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Matlab CT密度分辨力自动检测的研究

李涛;李怡勇;米永巍;郭赤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密度分辨力, 数字化检测, 远程网络检测
摘要:目的:采用matlab语言,运用统计学方法实现CT密度分辨力的自动检测,并将其结果与目测法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图像数据通过扫描美国体模实验室Catphan 500体模获得,并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完成密度分辨力的自动检测,采用pearson系数与目测法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T密度分辨力的自动检测系统简单实用,人工干预少,客观性强,与目测法结果具有很强的一致性。结论:CT密度分辨力自动检测方法的研制成功证明了数字化检测方法的可行性,为CT远程质量控制工作打下基础。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放射防护装置与多种方法配合使用减少辐射剂量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婴幼儿放射防护装置与多种方法配合使用以减少辐射剂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婴幼儿放射防护装置检查床上,使用3块倒U形有机铅玻璃罩和垂直铅挡板组成相对独立的空间,通过调节有机铅玻璃罩和垂直铅挡板不同位置以达到辐射防护的目的,并与婴幼儿体位固定支具,采用监控摄像头、调节照射野、靶-片距及室内温度等方法采取低剂量方法,大限度降低患儿辐射剂量。结果:通过婴幼儿放射防护装置与辅助设备的使用,有效提高了在CT扫描、DR摄影等各种患儿检查时的成功率,确保影像质量,避免重复检查,减少了患儿辐射剂量。结论:有效减少患儿辐射剂量和其他人群的照射,遵循X射线检查的正规化和辐射防护优化原则,在获得必要诊断信息的同时使受检儿童受照剂量保持在合理的低水平。

    作者:王兴宏;杜金明;陈金栋;郭志军;雷华;陈艳芳;李云;汤玉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肌痉挛康复护理的方法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肌肉痉挛的效果。方法:对98例PVS患者采取治疗与康复护理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被动运动、针刺疗法及按摩等康复护理方式,采用国际通用修订的MAS分级法对患者痉挛情况进行评定。结果:经相关治疗和康复护理后,患者上、下肢的肌张力明显改善(x2=17.04,x2=14.04;P<0.01)。结论:良肢位的摆放及肢体运动康复护理训练不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只需康复护理人员掌握训练方法和技巧,则可有效地减少和控制肌肉痉挛的发生,减少PVS患者痛苦。

    作者:车媛;蒋金鹏;曹樱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初探医用高值耗材的管理

    目的:针对目前医院在可加价医用耗材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弊端,提出对可加价材料尤其是高值耗材定期进行全程监控管理的设想,完善和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及程序化的高值耗材管理模式。方法:从计划采购、入库验收、科室调拔和患者使用到财务结算等全过程实施一体化管理。结果:切实保证高值耗材领用量、使用登记数量与医院收费数量相符,降低医院的周转资金,减少积压,避免浪费。保证临床使用安全,杜绝差错的发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透明度和双方的责任心。结论:通过探索医用高值耗材管理办法的实施,以达到提升医院的物资管理水平。

    作者:彭北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远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监测系统设计

    目的:基于移动通信技术,设计远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监测系统,实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动态预测,提高预测的准确率。方法:在原有便携式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监测设备的基础上,结合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无线通信模块,通过对相关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发送和接收,实现对血流参数的远程监测,医生根据监测信息分析孕妇的健康状况及时反馈诊断信息。结果:该系统实现了对孕妇血流参数的动态监测,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及时诊断提供更为有效的信息。结论:该系统的研制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早期预测、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作者:江梅;马志庆;张魁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自聚焦超声在动物离体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融脂效应研究

    目的:探索高频聚焦超声和低频聚焦超声在不同辐照时间和功率的条件下,对离体动物猪的皮下脂肪不同层产生生物学融脂效应的规律。方法:将离体动物猪脂肪生物实验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工作频率为6.5 MHz和3 MHz的换能器。两组使用的超声功率为2~5 W,辐射时间为5 s、10 s、20 s、4 s、60 s和80 s;辐照后进行MTT检测脂肪细胞活性并计算融脂效应的面积。描述离体动物猪的皮下脂肪层生物学融脂效应,讨论不同条件下生物学融脂效应之间的区别。结果:随着超声功率和辐照时间的增加,脂肪组织形成融脂效应的程度呈规律性变化。辐照时间为5s时脂肪组织破坏不明显,辐照时间>10 s时脂肪组织则明显被破坏。相同超声功率和辐射时间条件下聚焦超声在深脂肪层的破坏程度比浅表脂肪层高。3 MHz聚焦超声在辐射时间≥40 s可穿过约5 mm的表皮并凝固性破坏皮下不同层次的脂肪组织。结论:高频和低频聚焦超声均可有效破坏脂肪组织。

