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第二届肿瘤精确放疗学术大会

赵向飞

关键词:肿瘤放疗, 精确放疗, 放疗技术, 中国, 生物医学工程, 理事长, 专业委员会, 肿瘤靶向, 医院院长, 医学装备, 学术交流, 学术大会, 协会, 微创技术, 会议, 创新联盟, 中关村, 技术学, 专家, 学会
摘要:2014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技术分会精确放疗技术学组在武汉举办了第二届肿瘤精确放疗学术大会,就目前精确放疗技术及设备的热点和进展进行了学术交流,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名放疗相关领域的专家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邀请到了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白知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肿瘤医院院长王平,中关村肿瘤微创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郑加生等30余位嘉宾出席大会。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Fresenius4008S血液透析机常见故障分析及保养

    血液透析机是临床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的关键设备,而Fresenius4008s血液透析机结构由监视器(控制部分)、外部血液回路及水路组成[1]。其原理是通过制备和输送透析液至透析器,将患者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水分随透析液排出,再将血液回输患者体内,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2]。设备在运行中透析液温度、电导度、压力以及患者血液回路是监测与控制核心。

    作者:刘鲁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手术器械无线射频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目的:通过在手术室手术器械消毒过程中应用无线射频(RFID)技术,建立一个完整、灵活和实时的手术器械消毒流程管理系统。方法:以Windows系统为平台,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结构,部署于关系型数据库(SQL Server)基础上,配合主动式RFID模块、手持终端机、PC以及服务器的使用。结果:手术器械RFID管理系统的实施,健全了器械包档案资料,为责任问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准确记录器械包消毒过程避免错误发放;严格限制了器械包的消毒有效期;保障了严酷环境下消毒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为绩效考核及事后追溯提供了有效的数据。结论:手术器械RFID管理系统的实施促进院方实现整个医疗器械管理流程数据透明化、可追踪化及可视化管理,进一步推进医院管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作者:时航;曾凡;黄昊;姬晓波;史森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自动闭环机械通气控制器的设计

    目的:设计一种自动闭环机械通气控制器,为改变临床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通气参数依靠医生个人经验判断进行设定的现状。方法:针对闭环控制系统要求,设计两个闭环控制子系统: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浓度的PETCO2控制系统和调节呼吸弹性的呼气末正压(PEEP)控制系统。PETCO2控制系统既可以独立工作也能够与PEEP控制系统联合工作。结果:实现了患者PETCO2和呼吸弹性水平的闭环自动控制。结论:自动闭环机械通气控制器可在维持必要通气的基础上,降低呼吸弹性,提高了临床呼吸治疗效果和质量。

    作者:端慧敏;陈爱华;詹宁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滚珠折叠式手术转运床板的设计

    目的:研制简洁、方便且小巧的经济型滚珠折叠式手术转运床板,以便手术患者的院内转运。方法:采用折叠与滚珠滑动技术,设计一种重量轻、体积较小的手术转运床板,方便科室使用与存放。结果:该滚珠折叠式手术转运床板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并经医院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设计与制造简洁、重量轻、体积小和使用方便的手术转运床板,不仅方便大型医疗机构使用,也能广泛应用于中、小型医院,该设计成果的推广应用将会产生较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作者:郭赤;兰天飚;李涛;郑诗强;苏东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判断主动脉弓形态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技术评价主动脉弓形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胸部联合256CTA检查的240例无重要血管性疾病、无局部占位性疾病的受检者图像,其中男性147例、女性93例,年龄44岁~71岁,平均年龄51.8岁。应用CT测量软件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内径、头臂干开口至主动脉弓顶垂直距离,并进行分型。结果:240例患者中I型116例(占48.33%)、Ⅱ型80例(占33.33%)、Ⅲ型44例(占18.33%)。根据不同年龄进行分组统计,发现32例青年组(≤45岁)中,I型24例(占75%)、Ⅱ型8例(占25%)、Ⅲ型无;104例中年组(46~59岁)中,I型60例(占57.69%)、Ⅱ型40例(占38.46%)、Ⅲ型4例(占3.84%);104例老年组(≥60岁)中,I型32例(占30.76%)、Ⅱ型32例(占30.76%)、Ⅲ型40例(占38.46%)。结论:MSCTA技术对主动脉弓形态学判断准确,某些疾病介入术前进行MSCTA检查获取主动脉弓的相关资料与数据,对神经放射介入医生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学廷;董致成;冯丽;潘为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一种卧床患者体重测量设备的研制

