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霜英;于京杰;吴艳君;张晓燕;汪春晖
目的:探讨大平板多功能数字X射线机在消化系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动态探测器进行胃肠道检查和胆道造影并观察其优缺点。结果:13例消化道癌性病变和15例炎性病变均有明显显示,且黏膜清晰。胆道体层发现2例普通平片未发现的小结石,摄片优良率提高至98%。结论:大尺寸探测器显示范围包括广,数字脉冲透视点片图像清晰,可提高诊断正确率,且辐射剂量有所减少;缺点是患者旋转体位不如遥控摇篮式胃肠机方便。
作者:董海斌;刘锴;邓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和研究如何利用信息化进行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方法:通过对现有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利用信息化解决的办法,并设计出信息化软件系统的功能模块、工作流程等。结果:设计和开发出一套用于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的软件系统,实现了包括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计量管理、风险管理、不良事件、操作规程、技术培训、预防性维护(PM)以及使用评价等多个功能。结论:该系统将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医疗设备生命周期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管理理念,符合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可满足医院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作者:姚旦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医院设备精细化的新模式,加强维修管理,为现代医院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可行性方案。方法:分析当前医院医学工程人员和设备维修管理保障现状,从医院的现行维修管理模式出发,通过设备维修流程、维修管理的各个环节,用精细化理念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阐述,提供必要的信息化支持,为设备的科学论证提供统计等数据支持,同时展望设备精细化维修管理新趋势。结果:强化了医院设备的维修管理能力,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结论:促进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伍洪;李晓妍;张蒙;于斌;朱俊;侯君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经临床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及住院资料、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临床疗效在显效、有效、无效和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腹泻、脂肪泻、胰腺炎及结石复发等并发症的比较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式简单易行等优点,同时术后易于对并发症的控制,是较好的胆囊合并胆管结石微创治疗手段。
作者:任治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比较适用于两种设备的比浊法与化学发光法在检测同一组样品中血清蛋白含量的差异。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Synchron CX4PRO/Beckman与Beckman DXI800免疫分析系统,应用免疫比浊法与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176例血清铁蛋白含量。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两组均数比较的t检验,配对比较的t检验,对两种方法所判断的铁缺乏情况进行卡方检验,并对两种设备所用的两种方法的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适用于两种设备的两方法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仅为0.585;二者判断铁缺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浊法的灵敏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约登指数均较高于化学发光法,而化学发光法的特异度高于比浊法;两方法判断铁缺乏情况的一致性分析Kappa值显示,两种方法的一致性不理想,只具有中度一致性。结论:适用于两种设备的两种方法对同一组样品的检测结果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两方法判断铁缺乏情况只具有中度一致性,世界卫生组织(WHO)应对检测血清铁蛋白的设备与方法进行标准化统一。
作者:殷继永;孙静;孙建琴;黄建;谢华;俞丹;汪正园;李孜孜;霍军生;杨晓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从临床医学工程角度加强血液透析设备的管理,减少临床风险。方法:通过明确医学工程师职责、建立规章制度、加强维修保养和注重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分析如何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结果:有效降低了血液透析设备临床使用中的故障率,避免了临床治疗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患者的透析质量。结论:对血液透析设备进行临床工程管理可有效延长设备寿命、提高治疗安全性,并对治疗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何宝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小儿患者采用头皮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以及特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间在迁西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输液的患儿180例,对所有患儿使用头皮浅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并对患儿进行特殊护理,观察其有关临床指标。结果:患儿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3%,血液污染率为5.6%,进行注射时间缩短,与使用前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皮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安全可靠、便捷可行、减少患儿的痛苦,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崔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实施迅速、有效的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现场救援,为我国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本课题组多年来参与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相关工作的经验和研究,进行救援工作的探讨。结果:介绍了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现场救援的原则、目的以及流程等。结论:针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提出进一步加强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现场救援的相关建议。
作者:秦斌;李抗;谭慧;苏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胎儿监护系统是临床观测胎儿窘迫证的重要手段,是新生儿生命体征动态监测核心设备。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远程胎儿监护系统逐渐应用于临床胎儿监护。在保证监护效果、提高监护效率同时也给临床医生及孕妇带来诸多便捷[1]。随着中央远程胎儿监护系统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临床价值进一步凸显,以逐步成为围生期胎儿监护的首选方式。由于监护系统、网络设备以及临床操作系统较复杂,常导致中央远程胎儿监护系统出现故障,影响了临床的正常使用[2]。因此,对中央远程胎儿监护系统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进行总结,对提高中央远程胎儿监护系统的维修及使用效率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敏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百草枯中毒的病死率之高的主要原因是与临床缺少有效治疗有关。由于缺乏设计严密的临床研究,百草枯毒素的佳体外清除技术缺乏科学依据而存在争论,必须根据临床情况做出判断。目前已证实,早期清除百草枯会有益于患者恢复,改善预后。由于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特点,早期不能够有明确诊断证据时,临床经验对于急性百草枯中毒尤显重要。多数毒理学家推荐,中毒早期采用活性炭灌流的方法,以降低血浆百草枯浓度水平,进而减少肺组织的摄取,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国强;孙亮;李玉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过程中应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确定肿瘤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手术切除肿瘤后再次进行荧光造影评价手术切除范围及观察脊髓正常血管。