    作者:Pranima Maharjan;惠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精确放疗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精确放疗技术论坛在京召开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精确放疗技术委员会在总会的支持和批准下,于2013年9月13-15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办了学组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精确放疗技术论坛。全国316名放疗相关领域的专家出席了会议。

    作者:赵向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对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价值。方法:对4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白蛋白(m-ALB)、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常规测定,并将结果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按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分为低值组(HbAlc<6.79%)、中值组(HbAIc 6.8%~10%)、高值组(HbAlc>10.1%)。结果:糖尿病患者HbAIc、FBG、CHo、TG、LDL-C的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DL-C的血清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随着HbAIc的增高,FBG、m-ALB随之增高。结论:糖尿病肾病与HbAlc的增高有关,血脂异常可增加糖尿病患者肾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性。m-ALB是糖尿病早期肾小球损伤标志物,可作为慢性肾病的筛查指标。同时联合检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有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检出,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作者:孙春秀;徐宁;张彦芳;左江华;杜秋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白鼠死亡后腋静脉采血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种小白鼠死亡后的腋静脉采血方法,并对其血液成分进行检测。方法:采用小鼠腋静脉进行采血,用血红蛋白仪测出血红蛋白的部分指标。结果:既往实验中,由于小白鼠死亡后无较好的采血方法,在教学实验中无法进行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测定,使实验定量的科学性欠缺。该方法的建立有效弥补了实验教学的不足。结论:小鼠死亡后腋静脉采血方法操作简单、易学和实用,且采血速度快、成功率高,适合动物死亡时的采血,可有效提高实验的科学性。

    作者:芦玲巧;曾翔俊;马思明;丰平;郝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促甲状腺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促甲状腺素(TSH)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操作实验的影响因素,有效控制实验结果的准确度,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出现。方法:对每次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其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通过进行TSH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操作实验,有效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了实验结果的假阳性和召回率,节约了人力和物力。结论:在实际TSH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操作实验中的经验总结简明、实用,能有效地控制好实验的精确度,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适宜推广。

    作者:李传胜;徐宏飞;魏莉;张兰香;张燕华;解宗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型号尿管气囊标注容量的体外试验

    目的:探讨不同型号气囊尿管气囊标注容量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8~20号双腔气囊尿管,根据气囊尿管的气囊标注容量分别注入不同剂量的0.9%无菌生理盐水,观察各型气囊尿管在不同注水量时的形状以及各型气囊尿管的大承受液量。结果:8~14号气囊尿管气囊的标注容量即佳注水量;16~20号气囊尿管的气囊标注容量并非佳注水量。结论:8~14号气囊尿管气囊标注容量即佳注入量;16号气囊尿管佳注入量为15~20 ml;18号、20号气囊尿管佳注入量为20 ml;不同型号气囊尿管气囊的大承受液量也不相同。

    作者:杜福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期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不同病期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疾病功能康复、引发卒中因素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脑卒中不同病期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卒中危险因素可控情况及TCD测定颈内动脉、椎动脉血流变化,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的有效性、可行性。结果:不同脑卒中分期中治疗组经治疗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3.26,P<0.05);且卒中引发因素血压、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显著(t=7.39, t=7.75,P<0.05),治疗组治疗后脑血流与对照组相比其在左、右颈内A和左、右椎动脉部分的Vd、Vs、Vm的血流量增加。结论:脑卒中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电刺激康复治疗更加便捷、经济、安全和有效,适用于脑卒中各期伴有高血压、胆固醇增高的患者。

    作者:王辉;张晓阳;李秀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医学院校计算机机房的安全管理

    目的:通过安全、有效地运用机房的各项计算机硬件及网络设备,达到安全防范和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目的。方法:健全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及安全措施,执行机房制度管理和环境管理办法,利用保护卡对系统软件进行安全管理,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结果:通过使用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了医学院校计算机房工作效率,确保机房软件、硬件设备、网络设备及资料的安全使用与维护。结论:加强医学院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搞好计算机机房的建设与管理。

    作者:谢艳;杜菁;潘清;刘文艳;王珂;沙飞;李宁;田欣;翟阳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TYCO泰科PB840呼吸机的构成及维修

