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抽拉式介入手术性腺防护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靳志涛;侯羿;刘波;南新中;蒋勇;胡桃红;丁力平

关键词:介入手术, 性腺, 放射防护
摘要:目的:根据医院介入手术临床应用需求,研制一种抽拉式介入手术性腺防护装置。方法:通过对环绕式双层结构的可弯曲式放射防护材料收纳器和三段式放射防护材料等进行技术设计,实现患者盆部性腺的环绕式防护。结果:该装置设计简单、结构合理,可在不透X射线的防护状态和透X射线的可视状态之间方便地进行切换,并符合介入手术的无菌要求。结论:抽拉式介入手术性腺防护装置在保证临床介入手术效果的同时,解决了患者性腺防护的难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急救医疗设备的安全及风险管理

    目的:分析急救医疗设备的风险类型,为医院急救医疗设备的安全及风险管理提供保障,为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条件。方法:从风险管理模式、风险分析方法及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风险控制的重点内容并给出具体方法。结果:急救医疗设备具有高风险性,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对医护人员操作技能和维护保养要求较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结论:医院应加强医疗设备的安全和风险管控,为正常和应急情况下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作者:郑艳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巴可在CMEF展示两款重量级旗舰产品填补国内细分市场空白

    [本刊讯]第72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秋季)博览会(以下简称CMEF展)于2014年10月23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巴可公司带来的数字化手术室(Nexxis)与智能床旁照护系统(IPC)两款旗舰产品受到广泛关注。据了解,这两款创新产品以数字化手术室与患者关爱作为切入点,将会对医院服务质量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其应用展示在国内尚属首次。

    作者:孟瑞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CT引导下立体定向梯度减压术在重度脑出血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立体定位梯度减压术在重度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度脑出血患者129例,按收治时间将其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3例)。治疗组采用梯度减压法手术;对照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立体定位下确定手术路径,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预后评分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GOS评分结果。结果:两组相比治疗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7,P<0.05);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P<0.05);手术并发症,治疗组脑膨出、迟发性血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1,4.01;P<0.05)。结论:CT引导立体定位梯度减压术能有效提高重度脑出血患者的手术疗效,且可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要跟东;张山;任洪波;刘斌;宋志远;袁明智;周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CT图像金属伪影的处理方法

    CT图像中的金属伪影是指CT对人体进行扫描时由于射线硬化效应和部分容积效应等引起的体内金属植入物周围明亮放射状或片状伪影。金属伪影作为X射线医学影像学常见现象,其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①基于硬件技术,如能产生单能量光子的能谱CT;②基于软件技术,如插值算法等。能谱CT作为硬件技术的优点,在于其对抑制金属伪影产生的原因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而基于软件技术的图像处理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迄今为止两类方法在去除金属伪影效果上均未取得令人十分满意的结果。因此,着重对金属伪影的产生原因、处理方法、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作者:刘思伟;董硕;白玫;严汉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Fresenius4008S血液透析机常见故障分析及保养

    血液透析机是临床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的关键设备,而Fresenius4008s血液透析机结构由监视器(控制部分)、外部血液回路及水路组成[1]。其原理是通过制备和输送透析液至透析器,将患者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水分随透析液排出,再将血液回输患者体内,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2]。设备在运行中透析液温度、电导度、压力以及患者血液回路是监测与控制核心。

    作者:刘鲁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STATIM 5000卡式灭菌器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手术器械的及时快速灭菌是提高手术室利用率,缩短手术接台时间的关键因素。STATIM 5000卡式灭菌器具有灭菌时间短、速度快、操作方便、能安全运送器械以及防止运送途中污染的特点,是目前手术器械灭菌采用的重要方式[1]。规范使用卡式灭菌器、做好日常定期检测与维护保养是保证灭菌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作者:杨加忠;刘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内侧髌股韧带急性损伤的低场磁共振成像表现

    目的:探讨内侧髌股韧带(MPFL)急性损伤的低场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26例MPFL急性损伤患者的0.35TMRI影像资料。结果:26例患者均为单膝受累。MRI主要表现:MPFL区域信号增高(n=26)、韧带周围肿胀(n=11)、变细(n=11)、中断(n=4),以轴位显示佳。病变部位:股骨侧10例、髌骨侧14例、体部2例。伴发症:伴髌骨半脱位和(或)脱位13例,伴骨折和(或)骨挫伤22例,伴软骨损伤15例,其他韧带损伤14例,膝周肌损伤9例,滑膜囊及关节腔积液26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12例,髌股关节先天性异常4例,滑膜病变7例等。结论:MRI是评价MPFL损伤及其伴发病变较佳的检查方法。

