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脑血供分布的关系

廖锦元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血供, 障碍性疾病, 新生儿窒息, 缺氧性脑病, 危重疾病, 神经发育, 颅内出血, 结合分析, 诊断率, 脑损伤, 脑水肿, 后遗症, 病死率, 文献
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eonatl Hypoic-isehemil encephalopathy,HIE)是一种由于新生儿窒息致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病目前已成为新生儿常见的危重疾病,它所引起的脑损伤病死率及后遗症率在各地报道相差甚大[1].CT对新生儿缺氧性脑病的脑水肿及合并颅内出血诊断率在90%以上[2],但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表现和其血供方向结合进行分析的文献尚少.本文总结51例HIE,将二者结合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脑血供分布的关系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eonatl Hypoic-isehemil encephalopathy,HIE)是一种由于新生儿窒息致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病目前已成为新生儿常见的危重疾病,它所引起的脑损伤病死率及后遗症率在各地报道相差甚大[1].CT对新生儿缺氧性脑病的脑水肿及合并颅内出血诊断率在90%以上[2],但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表现和其血供方向结合进行分析的文献尚少.本文总结51例HIE,将二者结合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廖锦元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严重烧伤发生毛霉菌感染原因及护理对策

    感染是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它不仅使创面加深,愈合时间延长,更诱发高代谢、高消耗等严重情况.现对我科近期收治的3例大面积烧伤病员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毛霉菌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男1例,女2例,年龄45~52岁.烧伤面积77%~85%(Ⅲ度13%~54%),平均81%(Ⅲ度38.5%).均有不同程度的吸入性损伤,2例行高位截肢手术.

    作者:何洁兰;梁茶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先兆流产孕妇的心理护理体会

    先兆流产可能会导致妊娠中断,但若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就有可能使妊娠继续.在医治这类病人时,除进行药物治疗外,同时对其加强心理护理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恐惧多见于婚后不易受孕的妊娠者.当她们发现阴道有少量流血或出现轻微腹痛时,情绪就会极度紧张和惊慌,既担心胎儿保不住,又害怕胎儿发育不良或出现畸形,更担心发生习惯性流产,将来无法再生育,甚至恐惧流产会有生命危险.对这类恐惧型先兆流产孕妇,首先要冷静地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处理,并酌情传授相关知识,启发其正确对待自身的生理特点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消除恐惧感,从而治愈先兆流产.例:吕某,28岁,孕8周,阴道有少量流血.来我院就诊,并询问是否发生习惯性流产,将来会无法生育.因其有流产史,而且难受孕.要求医生一定要保住其胎儿,防止再次流产.考虑到患者这种恐惧心理会对治疗带来困难.因此,针对性地向她讲解了一些女性的生理、先兆流产及一些相关现代的科学知识,让她终消除了恐惧心理.一周后,其治愈出院,今小孩已2岁多.

    作者:李意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甲状腺局限性病变的超声显像与病理对照分析

    甲状腺局限性病变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与其病理组织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对15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局限性病变进行分析,探讨病变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关系,以提高甲状腺局限性病变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

    作者:范振强;列武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PTCA+Stents术后拔动脉鞘管并发迷走反应的护理

    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运用球囊导管扩张狭窄冠状动脉的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1].PTCA+Stents术(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目前被公众接受的心肌血供再通的方法之一[1],术毕留置动脉鞘管,以备紧急情况下重新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下简称冠造)时用,术后5小时拔除动脉鞘管(以下简称拔管).我科于2000年12月26日出现1例PTCA+Stents术后拔管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应(以下简称迷走反应)的病人,经果断的判断、处理和及时有效的护理,使患者安全渡过了危险期,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刘玲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表面麻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118眼报告

    1999年7月~2000年6月,我院使用表麻下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简称超乳)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18眼,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18眼白内障住院病人,男58眼,女60眼.年龄12~84岁,平均65.9岁.老年性白内障101眼,外伤性白内障2眼,先天性白内障2眼,糖尿病并发白内障5眼,高度近视伴白内障8眼.晶体核硬度:Ⅰ级14眼,Ⅱ级52眼,Ⅲ级46眼,Ⅳ级6眼.

