA、SOD、VitC、VitE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组氧化剂NO、NOS、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01),于发病后1周显著升高,第2~4周逐渐下降;抗氧化剂SOD、VitC、VitE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0.01),于发病后1周内显著降低,第2~4周逐渐升高.结论脑出血患者内源性氧化剂NO、NOS、MDA水平显著升高,抗氧化剂SOD、VitC、VitE则明显降低,观察它们的水平变化,有助于监测脑出血的病情演变.检测氧化剂及抗氧化剂含量是反映脑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

    作者:姚盛钧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灼口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unce,BMS)又称Mcnopausal综合征、舌灼痛、舌痛、口腔灼痛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口腔感觉异常、舌感觉异常、慢性面部疼痛综合征[1],共有3组症状与1组相关症状,即口腔灼痛、口干、味觉异常以及全身神经精神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舌灼痛.

    作者:唐柳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氧氟沙星注射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建立氧氟沙星注射液中氧氟沙星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93±1)nm波长处,测定氧氟沙星的吸收度.结果氧氟沙星在2~1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9.048×10-4+0.0918C,r=0.9999(n=5),回收率试验平均回收率±标准差为(100.18±0.875)%.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作者:龙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323例剖宫产手术指征分析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剖宫产率呈直线上升,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重视.由于剖宫产率的增加,手术的并发症也相应增加,给患者增加了痛苦,也增加了经济负担.

    作者:廖丹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产后甲状腺炎研究近况

    产后甲状腺炎(Postpartum Thyroiditis,PPT),是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大约5%~10%的妇女发生此病[1~4],其特征是发生于产后、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改变为基础、伴暂时性或永久性甲状腺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具自限性,多数病例呈一过性改变,近年长期追踪观察研究发现其不仅发病率较高,同时永久性甲减的危险性明显增高[2],有文献报道20%~30%PPT患者发展为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3].

    作者:刘红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86例冠心病病人静息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冠心病(CAD)的一致性.方法所有病人均行CAG及ECG检查.结果286例CAD病人,典型ECG阳性率仅35.66%,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狭窄50%~70%组阳性率12.90%,狭窄70%~90%组阳性率19.26%,狭窄≥90%组阳性率76.40%;与冠状动脉狭窄支数比较,单支病变组阳性率42.10%,双支病变组阳性率14.68%,三支病变组阳性率66.28%.结论部分CAD病人没有典型ECG改变,常常引起漏诊.对有典型病史者,应尽早进行CAG检查.

    作者:邓家强;曾知恒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尿酸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发病与血尿酸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日立7020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53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60例正常健康人血尿酸水平.结果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组血尿酸水平为(472.3±18.42)μmol/L,高尿酸的发生率33.9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血尿酸升高与冠心病心绞痛明显相关,可能是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苏文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临床分析

    近年来出现的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感染因其底物谱广,传播速度快,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高而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我院的ESBL的细菌感染病例作一分析,探讨其细菌耐药情况及发病特点,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王豫平;王慕云;廖致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知情选择长效避孕节育器的心理治疗初探

    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不仅要在宣传技术、药具上更加正常化,同时在各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门诊开展各种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咨询服务.

    作者:仲瓯娅;陈靖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留置针和输液泵在第二产程静滴催产素的应用

    孕产妇因胎膜早破、宫缩乏力等原因临床上常需使用催产素引产,而在第二产程中如何使催产素滴注通畅、均速,不易滑脱和阻塞,是整个分娩过程的关键.

    作者:零恒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我国为乙肝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尽管乙肝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由于乙肝病毒肝炎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传播途径,导致部分婴儿的预防措施仍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作者:盘兰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多巴胺加多巴酚丁安治疗难治性心衰的疗效分析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是一类儿茶酚胺类正性肌力药,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及扩张血管的作用.可用于各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作者:韦晓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Gd-DTPA增强扫描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低场磁共振Gd-DTPA增强扫描对脑转移瘤诊断的作用.方法总结32例脑转移瘤病例,分析其平扫及增强扫描的MRI征象.结果幕上双侧大脑半球内,平扫发现40个病灶,增强扫描发现52个病灶;幕下小脑脑干,平扫发现12个病灶,增强发现22个病灶;硬脑膜,平扫发现2个病灶,增强扫描发现12个病灶.结论Gd-DTPA增强扫描,由于脑转移性肿瘤实体部分出现明显强化,从而能发现平扫不能显示的病灶,故Gd-DTPA增强扫描对脑转移瘤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方华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21例疗效观察

    目前氧氟沙星作为一种新型抗结核药物,临床已取得较好疗效,而左氧氟沙星抗结核作用约为氧氟沙星的2倍[1],近两年我站结防中心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21例,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罗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