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吴歆;冯伟

关键词: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摘要:目的了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的方法.方法对近3年我院收治的经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运用呼吸机治疗的69例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69例病人中48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占69.57%.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G-)菌,占79.05%,其中首位是铜绿假单胞菌,占36.59%;第二位是肺炎克雷伯氏菌和真菌,占14.63%.结论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后易并发肺部感染,致病菌以G-菌为主.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颅脑损伤并发狂躁性精神障碍的诊治(附4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所致狂躁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45例颅脑损伤所致狂躁性精神障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额、颞叶及多部位脑损伤易出现狂躁性精神障碍,奋乃静等治疗有效.结论脑损伤所致的狂躁性精神障碍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上,须加用抗精神病药物、高压氧等综合治疗.

    作者:孟年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试谈多媒体课件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已成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新技术,给教学改革带来生新的机遇,其集声、图、文、动态与静态于一体及交互性强等多项优点、对病理学这门形态学为主的学科更具有独特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了教学课件,并在教学中作了初步尝试,体会如下.

    作者:卓建红;周振座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老年糖尿病的饮食调护

    近年,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中老年2型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部分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糖尿病发病率成比例上升.

    作者:韦爱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鼻咽癌放射治疗急性反应的护理体会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尤以两广为高发区.目前,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手段[2].

    作者:汪素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中间综合征(IMS)是一种发生在急性胆碱能危象消失后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出现前发生,以肌无力、呼衰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作者:杨小玲;容红兵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

    1993年3月~2001年11月,我科对94例不同病因脑积水患者施行侧脑室-腹腔(V-P)分流术,术后主要有颅内感染、分流管阻塞、硬膜下血肿或积液三种主要并发症.本文对这些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分析.

    作者:廖毅超;蒋广元;梁新强;宋星智;张征军;黄航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经额极穿刺抽吸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11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非外伤性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11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行经额极钻孔穿刺抽吸引流,其中血肿量≥20ml,局麻下血肿侧眉上方固定点钻孔穿刺抽吸,残存血肿尿激酶灌洗,血肿破入脑室者同时作脑室穿刺引流.结果血肿清除率在90%以上者94例.Glasgow预后分级:良好至中残61例占55.5%,重残26例占23.6%,植物生存5例占4.5%,死亡18例占16.4%.结论本治疗方法属立体定向手术类型,但不需要特定器械,简单易行,能够迅速实施,人为创伤小,安全系数大.

    作者:曹奔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预防性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蛛网膜的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再出血的发生率为11%~15%,再出血是引起患者死亡危险的因素[1~2].因此,再出血的预防是SAH护理的重要环节,1994年6月~2002年10月,我科共收治SAH患者28例,其中再出血3例,再出血率为10.7%.现将预防SAH再出血的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陆云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146株淋球菌对抗生素药物敏感性测定

    目的了解本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更好地对淋球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为淋病防治和临床正确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分别对青霉素、红霉素、壮观霉素、头孢三嗪、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等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淋球菌对壮观霉素敏感性高,达92.5%;其次为头孢三嗪,为90.4%.青霉素耐药率高,达87.7%;壮观霉素耐药率低,仅为2.7%.结论为提高疗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临床治疗淋病须以体外药敏试验为依据选择药物.

    作者:罗冬青;瞿锐;金志雄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糖尿病性阳痿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阳痿指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而不坚以致不能插入阴道进行性交,是男性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

    作者:黄泗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剖宫产手术指征的研究进展

    剖宫产术是指妊娠满28周或以上,经切开腹壁及子宫壁取出胎儿(体重在1000g以上)的手术;不包括剖宫取出宫腔妊娠通顺儿、切开子宫取出1000g以下胎儿(孕不满28周)以及经阴道切开宫颈和子宫下段取出的胎儿.