    作者:卢林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B超下米糊餐食的健康儿童之胃动力学观察

    目的探讨学龄前健康儿童胃肠动力学状态.方法对67例健康儿童于进食米糊状食物时采用B型实时超声显像法,检测其胃蠕动频率、胃排空速度、胃残留量等情况.结果胃内残留率均随时间呈指数规律递减,各年龄组之间,胃体蠕动频率及胃窦收缩无显著差异.结论糊状餐后检测胃动力,更能真实反映胃运动状况,可为临床诊断提供相对正常参考值.

    作者:李小丽;叶彩霞;王锡丽;李智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结核性脑膜炎62例临床分析

    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目前临床上仍较常见,早期发现,积极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的关键.我院神经内科1996~2000年共收治结脑62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2例,男30例,女32例,年龄13~73岁,职业:农民32例,工人18例,学生和干部分别为8例和4例.病后7~20天以上就医.发病季节无明显差别.

    作者:王四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灼口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unce 简称 BMS),是在正常口腔粘膜上表现为烧灼痛的一种综合征,常见于舌部,又称舌痛症、舌感觉异常、舌灼痛症等[1],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体征,也无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多见于更年期或绝经期妇女.近几年来,BMS发病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粘膜病,本文对其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作一概述总结.

    作者:蒙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老年慢阻肺并发气胸经皮置管负压引流的评价

    我院1994年1月至2001年元月采用经皮置导管负压引流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引起的自发气胸72例,并与传统的外科大导管加以比较,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COPD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1997年制定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规范”中的诊断标准,采用经皮置管负压引流的72例为治疗组,其中男48例,女24 例,平均年龄67.4岁.采用传统的外科肋间放橡胶管的48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3例,女15 例 ,平均年龄65.8岁.全部病例经χ线胸片或CT检查确定诊断.治疗组肺压缩10%~30%28 例,3 0%~50%28例,50%~70%14例,70%以上12例,其中液气胸12例.对照组肺压缩10%~30%7例, 30%~50%16例,50%~70%14例,70%以上11例,其中液气胸7例.

    作者:张安稳;沈卫东;王圣华;邵大荣;翁后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为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对我院1996~2000年563例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老年合并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分析,以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符合WHO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563例.年龄≥60岁者308例,<60岁255例.老年男性患者174例,女性134例.

    作者:班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医院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99~2000年本人参加了自治区二级综合医院评审,在对柳州、河池地市的21家二级综合医院进行等级评审过程中,发现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验收、贮存及无害化处理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面谈谈个人的看法及建议.

    作者:陈英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30例

    新生儿呼吸暂停是新生儿常见危重症状之一,多发生于早产儿.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20秒或呼吸停止<20秒,而同时伴有心率减慢(<100次/分)、青紫和肌张力低下的异常呼吸现象.反复呼吸暂停发作可致脑损伤,预后严重,既往疗效不理想.两年来我们用纳洛酮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范永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开放性心脏挫裂伤4例的麻醉体会

    开放性心脏裂伤是一种致命性损伤,可导致心脏填塞、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正确的诊断,积极的抗休克治疗和开胸探查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我院1997年3月至2000年10月共收治4例开放性心脏裂伤,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例,男3例,女1例,年龄20~38岁,均为胸腹部刀刺伤,右心室壁挫裂伤2例,右心室前后壁贯通伤1例,伤及心头浅表肌层1例,伤后来院就诊时间20~110min.2例有失血性休克表现(平均动脉压<60mmHg),神志淡漠,面色苍白,脉搏细快,3例表现心脏填塞,颈静脉怒张,心音遥远微弱,1例测不出血压,3例合并血气胸,2例合并肺叶裂伤.

    作者:王国茂;李家琪;金丽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心脏直视手术后迟发性心包填塞的观察与护理

    迟发性心包填塞是心脏直视手术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是手术1周后发生的心包腔积血、积液造成的心脏压塞.因发病时大多数患者已不在监护室监护,加之症状不如急性心包填塞典型,往往易被漏诊误诊而延误处理,造成致命的严重后果.作者曾参与救治护理本组患者共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秀萍;蒋欢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柳州地区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监测与分析

    医院感染已成为国内外非常重视的问题.在导致医院感染诸因素中,消毒与灭菌质量为重要因素之一[1].为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消毒管理办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进一步了解我地区医疗保健机构消毒工作质量现状,我们自1995~2000年,对我地区部分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监督、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谭寿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气囊导尿管的临床使用及护理

