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下胆道镜技术在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研究

任治国

关键词:胆囊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并发症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经临床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及住院资料、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临床疗效在显效、有效、无效和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腹泻、脂肪泻、胰腺炎及结石复发等并发症的比较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式简单易行等优点,同时术后易于对并发症的控制,是较好的胆囊合并胆管结石微创治疗手段。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医疗设备的应急保障

    目的:做好突发性事件下医疗设备的应急保障,能够大程度减少伤亡和健康危害,对保证生命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方法:研究分析医院应急医学救援工作及其关键问题、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在日常工作状态下医疗设备的储备及应急状态下医疗设备调配的特征状态。结果:建立一套突发性事件下医疗设备的应急保障机制,明确医院各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结论:该机制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水平,在处理各种突发性事件及紧急任务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作者:丁效军;汪君;肖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理疗充气床垫辅以换床单在预防压疮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理疗充气床垫辅以换床单在压疮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800例压疮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床单位组(A组:405例)、理疗充气床垫辅以换床床单组(B组:395例),分别对两组进行护理,观察患者皮肤变化并记录压疮发生情况,通过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评价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A组压疮发生率为6.42%,B组压疮发生率为3.54%,B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x2=4.22,P<0.05);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t=6.845,P<0.01)。结论:理疗充气床垫辅以换床床单模式既可节约人力,又可以减少危重患者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唐静;李秀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适用于两种设备的免疫比浊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铁蛋白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适用于两种设备的比浊法与化学发光法在检测同一组样品中血清蛋白含量的差异。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Synchron CX4PRO/Beckman与Beckman DXI800免疫分析系统,应用免疫比浊法与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176例血清铁蛋白含量。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两组均数比较的t检验,配对比较的t检验,对两种方法所判断的铁缺乏情况进行卡方检验,并对两种设备所用的两种方法的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适用于两种设备的两方法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仅为0.585;二者判断铁缺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浊法的灵敏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约登指数均较高于化学发光法,而化学发光法的特异度高于比浊法;两方法判断铁缺乏情况的一致性分析Kappa值显示,两种方法的一致性不理想,只具有中度一致性。结论:适用于两种设备的两种方法对同一组样品的检测结果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两方法判断铁缺乏情况只具有中度一致性,世界卫生组织(WHO)应对检测血清铁蛋白的设备与方法进行标准化统一。

    作者:殷继永;孙静;孙建琴;黄建;谢华;俞丹;汪正园;李孜孜;霍军生;杨晓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目的:运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注的临床治疗、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探讨新的静脉留置针在皮肤科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两种新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和封管方法,对静脉留置针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针对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和留置后容易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和封管方法更适用于皮肤破损患者。结论:新的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方法可以有效保护皮肤科患者皮肤和血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李凌云;马李智;赵俊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生命体征监测传感器在血液净化设备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一种用于实时测量患者脉搏、体温、血压和呼吸指征的生命体征监测传感器及其与血液净化设备组成的监控系统。方法:设计患者呼吸频率监测、电子体温测量和脉搏测量等生命体征监测模块,通过低功耗MSP430单片机的串行外围设备接口(SPI)总线与CC1100为核心的射频(RF)收发芯片接口,实现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血液净化监控网络系统,从而将传感器采集的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实时传输到血液净化设备,进行治疗管理和安全控制。结果:生命体征监测传感器的应用解决了安装设备连线、治疗过程无人值守以及护士多点管理难兼顾等问题,实现了在线测量、数字量化、安全警示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和监护功能。结论:智能传感器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结合,可极大提升血液净化设备的治疗功能和安全性,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及时发现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从而降低医疗事故的风险。

    作者:苏东东;刘娜;郭赤;陈仁贵;方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电监护及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拔牙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电监护在老年患者拔牙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及其护理干预,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根据心电监护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提供相应手术全过程的心电监护、心理干预及手术护理。结果:通过心电监护及护理心理干预,使老年拔牙患者手术顺利。结论:专业医护团队与手术医生默契配合,实施完善的管理制度与适时的心理干预相结合的方法,对于确保心电监护拔牙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葳;刘铁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索和研究如何利用信息化进行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方法:通过对现有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利用信息化解决的办法,并设计出信息化软件系统的功能模块、工作流程等。结果:设计和开发出一套用于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的软件系统,实现了包括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计量管理、风险管理、不良事件、操作规程、技术培训、预防性维护(PM)以及使用评价等多个功能。结论:该系统将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医疗设备生命周期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管理理念,符合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可满足医院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作者:姚旦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央远程胎儿监护系统常见故障及维修

