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李伟雄;王大健

关键词:成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非手术疗法,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治疗方法, 发病, 中青年, 致残率, 姑息性, 临床
摘要: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dult ischemic necrosis offemoral head,AINFH),病程长,致残率高,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1],且多为中青年发病.AINFH的治疗已成为临床较为迫切又棘手的问题.目前AINFH的治疗方法归纳起来有三大类:非手术疗法,姑息性手术疗法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黄升血冲剂防治化疗引起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双黄升血冲剂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的升白疗效.方法选择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儿60例,随机分类二组(各30例),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口服双黄升血冲剂,对照组在化疗同时口服茜草双酯.治疗期间每周查两次血常规,3周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53.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双黄升血冲剂对小儿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引起骨髓抑制有明显保护和治疗作用.

    作者:张桂玲;卢青军;李永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中NO、MDA、SOD的变化

    目的建立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模型,观察结肠组织中NO、MDA、SOD的变化.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治疗组各10只,实验组和治疗组用乙酸灌肠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模型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SASP(80mg/kg/d)1ml/d灌肠,采用组织病理学进行损伤指数评分;生化法检测组织中NO、MDA、SOD值.结果实验组NO(518.7±45.3μmol/g)、MDA(30.6±2.18nmol/g)均显著增高于对照组(196.5±29.1μmol/g,6.82±0.81μmol/g,P<0.01)、治疗组(298.2±27.15μmol/g,14.79±1.92μmol/g,P<0.01);实验组SOD(11.06±1.82u/g)显著降低于对照组(22.2±1.62u/g,P<0.01)、治疗组(17.7±1.76u/g,P<0.01),实验组的损伤指数(3.89±0.78)显著高于治疗组(1.3±0.48,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各值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由基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过程并降低自由基水平,可以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黄俊;罗和生;李颖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LAK细胞之诱导条件的探讨

    目的探讨LAK细胞的诱导条件.方法采用不同含量的r-IL-2T和PHA制备LAK细胞,经台盼兰拒染实验计数法及MTT比色法检验LAK细胞数目及活性.结果在r-IL-2 300μ/ml和PHA10μg/ml时,制备的LAK细胞数量多,杀伤活性较高.结论结论r-IL-2和PHA可诱导LAK细胞增殖.

    作者:肖云珍;詹建湘;李翠娥;黄嘉凌;肖定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病毒唑与双黄连对照治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疗效观察

    近年笔者用病毒唑与双黄连对照治疗发热在3天以内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以下简称上感)患儿126例,现将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于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肠道炎症性溃疡疾病20例的X线诊断

    肠道炎症性疾病常伴有溃疡,如无特异临床症状,X线鉴别诊断很困难.为探讨其临床特点,提高X线诊断水平,笔者对20例肠道炎症性病变进行分析.

    作者:谭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B超诊断右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并结石致巨大积水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性,25岁,右腰反复胀痛不适8个月、加重一周入院.体格检查:右腹饱满,可触及椭园形肿物、质软、边清,有包膜、压痛,生命体征正常,无家族遗传史.尿常规红细胞0.2,少量白细胞.外院B超检查提示:右肾囊肿,X线检查、CT示:右肾巨大性囊肿.入院后再行B超复检,发现右肾大小94cm×41mm,肾窦结构显示不清晰,仅见多房分隔液性暗区,前后径分离32mm,肾内未见结石回声,肾实质厚约6mm,输尿管上段内径8mm,可见10mm×7mm结石回声,中下段未见扩张.右肾后下方另见大小约82mm×122mm×239mm巨大液性暗区,边界清,未见肾实质回声,包膜菲薄如纸样,暗区内见密集细小光点回声飘浮.巨大暗区下端可见迂曲管状结构与暗区相通,内径15mm,向下延伸至下段局部呈囊状扩张,其内见数颗结石回声,大小约7mm×4mm,迂曲管道末端终止于前列腺部,不与膀胱相通.提示:①右肾区巨大液性暗区(考虑重复肾重度积水);②右下腹液性管状扩张(右重复输尿管下段多发结石并囊状扩张);③右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右肾中度积水.

    作者:康利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护理对策

    我科自1999年12月~2000年5月共收治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36例,经禁食、抗感染、制酸、解痉止痛、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现对其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赵彩丽;张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了世界50%以上的人口,被认为是一种感染率高的细菌性传染病,尽管绝大多数Hp感染是无症状的,但感染的后果却不容忽视.Hp感染将会导致胃粘膜进行性的损害,终损害胃的形态和功能.事实上,Hp感染的临床表现如消化性溃疡、胃癌可能是儿童Hp感染的远期后果[1].由于儿童时期受外界因素影响(如吸烟、饮酒、服用NSAID药物与社会活动)较少,故儿童Hp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对查明Hp的传染规律,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作者:姜海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奥美拉唑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出血30例疗效观察

    奥美拉唑是H+-K+ATP酶抑制剂,其抑制胃酸分泌的能力远较H2受体拮抗剂强,治疗肝源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亦优于H2受体拮抗剂.本院1993年12月至2000年6月,用奥美拉唑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出血30例,并与西咪替丁注射液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国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皮肤移植方法概述

    对于大面积烧伤的植皮治疗方法,近年来许多学者作了许多研究,并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就皮肤移植的方法作一综述.1 游离植皮术游离植皮术[1]又分皮片植皮术,大张网状自体皮移植术,带真皮下血管的超全厚皮移植,混合皮片移植术,微粒皮肤移植术,混合皮浆移植术,表皮细胞直接移植术和表皮细胞体外培养移植术等等.

