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心监护不同图型对胎儿预后的评价

唐卉

关键词:胎儿窘迫, 胎心监护, 胎儿预后, 图型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胎心监护不同图型与脐血血气分析和新生儿Apgar评分关系来探讨早期诊断胎儿宫内缺氧的方法。方法随机收集足月单胎产妇144例在产前做胎心监护,分娩时测脐动脉血气,出生后行Apgar评分。结果随着脐血pH值降低,胎心监护异常图型及新生儿Apgar低评分发生率越高。胎心监护正常提示胎儿宫内情况良好的准确性达80.73%。在胎心监护异常图型中,以pH≤7.20作为缺氧标准诊断符合率为50.82%,而以Apgar评分<7分作为诊断标准的符合率仅为27.87%。各种胎心监护异常图型对胎儿预后影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正常胎心监护图型预报胎儿预后好的准确率高。胎心监护异常时,应严密监护,根据胎心率异常的程度、胎儿能够娩出的时间,选择恰当的处理方法,即可减少围产儿病率及死亡率。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以发热或发热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小儿支气管肺炎32例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热、咳嗽、咳痰、气急是其常见的临床症状,但也有少数支气管肺炎患儿仅表现为发热或发热腹泻,而其他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引起漏诊或误诊。现将1996年1月至2000年8月碰到的32例患儿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骆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01例产时异常胎心宫缩图临床分析

    胎儿监护仪作为了解胎儿健康的工具之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自1999年12月至2000年11月,在产时应用胎儿电子外监护时发现胎心官缩图(CTG)异常101例。现对异常CTG与产程、胎儿缺氧原因、新生儿Apgar评分等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包玲燕;劳少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洛赛克治疗活动期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洛赛克是H+-K+-ATP酶抑制剂,是临床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一种药物。为评价其临床疗效,本文对90例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并与雷尼替丁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与分组因上消化道症状而进行内镜检查并活检证实为良性的90例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55例,胃溃疡(GU)19例,复合性溃疡(CU)16例。90例均在胃角、胃窦部粘膜活检确诊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相等时间的服药观察。治疗组(洛赛克组)50例中男45例,女5例;对照组(雷尼替丁组)40例中男36例,女4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种及溃疡大小无差异(P>0.05)(见表1)。

    作者:黎君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肾移植术后的出院指导

    同种异体肾移植已成为晚期肾功能不全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肾移植的成功率越来越高,而肾移植术后的长期存活率日益受到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关注。如何正确地对即将出院的肾移植病人进行健康指导,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生活质量,延长他们的长期生存率是极为关键的。现将本院42例肾移植术后对病人进行出院指导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明敏;赵冰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例镍钛记忆金属气管支架植入术的护理配合

    气道狭窄的治疗非常困难,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袖式切除、端端吻合术,但对于晚期肿瘤造成的气管狭窄、狭窄段较长或多处狭窄、术后吻合口再狭窄或不愿接受手术者则不适合手术治疗。我院于2000年8月首次为一例主支气管囊腺癌术后并发气管狭窄患者行镍钛记忆金属气管支架植入术,获得成功,报告如下。

    作者:王自秀;邓晓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维拉帕米的临床新用途

    维拉帕米(Verapomil)系钙通道阻滞剂,属苯脘胺类药物,临床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律失常。近年来,发现其药理效应并不局限于心血管系统,其在保护肝、肾功能等诸多方面具有广泛作用。现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孙玉秋;汪明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藻酸双酯钠的临床应用

    藻酸双酯钠(polysaccharide sulfate, PSS)是从海藻中提取的、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具有抗凝血、降血脂、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可抑制红细胞聚集、增加红细胞的可塑性、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性。由于PSS的上述药理特点,临床应用范围已日趋广泛,本文对其临床应用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罗善高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急救医学发展概况回顾与展望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交通事故、生产事故以及社会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中毒事件所致的死亡和心脑血管危急症的发生等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急救医疗服务,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成为了各国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国外急救医学的概况和我国急救医学的发展作一回顾与展望。

    作者:李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对“神经激活拮抗剂”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认识,已证实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主要活性介质,在调节全身血压、维持电解质体液平衡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80年代发现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通过抑制AngⅡ的生成及缓激肽的降解,改善了病人生活质量和预后的重大突破+[1]。但由于ACEI不能抑制胃促胰酶等非血管紧张素转酶途径转化AngⅠ为AngⅡ+[2],故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ACEI的药理效应。同时ACEI存在两个重要的副反应,即咳嗽和血管性水肿,这严重影响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所以人们致力于寻找可完全阻断AngⅡ作用的药物。自1994年氯沙坦(Losartan, Los)应用于临床,成为继ACEI后具有强大AngⅡ阻断效应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为临床治疗CHF又提供了一个前景诱人的新药里程碑。

