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陈学军;战晓芬;王玲玲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合并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ACS)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经临床诊断为ACS的患者130例,其中54例接受常规辛伐他汀治疗,76例接受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分析治疗40 d后患者hs-CRP及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0 d后血脂及hs-CRP均下降,但联合用药组hs-CRP下降明显,两组血脂下降无显著差异。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能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浆中hs-CRP水平,有利于对炎症的控制和抑制斑块生长。
作者:石惠娟;汪雁;孟宪红;包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中常使用的医用指引导管的材料选择、推送力、扭力和扭控性。为更好的研究和指导临床选择使用医用指引导管提供技术依据。方法:对比三家国外厂商医用指引导管的材料组成,通过导管综合性能测试仪,测试三家产品的推送力、扭力和扭控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三家国外厂商选用的指引导管内层、外层和编制层的材料基本一致。结论:经测试,指引导管到达指定部位所需大推送力小,可以较快速的到达病患部位;扭控性好的指引导管,可以较好的处理扭曲血管;旋转两周时所需的扭力小的指引导管操作性好,可以较好处理解剖复杂的血管。
作者:刘翔;刘志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比分析腹部CT、B超及核磁共振成像(MRI)胰胆管成像3种不同方法检测肝外胆管结石的影像特征。方法:随机抽取肝外胆管结石病例样本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确诊后,依次实施B超、CT扫描及MRI成像术。142例行B超检测,78例行CT检测,118例行MRI检测。记录和比较3种成像方法的检出结果。结果:肝外胆管结石阳性检出率,B超为39.4%、CT为53.8%、MRI为86.4%,MRI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和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725,x2=25.595;P<0.01);CT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1,P<0.05)。直径<8 mm的肝外胆管结石阳性检出率B超为25%,CT为33.3%,MRI为60%,MRI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和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89,x2=7.789;P<0.01)。结论:MRI对肝外胆管结石的阳性检出率较B超和CT更高,但临床仍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经济状况及症状主诉等综合评价,选择较为适宜的方法进行诊断。
作者:周蓉;张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和研究如何利用信息化进行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方法:通过对现有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利用信息化解决的办法,并设计出信息化软件系统的功能模块、工作流程等。结果:设计和开发出一套用于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的软件系统,实现了包括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计量管理、风险管理、不良事件、操作规程、技术培训、预防性维护(PM)以及使用评价等多个功能。结论:该系统将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医疗设备生命周期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管理理念,符合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可满足医院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作者:姚旦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过程中应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确定肿瘤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手术切除肿瘤后再次进行荧光造影评价手术切除范围及观察脊髓正常血管。结果:25例患者均在手术过程中应用荧光造影,显微镜下均全切肿瘤。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21例,无变化3例,加重1例(1周后恢复),无死亡病例。结论: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有明确的应用价值,可以明确肿瘤位置、肿瘤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准确处理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减少手术出血及对脊髓损伤程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牛建星;李学真;杜长生;唐红;胡俊峰;王建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脑室内注射胰岛素对心肺复苏(CPR)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Caspase-3 mRNA表达、神经元凋亡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复苏组及胰岛素组,并采用室颤法制备大鼠CPR模型。结果:①大鼠CPR后24 h和72 h胰岛素与复苏组相比胰岛素抑制促凋亡基因Caspase-3 mRNA表达,胰岛素与复苏组Caspase-3基因表达分别为(CPR 24 h)0.43±0.03,1.39±0.36,P=0.01;(CPR 72 h)0.63±0.06,1.08±0.05, P=0.001;②大鼠CPR后7 d,胰岛素组凋亡细胞计数(92.79±7.50/mm2)明显低于复苏组凋亡细胞计数(124.75±17.35/mm2)(F=5.853,P=0.02);③大鼠CPR后24 h,胰岛素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复苏组[(70(64~72),56(50~58);P<0.001]。结论:胰岛素抑制CPR后大鼠神经元Caspase-3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改善神经功能,保护神经系统。
