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卫星
目的:对西门子Artis zee系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其特有的优势供临床医务工作者诊疗参考.方法:通过学习该系统的维修手册,参加该机器的维修工程师培训,并通过实际医疗操作对比而获得对该系统的整体认识.结果:通过学习和临床对比,掌握该系统在系统设计、操作界面、安全防护及图像处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促进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结论:西门子Artis zee系列DSA系统在临床诊疗中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可有效地应用于心血管造影的诊断和治疗中.
作者:张毅;江鹰;季林;吴凯;杨静谊;周永帅;李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介绍PET/CT中心建设中PET/CT设备的配置条件,探讨设备的选型依据.方法:根据我国关于大型医用设备管理新政策以及PET/CT的原理、结构和技术性能,论述医疗机构建设PET/CT中心所需的条件及PET/CT设备的选型.结果:①拟申请配置PET/CT的医疗机构在医院等级、床位数、年门诊量、年出院患者数及相关科室(核医学科、肿瘤科及影像科等)的规模、人员和科研等方面需满足卫生部《2011-2015年全国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配置规划》中的有关要求;②医疗机构选择PET/CT机型需关注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③获得PET/CT配置许可指标的医疗机构需参加卫生部集中招标采购的流程.结论:给出建立PET/CT中心需具备的软硬件和设备的选型参数,为医疗机构建设PET/CT中心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陈英茂;耿建华;田嘉禾;徐白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应用蒙特卡罗程序模拟诊断X射线机运行过程,获得其输出参数.方法:采用Geant4程序构建诊断X射线模型,得到不同管电压下的X射线能谱,利用能谱计算相应的平均能量,应用Geant4模拟相应能谱的有效能量,利用有效能量计算出标准位置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值,应用试验测量的空气比释动能率验证计算值.结果:通过对比应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值和实验值,发现两者误差大在7%,两值基本一致.结论: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可以模拟诊断X射线机的管电压能谱、平均能量、有效能量和空气比释动能率值.
作者:李明生;欧向明;赵士庵;程金生;翟贺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解决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制定一套适合医院现代化固定资产管理的系统与制度.方法:引进一套资产管理软件,根据医院固定资产具体管理模式,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结果:通过采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达到了规范和优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的目的.结论:现代化的医院依靠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医院发展速度,必须进行相应的数字化、科学化的改进.
作者:常骁毅;吴智泉;曹枫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在阅读医学仪器相关书籍和文献的基础之上,密切结合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医药装备专业的教学实际,较为全面和系统地总结和归纳相关医学仪器的特点及故障出现的规律,对于进行“医学仪器维修方案设计”有很大指导意义,并对医药装备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起到指导作用,用更简洁和有效的维修方案排除医学仪器的故障.
作者:郭越男;陈雅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数字化钼靶X射线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穿刺活检证实的32例乳腺癌病例,应用数字化乳腺机行乳腺内外侧斜位、头尾位摄片.采用Siemens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乳腺专用相控阵线圈,检查序列T1WI、T2WI的压脂、DWI及VIBE动态增强扫描.结果:32例乳腺癌病例中30例DWI呈高信号,敏感度为93.8%(30/32),VIBE动态增强扫描,28例病变强化明显,结构清楚,明确诊断,敏感度为87.5%(28/32),钼靶X射线片发现确切病灶并诊断正确23例,敏感度为71.9%(23/32).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MRI扩散加权成像、数字化钼靶X射线成像三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有一定的提高.
作者:郝建成;赵丽丽;郝金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骨密度测量,探讨椎体骨质疏松与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0岁以上中、老年病例200例,进行骨密度(BMD)测定,分析其定量CT(QCT)脊柱检查资料,将骨折病例作为研究组、无骨折病例作为对照组,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骨折组的椎骨BMD明显低于无骨折组,BMD与椎体骨折呈负相关性,BMD越低,骨质疏松的程度越严重,发生骨折的几率就越高.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骨密度测定是一种非常准确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利用此种检查方法可早期发现骨质疏松,并积极进行干预,从而预防椎体骨折的发生.
