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谈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精细化管理

伍洪;李晓妍;张蒙;于斌;朱俊;侯君子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预防性维修, 可靠性维修
摘要:目的:探索医院设备精细化的新模式,加强维修管理,为现代医院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可行性方案。方法:分析当前医院医学工程人员和设备维修管理保障现状,从医院的现行维修管理模式出发,通过设备维修流程、维修管理的各个环节,用精细化理念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阐述,提供必要的信息化支持,为设备的科学论证提供统计等数据支持,同时展望设备精细化维修管理新趋势。结果:强化了医院设备的维修管理能力,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结论:促进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腹部CT、B超及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腹部CT、B超及核磁共振成像(MRI)胰胆管成像3种不同方法检测肝外胆管结石的影像特征。方法:随机抽取肝外胆管结石病例样本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确诊后,依次实施B超、CT扫描及MRI成像术。142例行B超检测,78例行CT检测,118例行MRI检测。记录和比较3种成像方法的检出结果。结果:肝外胆管结石阳性检出率,B超为39.4%、CT为53.8%、MRI为86.4%,MRI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和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725,x2=25.595;P<0.01);CT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1,P<0.05)。直径<8 mm的肝外胆管结石阳性检出率B超为25%,CT为33.3%,MRI为60%,MRI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和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89,x2=7.789;P<0.01)。结论:MRI对肝外胆管结石的阳性检出率较B超和CT更高,但临床仍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经济状况及症状主诉等综合评价,选择较为适宜的方法进行诊断。

    作者:周蓉;张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胆道镜技术在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经临床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及住院资料、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临床疗效在显效、有效、无效和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腹泻、脂肪泻、胰腺炎及结石复发等并发症的比较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式简单易行等优点,同时术后易于对并发症的控制,是较好的胆囊合并胆管结石微创治疗手段。

    作者:任治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ACL-TOP凝血分析仪常见故障检修

    随着现代医学对止血和血栓形成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临床实验室开展有关的检测项目逐渐增多,对凝血仪的要求也越来越高。ACL-TOP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是Instrument Laboratory公司一款较为成熟的凝血分析仪,其集凝固(浊度)法、发色(吸光度)法和免疫法检测于一身,精密度、线性度及准确度均较稳定,是代表当前全自动凝血检测技术的主流产品。

    作者:李荣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时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危重患者在机械通气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莱芜市人民医院救治的98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重症监护病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3678,t=5.9103;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178,x2=10.2424,x2=5.9905;P<0.05)。结论:对危重患者在机械通气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能够减少非计划性拔管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孙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医疗设备的应急保障

    目的:做好突发性事件下医疗设备的应急保障,能够大程度减少伤亡和健康危害,对保证生命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方法:研究分析医院应急医学救援工作及其关键问题、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在日常工作状态下医疗设备的储备及应急状态下医疗设备调配的特征状态。结果:建立一套突发性事件下医疗设备的应急保障机制,明确医院各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结论:该机制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水平,在处理各种突发性事件及紧急任务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作者:丁效军;汪君;肖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应急医学救援分队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

    目的:设计一种针对特殊条件下医疗救治相关的智能化医疗设备管理系统,避免在特殊环境下设备物资账目混乱,提高医学救援分队医疗设备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方法:设计基于客户机和(或)服务器(C/S)架构,分别采用VBA、InfoPath、智能算法实现DBMS、数据汇总及维修知识库系统,建立基于ACCESS平台的数据中心。结果:本系统实现了救援分队医疗设备编码、日常维护、应急维修、特殊环境下日常维护规划及设备配件管理等功能,提高了特殊环境下设备管理的智能化。结论:本系统具有投资小、效率高的特点,为特殊条件下医疗设备的管理提供了现代化管理手段,为应急医学救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作者:李巍;唐剑飞;张鹏;荆斌;刘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头皮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应用与护理研究

    目的:分析小儿患者采用头皮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以及特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间在迁西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输液的患儿180例,对所有患儿使用头皮浅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并对患儿进行特殊护理,观察其有关临床指标。结果:患儿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3%,血液污染率为5.6%,进行注射时间缩短,与使用前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皮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安全可靠、便捷可行、减少患儿的痛苦,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崔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生命急救类设备供氧接口技术改造

