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身骨显像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曹仲年;耿建华;郑容;邹作伟

关键词:全身骨显像, 图像质量, 扫描速度, 个体化
摘要:目的:对影响全身骨显像质量的因素进行研究,制定个性化扫描速度,以期保证图像质量,同时降低患者占机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对1048例患者全身骨显像进行研究,分析达到满足临床需求的图像计数所需的扫描速度与摆位时头颈肩部及胸部的大计数率和小计数率、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及体重等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获得便于临床应用中确定扫描速度的方法。结果:头颈肩部置于探头下时计数率的小值(R头颈肩min)与该扫描速度的相关性大,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Speedstd=7R头颈肩min+3)。结论:利用公式简捷估算每位患者所需的扫描速度,实现个体化扫描速度的设定,进而获得保证每位患者图像质量的总计数。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均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予鼻导管持续供氧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治疗3d后疗效、生命体征及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3d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8.90,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吸频率(RR)、心率(HR)以及血氧饱和度(SaO2)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3,t=-5.23,t=4.38,t=6.28,t=-8.53,t=9.31, P<0.05)。结论:基础治疗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使患者病情明显缓解,提高预后。

    作者:刘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血管造影测量技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后处理系统测量技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行介入封堵治疗患儿70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50例,室间隔缺损20例。使用飞利浦FD20血管造影机,ACIST CVI高压注射器,碘克沙醇320造影剂,总量设定为1~1.5 ml/kg,<10岁的患儿选用5 F猪尾造影管,>10岁的患儿选用6 F猪尾造影管进行术中测量,软件为血管造影机自带测量软件,选择导管校准测量,术后对比分析。结果:67例根据病变形态和测量结果成功置入封堵器,术后恢复正常,未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出现术中封堵器脱落,改外科治疗,1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放弃。结论:血管造影的后处理测量功能具有操作简便易行,测量准确等优点,为介入器材型号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刘晓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便携式γ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对露天农作物的放射性应急监测

    目的:探讨便携式γ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监测露天农作物放射性污染的可行性,建立核事故向周围环境释放大量放射性核素时,随着大气运动、降水和自身重力等因素而降落到地面污染露天农作物的监测方法。方法:从便携式γ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出发,拓展其性能和功能,并利用国家二级标准实验室γ-刻度计检验其成像功能和剂量率测量值的准确性。结果:使用γ-刻度计中137Cs和60Co点源来检验便携式γ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所得成像清晰,能准确划分放射性污染范围,剂量率测量值小相对偏差<3%,大相对偏差为30.6%。结论:便携式γ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能够划分放射性污染范围,较为准确的剂量率定值,因此可应用于核事故情况下露天农作物的放射性应急监测。

    作者:张庆;李文红;张京;周强;拓飞;徐翠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一种新型新生儿眼底成像系统界面的研究与设计

    目的:研究设计一种早期筛查并诊断、治疗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的新型新生儿眼底成像系统,提供安全可靠的眼底筛查方法。方法:新生儿眼底成像系统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2作为开发平台,采用UI Window窗体进行界面设计,使用MySQL 5.0数据库对系统所涉及的数据进行管理。结果:新生儿眼底成像系统既可对婴幼儿眼底进行照相拍片,能够及时发现早期难以发现的先天性眼底疾病和视网膜病变,同时可用于婴幼儿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论:新型新生儿眼底成像系统具有宽视野、成像及时、真实清晰易保存图像的特点。

    作者:覃忠;吴晓龙;张慧连;詹贤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小波分析技术在肝肿瘤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小波分析技术在肝肿瘤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超声获取的肝肿瘤组织图像,经Photoshop技术变换后的小波系数与图像的组织纹理空间分布及局部特征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即行细节按列排序、列细节按行排序及对角线细节按Z排序。结果:通过小波分析技术对肝肿瘤组织纹理图像的量化分析,提供了频谱数据及图像的纹理分析信息,获取了病灶区域与正常组织纹理定量的数据描述。结论:小波分析技术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肝肿瘤提供了分辨、分析病灶性质及程度的可靠依据。

