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斌;刘锴;邓勇
目的:分析并研究瓦里安公司新型直线加速器TrueBeam型号光子束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采用Standard Imaging公司的QA BeamChecker Plus采集TrueBeam系统6 MV光子线长期日检数据,并进行系统性分析,评价参数包括中心轴剂量、平坦度及对称性。结果:18个月的日检数据分析结果显示,6 MV的X射线中心轴剂量偏差为(0.0%±0.7%),仅1次检测结果>2%;平坦度稳定性好,偏差为(0.1%±0.1%);轴向对称性偏差和横向对称性偏差测量结果均在±1%以内。结论:TrueBeam医用加速器系统的6 MV光子束具有非常稳定的剂量输出特性。
作者:吴丽丽;林浩;陈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从临床医学工程角度加强血液透析设备的管理,减少临床风险。方法:通过明确医学工程师职责、建立规章制度、加强维修保养和注重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分析如何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结果:有效降低了血液透析设备临床使用中的故障率,避免了临床治疗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患者的透析质量。结论:对血液透析设备进行临床工程管理可有效延长设备寿命、提高治疗安全性,并对治疗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何宝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合并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ACS)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经临床诊断为ACS的患者130例,其中54例接受常规辛伐他汀治疗,76例接受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分析治疗40 d后患者hs-CRP及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0 d后血脂及hs-CRP均下降,但联合用药组hs-CRP下降明显,两组血脂下降无显著差异。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能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浆中hs-CRP水平,有利于对炎症的控制和抑制斑块生长。
作者:石惠娟;汪雁;孟宪红;包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平板多功能数字X射线机在消化系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动态探测器进行胃肠道检查和胆道造影并观察其优缺点。结果:13例消化道癌性病变和15例炎性病变均有明显显示,且黏膜清晰。胆道体层发现2例普通平片未发现的小结石,摄片优良率提高至98%。结论:大尺寸探测器显示范围包括广,数字脉冲透视点片图像清晰,可提高诊断正确率,且辐射剂量有所减少;缺点是患者旋转体位不如遥控摇篮式胃肠机方便。
作者:董海斌;刘锴;邓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分析晚期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晚期胆管癌的近期疗效及生存时间,探讨立体定向放疗在晚期胆管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海军总医院接受体部伽玛刀治疗的58例晚期胆管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率为100%,全组患者近期疗效评估: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PR)30例,病情稳定(SD)15例,临床获益率(CBR)为91.4%。有11例患者发生Ⅰ~Ⅱ级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及呕吐,发生率为19.0%,13例出现腹痛,发生率为22.4%;4例患者发生发热,发生率为6.8%。结论:体部伽玛刀是治疗晚期胆管癌的有效方式,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赵向飞;康静波;路泽军;方恒虎;朱奇;房娟;吴珊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医院医用超声诊断仪的计量检定,以加强其质量控制,保证仪器的影像质量及医疗安全。方法:对医用超声诊断仪的输出声强、患者漏电流、探测深度、分辨力、几何位置示值误差、囊性病灶直径误差及盲区等参数进行计量检定。结果:通过对医用超声诊断仪计量检定结果的数据分析,并结合计量检定实际情况认可计量检定结果作为仪器性能检测的技术依据。结论:通过医用超声诊断仪的计量检定,可加强对仪器的维护、保养等工作,以保证仪器的正常运作及安全性能,达到对仪器良好的质量控制。
作者:冯罕博;王迪;莫兆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转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改变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发挥固定资产大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率,更好地为医院发展服务。方法:通过使用条形码和掌上电脑(PDA),实现固定资产的准确盘点,提高盘点效率,并且实现条形码全过程跟踪和资产出库、科室调拨等全过程监管。结果:将医疗设备的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集中在一个信息系统平台。结论:计算机网络及条码技术可有效完成医院各部门固定资产管理,达到医疗设备账、卡、物相符。
作者:李军华;陆灿明;马予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尿激酶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时间窗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将医院急诊收治的60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分为观察组(3 h内接受溶栓)和对照组(3~6 h接受溶栓),检测心肌细胞坏死指标及心室舒缩功能指标,并分析与溶栓时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TnT、LDH及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与溶栓时间呈正相关,E峰、E/A值、LVEF及LVEDD均高于对照组,且与溶栓时间呈负相关。结论:心肌梗死发生后溶栓治疗时间越短,治疗后心肌细胞坏死越少、心室功能恢复越好,临床价值也越明显。
作者:张素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和研究如何利用信息化进行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方法:通过对现有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利用信息化解决的办法,并设计出信息化软件系统的功能模块、工作流程等。结果:设计和开发出一套用于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的软件系统,实现了包括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计量管理、风险管理、不良事件、操作规程、技术培训、预防性维护(PM)以及使用评价等多个功能。结论:该系统将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医疗设备生命周期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管理理念,符合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可满足医院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作者:姚旦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柯达Dry View 6800激光相机为Dry View 8900的升级版,是一种连续色调的激光成像设备[1]。其成像质量高,可以达到650 dpi,被广泛应用于DR、CT、MRI、DSA等设备的胶片成像输出。该设备根据配置不同,多可以开放3个胶片抽屉,每个胶片抽屉可以放置5种不同规格的胶片[2]。打印胶片能力高可达到200张/h,由于图像质量和打印速度优势,临床有着众多用户。