作者:谢良军;侯宗来;温长慧;李晋厉;张云霈;杨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策略.方法:建立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流程,加强术前、术中、术后3个重要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防止手术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发生错误,确保围手术期患者的安全.结果: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流程的建立,使医院的医护人员全员具备了安全风险意识,树立了安全管理理念.结论:构建医院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氛围,医院全员参与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及管理流程,可以有效防范围手术期各类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作者:曾敏;何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索新生儿床旁照相规范化原则,制定投照技术方案并应用于临床.方法:收集新生儿床旁DR病例145例,其中按照规范化方案检查的有63例,进行摄影条件及图像分析.结果:按照规范化方案投照后,所获得的甲片率明显高于常规床旁片.结论:规范化移动DR的摄影条件,控制了新生儿科X射线的辐射剂量;明显改善图像质量,并提高了临床医师的诊断信心.
作者:戚汝平;高原智;郑蒙;佟祥林;董景辉;徐思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计量我国近10年的中文期刊医学装备风险管理研究文献,分析医学装备风险管理现状及热点领域.方法:检索万方、中国知网(CNKI)及维普数据库(2003-2012年)及追溯参考文献采集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和文献评阅分析研究医学装备风险管理现状及热点领域.结果:检索出中文期刊文献331篇,刊登在114种期刊,其中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期刊169篇,中国科技期刊要目总览(PKU)收录期刊34篇,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16篇,Medline收录期刊17篇;发文量≥5篇的作者有8位;综述类文献203篇,研究论著文献128篇,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我国医学装备风险管理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对在用医学装备的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安全管理以及监管部门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分析研究.
作者:高小燕;李素敏;崔泽实;李建华;李传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T扫描前准备及扫描时的体位对CT仿真结肠镜(CTVC)成像成功的影响.方法:对106例临床疑有大肠病变的患者行双体位CTVC检查,检查前进行充分准备,检查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注气方式,数据采集后进行工作站后处理,分别获得结肠、直肠的CT仿真内镜(CTVE)、表面遮面显示(SSD)、容积再现(VR)等三维图像,由2名医生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06例中,81例70岁以下的患者肠道准备良好,全结肠无粪渣或积有少量清澈的液体,充气良好,肠腔内表面结构显示清晰,图像质量佳;20例70岁以上的患者因体质问题,肠道准备及图像质量较差,对诊断有一定影响;5例70岁以上的患者不能很好配合护士注气工作,患者随注气随排气,充气量不足,导致肠腔内表面结构被覆盖或显示不清,图像质量差,不能诊断.结论:CTVC能重建出空腔脏器内壁的立体图像,动态的回放其图像如同纤维内窥镜所见.相对于纤维结肠镜检查来说,CT检查的优点是方便、安全、痛苦少.做好术前肠道准备和正确操作的方法是此项检查成败的关键.
作者:张凤全;郑新;韩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为了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保证医疗器械安全使用,充分发挥已装备的医疗设备效益.方法:以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医疗器械法律、法规为依据,运用戴明循环(PDCA)、持续质量改进等现代管理方法,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对区域医学装备进行信息化管理.结果:已建立覆盖地级市所有医疗机构的医学装备信息管理平台,其内容涵盖医学装备配置、计划、采购、验收、在用、报废和处置等.结论:区域医学装备信息化管理不仅提升政务公开水平、提高管理效能,而且实现了医疗设备管理的时效性、便捷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孙卫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设计一种膝关节置换手术辅助系统,模拟出患处组织及假体三维结构,辅助医护人员制定手术方案.方法:系统采用网络分层与.NET开发技术,以开源图像软件开发包ITK及VTK为基础,模拟患处三维结构并进行定量测量,估算出患处与假体空间位置,为临床提供辅助决策信息.结果:系统在手术过程中显示出组织及假体位置、距离等信息,为膝关节置换手术操作者提供了辅助信息,也为医患沟通及交流提供了新的方式.结论:该系统既可助于改进膝关节假体的设计,使其更符合膝关节复杂的形态学,从而减少假体-骨界面的松动发生率,又可有助于了解手术进程并直观掌握组织与假体材料之间的位置,及时制定或修改手术方案.