    作者:王倩云;温雪娟;陆婉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军队医学计量和质量控制的关系及现状分析

    目的:探讨军队医学计量和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关系,保障部队卫生装备的质量安全。方法:解读法律法规相关规定,调研军队医学计量工作的现状,发现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果: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属于军事医学计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完善的制度规定,又包括有效的监督管理。结论:只有准确理解医学计量和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的关系,共同发挥技术手段的作用,才能有效地保证部队卫生装备的质量安全。

    作者:吴建刚;赵鹏;刘向阳;李长兴;贾建革;武文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单孔后腹腔镜与常规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单孔腹腔镜和传统腹腔镜经后腹腔途径治疗肾囊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22例肾囊肿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采用单孔后腹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后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卧床时间、疼痛模拟评分以及疤痕长度等。结果:122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下手术,无中转手术,无严重并发症。观察组在平均出血量、平均卧床时间、疼痛模拟评分及瘢痕长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7,t=12.365,t=4.236,t=7.371;P<0.05),而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5,P<0.05)。术后随访3~6个月,两组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单孔后腹腔镜治疗肾囊肿具有创伤小、美容效果好及恢复快等优点,但手术操作要求高,需选择合适的病例及熟练掌握常规腹腔镜手术操作。

    作者:张晓峰;常德辉;周逢海;王养民;张斌;苗鹏程;张伟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2例DR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眼底激光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提高率为67.9%,视力下降率为13.2%,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 x2=3.87;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底出血、渗出、视网膜水肿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t=3.92,t=4.06;P<0.05)。结论:针对DR患者采用眼底激光与雷珠单抗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视网膜相关症状,对其视力恢复具有良好推动作用。

    作者:张书林;尧雪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东芝系列CT机TCT-300故障二例浅析

    CT机在医院诊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其技术含量高,价格昂贵,维修成本也较高。在CT机出现故障后应根据原理结构,围绕故障现象,认真分析排查,尽量自行解决,以降低医院维修成本[1]。现介绍两例东芝TCT-300机的故障现象和具体解决方法,供同行参考。

    作者:路宝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支原体肺炎胸部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减少误诊。方法:对31例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依据评价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结果显示,31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中发生于单侧为22例(占70.97%);双肺同时受累为9例(占29.03%)。22例单侧病例中发生于左肺为12例(占38.71%),其中位于上叶为2例(占6.45%),位于下叶为10例(占32.26%)。发生于右肺为10例(占32.26%),其中位于上叶为4例(占12.90%),位于下叶为4例(占12.90%),同时累及中叶及下叶为2例(占6.45%)。 CT影像表现提示改变多样,可见磨玻璃影、实变影、支气管充气征、支气管血管束增厚、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支原体肺炎患者影像学改变多样,胸部多层螺旋CT对其诊断具有一定意义,应结合临床表现和血清学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分析。

    作者:吴道勇;李国晖;吕红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二维矩阵用于加速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检测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二维矩阵应用于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质量控制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不同医院用于IMRT治疗的6台加速器,使用市面上常见的3种品牌二维矩阵对其重要的质量控制项目进行检测分析。结果:6台加速器的不同质量控制项目检测符合相应标准,不同矩阵间未出现明显差异。结论:使用二维矩阵进行IMRT质量控制检测简单可靠,可以作为IMRT加速器质量控制检测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红红;丁艳秋;程金生;翟贺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伽玛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远期生存分析