    目前,各家医院几乎都存在因厂家不同、供氧接口规格不统一的问题,大多数医院的供氧接口规格多达8~9种[1-2]。导致急救设备应急转科调用时因氧气接口不匹配设备无法使用,给医院的呼吸机、心肺复苏机等生命急救类设备的统一调配、借用带来障碍[3-4]。

    作者:郭生桂;郭明权;陈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瓦里安医用直线加速器常见故障检修实例

    医用加速器是生物医学上用来对肿瘤进行放射治疗的粒子加速器装置[1]。带电粒子加速器是用人工方法借助不同形态的电场,将不同种类的带电粒子加速到更高能量的电磁装置,常称“粒子加速器”,简称为“加速器”。要使带电粒子获得能量,就必须有加速电场。依据加速粒子种类的不同,加速电场形态的不同,粒子加速过程所遵循的轨道不同被分为各种类型加速器。目前国际上放射治疗中使用多的是电子直线加速器[2-3]。

    作者:罗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用加速器TrueBeam剂量输出长期稳定性研究

    目的:分析并研究瓦里安公司新型直线加速器TrueBeam型号光子束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采用Standard Imaging公司的QA BeamChecker Plus采集TrueBeam系统6 MV光子线长期日检数据,并进行系统性分析,评价参数包括中心轴剂量、平坦度及对称性。结果:18个月的日检数据分析结果显示,6 MV的X射线中心轴剂量偏差为(0.0%±0.7%),仅1次检测结果>2%;平坦度稳定性好,偏差为(0.1%±0.1%);轴向对称性偏差和横向对称性偏差测量结果均在±1%以内。结论:TrueBeam医用加速器系统的6 MV光子束具有非常稳定的剂量输出特性。

    作者:吴丽丽;林浩;陈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现场救援流程研究及探讨

    目的:探讨实施迅速、有效的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现场救援,为我国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本课题组多年来参与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相关工作的经验和研究,进行救援工作的探讨。结果:介绍了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现场救援的原则、目的以及流程等。结论:针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提出进一步加强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现场救援的相关建议。

    作者:秦斌;李抗;谭慧;苏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同医用介入指引导管材料和性能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中常使用的医用指引导管的材料选择、推送力、扭力和扭控性。为更好的研究和指导临床选择使用医用指引导管提供技术依据。方法:对比三家国外厂商医用指引导管的材料组成,通过导管综合性能测试仪,测试三家产品的推送力、扭力和扭控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三家国外厂商选用的指引导管内层、外层和编制层的材料基本一致。结论:经测试,指引导管到达指定部位所需大推送力小,可以较快速的到达病患部位;扭控性好的指引导管,可以较好的处理扭曲血管;旋转两周时所需的扭力小的指引导管操作性好,可以较好处理解剖复杂的血管。

    作者:刘翔;刘志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血液透析中临床医学设备管理

    目的:从临床医学工程角度加强血液透析设备的管理,减少临床风险。方法:通过明确医学工程师职责、建立规章制度、加强维修保养和注重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分析如何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结果:有效降低了血液透析设备临床使用中的故障率,避免了临床治疗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患者的透析质量。结论:对血液透析设备进行临床工程管理可有效延长设备寿命、提高治疗安全性,并对治疗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何宝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理疗充气床垫辅以换床单在预防压疮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理疗充气床垫辅以换床单在压疮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800例压疮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床单位组(A组:405例)、理疗充气床垫辅以换床床单组(B组:395例),分别对两组进行护理,观察患者皮肤变化并记录压疮发生情况,通过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评价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A组压疮发生率为6.42%,B组压疮发生率为3.54%,B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x2=4.22,P<0.05);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t=6.845,P<0.01)。结论:理疗充气床垫辅以换床床单模式既可节约人力,又可以减少危重患者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唐静;李秀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野战(应急)快速检验系统A型与常规实验室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比对分析