    目的:为卧床及行动不便患者研制一种方便测量体重的医疗设备,以满足其体重测量的需求。方法:将压力传感器置于病床的4个支撑脚下方,测量出病床及患者重量之和,再减去预置的病床重量,而得到患者的准确体重。结果:该体重测量设备可方便、准确地测量卧床及行动不便的患者体重数据。结论:卧床患者体重测量设备操作便捷,可有效解决卧床及行动不便患者测量体重的困难,本设计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侯羿;闫涛;闫伟;许敏光;蒋勇;李海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X射线数字成像在全脊柱摄影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X射线数字成像在全脊柱摄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FX数字X射线机,对50例患者脊柱进行分段拍摄,通过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拼接出全脊柱无缝连接的优质图像,为临床提供可靠数据。结果:50例患者全脊柱正侧位片,其中46例显示了颈、胸、腰及骶尾骨完全连接,清晰度和对比度较好,另外4例为强制性脊柱炎患者,图像不完全,但能达到诊断要求。结论:数字化全脊柱成像系统具有以下优势:①能在一张X射线片上显示全脊柱图像;②摄影技术相对简捷,易操作;③易于保存传输;④节省患者检查费用,节约医疗资源。普及全脊柱成像技术能够对临床提供很大帮助,为影像数字化进程迈出坚实的一步。

    作者:孙涛;姜勇;李大鹏;韩善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医疗设备智能定位预警系统的研究

    目的:实现战时评估战伤伤情的红外影像方法与设备预警信息化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设备的管理成本,有效服务于战争环境。方法: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设计智能动态定位管理系统。建立管理物联网系统平台,实现设备智能定位预警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模式。结果:智能定位预警系统的建立,可实时了解战时环境医疗设备的使用周期和使用状态,及时获取有效数据,通过身份识别与定位,实现医疗设备的预警智能信息化管理。结论:利用RFID的原理、特点及医疗设备管理监控平台,能够实时监控医疗设备的使用和流动情况,可实现对医疗设备的移动跟踪记录、报警以及设备的统计报表等管理目标,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医疗设备的预警管理机制。

    作者:佟东宁;王丹;蒋知新;李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医院建设模式的研究

    目的:研究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医院建设新模式。方法:探讨云计算背景下的数据中心建设、桌面系统部署、应用模式转变、信息平台管理、人才队伍培养及其建设实施方法。结果:以云计算技术架构为核心思想,构建云计算信息基础平台、探索云计算信息应用模式、研究云计算信息管理方法、创新云计算信息服务机制,将使数字化医院建设走出困境,抢占制高点。结论:推行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医院建设,是卫生系统实现数字化医院建设转型转变的生动实践,将有效提升医院信息化内涵质量建设。

    作者:马锡坤;王大勇;韩雄;陈一君;薛以锋;林亚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综合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现状与趋势

    目的:大限度的发挥医疗设备的综合保障效益,更好的为医疗、教学与科研服务,以适应现代化综合医院发展的需要。方法:通过对综合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现状的剖析,在综合医院设备档案的质量,设备维修的信息化,在用设备效益三个方面的趋势进行论述。结果:分析了综合医院医疗设备的精细化管理要素。结论:加强综合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是有效发挥医疗设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作者:缪吉昌;黄煌镜;廖生武;陈跃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多排螺旋CT几何效率影响因素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几何效率与准直宽度及管电压的关系。方法:使用长杆电离室测量不同准值宽度以及管电压下体模内剂量分布曲线并计算其几何效率。结果:多排螺旋CT的几何效率为11%~68%,其中中心位置的几何效率为11%~49%,边缘4个位置的几何效率为16%~68%,加权几何效率为17%~58%。随准直宽度的增加,几何效率明显增高,而管电压对几何效率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多排螺旋CT几何效率受准直宽度影响较大,因此在实际临床操作中应选择适当的准直宽度进行扫描以减小患者的辐射剂量负担。

    作者:庄静文;白玫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基于SWOT分析的中医院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与管理

    目的:通过对中医院校大型仪器平台建设进行可行性分析,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提供有效服务,促进持续发展。方法:通过SWOT分析法,列举平台建设的内在优势和弱势、外在机会和挑战。结果:使用SWOT战略分析方法,提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在进攻、调整、防御和生存四种状态识别的相应策略及建议。结论: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须基于现实条件,将对外协同研究科研平台作为突破口,采取创新管理模式,争取国家项目支持,逐步筑牢开放、协作共享的战略手段与方法。

