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C模式在精神科护理管理的应用体会

魏方艳;徐海波

关键词:TC模式, 精神科, 护理管理
摘要:对急性精神病症状控制后的精神病患者,采用美国戴托普戒毒康复TC(Therapeutic Commumity)疗法即治疗集体.目的是解决其临床惰性行为,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经2年临床应用,具有明显效果.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卡巴克络与地塞米松配伍静脉注射治疗输液反应

    应用卡巴克络与地塞米松各10mg(小儿半量)配伍静脉注射治疗输液反应155例,15min内临床症状均缓解.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

    作者:宋云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尿分析仪检测尿液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探讨

    探讨尿分析仪检测尿液应注意的事项,以提高检验质量

    作者:王学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原因及护理

    精神病人攻击行为是指精神病人在精神因素或精神症状的支配下,突然发生针对自身和他人的攻击行为[1].攻击行为的发生往往难以预料,给精神科护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医务人员受到人身伤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一问题已引起从事精神科工作的医务人员的重视.为此,对攻击行为发生的原因、方式、特点和攻击对象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张金红;杨国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在校学生乙肝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目的:了解在校学生的乙肝感染和转氨酶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3年4月20日2002届29个班级参加体检的1309名学生进行血液生化检验和肝功能检查.结果:HbsAg阳性273人,占20%,转氨酶升高33人.结论:在校学生乙肝感染率的增高,对学生的健康和学习造成危害.因此,对学生实施乙肝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有利于他们提高对乙肝的防治意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从而降低乙肝的感染.

    作者:李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孕情普查中B超诊断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B超诊断仪已经部分或全部取代X线在孕情普查中的位置.由于其简便、易行、对人体安全、检查范围广及确诊率高,受到广大育龄妇女的欢迎,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领域中的重要设备.为了充分发挥仪器的作用,保证孕情普查工作顺利完成,操作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笔者根据近几年来下乡进行孕情普查的体会和十几年的实际操作经验,就此作一讨论,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王丽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TC模式在精神科护理管理的应用体会

    对急性精神病症状控制后的精神病患者,采用美国戴托普戒毒康复TC(Therapeutic Commumity)疗法即治疗集体.目的是解决其临床惰性行为,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经2年临床应用,具有明显效果.

    作者:魏方艳;徐海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全科医疗在养老机构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科医疗在养老机构应用的方式和作用.方法:论述全科医疗在养老机构应用的时代背景、理论依据和目的,提出了在养老机构中应用全科医学的方式和具体做法.结果:全科医学在养老机构的应用主要包括:建立医疗合同、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档案、老年病的整体治疗与预防、老年心理卫生与社区诊断、临终关怀等.结论:全科医疗在养老机构的应用将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完善的综合性服务,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黄永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静脉输液一次性排气成功的方法

    静脉输液时,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按无菌操作方法打开输液器插入针头后,右手迅速使莫非滴管下端向上,当莫非滴管存液量达2/3时,右手拇指把莫非滴管下端折叠,使其下端向下,然后松开右手,使液体缓缓流向下方,排气一次即可成功.

    作者:刘顺杰;耿喜娥;陈月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静脉肾盂造影注意事项

    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是泌尿系疾病重要的检查方法,它既可以反映泌尿系的形态,也可以反映肾脏的功能.虽然CTU和MRU的出现使得静脉肾盂造影技术受到挑战,但是由于经济因素及其他方面的原因,IVP仍然在广泛地应用.现将IVP检查时的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作者:郭海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青霉素皮试反应结果的观察与判定

    青霉素杀菌力强、疗效好、毒性小,广泛用于临床,但可引起过敏反应,严重者危及生命.凡需用青霉素治疗的病人都必须先作皮内试验,否则不予用药.怎样准确判断试验结果,为医生治疗提供依据,护士的观察起决定作用.下面介绍青霉素皮试反应结果的观察与判定:

    作者:李翠霞;林盈芝;李爱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住院精神病患者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诱因与干预措施.方法:对本院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2753例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发病状况进行原因分析.于2003年1月开始对2869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研究护理干预对患者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的影响.结果:干预前精神病患者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为3.6%,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下降至2.4%,发病率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高,应引起重视,只要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患者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是可以控制的.

    作者:费静霞;张紫娟;周玉英;钱锡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人立体视觉的发育

    立体视觉研究是现代眼科的新领域,是人类和高等动物在三维空间中后天获得的视觉功能,是双眼视功能的高形式,是人类从事各种精细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之一.Banks[1]通过对动物及人的研究发现,大脑皮质存在双眼视细胞,它对立体视觉发生和完善起决定作用.近年来,电生理研究也发现和证实了双眼视细胞的存在.尽管人类双眼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尚不清楚,但许多研究从多方面均表明,人类的双眼视觉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发育,在此时期内受到任何异常因素影响特别是斜视导致视轴不平衡,一眼受到抑制,异常视网膜对应,均可导致未发育或发育未完善的的立体视觉丧失或停顿.同时,也只有在立体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内去除阻碍双眼视觉发育的因素才可能获得正常立体视觉.

    作者:李超;孔德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儿童期情绪障碍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儿童期情绪障碍与其发育和境遇有一定关系,与成人期神经症无连续性[1].年龄小心理素质弱,生活中难免会产生种种困惑,而自己无法找到答案,加之部分父母只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儿童的理解和正常的心理需求,缺乏亲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由此导致了儿童情绪障碍.

    作者:崔红霞;姜世霞;张爱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胃肠内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质量的影响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建立和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的存活率及其存活质量逐渐提高.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NICU对VLBW早期建立胃肠内营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秀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浅静脉留置针在手术室应用的护理体会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工作中已被广泛应用,多用于需要长期输液、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和大量输液、输血的患者.由于其痛苦轻、对血管刺激性小,并且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优点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对我科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盂繁青;王灵芝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50例小儿麻疹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使用,麻疹患者明显减少,但2004年冬~2005年春鄂州市城区麻疹流行,现报告150例小儿麻疹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如下:

    作者:杨少华;王琼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40例疗效观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功血)是女性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育龄妇女及更年期妇女中发病率高达10%.过去,一般用诊刮术配合激素治疗,但复发率高,副反应大.顽固性功血多采用子宫切除术,但患者难以接受.米非司酮具有拮抗孕激素的作用,对性激素依赖性疾病具有治疗作用.本文观察米非司酮对功血40例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继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卡马西平、碳酸锂致牛皮癣复发1例

    患者,男,19岁.患者原患有牛皮癣8年.近3年来,兴奋话多夸大,爱管闲事或闷闷不乐,唉声叹气,自责自罪反复交替发作,于2002年12月2日首次来我院就诊,体检:四肢、胸背部大片陈旧性皮损,表面有较多的白色皮屑,下肢偏重.

    作者:吴延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颈动脉注射川芎嗪治疗小儿脑外伤失语症疗效观察

    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进步.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方便.但随之而来的则是车祸等原因造成的脑外伤逐年升高.因脑外伤引起的失语临床上较为多见,特别是小儿外伤性失语,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以往多采用促进脑细胞代谢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我们采用颈动脉注射川芎嗪的方法,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秀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儿肛温测量时间的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科肛温测量多长时间达大值;方法:随机选择0~7岁患儿181例1360次测量;结果:小儿肛温测量lmin达大值占89%,lmin30s达大值占11%;结论:教科书中规定的小儿肛温测量时间为3min的做法不恰当,不利于人性化护理,小儿肛温lmin30s就可准确测出.

    作者:陈利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