    作者:宾天锡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小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128例小儿颅内出血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60例常规治疗为对照组,6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为治疗组,用高压氧少于2疗程38例,超过2疗程30例.结果治疗组治愈42例,显效14例,好转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对照组治愈26例,显效12例,好转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6.67%.两组比较P<0.01.高压氧治疗少于2疗程治愈率44.74%,超过2疗程治愈率83.33,两者比较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小儿颅内出血疗效好,安全;延长高压氧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庞进军;王飞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氧氟沙星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30例疗效观察

    长期以来红霉素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但因其有明显的腹痛、呕吐、腹泻、厌食等不良反应,使儿童患者难以接受.为了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用氧氟沙星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30例,并与红霉素作比较,证明氧氟沙星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志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妇科门诊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

    我科于2000年2~12月,在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对600名病人进行了健康教育宣传效果的调查,发现健康教育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韩玲;黄丹;罗桂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半导体激光并超短波治疗手术切口感染60例

    术后伤口感染,为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我科近年来应用半导体激光并超短波治疗手术切口感染,疗效显著.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半导体激光并超短波组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龄4~76岁,平均41岁.其中心脏外科1 6例,腹部胃肠外科6例,肝胆外科8例,妇产科23例,泌尿外科6例,骨外科1例.单纯超短波组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3~74岁,平均42岁.其中心脏外科5例,腹部胃肠外科6例,肝胆外科4例,妇产科10例,泌尿科7例,骨外科4例.两组病例均在外科常规抗菌治疗手术切口感染、性别、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

    作者:卢孙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呼吸性碱中毒24例临床分析

    随着机械通气的广泛应用,对呼吸机治疗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NICU病房自1998年7月至2000年6月应用机械通气78例发生呼碱24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孙瑞民;潘新年;刘先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葛根素对急性脑梗死纤溶及内皮功能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活性和内皮功能改变及葛根素的相关治疗作用.方法观察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凝血、纤溶活性指标和内皮功能vWF(von Willebrand因子)指标的改变.将其随机分为葛根素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5例,2组均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分别观察治疗14日前后上述指标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AT-Ⅲ:A、AT-Ⅲ:Ag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AI:A、vWF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PA:A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葛根素治疗后纤溶活性及降低VWF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急性脑梗死存在纤溶活性降低和内皮功能障碍,葛根素具有改善其纤溶活性和降低VWF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而实现.

    作者:马付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82例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特征分析

    性溃疡(PU)是老年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临床表现、好发部位、并发症均有一定特点,与中青年有不同之处,了解老年人PU的临床特点,对老年人的保健和诊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兆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新兴的临床科研方法学——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是一种新兴的方法学,是以新、佳的科研结果为依据的临床科研方法学:是一种指导临床实践的方法学:是一种科学评价临床医学文献的方法学.它是一种重证据的科学思维方法,有别于已运用了数千年的以经验为主的临床思维方法.随着临床医学、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计算机互联网等学科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循证医学在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兴起,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转变将是二十一世纪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林中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促进骨折愈合方法的研究概况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众多、生理过程极其复杂.本文就近年在促进骨折愈合方法及机制方面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1 骨生长因子及诱导成骨1.1 诱导成骨骨折愈合是通过爬行替代还是骨诱导来完成,多年来一直存在分歧[1,2,3].Chalmers等[4]提出诱导成骨三要素:①诱导刺激物-BMP;②BMP的靶细胞-间充质类细胞;③有利于骨生长的血供环境.继Urist之后已从人及许多动物骨组织中提纯了BMP.实验表明正常骨组织中BMP主要位于骨胶原纤维、骨膜及骨髓基质中.临床应用BMP修复骨缺损先后有成功报道[5].但BMP在骨内含量极微且易降解,临床应用受到限制.针对这一问题,近年许多学者将BMP与载体结合组成其释放系统(BMP/载体)来解决之.常用的载体有钙磷陶瓷人工骨、生物玻璃、石膏、胶原及纤维蛋白凝块等.介绍BMP/磷酸三钙植入肌肉内其诱导的新骨量比单用BMP大12倍[6],表明BMP借助载体缓慢释放,不断作用于靶细胞,诱导形成更多新骨.此外BMP基因重组蛋白的研究也受到重视.有关BMP应用方式,除手术切开植入外,近有学者将BMP与成纤维细胞因子(FGF)复合物经皮注射[22],促进骨愈合.这些新的组合及给药途径,将为临床应用带来积极影响.

    作者:王明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卡托普利致高钾血症2例

    1 病历简介例1:患者女性,55岁.有高血压病史12年.入院时血压190/105mmHg,颈静脉无怒张,心界左侧扩大,心率84次/分,心律整齐,心音有力,未闻杂音,肝脾未触及,下肢无水肿.血钾3.8mmol/L,肾功能正常.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入院后予口服卡托普利25mg,每日3次.未使用含钾药品.2周后血压140/85mmHg,查血钾5.9mmol/L,肾功能无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4次/分)、左心室肥厚,Ⅱ、Ⅲ,V2~V4异联T波高尖.停用卡托普利,予速尿、碳酸氢钠、胰岛素等药物治疗后,血钾4.3mmol/L.心率72次/分.心电图高尖T波消失.

    作者:唐尔闻;黄善庆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