    作者:王文婷;邱灼雄;王画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基于质量控制检测的血透机预防性维修模式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探讨基于质量控制检测的血透机预防性维修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2台血透机样本,以两种主要进口品牌为主。其中16台采用传统的预防性维修模式进行保养,另16台采用基于质量控制检测的血透机预防性维修模式进行保养,即采用HDM99XP型基准仪对血透机的5项主要指标进行检测,保养周期为16周,然后将两种预防性维修模式下的设备故障率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基于质量检测的血透机预防性维修模式较传统的维修模式故障率更低,且具有定量、客观及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的优点。结论:基于质量检测的血透机预防性维修模式较传统的预防性维修模式保障效果更好,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预防性维修模式。

    作者:何宇;郭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急救医疗设备的安全及风险管理

    目的:分析急救医疗设备的风险类型,为医院急救医疗设备的安全及风险管理提供保障,为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条件。方法:从风险管理模式、风险分析方法及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风险控制的重点内容并给出具体方法。结果:急救医疗设备具有高风险性,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对医护人员操作技能和维护保养要求较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结论:医院应加强医疗设备的安全和风险管控,为正常和应急情况下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作者:郑艳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胰腺癌体部伽玛刀治疗的剂量学研究

    目的:比较并分析OUR-QGD型体部伽玛刀(γ-SBRT)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在胰腺癌治疗计划中剂量学数据,为胰腺癌放射治疗技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10例胰腺癌患者(胰头癌、胰体尾癌各5例)制定体部伽玛刀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均要求50 Gy剂量曲线包绕肿瘤计划靶体积(PTV)。比较两种PTV的适形指数和均匀指数,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显示的结果计算靶区剂量和危险器官(OARs)照射剂量。结果:3D-CRT计划的均匀指数好于γ-SBRT,两者适形度近似。γ-SBRT计划中靶区剂量明显高于3D-CRT,且OARs受照射剂量较低。结论:γ-SBRT治疗胰腺癌明显提高靶区照射剂量,更好的保护靶区周边正常组织,可以作为治疗胰腺癌安全有效的放射治疗技术。

    作者:朱奇;康静波;李建国;李启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社关于邮箱变更的重要通知

    由于雅虎邮箱系统迁移等原因,原zgyxzbzz@yahoo.com.cn邮箱于2013年8月19日后停止服务。特此通知各位作者、读者,为确保所投稿件及时到达编辑部,请将稿件投至zgyxzbzztg@163.com邮箱,谢谢配合。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的质量控制与应用

    目的:通过对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进行质量控制,确保SPECT的安全使用。方法:介绍Philips公司生产的Brightview型SPECT工作原理和参数测量方法,并对设备常见故障进行分析,掌握其基本的维修思路。结果:通过了解该设备的工作原理、参数检测、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的维修,掌握设备的质量控制方法。结论:对SPECT进行质量控制是医院核医学科临床影像工作的重要环节,实现提高图像质量和机器的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辐射,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作者:李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巴可在CMEF展示两款重量级旗舰产品填补国内细分市场空白

    [本刊讯]第72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秋季)博览会(以下简称CMEF展)于2014年10月23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巴可公司带来的数字化手术室(Nexxis)与智能床旁照护系统(IPC)两款旗舰产品受到广泛关注。据了解,这两款创新产品以数字化手术室与患者关爱作为切入点,将会对医院服务质量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其应用展示在国内尚属首次。

    作者:孟瑞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百胜魅力50彩超常见故障分析和维修

    百胜魅力50彩超采用MyLa系列产品革新性的超声模块化架构和人体工程学设计,拥有极其灵活的多样化配置和全面应用的高科技探头群,具有操作简便、故障率低及简捷友好的操作界面等诸多优点,受到各大医院青睐,并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经历,现将使用过程中遇到的3个故障案例总结分析,供同行参考[1-2]。

    作者:张谷敏;张伟;尹晓峰;张康;李兴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高压氧舱预防性维护与质量管理

    目的:高压氧舱使用的广泛性与高风险意味着在使用时必须做好质量管理工作,以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方法:结合质量管理与临床使用的要求,对高压氧舱进行定期检测,制定预防性维护和保养计划,做好气路、控制系统和操作部分的预防性维护保养。结果: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和临床使用人员相互配合,从定期检测、人员管理和预防性维护保养三个方面确保高压氧舱安全使用。结论:制定相关制度和应急预案,严格管理,加强医护人员的操作和使用培训,从而保障高压氧舱的临床使用安全。

    作者:鲁永杰;何彩红;王金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