    作者:丁长青;李军;王安震;孙迎迎;王雪璐;罗慧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学案导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学案导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的学生131名,分别纳入实验组(63名)和对照组(68名)。实验组采用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学案导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程进行过程中,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采用问卷调查表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学习态度积极,理论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4,P<0.01);实验组学生对于教学效果评价较好。结论: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学案导学,适用于外科护理教学改革需要,增加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张海燕;王慧玲;李铁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浅谈提高医疗设备归档及时率

    目的:阐述提高医疗设备归档及时率的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对近年文献的参考和工作实践经验总结,从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内容、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对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管理工作实践,归纳总结医疗设备规范化档案管理关键点。结论:提高归档及时率和档案利用率,使医疗设备档案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

    作者:任庆惠;尹军;张和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预防髓母细胞瘤术后放射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预防髓母细胞瘤术后放射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其分为A组(rhIL-11预防治疗组30例)和B组(对照组30例)。A组患者放射治疗中血小板计数<100×109/L时或血小板计数较放射治疗前基线水平下降>50%即开始按50μg?kg-1?d-1剂量给予rhIL-11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应用,直至血小板计数≥200×109/L时停药;B组患者不予预防性应用rhIL-11治疗,但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则按50μg?kg-1?d-1剂量给予rhIL-11皮下注射治疗,每日1次连续应用,直至血小板计数≥100×109/L时停药。结果:本研究中54例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价。rhIL-11可显著升高髓母细胞瘤术后放射治疗中血小板的低值,显著缩短血小板减少症的持续时间和缩短放射治疗所需的时间。主要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疼痛、硬结、红肿、水肿、乏力及心悸等,但大多程度较轻,且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rhIL-11具有明显的促血小板生成作用,可显著减少髓母细胞瘤患者术后放射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且不良反应较轻,较易处理。

    作者:方恒虎;康静波;赵向飞;吴姗珊;路泽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综合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现状与趋势

    目的:大限度的发挥医疗设备的综合保障效益,更好的为医疗、教学与科研服务,以适应现代化综合医院发展的需要。方法:通过对综合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现状的剖析,在综合医院设备档案的质量,设备维修的信息化,在用设备效益三个方面的趋势进行论述。结果:分析了综合医院医疗设备的精细化管理要素。结论:加强综合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是有效发挥医疗设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作者:缪吉昌;黄煌镜;廖生武;陈跃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GE HDxt 1.5T磁共振梯度线圈更换

    梯度系统是磁共振重要的硬件之一,是由梯度线圈、梯度放大器、数模转换器、梯度控制器以及梯度冷却装置等构成。梯度线圈是整个梯度系统的核心,每一扫描序列中梯度信号通过梯度控制器传递给梯度放大器后产生特殊波形的脉冲电流信号给梯度线圈,从而生成扫描序列所需的梯度磁场。因梯度线圈电流较大,处于常导工作状态,所以需专用的冷却装置进行冷却。

    作者:钱德军;唐从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医疗设备智能定位预警系统的研究

    目的:实现战时评估战伤伤情的红外影像方法与设备预警信息化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设备的管理成本,有效服务于战争环境。方法: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设计智能动态定位管理系统。建立管理物联网系统平台,实现设备智能定位预警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模式。结果:智能定位预警系统的建立,可实时了解战时环境医疗设备的使用周期和使用状态,及时获取有效数据,通过身份识别与定位,实现医疗设备的预警智能信息化管理。结论:利用RFID的原理、特点及医疗设备管理监控平台,能够实时监控医疗设备的使用和流动情况,可实现对医疗设备的移动跟踪记录、报警以及设备的统计报表等管理目标,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医疗设备的预警管理机制。

    作者:佟东宁;王丹;蒋知新;李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一种卧床患者体重测量设备的研制

    目的:为卧床及行动不便患者研制一种方便测量体重的医疗设备,以满足其体重测量的需求。方法:将压力传感器置于病床的4个支撑脚下方,测量出病床及患者重量之和,再减去预置的病床重量,而得到患者的准确体重。结果:该体重测量设备可方便、准确地测量卧床及行动不便的患者体重数据。结论:卧床患者体重测量设备操作便捷,可有效解决卧床及行动不便患者测量体重的困难,本设计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侯羿;闫涛;闫伟;许敏光;蒋勇;李海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X射线数字成像在全脊柱摄影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X射线数字成像在全脊柱摄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FX数字X射线机,对50例患者脊柱进行分段拍摄,通过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拼接出全脊柱无缝连接的优质图像,为临床提供可靠数据。结果:50例患者全脊柱正侧位片,其中46例显示了颈、胸、腰及骶尾骨完全连接,清晰度和对比度较好,另外4例为强制性脊柱炎患者,图像不完全,但能达到诊断要求。结论:数字化全脊柱成像系统具有以下优势:①能在一张X射线片上显示全脊柱图像;②摄影技术相对简捷,易操作;③易于保存传输;④节省患者检查费用,节约医疗资源。普及全脊柱成像技术能够对临床提供很大帮助,为影像数字化进程迈出坚实的一步。

