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下段伤口分离继发足月妊娠1例报告

孔庆华

关键词:子宫下段, 伤口, 继发, 足月妊娠, 骨盆外测量, 一般状况, 妊娠足月, 妊娠晚期, 剖腹产术, 患者, 分娩, 病例介绍, 头颈部, 阴道, 胸部, 胎心, 胎头, 胎膜, 死婴, 收入
摘要:1 病例介绍患者女,27岁,于1999年10月27日5时以停经9个月,腹痛10小时来院就诊,拟诊:孕2产1孕40W臀位,收入试产.患者于1996年5月第1次分娩为妊娠足月,臀位,经剖腹产术分娩1死婴.查体:T36.5℃,P80次/分,R20次/分,BP17.3/12.0kPa,一般状况良好,头颈部、胸部无异常,腹部妊娠晚期腹型,宫底剑下一指,触及胎头,先露部胎臀,半入盆,胎心弱,会阴未产型,阴道通畅,宫颈消失,宫口容一指,胎膜没破,骨盆外测量各径线均正常,骶骨岬未触及.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白介素15对人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抗白念珠菌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体外白细胞介素-15(IL-15)对人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抗白念珠菌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分离纯化的人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PMN)与一定浓度的IL-15共育一定时间后,检测其吞噬热灭活白念珠菌和杀伤酵母型白念珠菌的能力.结果未受IL-15活化的PMN也可吞噬和杀伤白念珠菌,但IL-15可明显增强PMN的吞噬和杀伤白念珠菌活性,且这种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呈IL-15浓度依赖性.结论 IL-15可明显增强PMN的吞噬和杀伤白念珠菌活性,为IL-15用于治疗念珠菌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闻平;郭月芳;张建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自制烧伤灵治疗水火烫伤临床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4年5月~2000年5月应用自制中药烧伤灵治疗Ⅱ°水火烫伤8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治疗组85例病人中,男60例,女25例,男∶女为2.4∶1,儿童21例,成人64例,浅Ⅱ°伤68例,深Ⅱ°伤17例,新鲜创面70例,污染创面5例,感染创面10例;对照组男65例,女30例,男∶女为2.16∶1,儿童35例,成人60例,浅Ⅱ°伤78例,深Ⅱ°伤17例,新鲜创面85例,污染创面4例,感染创面6例.

    作者:曾家耀;黄绍华;黄显实;兰碧洋;罗强;农文伟;朱坚;陈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垫枕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34例护理体会

    自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垫枕疗法治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34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就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赵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早期气管切开在抢救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

    目的对比早期气管切开与非早期气管切开在抢救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估计近期内意识不能恢复的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根据受伤到行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两组,伤后12h内行气管切开者为A组,伤后12h后行气管切开者为B组.结果 A组死亡率为34.5%,B组死亡率为63%.结论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行气管切开比非早期气管切开更有临床价值.

    作者:潘明远;吴全理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动力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应用动力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方法对34例资料完整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诊18个月,除1例股骨中段粉碎骨折术后2年拆钢板后数天复骨折外,其余33例骨折均愈合,患肢功能优良.经此方法治疗骨折可获得良好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病人可早期作功能锻炼.结论对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包括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动力加压钢板有较强的适应症和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内高频电泪道成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近年来,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出现,并在临床上取得了好疗效.自2000年8月以来,我科采用王智崇等研制的WZC-1型泪道治疗仪对58例(7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高频电泪道成形术治疗,经随访观察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献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腹部外科常见致病菌药敏性的变化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感染性疾病常见需氧菌药敏性的变化.方法对1996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腹部外科感染性疾病住院病人手术中采取的标本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监测埃希氏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对10种抗菌素的药物敏感性.结果埃希氏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对氨苄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药敏性降低较明显,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药敏性极高,在90%以上,对亚胺培南药敏性为100%.结论开展细菌药敏性动态监测,对指导外科抗感染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唐任斌;石荣赐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以静止性肌肉震颤、肌肉僵直、运动活动起动困难、姿势反射丧失为特征的中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和消失,导致纹状体内多巴胺递质浓度下降,多巴胺介导的神经元兴奋性降低,对此部位的乙酰胆碱能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减弱,造成丘脑腹外侧核(Vim)和苍白球内侧部(Gpi)过度兴奋,从而产生PD症状[1].