    呼吸机是利用机械通气实施人工呼吸气体的机械装置,其功能是呼吸支持和呼吸治疗,是生命支持的急救、抢救设备。在医院主要用于急救转运、复苏室、急诊科、儿科ICU及成人ICU等科室。该设备主要故障集中在气路和电路两部分,日常维护保养及预防性维修是保障呼吸机正常工作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作者:孟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医院医疗设备的全程质量管理

    目的:研究探讨医院医疗设备的全程质量管理方法。方法:结合实际工作,分析和总结医院医疗设备的购置、使用、维修保养、计量检测及淘汰报废等方面的实践和做法。结果:总结医院医疗设备全程质量管理的经验及做法。结论:通过对医院医疗设备的全程质量管理,确保其发挥良好效益,促进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孙凤国;蒋琨;陈军伟;赵慧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麻醉机工作原理及麻醉气体浓度输出检测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麻醉机的工作原理及麻醉气体浓度输出的检测方法。方法:介绍麻醉呼吸机及其蒸发器工作原理,分析影响蒸发器麻醉气体浓度输出的因素,并根据现行标准对未来麻醉气体浓度输出的检测方法进行初步探索。结果:建立了氧流量分别在1 L/min和5 L/min的麻醉气体浓度输出的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包括检测环境、检测仪器以及检测项目。结论:麻醉气体浓度输出的控制有助于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对临床使用麻醉呼吸机的医生、护理人员和医学工程人员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张曼华;高树森;张秋实;黄呈凤;张庆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手动充气滴速可调式双囊气压输液器的研制

    目的:设计一种野战环境下手动充气滴速可调式双囊气压输液装置,对液体输入进行非重力、滴速可调式的输注,以达到适应战场恶劣救治条件、满足不同救治需求的目的。方法:通过介绍手动充气滴速可调式双囊气压输液器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讨论该种输液器的优缺点。结果:手动充气滴速可调式双囊气压输液器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合理,使用维护方便。结论:该设计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及便捷性特点,适用于野战条件或其他恶劣条件下的伤员救治。

    作者:刘育杰;丁小珩;龚伟;仲霄鹏;曹学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彩色超声多普勒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的应用研究

    目的:讨论彩色超声多普勒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颈部超声多普勒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部位,斑块特点与斑块类型。结果: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96.23%,对照组检出率为16%,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67.673,P<0.05);观察组中49.5%的斑块发生在颈动脉分叉处,对照组中50%发生在颈动脉分叉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6.973,P<0.05);观察组以软斑为主,对照组以硬斑为主,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028,P<0.05)。结论:在脑梗死检测中,超声能准确对斑块进行检测和定位,并对性质判定,可区分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为临床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莫建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学高校物理化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探讨

    目的:根据医学高校物理化学实验室特点,结合实验教学提出物理化学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建议。方法:采用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实验室资料的收集与管理以及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素质等方法,使物理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得到有效利用。结果:通过严格执行规范化的仪器管理制度及加强技术人员的学习,使实验室的管理得到有效改善,实验教学水平有所提高。结论:为提高医学高校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有必要做好物理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工作。

    作者:闫淑莲;夏颖;石晨;何深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液透析备用机使用管理的探讨

    目的:加强血液透析备用机的管理,降低血液透析备用机的使用风险。方法:通过对血液透析备用机性能进行检测评估,及对血液透析机预防性维护保养进行分析评估。结果:对血液透析备用机的检测评估降低了血液透析备用机的故障率,避免了临床治疗的安全隐患。结论:对血液透析备用机检测评估和质量控制可有效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

    作者:花毅;赵丽萍;张飞鸿;樊晓红;胡静;杨国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动态MRI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动态MRI扫描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影像学特点及其对女性盆低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组,30名产后正常女性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盆底动态MRI扫描,比较两组静态及动态MRI扫描盆底肌面积、肛提肌裂孔宽度及盆底标志线长度等参数差异。结果:研究组静态及动态MRI扫描髂尾肌、耻尾肌和耻直肌面积小于对照组,研究组动态MRI扫描髂尾肌、耻尾肌、耻直肌面积小于静态MRI扫描;研究组静态及动态MRI扫描肛提肌裂孔宽度大于对照组,研究组动态MRI扫描肛提肌裂孔宽度大于静态扫描;研究组静态及动态MRI扫描H线及M线长度大于对照组,研究组动态MRI扫描H线及M线长度大于静态扫描。结论:动态MRI扫描能够反映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盆底功能及形态变化,有助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筛选及诊断。

    作者:廖林森;唐贵超;陈希奎;杨玉琼;贺君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