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咪替丁治疗带状疱疹52例报告

吴益民

关键词:西咪替丁, 带状疱疹, 结痂, 副反应
摘要:目的:观察西咪替丁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带状疱疹给予西咪替丁200 mg口服,3次/d,疗程7天.结果:总有效率96.2%,皮疹消退、结痂快,副反应少.结论:西咪替丁治疗带状疱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仪器的清洗、消毒与保养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轻、切口小、病人痛苦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但其仪器精密且昂贵,而且结构复杂,易损坏;大多数医院仅将器械在短时间内消毒后重复使用,由此也带来了医院感染的新问题.

    作者:张建凤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烧伤四号治疗褥疮的疗效观察

    褥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好而导致软织组溃烂和坏死.临床上,褥疮多发生于长期卧床的病人,现将我科治疗褥疮的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梁蕊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大蒜素胶囊三联及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大蒜素胶囊三联及四联疗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92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治疗1组)31例,口服奥美拉唑十克拉霉素+大蒜素胶囊治疗;B组(治疗2组)31例,口服奥美拉唑十克拉霉素+呋喃唑酮+大蒜素胶囊治疗;C组(对照组)30例,口服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呋喃唑酮治疗.治疗均为7天.7天后,3组均继续服用3周奥美拉唑.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快速尿素霉实验与14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HP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结果:HP根除率以意向治疗分析(ITT)和完成治疗分析(PP)表示.92例均可纳入ITT分析.A、B、C组的ITT分别为83.87%、90.32%和83.33%;PP分别为86.67%、93.33%和 86.21%.B组HP根除率比C组稍高,但3组间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ITT及PP分别是93.55%、96.67%、96.77%及100.00%、93.33%、96.55%,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遍均能耐受.结论:大蒜素胶囊三联、四联疗法1周治疗均能有效根除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治愈球部溃疡.虽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与低剂量克拉霉素基础PPI疗法相当,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四联更为理想.

    作者:王飞;张战利;侯素珍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绘画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的疗效

    目的:探索绘画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方法:30例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绘画组和对照组.绘画组进行绘画及创造作品的训练,采用PANSS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于治疗前后对每例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绘画组治疗前后PANSS及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绘画治疗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帮助,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孔令芳;钱倩;盛嘉玲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针刀闭合性松解术治疗髋骨关节病

    髋骨关节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臀、髋痛或腰、臀、髋、腿痛.应用小针刀疗法治疗此类疾病86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吕凤鸣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调查分析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40%~50%[1].PSD可诱发或加重脑卒中患者其它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启明;王岩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唇腭裂修补术的临床护理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主要采取手术整复的方法,以达到恢复功能和形态接近正常的目的.围手术期护理有特殊的要求,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包括术前术、后的整体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作者:唐秀君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关于临床路径的几点认识

    1 临床路径的产生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人均医疗费用为80美元,70年代开始医疗费用急剧上涨,到了80年代末人均医疗费用上涨到1710美元,增加了20多倍.美国政府为了遏制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的趋势,提高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以法律的形式,从1983年开始实行了以疾病诊断相关分类为付款基础的定额预付款制,对疾病费用控制发挥了重大作用.

    作者:张丽芳;朱耿鸾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股骨颈骨折术后继发脑梗死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继发脑梗死病人的病情观察、治疗和护理.方法:2000~2005年我科共收治248例股骨颈骨折的病人,其中12例术后继发脑梗死,对病人进行病情观察,分析病史、临床表现、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并结合CT结果早期做出诊断,配合股骨颈骨折术后的护理常规进行整体护理.结果:除2例脑干梗死致死,其余10例病情均得到很好控制,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对病人进行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护理、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了股骨颈骨折术后继发脑梗死病人的生存率,降低了致残率.