    作者:王光绿;吴全理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CT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颅内疾患

    我院自1999年5月~2000年12月,采用CT导向立体定位、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脓肿、颅内囊性肿瘤共25例,取得良好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寿堂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立复丁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变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47例的临床观察

    我们应用立复丁治疗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47例,并以雷尼替丁治疗的47例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费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218例医院内肺炎调查分析

    为了解我院医院内肺炎(NP)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以达到降低感染率目的,对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所有出院病例9840份中发生NP的218例进行调查分析.

    作者:薛虹;李建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室内出血手术治疗方法的探讨

    高血压脑室内出血传统治疗死亡率高,而手术治疗方法尚无统一意见.我院自1997年10月~2001年6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室内出血45例,经应用手术及尿激酶(UK)脑室引流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军;王登香;张可夫;常斌戈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研究近况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病因未明,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71%~90%可治愈,10%~25%左右预后不良.部分面神经功能不能恢复,可残留联带运动和面肌痉挛等后遗症,给患者身心带来很大痛苦.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激素治疗、抗病毒治疗、改善微循环治疗、神经封闭、手术治疗等.美国医学会主编的<通用医疗程序编码>自1998年1月1日正式把针灸疗法纳入,认为是一种正式有效的方法.国内中医界长期使用针灸作为治疗面瘫的方法,并作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本文对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做综述.

    作者:邱辉;张志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疾病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它能有效的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及适当调整双下肢长度,近期效果明显优于其它手术[1].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现就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李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常规药物加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改善心衰患者症状,延长寿命和改善生活质量,已被临床研究所证实[1].我院在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β-洛克)治疗CHF,取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钟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术的手术配合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为于仲嘉教授于1990年研制成功并开始应用于临床,因其具有操作简便、力学稳定、功能较全、配套完善等优点,在治疗四肢骨折方面已被广泛认可并迅速发展[1].自2000年10月至2001年4月,我院施行单侧面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20例,现将手术配合要点总结如下.

    作者:黄华夏;黄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围术期急性心肌梗塞18例临床分析

    临床中围术期急性心肌梗塞有较高发病率及死亡率,严重影响了手术的预后.我院近5年遇此类患者18例,现进行分析讨论,旨在探讨该病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及防治.

    作者:梁友玲;孙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乳腺癌骨转移综合治疗的探讨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45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分成单发性骨转移受体阳性者为放+内分泌组,单发性骨转移受体阴性者为放+化疗组,多发性骨转移或合并其他部位转移的患者为化疗+内分泌治疗组.结果止痛有效率放+内、化+放、化+内分别为100.0%、83.33%、96.55%,总有效率为95.34%;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放+内、放+化、化+内分别为100%、100.0%、85.0%,总有效率为86.95%.结论乳腺癌骨转移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用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疗,对解除疼痛,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启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干扰素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时间对尖锐湿疣疗效的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干扰素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间隔时间对尖锐湿疣(CA)的疗效.方法应用干扰素100万u隔天1次(A组)、300万u隔天1次(B组)、100万u每周1次(C组)、300万u每周1次(D组),共6次治疗110例(CA)患者,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C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2(IL-2)水平.结果所有患者IL-2水平均低于正常,A组、B组治疗后血清IL-2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A组与B组、C组与D组之间的复发率无差别(P>0.05);C组、D组的IL-2水平上升显著(P<0.01),A组与C组、B组与D组之间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干扰素小剂量长时间作用能有效降低CA的复发率,其预防CA复发的关键在于增加其作用时间.

    作者:马惠红;周冬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小儿甲型副伤寒100例临床分析

    甲型副伤寒发病率较低,相关报道较少.我县农村近年出现一定规模的甲型副伤寒流行.现将2000年6月~2001年4月收住我院的100例小儿甲型副伤寒分析如下.

    作者:黄玲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