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德军;唐从森
CT图像中的金属伪影是指CT对人体进行扫描时由于射线硬化效应和部分容积效应等引起的体内金属植入物周围明亮放射状或片状伪影。金属伪影作为X射线医学影像学常见现象,其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①基于硬件技术,如能产生单能量光子的能谱CT;②基于软件技术,如插值算法等。能谱CT作为硬件技术的优点,在于其对抑制金属伪影产生的原因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而基于软件技术的图像处理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迄今为止两类方法在去除金属伪影效果上均未取得令人十分满意的结果。因此,着重对金属伪影的产生原因、处理方法、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作者:刘思伟;董硕;白玫;严汉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分析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用抗菌药物采用频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高的为奥硝唑,消耗量高的为奥硝唑,销售金额高的为奥硝唑、头孢替安,用药频度高的为奥硝唑,使用比较合理的药物为青霉素钾、头孢替安及奥硝唑;使用不合理的药物中青霉素、头孢唑林的金额排序/DDDs(用药人次数)排序均高于1;头孢美唑的金额排序/DDDs(用药人次数)排序值低,且低于1。单独用药比例仅为0.56%,联合用药中二联用药所占比例高,为76.67%。结论: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所用抗菌药物存在使用时间较长、用法用量不当的问题,应该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医院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
作者:樊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术后的炎性应激反应。方法:选取130例子宫肌瘤患者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手术)和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每组65例。检测术后炎性因子水平,观察手术创伤指标,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92,t=11.842;P<0.05);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2,P>0.05);③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以及NR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42,t=7.283, t=8.213,t=7.883;P<0.05);④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以及NRS评分均与IL-1呈正相关,r2分别为0.485、0.521、0.442、0.451;与TNF-α呈正相关,r2分别为0.556、0.513、0.423及0.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缓解术后炎性应激反应,且炎性应激程度与手术创伤程度有密切的相关性。
作者:容彩兰;唐春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研究其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将66例重症SL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在激素冲击疗法基础上,两组分别采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及自身抗体(ANA、ds-DNA)相关指标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周,治疗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t=13.167,P<0.05);治疗后12周,治疗组ESR、CRP、免疫球蛋白、ANA、ds-DNA、尿蛋白定量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IgA、IgM及补体C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5,t=1.769,t=1.070;P>0.05),补体C3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5.390,P<0.05)。结论:CD20单克隆抗体可提高重症SLE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
作者:佘若男;李博;谭锦辉;莫怡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进行质量控制,确保SPECT的安全使用。方法:介绍Philips公司生产的Brightview型SPECT工作原理和参数测量方法,并对设备常见故障进行分析,掌握其基本的维修思路。结果:通过了解该设备的工作原理、参数检测、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的维修,掌握设备的质量控制方法。结论:对SPECT进行质量控制是医院核医学科临床影像工作的重要环节,实现提高图像质量和机器的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辐射,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作者:李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医院建设新模式。方法:探讨云计算背景下的数据中心建设、桌面系统部署、应用模式转变、信息平台管理、人才队伍培养及其建设实施方法。结果:以云计算技术架构为核心思想,构建云计算信息基础平台、探索云计算信息应用模式、研究云计算信息管理方法、创新云计算信息服务机制,将使数字化医院建设走出困境,抢占制高点。结论:推行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医院建设,是卫生系统实现数字化医院建设转型转变的生动实践,将有效提升医院信息化内涵质量建设。
作者:马锡坤;王大勇;韩雄;陈一君;薛以锋;林亚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技术评价主动脉弓形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胸部联合256CTA检查的240例无重要血管性疾病、无局部占位性疾病的受检者图像,其中男性147例、女性93例,年龄44岁~71岁,平均年龄51.8岁。应用CT测量软件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内径、头臂干开口至主动脉弓顶垂直距离,并进行分型。结果:240例患者中I型116例(占48.33%)、Ⅱ型80例(占33.33%)、Ⅲ型44例(占18.33%)。根据不同年龄进行分组统计,发现32例青年组(≤45岁)中,I型24例(占75%)、Ⅱ型8例(占25%)、Ⅲ型无;104例中年组(46~59岁)中,I型60例(占57.69%)、Ⅱ型40例(占38.46%)、Ⅲ型4例(占3.84%);104例老年组(≥60岁)中,I型32例(占30.76%)、Ⅱ型32例(占30.76%)、Ⅲ型40例(占38.46%)。结论:MSCTA技术对主动脉弓形态学判断准确,某些疾病介入术前进行MSCTA检查获取主动脉弓的相关资料与数据,对神经放射介入医生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学廷;董致成;冯丽;潘为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大限度的发挥医疗设备的综合保障效益,更好的为医疗、教学与科研服务,以适应现代化综合医院发展的需要。方法:通过对综合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现状的剖析,在综合医院设备档案的质量,设备维修的信息化,在用设备效益三个方面的趋势进行论述。结果:分析了综合医院医疗设备的精细化管理要素。结论:加强综合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是有效发挥医疗设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作者:缪吉昌;黄煌镜;廖生武;陈跃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血液透析机是临床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的关键设备,而Fresenius4008s血液透析机结构由监视器(控制部分)、外部血液回路及水路组成[1]。其原理是通过制备和输送透析液至透析器,将患者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水分随透析液排出,再将血液回输患者体内,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2]。设备在运行中透析液温度、电导度、压力以及患者血液回路是监测与控制核心。