    作者:孙涛;姜勇;李大鹏;韩善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血小板恒温震荡保存箱校准装置的研制

    目的:血小板恒温震荡保存箱广泛用于医院输血科、实验室和血站,为了确保其技术参数的准确性,研制一套适用于临床的校准装置。方法:采用红外线发射器、数字温度传感器及ARM单片机等器件组成校准装置,对保存箱的温度、幅度和频率进行检测,并通过蓝牙通讯功能传输数据,终打印出检测报告供临床参考。结果:研制的保存箱检测装置可检测保存箱的重要性能参数,以确保患者的输血安全。结论:该血小板恒温震荡保存箱校准装置操作简单、实用性强且性能稳定,经实验验证,可以检测保存箱的技术参数,保障其质量安全。

    作者:崔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基于AD5933阻抗测量芯片的人体经穴阻抗动态监测系统研制

    目的:设计人体经穴阻抗动态经络监测系统,明确人体经穴阻抗在低中频范围内响应规律。方法:系统采用STM32系列单片机STM32F103RBT6作为控制器,对阻抗测量芯片AD5933内部寄存器读写从而控制阻抗测量,外接ADG711模拟开关以实现不同量程范围,选用SGM4782双路模拟开关选通A、B两个通道,并在AD5933芯片的Vout脚和Vin脚间加入基于AD844的恒流源,采样数据通过SD卡读入上位机并分析。结果:系统能够实时反映经穴阻抗在1~128 kHz扫频激励下阻抗曲线及数值。结论:基于AD5933阻抗测量芯片的人体经穴阻抗动态经络监测系统可以准确反映经穴阻抗信息,可作为进一步明确针灸经穴阻抗特性研究工具。

    作者:席强;赵敏;杨华元;郭永明;郭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判断主动脉弓形态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技术评价主动脉弓形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胸部联合256CTA检查的240例无重要血管性疾病、无局部占位性疾病的受检者图像,其中男性147例、女性93例,年龄44岁~71岁,平均年龄51.8岁。应用CT测量软件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内径、头臂干开口至主动脉弓顶垂直距离,并进行分型。结果:240例患者中I型116例(占48.33%)、Ⅱ型80例(占33.33%)、Ⅲ型44例(占18.33%)。根据不同年龄进行分组统计,发现32例青年组(≤45岁)中,I型24例(占75%)、Ⅱ型8例(占25%)、Ⅲ型无;104例中年组(46~59岁)中,I型60例(占57.69%)、Ⅱ型40例(占38.46%)、Ⅲ型4例(占3.84%);104例老年组(≥60岁)中,I型32例(占30.76%)、Ⅱ型32例(占30.76%)、Ⅲ型40例(占38.46%)。结论:MSCTA技术对主动脉弓形态学判断准确,某些疾病介入术前进行MSCTA检查获取主动脉弓的相关资料与数据,对神经放射介入医生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学廷;董致成;冯丽;潘为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基于质量控制检测的血透机预防性维修模式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探讨基于质量控制检测的血透机预防性维修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2台血透机样本,以两种主要进口品牌为主。其中16台采用传统的预防性维修模式进行保养,另16台采用基于质量控制检测的血透机预防性维修模式进行保养,即采用HDM99XP型基准仪对血透机的5项主要指标进行检测,保养周期为16周,然后将两种预防性维修模式下的设备故障率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基于质量检测的血透机预防性维修模式较传统的维修模式故障率更低,且具有定量、客观及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的优点。结论:基于质量检测的血透机预防性维修模式较传统的预防性维修模式保障效果更好,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预防性维修模式。

    作者:何宇;郭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图像滤波技术在B型超声诊断仪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依据医学超声图像固有特点,对B型超声医学图像滤波技术进行研究,以达到大幅度提高图像质量的目的。方法:通过Matlab等工具实现B型超声诊断仪图像的均值滤波、中值滤波、自适应中值滤波、小波变换以及各向异性扩散方程滤波。结果:对常见的B型超声诊断仪滤波算法进行了比较与研究。结论:所有的滤波方法对图像信号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强,对噪声亦有抑制。均方误差反映了滤波图像在抑制噪声的同时,对细节的保持情况和超声医学图像两者之间达到一个佳的平衡。

    作者:谢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