    胎儿监护系统是临床观测胎儿窘迫证的重要手段,是新生儿生命体征动态监测核心设备。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远程胎儿监护系统逐渐应用于临床胎儿监护。在保证监护效果、提高监护效率同时也给临床医生及孕妇带来诸多便捷[1]。随着中央远程胎儿监护系统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临床价值进一步凸显,以逐步成为围生期胎儿监护的首选方式。由于监护系统、网络设备以及临床操作系统较复杂,常导致中央远程胎儿监护系统出现故障,影响了临床的正常使用[2]。因此,对中央远程胎儿监护系统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进行总结,对提高中央远程胎儿监护系统的维修及使用效率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敏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瓦里安医用直线加速器常见故障检修实例

    医用加速器是生物医学上用来对肿瘤进行放射治疗的粒子加速器装置[1]。带电粒子加速器是用人工方法借助不同形态的电场,将不同种类的带电粒子加速到更高能量的电磁装置,常称“粒子加速器”,简称为“加速器”。要使带电粒子获得能量,就必须有加速电场。依据加速粒子种类的不同,加速电场形态的不同,粒子加速过程所遵循的轨道不同被分为各种类型加速器。目前国际上放射治疗中使用多的是电子直线加速器[2-3]。

    作者:罗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临床怀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利用16排螺旋CT行肺动脉成像检查的影像学资料。结果:22例患者的肺动脉栓塞部位及范围均能显示,其中肺动脉栓塞10例,肺叶动脉栓塞7例,肺段及段以下动脉栓塞5例。22例患者中只有4例为单支动脉栓塞。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能为肺动脉栓塞诊断提供直接、丰富的影像诊断细节,并能在治疗后较好地评价溶栓效果。

    作者:覃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时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危重患者在机械通气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莱芜市人民医院救治的98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重症监护病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3678,t=5.9103;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178,x2=10.2424,x2=5.9905;P<0.05)。结论:对危重患者在机械通气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能够减少非计划性拔管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孙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野战(应急)快速检验系统A型与常规实验室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比对分析

    目的:比较野战(应急)快速检验系统A型中的血细胞分析模块与常规实验室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分析二者的可比性。方法:利用野战(应急)快速检验系统A型的血细胞分析模块(QBC STAR)和SYSMEX(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对200例血常规标本进行平行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细胞分析模块(QBC STAR)测定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其结果分别为40.05%±5.95%,(134.81±21.5)g/L,(8.44±2.61)×109/L,(255.64±71.68)×109/L;XE2100测定HCT,HGB,WBC,PLT结果分别为37.68%±5.43%,(129.46±20.16)g/L,(7.22±2.19)×109/L,(226.35±67.40)×109/L;两种仪器测定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0.986、0.962、0.977,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野战(应急)快速检验系统A型中的血细胞分析模块与常规实验室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一致性良好。

    作者:李玮;冉向阳;王缚鲲;刘艳丽;李芳;张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于VBA计量与质量控制档案管理的系统实现

    目的:实现医院医疗设备计量及质量控制文档管理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方法:通过系统分析、总结和归纳等方法,分析当前医院计量及质量控制文档工作流程,并设计出其系统执行方案。结果:结合医院计量及质量工作中文档管理特点,编制出计量与质量控制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结论:通过建立文档管理系统,健全了文档管理制度,实现医疗设备计量及质量控制的标准化和自动化,能够降低维护成本,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

    作者:陈文霞;张鹏;荆斌;张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飞利浦IE33彩超电源故障维修

    飞利浦IE33是专为心脏和血管检查而设计的一款高档彩超,有较多的市场客户,然而IE33彩超电源故障较为常见[1-2]。基于电源电压手动调节来解决飞利浦IE33彩超因电压过低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开机的电源故障解决办法,简单实用,无需更换任何备件即可解决问题,可明显降低设备维修成本。