    自2000年4月至2001年4月,我科应用气囊导尿管的患者200余例,无尿道损伤情况发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人准备留置导尿管前首先向病人解释,说明留置导尿的必要性,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配合方法,使病人消除顾虑,主动配合治疗.2 尿管的准备选择光滑、粗细适宜的气囊导尿管,如为前列腺肥大的男性患者,应选用前列腺气囊导尿管.插管前不但要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同时还要检查气囊和注气管是否通畅,有无破漏情况,注气和放气时顺利.检查方法:检查过程应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首先,将注射器乳头旋转插入注气管阀内,注入15~30ml的气体或液体,感觉有无注气困难,注气后即将注射器旋转拔出,观察气囊和注气管有无破漏情况.如无异常,再次将注射器乳头旋转插入注气管阀内放出气体,观察放气情况.

    作者:邢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口服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引产

    目的对足月妊娠发生胎膜早破的产妇予口服米索前列醇(米索)与静滴催产素引产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择100例尚未临产的胎膜早破初产妇,随机分为米索组和催产素组.米索组予米索50μg口服,若有效宫缩尚未发动,6小时后重复给药一次.催产素按常规使用方法静滴.结果米索组与催产素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67.3%、64.5%,从引产至阴道分娩时间分别为(12.22±3.51)h、(18.10±3.24)h,米索组有2例需加用催产素.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宫缩过强及胎粪污染的发生率米索组较高.结论口服米索可替代催产素静滴用于胎膜早破初产妇的引产.

    作者:王谨;丁春英;张力;毛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误吸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报告

    1 病历简介患者,女,62岁,因右上腹疼7天,加重3天而入院.入院时神志清,BPl45/85mmHg,HR87次/分,T37.1℃,右上腹部墨菲氏征强阳性.B超示肝大,脂肪肝,胆总管明显扩张;白细胞19.8×109/L,中性粒细胞92%.入院8h后体温突然升高到39.6℃,BP下降至90/55mmHg,神志淡漠,考虑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并中毒性休克而拟于静吸复合麻下行胆总管切开减压、T管引流术.入室后常规监测BP、MAP、SPO2和ECG,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监测CVP.开放静脉通道扩容.麻醉诱导时患者出现呛咳,SPO2从98%下降至73%,捏气囊时阻力明显增大,考虑误吸.即用麻醉喉镜暴露口腔、咽部.见有大量胃内容物堵塞咽喉及声门,持续负压吸引清除呕吐物,用ID7.5mm气管导管行气管插管时喉痉挛.气管导管末端不能通过声门.改用ID7.0mm的气管完成插管,接麻醉机以TV10ml*kg-1、f12次/分控制呼吸;静滴1%普鲁卡因一芬太尼复合液维持麻醉,间断静注维库溴胺保持肌松;静滴5%碳酸氢钠250ml和地塞米松20mg纠正酸中毒和控制炎症反应.麻醉过程中出现呼吸阻力增高.气道内压达37cmH2O,同时有大量粉红色痰从气管导管涌出,CVP从7cmH2O上升至21cmH2O,BP从105/75mmHg下降至65/50mmHg,双肺听诊可闻及大量湿性罗音和哮鸣音,给予西地兰0.4mg、速尿20mg静脉推注,同时控制液体输入速度,心衰得到控制,CVP下降至14cm H2O,BP上升至97/68mmHg,双肺湿性罗音及哮鸣音明显减少,SPO2维持于74%~85%,手术完毕前10min停滴静脉麻醉药,18min后自主呼吸恢复,27min神志清醒,但呼吸浅促.频率为46次/分,VT介于120~180ml之间.考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送重症监护病房行呼吸机治疗.术后第2天床边胸片示双肺有斑片状阴影浸润;术后第4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作者:邱伟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宫内发育迟缓生后持续矮小病因与治疗进展

    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指出生体重(身长)小于同妊娠年龄的-2SD或第三百分位以下[1].传统的治疗注重于对高危母亲的治疗:如加强孕妇的营养,治疗妊娠高血压、感染,新生儿期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等,对于3岁以后持续生长迟缓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对IUGR病因的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为探讨新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戴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