结果:25例患者均在手术过程中应用荧光造影,显微镜下均全切肿瘤。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21例,无变化3例,加重1例(1周后恢复),无死亡病例。结论: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有明确的应用价值,可以明确肿瘤位置、肿瘤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准确处理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减少手术出血及对脊髓损伤程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牛建星;李学真;杜长生;唐红;胡俊峰;王建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基于“银医一卡通”自助医疗服务系统在医院门诊中的应用,探讨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及实施效果。方法:将银行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对接,采用银医直联和银行卡支付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就诊全流程的医疗信息交换和费用结算等服务。结果:为患者提供自助发卡、绑定、挂号、取号、缴费、查询及打印等功能的服务,有效减少挂号和多次缴费环节的排队时间。结论:采用基于“银医一卡通”自助医疗服务系统是提高医院门诊的就诊效率、改善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霜英;于京杰;吴艳君;张晓燕;汪春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理疗充气床垫辅以换床单在压疮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800例压疮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床单位组(A组:405例)、理疗充气床垫辅以换床床单组(B组:395例),分别对两组进行护理,观察患者皮肤变化并记录压疮发生情况,通过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评价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A组压疮发生率为6.42%,B组压疮发生率为3.54%,B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x2=4.22,P<0.05);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t=6.845,P<0.01)。结论:理疗充气床垫辅以换床床单模式既可节约人力,又可以减少危重患者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唐静;李秀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运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注的临床治疗、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探讨新的静脉留置针在皮肤科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两种新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和封管方法,对静脉留置针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针对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和留置后容易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和封管方法更适用于皮肤破损患者。结论:新的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方法可以有效保护皮肤科患者皮肤和血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李凌云;马李智;赵俊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ET/CT工作场所布局设计内容,为医院PET/CT工作场所新建和改建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和工作经验,结合PET/CT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特点,对具有放射性的PET/CT工作场所布局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针对PET/CT工作场所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可行的布局设计要求。结论:对PET/CT工作场所合理的布局设计对降低辐射水平、实现辐射防护优化以及满足工作人员、受检者和公众照射小化要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奇;练德幸;梁婧;刘梅;张震;朱卫国;侯长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根据大耗氧量(MaxO2)和大肌肉自主收缩量(MVC)对运动项目进行分类,采集不同类型运动员的桡动脉脉搏波,分析其脉搏波波形及参数。方法:使用ADInstrument公司的PowerLab数据采集系统及配套软件LabChart采集304名受试者脉搏波,对所测脉搏波进行调整,使波形周期和幅度分布在0~100的范围内,分析大值相对时间Tm,重搏波谷横纵坐标X、Y,脉搏波波形面积波形参数K值以及脉搏波年龄指数(SDPTG age index)。结果:随着MaxO2升高,MVC-1组与MVC-2组的脉搏波降支曲线逐渐下移,大值点先右移后左移,重搏波谷点向左下方移动,K和SDPTG逐渐减小;而MVC-3组的降支曲线逐渐上移,大值点逐渐右移,重搏波谷点向左上方移动,K和SDPTG逐渐增大。随着MVC升高,MaxO2-1组的降支曲线逐渐下移,大值点逐渐左移,重搏波谷点向左下方移动,K和SDPTG逐渐减小;MaxO2-2组的降支曲线逐渐上移,大值点逐渐左移,重搏波谷点向左上方移动,K和SDPTG逐渐增大;而MaxO2-3组的降支曲线先下降后抬高,大值点先左移后右移,重搏波谷点向左侧移动,K和SDPTG先减小后增大。结论:各项运动在MaxO2相同的情况下,MVC各组的脉搏波参数变化趋势有所不同;而在MVC相同的情况下,MaxO2各组的脉搏波参数变化趋势均有不同。脉搏波参数变化可反映人体心血管功能,A类、F类和I类运动的运动员心血管功能相对较好。
作者:王安然;杨益民;杨琳;杨星星;孟蓝熙;苏峻;张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实现医院医疗设备计量及质量控制文档管理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方法:通过系统分析、总结和归纳等方法,分析当前医院计量及质量控制文档工作流程,并设计出其系统执行方案。结果:结合医院计量及质量工作中文档管理特点,编制出计量与质量控制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结论:通过建立文档管理系统,健全了文档管理制度,实现医疗设备计量及质量控制的标准化和自动化,能够降低维护成本,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
作者:陈文霞;张鹏;荆斌;张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档案资料系统化及信息化管理,确保每项资料实现完整可追溯。方法:分析医疗设备管理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建立医疗设备从购置、计量质控、维护保养至报废处理全生命周期档案管理系统。结果:针对医疗设备购置使用流程中存在的各种纸载体资料管理及电子档案管理分别做了讨论。详细阐述了从设备采购计划、论证、购置、安装、验收、使用、质控、维修、调拨及报废处理等环节的档案资料管理。提出构建完整的医疗设备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方向。结论:实现医疗设备档案网络信息化及动态化管理功能,降低医疗设备运营成本,为医疗安全提供保证。
作者:文彬;邱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分析晚期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晚期胆管癌的近期疗效及生存时间,探讨立体定向放疗在晚期胆管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海军总医院接受体部伽玛刀治疗的58例晚期胆管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率为100%,全组患者近期疗效评估: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PR)30例,病情稳定(SD)15例,临床获益率(CBR)为91.4%。有11例患者发生Ⅰ~Ⅱ级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及呕吐,发生率为19.0%,13例出现腹痛,发生率为22.4%;4例患者发生发热,发生率为6.8%。结论:体部伽玛刀是治疗晚期胆管癌的有效方式,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赵向飞;康静波;路泽军;方恒虎;朱奇;房娟;吴珊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部队医院扩建后的军人门诊实行精细化服务在提高官兵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一流的医疗团队,为官兵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结果:扩建后的军队人员门诊,为部队官兵提供全程无缝隙门诊就医服务,就诊官兵满意度达100%。结论:军队人员诊疗区功能齐备、相对独立,精细化服务的运用提高了为兵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赵红;李淑君;陈洁;朱艳秋;仲艳;樊丽洁;李灵玲;汤小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