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营养疗法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钟丹妮;刘悠南;刘义;刘燕芬

关键词:早产儿, 静脉营养, 存活率
摘要:目的总结静脉营养疗法对早产儿存活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五年住院早产儿存活率与开展周围静脉营养的关系.结果开展静脉营养后早产儿存活率由54%提高到78%.结论在早产儿中开展静脉营养疗法可以提高早产儿存活率,而且简单易行,经济实用,在基层医院可以实施.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男性腰/臀比值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腰围/臀围比值(WHR)是近些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的与体重有关的人体测量指标之一[1],为探讨其与糖尿病(DM)的关系,我们选用1988~1999年南宁市居民体检资料,对男性WHR与DM关系进行研究.

    作者:粟发沃;肖秀云;李任富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静脉留置针应用的体会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操作技术,反复多次金属头皮针静脉穿刺,易穿破血管.静脉留置针质地柔软,穿刺次数少,减少血管的损伤.我科从1999年6~12月对86例住院病人使用头皮式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输血和采血,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肖琴;甘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澡酸双酯钠临床新用途

    藻酸双酯钠(Paskins,PSS)是酸性多糖类药物,制自海洋生物,有类肝素样生理活性,具有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和高脂血症的防治.近来又被用于临床多种病的治疗或辅助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廖良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颌间固定术后麻醉恢复期呼吸管理及护理

    颌间固定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多发性骨折复位术及颌骨正畸术常用的固定方法.颌间固定是利用上下颌牙作结扎或按置夹板,将上下颌固定在正常咬合关系,更好的恢复口腔功能[1].多发性骨折复位术后及颌骨正畸术后,常需即时进行颌间固定为佳治疗方案;但术后立即颌间固定,由于患者上下颌固定在一起而不能张口和语言交流,给麻醉恢复期的呼吸管理及护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和提出很高的要求;为了配合佳治疗方案,我科从1993年6月~1999年6月对91例经鼻气管插管全麻下行颌间固定术的患者实施安全的管理,病人顺利度过了恢复关.解决了术后即时进行颌间固定和安全度过恢复关的这一矛盾.现将恢复过程中之重点--呼吸管理及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郑玉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丽珠肠乐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观察

    作者:阮毅燕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两种靶细胞在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活性检测中的比较

    目的通过两种靶细胞在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活性检测的比较,选择一种较为合适的靶细胞.方法应用绵羊红细胞(SRBC)、鸡红细胞(CRBC)作为靶细胞,在效靶比为1:10、抗SRBC抗体1:2000 、抗CRBC抗体1:200稀释,37℃孵育4h后,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两种靶细胞的细胞毒指数.结果检测得PBMC对SRBC的细胞毒指数(%)为9.03±6 .74,对CRBC的细胞毒指数(%)为31.77±16.27.其中对10例同人相同浓度PBMC对SRBC、C RBC的细胞毒指数配对比较中,经相关性检验,对两靶细胞的检测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r= 0.7152,P<0.05);经t检验,对两靶细胞的细胞毒指数具有极显著性差异(t=4.33, P<0.01).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对CRBC的细胞毒指数比SRBC高 ,用CRBC作为靶细胞检测人PBMC的活性较好.

    作者:冯宁;于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小剂量联用尼群地平与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病

    作者:裴红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骨髓瘤骨骼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之一是骨髓瘤细胞在骨骼中无限增殖和浸润,导致溶骨性骨骼破坏 .溶骨性骨骼破坏是骨髓瘤病人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溶骨性骨骼破坏的机制尚未清楚, 而了解这方面的发病机制将有助于治疗本病,现就目前骨髓瘤骨骼病变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蔡东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急诊PTCA对急性心肌梗塞心肌复极离散度(QTd)的影响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急诊PTCA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检测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PTCA术前及术后48小时QTd的变化.结果急诊PTCA术可明显减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复极离散度(P<0.01).结论 急诊PTCA术可通过减少复极离散度从而减少AMI(急性心肌梗塞)者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的发生.

    作者:曹积慧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以憋气为表现的支气管哮喘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2岁,教师.因反复睡眠中憋气10年,加重1年于2000年 8 月 2 1 日入院.诉 1 0 年前无明显诱因在睡眠中觉憋气而醒,每月或数月发作 1 次 ,每次持续数秒钟,醒后无头晕痛、心悸、气喘,白天无头晕、嗜睡、乏力等症.近几年夜间偶有打鼾,一年来上症加重,憋气较频,每次发作一分钟左右,挣扎醒来后感口唇、手足发麻、倦怠无力,午睡亦时有憋气发作,劳累后易出现,有时症状较重,憋醒后惊慌,不能入眠,病情中从无胸闷、咳嗽、喘息,既往及家庭中均无哮喘史.

    作者:黄文珊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卡托普利致咳嗽1例报告

    卡托普利是第一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近年来它在治疗高血压、改善肾功能和心功能方面的作用已被临床认识和肯定.但它的副作用也受到临床的关注.我院内科应用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出现咳嗽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尔闻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先天性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我院于1997年1月至1999年7月收治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191例,尿道成形手术成功率约85%,效果比较满意.现将临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廖秀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药物敏感性结果分析

    为了解本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对药物耐药的状况,我们对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中分离出的支原体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农生洲;韦胜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小儿麻醉技术的应用概况

    从事小儿麻醉的医师,必须熟悉小儿特点,一方面,小儿各器官系统功能尚不成熟,另一方面又处于迅速生长发育过程中.因而麻醉时应把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成熟程度的特点 ,采取相应措施,才能确保手术麻醉的安全.

    作者:蓝雨雁;胡振快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成人型胆总管囊肿18例分析

    作者:魏训江;苗守华;董立俊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肾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肾癌是肾脏常见的恶性肿瘤,且以肾细胞癌为主.因其来自肾实质,又称肾实质癌. 随着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尤其是CT的临床应用,使肾脏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大大提高.笔者搜集了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病例,重点讨论其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以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黄容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口腔诊疗工作中对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AIDS)已成为日趋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目前全世界已有数以百万计的人罹患艾滋病或已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由于AIDS患者缺乏免疫力,易患全身各系统疾病,也常常波及口腔出现相应损害而到口腔科就诊,口腔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频繁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等而成为AIDS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口腔医务人员必须对AIDS引起高度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截断AIDS的传播途径,阻止其在口腔临床工作中的传播.

    作者:刘甘露;蒙坚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61例手术切口感染分析

    手术切口感染是院内感染的常见部位之一,了解手术切口感染的状况及原因分析,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是降低院内感染的有效手段.作者对本院发生的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杨秀洪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的膈神经电生理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膈神经的电生理改变特征.方法测定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膈神经传导速度(PNC)、波幅(AMP) ,分析其与血糖、病程、呼吸困难的关系.并选择3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糖尿病患者的PNC、AMP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病程越长,临床伴有呼吸困难者,其PNC、AMP异常率越高,但与血糖无关系.结论测定膈神经电生理特征有助于了解糖尿病的病情及病程进展情况.

    作者:顾爱明;郭如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胎膜早破孕妇血清和羊水IL-6、IL-8与绒毛膜羊膜炎关系的研究

    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是妊娠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因子,参与妊娠过程的始终,但是当其含量异常增高或降低均表现为病理妊娠.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3.03%~21.9%[1].

    作者:王耕;黄春明;唐卉;陈悦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