    目的:比较野战(应急)快速检验系统A型中的血细胞分析模块与常规实验室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分析二者的可比性。方法:利用野战(应急)快速检验系统A型的血细胞分析模块(QBC STAR)和SYSMEX(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对200例血常规标本进行平行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细胞分析模块(QBC STAR)测定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其结果分别为40.05%±5.95%,(134.81±21.5)g/L,(8.44±2.61)×109/L,(255.64±71.68)×109/L;XE2100测定HCT,HGB,WBC,PLT结果分别为37.68%±5.43%,(129.46±20.16)g/L,(7.22±2.19)×109/L,(226.35±67.40)×109/L;两种仪器测定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0.986、0.962、0.977,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野战(应急)快速检验系统A型中的血细胞分析模块与常规实验室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一致性良好。

    作者:李玮;冉向阳;王缚鲲;刘艳丽;李芳;张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生命体征监测传感器在血液净化设备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一种用于实时测量患者脉搏、体温、血压和呼吸指征的生命体征监测传感器及其与血液净化设备组成的监控系统。方法:设计患者呼吸频率监测、电子体温测量和脉搏测量等生命体征监测模块,通过低功耗MSP430单片机的串行外围设备接口(SPI)总线与CC1100为核心的射频(RF)收发芯片接口,实现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血液净化监控网络系统,从而将传感器采集的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实时传输到血液净化设备,进行治疗管理和安全控制。结果:生命体征监测传感器的应用解决了安装设备连线、治疗过程无人值守以及护士多点管理难兼顾等问题,实现了在线测量、数字量化、安全警示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和监护功能。结论:智能传感器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结合,可极大提升血液净化设备的治疗功能和安全性,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及时发现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从而降低医疗事故的风险。

    作者:苏东东;刘娜;郭赤;陈仁贵;方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于Petri网的医用材料采购流程工作流建模分析

    目的:在医用材料采购过程中合理设计、优化其各个环节,合理解决采购流程工作流建模所需要的资源配置问题。方法:在对当前工作流中的主要路由模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Petri网的结构、形式化定义和流程建模方法,建立从工作流到Petri网的路由映射模型。结果:采用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技术对医用材料采购流程进行工作流建模,并提出了一种工作流合理性验证算法和工作流的优化算法。结论: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建模方法具有直观、简洁及实用等优点,可为医用材料采购软件的开发提供很好的理论支持。

    作者:陈郁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脑室内注射胰岛素改善心肺复苏后大鼠神经功能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观察脑室内注射胰岛素对心肺复苏(CPR)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Caspase-3 mRNA表达、神经元凋亡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复苏组及胰岛素组,并采用室颤法制备大鼠CPR模型。结果:①大鼠CPR后24 h和72 h胰岛素与复苏组相比胰岛素抑制促凋亡基因Caspase-3 mRNA表达,胰岛素与复苏组Caspase-3基因表达分别为(CPR 24 h)0.43±0.03,1.39±0.36,P=0.01;(CPR 72 h)0.63±0.06,1.08±0.05, P=0.001;②大鼠CPR后7 d,胰岛素组凋亡细胞计数(92.79±7.50/mm2)明显低于复苏组凋亡细胞计数(124.75±17.35/mm2)(F=5.853,P=0.02);③大鼠CPR后24 h,胰岛素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复苏组[(70(64~72),56(50~58);P<0.001]。结论:胰岛素抑制CPR后大鼠神经元Caspase-3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改善神经功能,保护神经系统。

    作者:何婧瑜;王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部队医院建立独立军队人员诊疗区的管理探讨

    目的:探讨部队医院扩建后的军人门诊实行精细化服务在提高官兵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一流的医疗团队,为官兵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结果:扩建后的军队人员门诊,为部队官兵提供全程无缝隙门诊就医服务,就诊官兵满意度达100%。结论:军队人员诊疗区功能齐备、相对独立,精细化服务的运用提高了为兵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赵红;李淑君;陈洁;朱艳秋;仲艳;樊丽洁;李灵玲;汤小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过程中应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确定肿瘤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手术切除肿瘤后再次进行荧光造影评价手术切除范围及观察脊髓正常血管。结果:25例患者均在手术过程中应用荧光造影,显微镜下均全切肿瘤。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21例,无变化3例,加重1例(1周后恢复),无死亡病例。结论: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有明确的应用价值,可以明确肿瘤位置、肿瘤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准确处理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减少手术出血及对脊髓损伤程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牛建星;李学真;杜长生;唐红;胡俊峰;王建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