作者:何婧瑜;王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做好突发性事件下医疗设备的应急保障,能够大程度减少伤亡和健康危害,对保证生命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方法:研究分析医院应急医学救援工作及其关键问题、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在日常工作状态下医疗设备的储备及应急状态下医疗设备调配的特征状态。结果:建立一套突发性事件下医疗设备的应急保障机制,明确医院各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结论:该机制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水平,在处理各种突发性事件及紧急任务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作者:丁效军;汪君;肖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比较适用于两种设备的比浊法与化学发光法在检测同一组样品中血清蛋白含量的差异。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Synchron CX4PRO/Beckman与Beckman DXI800免疫分析系统,应用免疫比浊法与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176例血清铁蛋白含量。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两组均数比较的t检验,配对比较的t检验,对两种方法所判断的铁缺乏情况进行卡方检验,并对两种设备所用的两种方法的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适用于两种设备的两方法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仅为0.585;二者判断铁缺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浊法的灵敏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约登指数均较高于化学发光法,而化学发光法的特异度高于比浊法;两方法判断铁缺乏情况的一致性分析Kappa值显示,两种方法的一致性不理想,只具有中度一致性。结论:适用于两种设备的两种方法对同一组样品的检测结果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两方法判断铁缺乏情况只具有中度一致性,世界卫生组织(WHO)应对检测血清铁蛋白的设备与方法进行标准化统一。
作者:殷继永;孙静;孙建琴;黄建;谢华;俞丹;汪正园;李孜孜;霍军生;杨晓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基于“银医一卡通”自助医疗服务系统在医院门诊中的应用,探讨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及实施效果。方法:将银行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对接,采用银医直联和银行卡支付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就诊全流程的医疗信息交换和费用结算等服务。结果:为患者提供自助发卡、绑定、挂号、取号、缴费、查询及打印等功能的服务,有效减少挂号和多次缴费环节的排队时间。结论:采用基于“银医一卡通”自助医疗服务系统是提高医院门诊的就诊效率、改善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霜英;于京杰;吴艳君;张晓燕;汪春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比较野战(应急)快速检验系统A型中的血细胞分析模块与常规实验室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分析二者的可比性。方法:利用野战(应急)快速检验系统A型的血细胞分析模块(QBC STAR)和SYSMEX(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对200例血常规标本进行平行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细胞分析模块(QBC STAR)测定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其结果分别为40.05%±5.95%,(134.81±21.5)g/L,(8.44±2.61)×109/L,(255.64±71.68)×109/L;XE2100测定HCT,HGB,WBC,PLT结果分别为37.68%±5.43%,(129.46±20.16)g/L,(7.22±2.19)×109/L,(226.35±67.40)×109/L;两种仪器测定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0.986、0.962、0.977,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野战(应急)快速检验系统A型中的血细胞分析模块与常规实验室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一致性良好。
作者:李玮;冉向阳;王缚鲲;刘艳丽;李芳;张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档案资料系统化及信息化管理,确保每项资料实现完整可追溯。方法:分析医疗设备管理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建立医疗设备从购置、计量质控、维护保养至报废处理全生命周期档案管理系统。结果:针对医疗设备购置使用流程中存在的各种纸载体资料管理及电子档案管理分别做了讨论。详细阐述了从设备采购计划、论证、购置、安装、验收、使用、质控、维修、调拨及报废处理等环节的档案资料管理。提出构建完整的医疗设备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方向。结论:实现医疗设备档案网络信息化及动态化管理功能,降低医疗设备运营成本,为医疗安全提供保证。
作者:文彬;邱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机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危重症患者纳入研究,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并随机分为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肾功能指标及治疗相关并发症的例数。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心室充盈速度大值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均高于治疗前;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心律失常、心绞痛、低血压、心包填塞、低氧血症以及穿刺点感染、血肿的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危重症患者的心功能、肾功能,且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治疗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丽;李雪梅;林芸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柯达Dry View 6800激光相机为Dry View 8900的升级版,是一种连续色调的激光成像设备[1]。其成像质量高,可以达到650 dpi,被广泛应用于DR、CT、MRI、DSA等设备的胶片成像输出。该设备根据配置不同,多可以开放3个胶片抽屉,每个胶片抽屉可以放置5种不同规格的胶片[2]。打印胶片能力高可达到200张/h,由于图像质量和打印速度优势,临床有着众多用户。