作者:王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基于“银医一卡通”自助医疗服务系统在医院门诊中的应用,探讨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及实施效果。方法:将银行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对接,采用银医直联和银行卡支付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就诊全流程的医疗信息交换和费用结算等服务。结果:为患者提供自助发卡、绑定、挂号、取号、缴费、查询及打印等功能的服务,有效减少挂号和多次缴费环节的排队时间。结论:采用基于“银医一卡通”自助医疗服务系统是提高医院门诊的就诊效率、改善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霜英;于京杰;吴艳君;张晓燕;汪春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前,各家医院几乎都存在因厂家不同、供氧接口规格不统一的问题,大多数医院的供氧接口规格多达8~9种[1-2]。导致急救设备应急转科调用时因氧气接口不匹配设备无法使用,给医院的呼吸机、心肺复苏机等生命急救类设备的统一调配、借用带来障碍[3-4]。
作者:郭生桂;郭明权;陈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针对传统彩色超声诊断检查报告单中缺少图像和图像不易处理的缺点,建立一种利用微机开发的彩色超声诊断仪图文管理系统。方法:多功能彩色超声诊断仪图文管理系统基于VC++6.0开发平台和SQL server2000数据库设计而成,以实现图文报告一体化。结果:系统主框架依据Windows风格,中、英文用户界面,具有很好的人机对话功能,操作简洁,使用方便。结论:该系统实现了医疗诊断信息的共享,提高了疾病诊断报告的应用价值,实现了对患者远程疗效追踪,对实现彩色超声图像远程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荣;徐泽林;张慧连;陈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医用加速器是生物医学上用来对肿瘤进行放射治疗的粒子加速器装置[1]。带电粒子加速器是用人工方法借助不同形态的电场,将不同种类的带电粒子加速到更高能量的电磁装置,常称“粒子加速器”,简称为“加速器”。要使带电粒子获得能量,就必须有加速电场。依据加速粒子种类的不同,加速电场形态的不同,粒子加速过程所遵循的轨道不同被分为各种类型加速器。目前国际上放射治疗中使用多的是电子直线加速器[2-3]。
作者:罗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胎儿监护系统是临床观测胎儿窘迫证的重要手段,是新生儿生命体征动态监测核心设备。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远程胎儿监护系统逐渐应用于临床胎儿监护。在保证监护效果、提高监护效率同时也给临床医生及孕妇带来诸多便捷[1]。随着中央远程胎儿监护系统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临床价值进一步凸显,以逐步成为围生期胎儿监护的首选方式。由于监护系统、网络设备以及临床操作系统较复杂,常导致中央远程胎儿监护系统出现故障,影响了临床的正常使用[2]。因此,对中央远程胎儿监护系统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进行总结,对提高中央远程胎儿监护系统的维修及使用效率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敏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飞利浦IE33是专为心脏和血管检查而设计的一款高档彩超,有较多的市场客户,然而IE33彩超电源故障较为常见[1-2]。基于电源电压手动调节来解决飞利浦IE33彩超因电压过低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开机的电源故障解决办法,简单实用,无需更换任何备件即可解决问题,可明显降低设备维修成本。
作者:李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比分析腹部CT、B超及核磁共振成像(MRI)胰胆管成像3种不同方法检测肝外胆管结石的影像特征。方法:随机抽取肝外胆管结石病例样本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确诊后,依次实施B超、CT扫描及MRI成像术。142例行B超检测,78例行CT检测,118例行MRI检测。记录和比较3种成像方法的检出结果。结果:肝外胆管结石阳性检出率,B超为39.4%、CT为53.8%、MRI为86.4%,MRI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和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725,x2=25.595;P<0.01);CT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1,P<0.05)。直径<8 mm的肝外胆管结石阳性检出率B超为25%,CT为33.3%,MRI为60%,MRI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和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89,x2=7.789;P<0.01)。结论:MRI对肝外胆管结石的阳性检出率较B超和CT更高,但临床仍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经济状况及症状主诉等综合评价,选择较为适宜的方法进行诊断。
作者:周蓉;张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经临床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及住院资料、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临床疗效在显效、有效、无效和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腹泻、脂肪泻、胰腺炎及结石复发等并发症的比较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式简单易行等优点,同时术后易于对并发症的控制,是较好的胆囊合并胆管结石微创治疗手段。
作者:任治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小儿患者采用头皮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以及特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间在迁西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输液的患儿180例,对所有患儿使用头皮浅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并对患儿进行特殊护理,观察其有关临床指标。结果:患儿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3%,血液污染率为5.6%,进行注射时间缩短,与使用前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皮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安全可靠、便捷可行、减少患儿的痛苦,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崔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危重患者在机械通气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莱芜市人民医院救治的98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重症监护病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3678,t=5.9103;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178,x2=10.2424,x2=5.9905;P<0.05)。结论:对危重患者在机械通气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能够减少非计划性拔管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孙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