作者:张斌;姜维浩;崔秋;吴兵;李巍;刘蜀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完善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实现远程医疗诊治和医疗资源共享.方法:通过组建、采用浏览器和服务器(B/S)结构的医疗设备网络管理系统,完成医疗设备采购网络报批操作.通过Web浏览器直接进行远程访问,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实现远程医疗诊治和医疗资源共享.结果:使医疗设备管理更加信息化、合理化及规范化,并实现了远程诊断技术的开展,使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结论:采用B/S结构的医疗设备网络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水平,实现医疗资源网络共享,满足远程医疗诊治的需求.
作者:吴浙君;乔梁;陈德军;周春梅;田源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当患者检验结果出现危急值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通过使用危急值报告系统,及时、准确地将检验结果通知临床医生,以便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者治疗.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和临床检验信息系统(LIS),当危急值结果出现时,在护士站或检验科电脑端出现警示信息,医护人员将其结果查抄后及时通知相关科室.结果:实现了危急值结果的自动传输,提高了数据传送准确率和检验工作的效率.结论:危急值报告系统的使用,使医院危急值报告的传送更方便、快捷、及时和准确,减少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
作者:荣文英;罗力;张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解决维和医疗分队执行任务期间,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保养工作.方法:从维修人员的选拔、设备零配件的准备、维和期间任务的完成等工作人手,按照设备管理的要求做好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结果: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顺利通过联合国装备核查.结论:摸索出一套适用于维和及野战条件下医疗设备的管理及维修保障体制.
作者:薄夫军;张永寿;孟保文;刘振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研制一种可均匀调节阻断压力,适用于开放和微创肝脏手术的新型肝门血流阻断器,完全阻断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入肝血流,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方法:选取市售成年杂种猪8头,分为开放手术组、腹腔镜辅助手术组两组,每组各4头.采用Pringle法完全阻断猪肝蒂血流,观察肝断面的止血效果.结果: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辅助手术组使用新型阻断器阻断肝蒂血流均获成功,止血效果确切,耗时少.结论:可调压肝门血流阻断器止血彻底、操作便捷、适用范围广,弥补了现有肝门血流阻断装置的不足,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闫涛;谢于;侯羿;武涧松;李海英;申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研发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仪器设备数据库,实现检测与校准仪器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在研究国家标准“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基础上,运用编程语言Delphi 7.0和微软SQL Server2000开发后台数据库,分析其中涉及实验室设备管理、量值溯源等要素.结果:获取到所需要的数据字段和程序流程,完成功能模块数据库的集成.结论:在符合国家标准质量体系要求的前提下,建立检测和校准实验室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架构.
作者:魏景锋;刘耀庭;崔泽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构建仿真心血管系统平台,在对用户进行心脏病学知识普及的同时,针对脉搏波检测软件不够直观的问题,构建与脉搏波实时匹配的心动周期模型进行展示,以此丰富脉搏波检测的展示信息,给用户更为主观的体验.方法:基于Flash软件开发平台,以三维模型作为媒介,实现建立心动周期模型.同时对常见心脏病例进行模拟展示,用户通过鼠标点击操作,选择相关问题,观看相应动画,实现人机操作,为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参考.结果:平台集知识教学、练习提高、动画实时互动检测等功能于一体,让用户通过点击鼠标观看动画及相关资料,达到普及知识教育效果;同时使用者可通过外部采集脉搏波或心率与平台通讯,对实时心动周期进行模拟达到科研仿真效果.结论:仿真心血管系统展示平台是目前市场上不多见的,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软件.该软件在训练、教学等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梁栗炎;杨琳;赵煜;孙健;张乐;石子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双面导热板和“S”型加热袋构成的间接式液体恒温加热装置,解决透析设备中透析液的恒温处理技术问题.方法:分析国外品牌加热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中的弊端和隐患,采用正温度系数(PTC)加热膜、双面导热板和液袋的“S”型流道,利用热能传导原理实现加热;采用红外温度传感器实现高精度非接触式检测管路内液体温度的方法,设计出红外测温传感器结构、测量电路以及加热控制电路等.结果:提高热传递效率并减小系统热惯性,加热过程和恒温过程稳定时间短,加热装置出口温度的恒温误差可稳定在±0.5℃以内.结论:临床应用表明,本加热装置具有精度高、安全可靠的明显优势,对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消除多种并发症,提高血液净化治疗效果具有重大作用.
作者:苏东东;郭赤;赵育新;车华;方胜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