作者:王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理疗充气床垫辅以换床单在压疮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800例压疮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床单位组(A组:405例)、理疗充气床垫辅以换床床单组(B组:395例),分别对两组进行护理,观察患者皮肤变化并记录压疮发生情况,通过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评价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A组压疮发生率为6.42%,B组压疮发生率为3.54%,B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x2=4.22,P<0.05);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t=6.845,P<0.01)。结论:理疗充气床垫辅以换床床单模式既可节约人力,又可以减少危重患者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唐静;李秀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前,各家医院几乎都存在因厂家不同、供氧接口规格不统一的问题,大多数医院的供氧接口规格多达8~9种[1-2]。导致急救设备应急转科调用时因氧气接口不匹配设备无法使用,给医院的呼吸机、心肺复苏机等生命急救类设备的统一调配、借用带来障碍[3-4]。
作者:郭生桂;郭明权;陈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转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改变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发挥固定资产大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率,更好地为医院发展服务。方法:通过使用条形码和掌上电脑(PDA),实现固定资产的准确盘点,提高盘点效率,并且实现条形码全过程跟踪和资产出库、科室调拨等全过程监管。结果:将医疗设备的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集中在一个信息系统平台。结论:计算机网络及条码技术可有效完成医院各部门固定资产管理,达到医疗设备账、卡、物相符。
作者:李军华;陆灿明;马予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医用气动物流系统设备管理、消毒管理及质量控制的方法,排除设备故障隐患,预防由其引起的交叉感染,使医用气动物流系统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医疗安全。方法:针对医用物流系统的特点,制定严格的设备使用管理、故障登记等管理制度,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定期对系统管道、传输瓶及瓶内填充物等进行消毒,并定期对其排出的气体采样做细菌培养、检测,保证系统清洁。结果: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消毒以及注重质量控制等措施,有效地保证了气动物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了交叉感染。结论:应加强医用气动物流系统管理、规范使用、定期维护和保养,并注意防止污染和消毒,使其能够安全、高效地为医疗服务发挥作用。
作者:王楠;孙良刚;李文龙;张翠霞;邓元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在医用材料采购过程中合理设计、优化其各个环节,合理解决采购流程工作流建模所需要的资源配置问题。方法:在对当前工作流中的主要路由模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Petri网的结构、形式化定义和流程建模方法,建立从工作流到Petri网的路由映射模型。结果:采用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技术对医用材料采购流程进行工作流建模,并提出了一种工作流合理性验证算法和工作流的优化算法。结论: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建模方法具有直观、简洁及实用等优点,可为医用材料采购软件的开发提供很好的理论支持。
作者:陈郁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部队医院扩建后的军人门诊实行精细化服务在提高官兵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一流的医疗团队,为官兵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结果:扩建后的军队人员门诊,为部队官兵提供全程无缝隙门诊就医服务,就诊官兵满意度达100%。结论:军队人员诊疗区功能齐备、相对独立,精细化服务的运用提高了为兵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赵红;李淑君;陈洁;朱艳秋;仲艳;樊丽洁;李灵玲;汤小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分析晚期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晚期胆管癌的近期疗效及生存时间,探讨立体定向放疗在晚期胆管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海军总医院接受体部伽玛刀治疗的58例晚期胆管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率为100%,全组患者近期疗效评估: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PR)30例,病情稳定(SD)15例,临床获益率(CBR)为91.4%。有11例患者发生Ⅰ~Ⅱ级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及呕吐,发生率为19.0%,13例出现腹痛,发生率为22.4%;4例患者发生发热,发生率为6.8%。结论:体部伽玛刀是治疗晚期胆管癌的有效方式,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赵向飞;康静波;路泽军;方恒虎;朱奇;房娟;吴珊珊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