    作者:卢彩合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185份糕点样品微生物指标检验结果分析

    糕点食品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糕点的卫生质量与我们的健康十分密切.食品的合格率是衡量食品卫生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作者:覃秀丽;黄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心肺脑复苏护理新进展

    在过去40年里,重症医学在心肺脑复苏(CPCR)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对心搏停止患者早期施予紧急救治,包括气道通畅、人工通气、胸外按压、早期除颤及高级心脏生命支持(ACLS)能使存活率提高25%~40%,其中,ACLS操作规范,联合了药理学和机械方法,通过提高重要器官的灌注压、血流量和处理心律失常来早期恢复自主循环.

    作者:陆一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急性脑梗塞溶栓护理进展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的疾病,到目前为止,溶栓治疗已被证实是唯一能使闭塞血管即刻再通,迅速恢复血流,可缩小梗塞体积[1],使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降低的有效疗法.而此溶栓治疗的护理配合非常重要,做好护理观察是其治疗效果的保证.现就近几年来脑梗塞溶栓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彦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脾切除治疗血液病73例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血液病患者脾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2002年对73例血液病患者行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ITP的有效率为91%,HbH的有效率为93.5%,Hb-β的有效率为68.7%,HS 3例均为显效,恶性血液病切除脾脏仅作为内科综合治疗的辅助手段.结论ITP切脾的疗效较为肯定,合并严重出血危及生命时应行紧急脾切除术.HbH病切脾的疗效远比Hb-β病切脾的疗效好.HS行脾切除术的疗效肯定,恶性血液病切脾也有一定帮助,均因例数少不好评价.

    作者:龙仁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成功率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成功率因素.方法对183例不育夫妇采用多管上游法体外筛选优质精子,用于配偶间人工授精.结果IUI共妊娠42例,妊娠率22.95%,授精226个周期,周期妊娠率18.58%.结论研究发现IUI成功率与精子处理方式、精子膜完整性、女方年龄及不育年限有关,在连续治疗3个周期未受孕者应改变治疗方案.

    作者:蔡军;韦继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超声在产前筛查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在产前筛查21-三体综合征的作用,为临床提供产前筛查染色体异常的新指标.方法经腹超声测量中晚孕期胎儿颈项软组织厚度(NT),并与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对照.结果应用该项指标检测21-三体胎儿,敏感性为66.67%,特异性为95.06%,准确性为95%.结论超声测量NT对21-三体胎儿的筛查有重要参考价值,应列入产前超声检查常规测量项目.

    作者:陈彦红;万里凯;严思萍;许春梅;马刚;莫伟英;康利克;张永兵;黄向红;陈美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分析法测定56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人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T3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P<0.01),治疗后虽明显升高,但仍低于健康人(P<0.01).T4及TSH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监测血清T3水平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甘作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CT预测食管癌定位照射野宽度的等剂量曲线

    目的探讨用CT影像预测食管癌定位时,照射野宽度等剂量曲线的合理性.方法以食管腔内为中心分别测量肿瘤向左右、前后外侵的差值及肿瘤外侵的大宽径,分析测量结果同经典治疗野90%的等剂量曲线的宽径相比较.结果食管癌肿瘤外侵率达83.3%,淋巴结转移率达31.2%;食管癌肿瘤外侵中82.5%为非对称性外侵;食管癌肿瘤外侵大宽径≤4.0cm占83.1%,大宽径≥4.5cm的占16.9%.结论以肿瘤为中心或以食管腔为中心,肿瘤是对称性外侵的,此时经典治疗野宽度合理,但对于非对称性肿瘤外侵或肿瘤外侵宽径≥5.0cm时,经典治疗野宽度的等剂量曲线过于窄小,此时应使用CT影像定位.

    作者:韦汉荣;苏丹柯;梁炳莲;黄荣;王安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迄今对其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亚低温(mild hypothermia)治疗HIBD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已从实验研究进入了临床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发展趋势表明,亚低温有望成为治疗HIBD理想疗法之一.现将该领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先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