    作者:李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核和辐射卫生应急监测平台构建及其应用

    目的:为实现核和辐射突发事件现场卫生应急工作的有效开展,动态掌握现场相关音频、视频信息及监测数据,研究开发卫生应急监测平台。方法:根据国家卫生应急相关标准,结合核和辐射突发事件的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监测设备制定平台设计思路、特点、功能及构架,设计开发以核和辐射损伤救治基地、指定医疗机构和辐射卫生应急队伍为主要使用对象的核和辐射卫生应急监测平台。结果:研制完成了核和辐射卫生应急监测平台的构建。结论:通过这一平台的建设及应用,提高核和辐射突发事件现场卫生应急准备与响应能力,为今后核和辐射突发事件的处置提供决策信息支持。

    作者:袁龙;苏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部CT、B超及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腹部CT、B超及核磁共振成像(MRI)胰胆管成像3种不同方法检测肝外胆管结石的影像特征。方法:随机抽取肝外胆管结石病例样本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确诊后,依次实施B超、CT扫描及MRI成像术。142例行B超检测,78例行CT检测,118例行MRI检测。记录和比较3种成像方法的检出结果。结果:肝外胆管结石阳性检出率,B超为39.4%、CT为53.8%、MRI为86.4%,MRI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和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725,x2=25.595;P<0.01);CT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1,P<0.05)。直径<8 mm的肝外胆管结石阳性检出率B超为25%,CT为33.3%,MRI为60%,MRI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和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89,x2=7.789;P<0.01)。结论:MRI对肝外胆管结石的阳性检出率较B超和CT更高,但临床仍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经济状况及症状主诉等综合评价,选择较为适宜的方法进行诊断。

    作者:周蓉;张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及计量流程化信息系统的应用

    目的:促进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及计量工作的信息化。方法:通过分析当前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及计量的现状,提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及计量信息化管理需求,介绍基于流程化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及计量管理系统的应用情况和经验。结果: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及计量流程化信息系统的使用能提高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计量的工作效率和规范化水平。结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及计量流程化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计量工作的规范化程度,进一步实现了对医疗设备的精细化管理。

    作者:胡立勇;林小灵;李璟;严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胆道镜技术在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经临床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及住院资料、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临床疗效在显效、有效、无效和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腹泻、脂肪泻、胰腺炎及结石复发等并发症的比较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式简单易行等优点,同时术后易于对并发症的控制,是较好的胆囊合并胆管结石微创治疗手段。

    作者:任治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型便携式正电子放射性药物防护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目的:设计新型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取用、转运及注射防护装置,降低核医学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剂量。方法:选择钨合金作为防护材料,设计为便携式可分段拆卸的全封闭式注射器(2 ml)防护装置,并增加其他相关配套装置,测量对PET正电子放射性药物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444 MBq(0.5~2 ml)的防护效能。结果:全封闭注射防护装置针筒防护套正面有效屏蔽为35 mm Pb。配套转运铅提盒有效屏蔽为10 mm Pb。PET正电子放射性药物18F-FDG封闭注射防护装置注射器针筒防护套正面30 cm处剂量率为1.5μSv/h;在距离注射器针筒防护套后部位置30 cm处剂量率为0.4μSv/h。设计参数和辐射防护数据达到预期的职业外照射控制目标。结论:新型便携式正电子放射性药物防护装置可以有效降低核医学工作者职业照射剂量,值得推广。

    作者:田健;霍力;李方;巴建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柯达Dry View 6800激光相机的结构原理及故障维修

    柯达Dry View 6800激光相机为Dry View 8900的升级版,是一种连续色调的激光成像设备[1]。其成像质量高,可以达到650 dpi,被广泛应用于DR、CT、MRI、DSA等设备的胶片成像输出。该设备根据配置不同,多可以开放3个胶片抽屉,每个胶片抽屉可以放置5种不同规格的胶片[2]。打印胶片能力高可达到200张/h,由于图像质量和打印速度优势,临床有着众多用户。

    作者:王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