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惠碧
重型颅脑损伤是外科创伤中常见、严重的损伤,病死率高达70%~80%[1].尤其是特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高,且多发生在伤后48h以内[1].因此,做好急性期护理是有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现将近年来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的护理综述如下,供同仁参考.
作者:薛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产前检查在围产保健中的重要性.方法总结我院1999~2001年3年来产妇1606例产前检查中早孕、中孕、晚孕建卡对孕妇和围产儿影响情况.结果早期建卡孕妇高危因素及剖宫产率低;畸胎儿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低于中晚期建卡组.结论早期建卡产前检查是孕产妇保健中一项重要措施,对提高围产儿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而弘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股骨粗隆骨折常见于老年人,手术疗效明显高于保守治疗[1],但老年人常伴有多种疾病,因此术前的正确评估,积极有效控制并存病,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我院1995年1月至2003年2月对49例股骨粗隆骨折的老年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2],获得较满意效果,现就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莫庆梅;陈桂华;童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闭锁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基底动脉闭塞所致桥脑梗塞,病变主要是桥脑腹则的皮质脊髓束受损,使大脑与桥脑及其以下的运动神经联系中断.
作者:陈虹;卢林;林东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剖宫产术是处理前置胎盘分娩的主要方式,但术中发生大出血率显著高于其它原因剖宫产术.我院1995年5月至2003年4月采用宫腔内填塞纱条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大出血13例,止血效果满意.
作者:黄梅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异位妊娠至今仍是妊娠并发症的死亡原因之一[1].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约占所有已妊娠总数的1%,占妇科住院病人的6%[2].
作者:黎鼎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产前筛查21-三体综合征的作用,为临床提供产前筛查染色体异常的新指标.方法经腹超声测量中晚孕期胎儿颈项软组织厚度(NT),并与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对照.结果应用该项指标检测21-三体胎儿,敏感性为66.67%,特异性为95.06%,准确性为95%.结论超声测量NT对21-三体胎儿的筛查有重要参考价值,应列入产前超声检查常规测量项目.
作者:陈彦红;万里凯;严思萍;许春梅;马刚;莫伟英;康利克;张永兵;黄向红;陈美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高血压是老年人多发的心血管病之一,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及对高血压的深入研究,控制高血压的合并症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通过对我院收治老年高血压105例与非老年高血压7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探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
作者:朱建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年来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儿科住院的37例小儿IE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例中先心26例,风心9例,败血症1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临床表现中发热、进行性心功能不全常见,脾大、瘀点,心脏杂音改变少见,实验室检查半数以上有贫血、白细胞升高、ESR及CRP升高,血培养阳性率低(8例占21,6%),超声心动图发现瓣膜赘生物阳性率高(30例占81.1%),治疗主要为联合应用抗生素,疗程4~6周,治愈率78.4%,死亡率16.2%.结论①器质性心脏病仍为IE的主要基础病因;②临床表现不典型;③超声心动图在IE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胡淑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蛛网膜的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再出血的发生率为11%~15%,再出血是引起患者死亡危险的因素[1~2].因此,再出血的预防是SAH护理的重要环节,1994年6月~2002年10月,我科共收治SAH患者28例,其中再出血3例,再出血率为10.7%.现将预防SAH再出血的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陆云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的疾病,到目前为止,溶栓治疗已被证实是唯一能使闭塞血管即刻再通,迅速恢复血流,可缩小梗塞体积[1],使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降低的有效疗法.而此溶栓治疗的护理配合非常重要,做好护理观察是其治疗效果的保证.现就近几年来脑梗塞溶栓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彦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在直视下心脏手术后,由于肺毛细血管的损伤、肺泡萎缩等因素,导致肺顺应性降低;再加上伤口的疼痛、体力不足及原有的心肺疾病,病人存在痰液分泌增加、滞留、排出困难等情况.资料显示,心外手术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15%~46%.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感染和呼吸衰竭是心脏术后的重要治疗措施,可以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安淑芬;芮炳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支原体肺炎(MPP)是由支原体(mycoplasma,MP)感染引起的病症,临床表现以顽固性剧烈咳嗽为特征.
作者:宁怀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烧伤创面是贯穿烧伤治疗始终的矛盾焦点,几十年来,各国学者都在致力于通过各种疗法积极促进创面修复,随着对创面愈合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使用敷料的目的远远不只是为了覆盖创面,敷料还必须能帮助创面愈合,同时也由于材料学和工艺学的进步,使敷料在近几十年中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现根据构成敷料的原材料把各种敷料综述如下.
作者:廖文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家犬体内大剂量异烟肼的药动学过程.方法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比较大剂量异烟肼与常用剂量时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异烟肼体内过程符合具有一级吸收的一室模型,当家犬服用300mg异烟肼与服用150mg时,达峰时间分别为(2.23±0.78)h和(0.96±0.32)h;消除半衰期增大,分别为(0.98±0.16)h和(0.22±0.09)h,两参数经方差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时较正常剂量异烟肼药动学参数发生了变化,达峰时间延长,消除半衰期增大.
作者:潘淳;邓立东;卢来春;李素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糕点食品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糕点的卫生质量与我们的健康十分密切.食品的合格率是衡量食品卫生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作者:覃秀丽;黄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时外周血细胞因子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其与感染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IL-6、IL-8,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TNF-α水平.分别检测了31例正常人(A组),47例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急性期(B组),35例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好转期(C组)患者外周血IL-6、IL-8和TNF-α的水平.结果B组的血IL-6及IL-8的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而C组IL-6、IL8水平高于A组,低于B组(P<0.05);B组的TNF-α水平高,C组次之,分别与A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细胞因子IL-6、IL8、TNF-α水平与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并且三者之间呈正相关,对其监测有利于疾病的分期,可作为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的可靠指标.
作者:李玉珊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真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特征.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真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受累副鼻窦共20个,上颌窦17个(85%),筛窦2个(10%),蝶窦1个(5%).CT表现为:窦腔内均见有不同程度的结节状、团块软组织密度影;14例(70%)在浑浊的窦腔内见斑点状高密度影或钙化灶;12例(60%)窦壁骨质增生硬化;1例(5%)上颌窦内壁骨质破坏.结论CT是诊断真菌性副鼻窦炎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强;李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哮喘发作的关系,以及MP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哮喘发作期患儿133例,按是否伴有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别采用ELISA法测定静脉血MP-IgM抗体,观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结果感染组患儿MP-IgM阳性率为18.8%(16/85),非感染组阳性率为2.0%(1/48),哮喘组MP-IgM阳性率非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MP-IgM阳性的哮喘患儿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后哮喘明显缓解.结论MP感染与哮喘有密切的关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确切.
作者:李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应激上消化道出血是重症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15%~30%,大多在发病1周后,死亡率可达50%~90%[1].
作者:王芬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