    作者:余起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老年房颤三种治疗药物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治疗老年房颤的几种药物疗效作比较。方法①将26例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3组,分别用地戈辛加倍它乐克、心律平、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3个月内有症状性房颤发作次数作比较;②所有病例治疗后均作48小时Holter监测,对所发现的无症状性房颤发作次数作比较;③对①、②项所有参数作t检验;④将9例老年持续性房颤中的3例用心律平治疗,6例用胺碘酮治疗,目的在于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并将两种药物的疗效作比较,结果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26例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三种药物治疗方案在预防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发作方面均有显著效果,尤以胺碘酮疗效佳;胺碘酮治疗组无症状性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在使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恢复并维持窦心律的疗效方面,胺碘酮优于心律平。结论胺碘酮是治疗老年房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陈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椎弓崩裂性腰椎滑脱的CT诊断

    椎弓崩裂性腰椎滑脱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既往多赖X线平片诊断;CT的应用不仅可以发现X线平片所显示的病变,且可以显示椎小关节、椎间盘、骨性椎管、椎间孔、硬膜囊、黄韧带、神经根的改变[1]。笔者对24例椎弓崩裂性腰椎滑脱的CT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4例中男18例,女6例,年龄26~74岁,平均52岁;病程短8天,长10年。腰腿痛18例,腰痛2例,单侧下肢痛3例,双下肢麻木1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7例。有外伤史2例,体力劳动者13例。

    作者:曹林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肺包囊虫病1例X线分析

    患者女,21岁,左腰背痛10余天,咳血痰4月余。患者因4月前无诱因突然左腰痛伴咳嗽发热就诊,抗炎10天热退,疼痛消失,但仍有血痰。外院诊断为“肺肿瘤”。化验检查,痰检癌细胞4次均为阴性。否认有结核史、吃生鱼史。X线检查:左肺下叶后基底段有一约10cm×10cm肿块,边界清晰,密度均匀无钙化。手术所见:左下肺肿块10cm×10cm,与胸壁、膈有粘连,边缘有少许纤维样物。病理报告:肺包囊虫。

    作者:章雨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鼻咽癌端粒酶活性研究进展

    多年以来,许多学者一直认为,癌症是在细胞凋亡调节机制的控制之下。但近年研究发现有可能改变这一观点,即细胞凋亡主要是受到细胞染色体两端的重复序列端粒长度的控制,而这个端粒是由端粒酶调控的。因此,端粒、端粒酶与肿瘤有密切相关性,并有学者[1]提出利用抑制端粒酶治疗肿瘤,端粒酶已成为当今肿瘤防治领域受重视的新靶点之一。本文将就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功能、活性调节以及影响鼻咽癌端粒酶活性调节因素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陈甲信;阮展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干扰素和合并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较

    我们自1996年6月~1999年6月分别应用干扰素以及干扰素合并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共66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根据1995年北京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66例患者病程均2年以上,血清HBsAg、HBeAg(或抗HBe)、抗HBc持续阳性(ELISA法)均2年以上,连续2次以上血清HBV-DNA阳性(PCR检测),排除甲型、丙型、戊型、庚型病毒感染。其中男性56例,女性10例。年龄15~45岁,ALT 80~240 U/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前所有患者心电图、肾功能、血小板和白细胞均正常,近6个月来未接受过干扰素或其他免疫调节剂治疗。

    作者:刘玉斌;宋鸿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观察及护理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出血性疾病,我科自1994年1月~2000年1月共收治ITP2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李桂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清β-hCG值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β-hCG值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可信值。方法对57例确诊为输卵管妊娠行保守治疗成功45例和失败12例的临床资料、包块大小、血清β-hCG值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例治疗成功者平均包块直径3.32 cm、血清β-hCG值平均93.55 MIU/ml;治疗3日后血清β-hCG值平均下降55.22%。12例治疗失败者平均包块直径4.31 cm,血清β-hCG值平均170.63 MIU/ml,治疗3日后血清β-hCG值平均下降14.48%。结论当包块直径>4 cm、血清β-hCG值≥200 MIU/ml、治疗3日后血清β-hCG值下降率<15%,治疗失败率较高。

    作者:蒋连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低血钾心电图改变的研究进展

    钾是人体内重要的电解质之一,它对心电及机械活动均可产生重要影响,正常人血K++ 3.5~5.5mmol/L[1]。临床上许多疾病均可导致钾的失衡,尤其是低血钾,可引起不同类型及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常见为ST段下降,T波低平、双向、倒置,U波增高,TU融合,Q-T延长及各种异位心律等。现综述如下。

    作者:岑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臀位分娩173例临床分析

    臀先露是异常胎位中常见的一种,在分娩总数中占3%~4%[1]。臀先露分娩方式的选择与围产儿死亡率及损伤率密切相关。现将我院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孕34周以上的臀先露173例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方伟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ESWL治疗膀胱结石131例报告

    我院于1989年1月至1999年12月采用ESWL治疗膀胱结石131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共131例,均为男性,年龄6~51岁,平均21.7岁。摄尿路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检查,结石小0.3cm×0.5cm,大3.0cm×3.5cm。血尿常规正常,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心电图正常。本组ESWL检查无残余尿,无高血压、心脏病史。

    作者:梁发;蒙鸿海;林晓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PCA的应用与管理

    PCA(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的优点在于减少用药剂量,易于调整用药量,使用药趋于个体化,用药及时、合理,便于自行给药,体积小,易于携带。我院自1998年起为986例患者术后实施PCA,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应用与管理介绍如下。

    作者:杨文霞;李天佐;张炳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