    作者:孙慧文;赵玉霞;白光荣;郭长允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肿瘤特异生长因子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肿瘤特异生长因子( TSGF) 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疗效判定价值.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159例多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TSGF 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对其中41例恶性肿瘤治疗前后进行血清中TSGF检测,以判定疗效.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TS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治疗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TSGF的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TSGF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广谱性,对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智勇;张金娣;李兴华;季雪静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比较

    目的:比较3种不同抗精神药物治疗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情况.方法:用SSFPI对43例氯丙嗪治疗、44例氯氮平治疗、20例利培酮治疗精神病患者分别进行入院时、2W、4W、6W、8W时的社会功能评定和比较.结果:入院时氯丙嗪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低于氯氮平组和利培酮组,两周时除保持前面优势外,利培酮组社会性活动能力得分高于氯丙嗪组和氯氮平组,4W、6W、8W时除氯丙嗪组生活自理能力仍较差外,其余差异已不明显.结论:氯氮平治疗比氯丙嗪能较好地恢复和保持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利培酮治疗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较快,且能较好保持优势.

    作者:王秀锦;周朝当;贾淑春;刘桂英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症的发病率、症状特征和频度.方法: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关于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作为调查工具,对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抑郁症状调查.结果:9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症38例,发生率为41.30%.其中,轻度抑郁8例(8.70%)、中度抑郁14例(15.21%)、重度抑郁16例(17.39%).心境低落35例(92.11%)、兴趣丧失25例(65.79%)、无愉快感27例(71.05%)、精力减退或疲乏感24例(63.16%)、精神运动性迟滞5例(13.16%)、激越22例(57.89%)、自我评价过低、自责23例(60.52%)、联想困难4例(10.52%)、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24例(63.16%)、有自杀和自伤行为6例(15.79%)、睡眠障碍28例(73.68%)、食欲减低20例(52.63%)、体重明显减轻3例(7.89%).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容易伴发抑郁症,且病情较严重,以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焦虑和有自杀观念多见.

    作者:许冬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吉林市重点高中340名高一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SCL 90(Symptom checklist 90)对吉林市某重点高中高一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殿国;李东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医院窗口形象的管理

    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某个组织、团体、个人或某种产品的整体印象和评价.这种评价对医院来讲,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和资产,是医院竞争主要的实力和资本之一.构成医院形象的内容很多,这里主要谈谈医院窗口的形象.

    作者:黄丽霞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关于改进医院健康教育方式的思考

    医院作为公立医疗机构,承担着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责.提高人们的健康素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在医疗机构加强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杜永秀;朱静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西咪替丁治疗带状疱疹52例报告

    目的:观察西咪替丁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带状疱疹给予西咪替丁200 mg口服,3次/d,疗程7天.结果:总有效率96.2%,皮疹消退、结痂快,副反应少.结论:西咪替丁治疗带状疱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吴益民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结肠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分析

    目的:分析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6月~2006年12月7例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结果:临床特征为术后出现局限性腹痛、腹部肌紧张、反跳痛等局部腹膜炎体征,部分患者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全部患者经禁食、补液、抗感染,卧床休息1~2d后症状完全缓解.息肉切除部位:3例息肉位于右半结肠,2例位于左半结肠,2例位于横结肠;切除息肉分类:2例为广基息肉,2例为小息肉,3例为大息肉.结论: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易误诊为肠穿孔,经保守治疗可完全痊愈,病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切除息肉时选择适当电流强度及通电时间、注意手术技巧等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莲梅;韩慧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因为种种原因,大学新生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产生负性的心理体验,有的学生甚至因此而退学.本文分析大学新生在适应期内的一些心理问题,提出一些举措,对大学新生顺利渡过适应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詹丽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

    本病是一种原因不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结肠炎性病变,呈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以溃疡为主,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临床突出表现为腹痛和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情绪、激动、劳累、饮食失调、继发感染等常为发作的诱因.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骤.病程可为持续性或呈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的慢性经过.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日趋引起重视.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彭淑兰;宋秀圣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浅淡CCU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CCU是将心血管疾病重症、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手术后病人集中监护的病房,是一种先进的医护组织形式,有利于重症病人病情观察、护理和抢救.CCU护士每天面对和接触的病人都是危重患者,操作先进的监护、急救仪器.在CCU这一高度紧张且忙碌的特定环境中,对护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作者:于红艳;李淑雯 刊期: 2007年第24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