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PTCA对急性心肌梗塞心肌复极离散度(QTd)的影响

曹积慧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QTd, 心肌复极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急诊PTCA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检测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PTCA术前及术后48小时QTd的变化.结果急诊PTCA术可明显减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复极离散度(P<0.01).结论 急诊PTCA术可通过减少复极离散度从而减少AMI(急性心肌梗塞)者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的发生.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32例

    作者:陈启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澡酸双酯钠临床新用途

    藻酸双酯钠(Paskins,PSS)是酸性多糖类药物,制自海洋生物,有类肝素样生理活性,具有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和高脂血症的防治.近来又被用于临床多种病的治疗或辅助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廖良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银汞合金充填致过敏反应的研究概况

    银汞合金在口腔科的充填应用已经有悠久的历史.银汞合金作为永久性充填材料与现在各种修复材料相比,它独特的优点在于抗压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迄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后牙各洞型的充填.银汞合金中汞引起的中毒已为众所周知,但口腔科医师在对使用银汞合金中引起的口腔粘膜或皮肤的过敏反应了解甚少.本文对银汞合金所致的口腔粘膜和皮肤过敏等反应作一综述,目的是使口腔科医师在应用银汞合金作充填治疗时,对少数患者可能发生的过敏反应引起重视.

    作者:李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1502例尿路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率分析

    对1980年4月~1999年4月我院尿路感染病例的清洁中段尿标本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近年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菌群分布、耐药率及其变迁.

    作者:朱伟;付杰新;李建安;陈伯川;易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溶栓合中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2例临床疗效比较

    1997年10月2000年7月,我们运用溶栓结合中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较满意的治疗 ,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健;李启荣;王立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后发热58例原因分析

    作者:麦雪鹂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不能手术切除之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现状

    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是我国、我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预后差,自然生存期短.手术切除是当前治疗此病的佳方法,但临床上大部分病人首次就诊时已不能切除[1]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为了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现就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作者:冯关荣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硬膜外阻滞不全辅助少量氯胺酮用于剖宫产术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不全辅助少量氯胺酮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以0.35~0.5mg/kg 的氯胺酮应用于80例硬膜外阻滞不全的剖宫产术(B组),观察Bp、HR、RR等的变化及1min Ap gar值,评价麻醉效果,并与硬膜外阻滞完善、效果良好的A组相比较.结果静注氯胺酮后产妇进入全麻状态,完全无痛者达95%,手术操作顺利,术毕均能唤醒.与A组比较,从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无显著差异.胎儿娩出前B组无低血压发生.两组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硬膜外阻滞不全时 ,辅助少量氯胺酮用于剖宫产术,可增强麻醉效果,对母、婴无影响.

    作者:彭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02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爱武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颌间固定术后麻醉恢复期呼吸管理及护理

    颌间固定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多发性骨折复位术及颌骨正畸术常用的固定方法.颌间固定是利用上下颌牙作结扎或按置夹板,将上下颌固定在正常咬合关系,更好的恢复口腔功能[1].多发性骨折复位术后及颌骨正畸术后,常需即时进行颌间固定为佳治疗方案;但术后立即颌间固定,由于患者上下颌固定在一起而不能张口和语言交流,给麻醉恢复期的呼吸管理及护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和提出很高的要求;为了配合佳治疗方案,我科从1993年6月~1999年6月对91例经鼻气管插管全麻下行颌间固定术的患者实施安全的管理,病人顺利度过了恢复关.解决了术后即时进行颌间固定和安全度过恢复关的这一矛盾.现将恢复过程中之重点--呼吸管理及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郑玉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甲胺磷中毒1例抢救及护理

    作者:黄丽燕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外周静脉营养在危重新生儿的应用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营养对危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并发症.方法以体重增长为指标,监测肝肾功能的改变 ,对实施静脉营养组与相应对照组进行评估.结果外周静脉营养组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无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结论外周静脉营养能维持危重新生儿的体重增长与血浆白蛋白, 对危重新生儿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沈开颜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顺铂加新福菌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分析

    恶性肿瘤伴发胸腔积液的出现,说明病期较晚,以往内科治疗效果较差,我院肿瘤科先后采用5-Fu、ADM、MMC、DDP、Vp-16等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1999年2月~2000年5月,我们采用顺铂加新福菌素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6例 ,现总结如下.

    作者:申晓青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早产儿18例治疗体会

    作者:韦育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运用护理程序对引产后病人的护理

    我科1998年5月至2000年4月运用护理程序方法对227例引产后病人护理前后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文红;陈二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1例L型金葡菌感染性败血症的护理

    败血症是由于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血液中迅速生长繁殖,产生大量毒素而引起严重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是长期发热的常见病之一.尤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此病发病往往急骤且顽固,病势凶险,病人常先有畏寒或寒战,继而高热、头痛、出汗,全身肌肉及关节疼痛,皮疹发生率约30%.我科在1993年曾收治1例L型金葡菌感染性败血症病人,经抗菌、支持疗法,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后康复.

    作者:孔佳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单纯肠减压在梗阻性大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夏鲁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利多卡因麻醉在绝经妇女取环术中的应用

    作者:唐(韦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

    拉米夫定(贺普丁)是近年来治疗乙肝新一代的核苷类抗病毒药,是当前国内外用于治疗乙肝研究的热点.拉米夫定是核苷类似物(-)-2′,3′-双脱氧-3-硫嘧啶,它可以竞争性抑制HBV DNA聚合酶[1]和反转录酶,参与新合成的HBV DNA合成过程而终止新链的合成[2,3],从而抑制HBV DNA的合成,因此它对HBV有特异的抗病毒活性,但不能清除肝细胞内病毒的超螺旋型cccDNA,一但停药,病毒可能再复制,因此要长期用药,才获得持久疗效.1998年底我国药品监督局及美国FDA已批准拉米夫定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目前国内外用其治疗慢性乙肝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推荐剂量成人每天100mg[4],儿童2~12岁为3mg/kg,每天1次口服[5],疗程暂定1年,并进行观察和随访,现综述如下.

    作者:温小凤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青少年及老年人自发性气胸临床比较

    我院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自发性气胸(SP)142例,其中青少年(<30岁)68例,老年人(≥60岁)27例,分别占47.9%及19.0%.现就两组间临床特征比较如下.

    作者:赵仁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