作者:刘鲁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几何效率与准直宽度及管电压的关系。方法:使用长杆电离室测量不同准值宽度以及管电压下体模内剂量分布曲线并计算其几何效率。结果:多排螺旋CT的几何效率为11%~68%,其中中心位置的几何效率为11%~49%,边缘4个位置的几何效率为16%~68%,加权几何效率为17%~58%。随准直宽度的增加,几何效率明显增高,而管电压对几何效率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多排螺旋CT几何效率受准直宽度影响较大,因此在实际临床操作中应选择适当的准直宽度进行扫描以减小患者的辐射剂量负担。
作者:庄静文;白玫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依据医学超声图像固有特点,对B型超声医学图像滤波技术进行研究,以达到大幅度提高图像质量的目的。方法:通过Matlab等工具实现B型超声诊断仪图像的均值滤波、中值滤波、自适应中值滤波、小波变换以及各向异性扩散方程滤波。结果:对常见的B型超声诊断仪滤波算法进行了比较与研究。结论:所有的滤波方法对图像信号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强,对噪声亦有抑制。均方误差反映了滤波图像在抑制噪声的同时,对细节的保持情况和超声医学图像两者之间达到一个佳的平衡。
作者:谢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当肿瘤科患者的CT影像中发现可疑病状时,怎样才能迅速获取患者以前的MR检查、比较扫描结果及做出更有把握的诊断?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实时三平面超声成像(RTTU)对测量正常人群左心房功能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实时三平面超声技术,评价32例健康体检的成年人左心房功能(包括左心房存贮容积、管道容积及主动射血分数),同时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上述参数,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两种超声检查方法在左心房存贮容积(LARV)、左心房管道容积(LACV)及左心房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方面相比,无差异;LARV、LACV及LAEF在三平面图像和二维超声图像显示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LARV=0.82,rLACV=0.85,rLVEF=0.88;P<0.05)。结论:实时三平面超声成像与二维超声心动图在评价正常人左心房功能时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李秀珍;吴晶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2014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技术分会精确放疗技术学组在武汉举办了第二届肿瘤精确放疗学术大会,就目前精确放疗技术及设备的热点和进展进行了学术交流,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名放疗相关领域的专家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邀请到了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白知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肿瘤医院院长王平,中关村肿瘤微创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郑加生等30余位嘉宾出席大会。
作者:赵向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在中医心血管科研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结合动脉粥样硬化(AS)等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从媒体报道的典型病例入手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深入探讨,通过建立假设和论证从而得到结论,教师后作以总结。结果:PBL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结论:将PBL教学法用于学生的培养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并为学生将来的中医心血管病临床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周明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在手术室手术器械消毒过程中应用无线射频(RFID)技术,建立一个完整、灵活和实时的手术器械消毒流程管理系统。方法:以Windows系统为平台,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结构,部署于关系型数据库(SQL Server)基础上,配合主动式RFID模块、手持终端机、PC以及服务器的使用。结果:手术器械RFID管理系统的实施,健全了器械包档案资料,为责任问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准确记录器械包消毒过程避免错误发放;严格限制了器械包的消毒有效期;保障了严酷环境下消毒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为绩效考核及事后追溯提供了有效的数据。结论:手术器械RFID管理系统的实施促进院方实现整个医疗器械管理流程数据透明化、可追踪化及可视化管理,进一步推进医院管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作者:时航;曾凡;黄昊;姬晓波;史森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本刊讯]第72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秋季)博览会(以下简称CMEF展)于2014年10月23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巴可公司带来的数字化手术室(Nexxis)与智能床旁照护系统(IPC)两款旗舰产品受到广泛关注。据了解,这两款创新产品以数字化手术室与患者关爱作为切入点,将会对医院服务质量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其应用展示在国内尚属首次。
作者:孟瑞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基于MSP430单片机和CH376接口芯片的U盘方式心率失常记录仪存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采集到的人体心电信号经模拟数字转换器(ADC)变为数字信号输入到MSP430中,单片机将数据通过CH376接口芯片写入U盘中。结果:实现了MSP430单片机对CH376接口芯片读写操作的控制,将采集的心电数据实时存储于U盘。结论:基于MSP430单片机和CH376接口实现心电信号的存储是可行的,完全满足心率失常记录仪的存储心电信号和采集数据的要求。
作者:姬军;曾维佳;袁青;王云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设计人体经穴阻抗动态经络监测系统,明确人体经穴阻抗在低中频范围内响应规律。方法:系统采用STM32系列单片机STM32F103RBT6作为控制器,对阻抗测量芯片AD5933内部寄存器读写从而控制阻抗测量,外接ADG711模拟开关以实现不同量程范围,选用SGM4782双路模拟开关选通A、B两个通道,并在AD5933芯片的Vout脚和Vin脚间加入基于AD844的恒流源,采样数据通过SD卡读入上位机并分析。结果:系统能够实时反映经穴阻抗在1~128 kHz扫频激励下阻抗曲线及数值。结论:基于AD5933阻抗测量芯片的人体经穴阻抗动态经络监测系统可以准确反映经穴阻抗信息,可作为进一步明确针灸经穴阻抗特性研究工具。
作者:席强;赵敏;杨华元;郭永明;郭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急救医疗设备的风险类型,为医院急救医疗设备的安全及风险管理提供保障,为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条件。方法:从风险管理模式、风险分析方法及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风险控制的重点内容并给出具体方法。结果:急救医疗设备具有高风险性,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对医护人员操作技能和维护保养要求较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结论:医院应加强医疗设备的安全和风险管控,为正常和应急情况下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作者:郑艳珠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