    目的:分析肺癌脑转移瘤行伽玛刀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32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肺癌病理类型、转移瘤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是否颅外转移,对治疗前卡氏性能量表(KPS)和概率风险评估(PRA)进行评分,同时记录原发灶与脑转移瘤诊断时间间隔等资料。采用log-rank方法进行远期生存的单因素分析,通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远期生存分析。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12个月累计生存率为66.67%,24个月累计生存率为26.52%,36个月累计生存率为9.85%,48月累计生存率为1.52%。Log-rank统计分析显示,病理类型、转移瘤部位、转移瘤数目、是否颅外转移以及治疗前KPS和RPA评分等对伽玛刀术后远期生存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模型显示,颅外转移和治疗前RPA评分是影响远期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注重颅外肿瘤的控制,配合有效的伽玛刀治疗是改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远期预后的关键所在。

    作者:俞建臣;汤可;赵亚群;赵莉;高冬晓;高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脉冲染料激光仪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Vbeam脉冲染料激光仪是一款氙闪光灯激发型的脉冲染料激光器,用于治疗良性皮肤血管病变、妇科良性血管病变以及眶周皱纹,被广泛用于整形美容治疗中[1-2]。激光仪以一定波长发射激光脉冲能量,此波长脉冲通过选择性光热分解,可以穿过表皮和真皮,被血管中的血色素吸收,而不被周围组织所吸收。所吸收的激光能量转换为热量,使目标血管凝固,并且不会再生[3]。本故障通过分析脉冲染料激光仪的工作原理,说明此仪器预防维护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分析仪器高压脉冲调制电路的工作过程,介绍仪器常发的典型故障和分析处理方法。

    作者:胡艳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多项尿蛋白联合筛查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多项尿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6例DN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干化学法检测的尿蛋白定性结果将其进一步分为弱阳性(±)DN组(9例),阳性(+)DN组(9例),强阳性(++)DN组(30例),超强阳性(+++)DN组(28例);同时选择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尿液微量白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转铁蛋白(TRF)以及免疫球蛋白G(IgG)项目;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24 h尿蛋白(UTP)项目;采用干化学试纸条法检测尿蛋白定性项目,并比较两组各项尿蛋白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mAlb、IgG及TRF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Z=-3.43,Z=-2.61,Z=-3.51;P<0.01)。UTP项目尿蛋白弱阳性DN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P<0.05);尿蛋白阳性、强阳性及超强阳性DN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Z=-2.66,Z=-2.89,Z=-4.03;P<0.01)。α1-MG和β2-MG两项:尿蛋白弱阳性DN组和尿蛋白阳性DN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尿蛋白强阳性DN组和尿蛋白超强阳性DN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Z=-3.89,Z=-5.37,Z=-2.64,Z=-3.71;P<0.01)。结论:多项尿蛋白联合检测对诊断早期DN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尤其是mAlb、IgG及TRF三项对DN早期诊断更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邸平;徐菡;乐家新;徐丽娟;王成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增强CT检查中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干预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增强CT检查时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基本因素,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CT检查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64例进行CT检查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2例。观察组患者检查全程给予增强CT检查的专科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例采用常规检查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注射对比剂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9例,发生率为3.4%;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27例,发生率为1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843,P<0.05)。结论:对增强CT检查患者实施有效的专科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增强检查CT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注射对比剂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作者:王荃;李红敏;王莉;王丽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γ能谱分析中无源效率刻度技术在饮用水放射性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检验γ能谱分析中无源效率刻度技术的准确性。方法:在同一台HPGeγ能谱仪中,分别利用无源效率刻度技术和有源效率刻度技术对同一规格的水样品进行刻度实验,比较效率值的相对偏差。结果:利用无源效率刻度模拟和有源效率刻度实验,分别生成两条效率刻度曲线,通过比较无源效率与有源效率的大相对偏差<10%,多数<3%。结论:对于水样品,无源效率刻度模拟的探测效率与实测的有源探测效率吻合较好,无源效率刻度技术可较好地应用于各类规格的水样品分析中。

    作者:张京;张庆;拓飞;周强;徐翠华;苏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大型医用制冷设备防尘罩式清洁法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解决医用制冷设备清洁保养过程中室内污染难题,以便定期对制冷设备清洁保养,保证制冷设备正常工作。方法:设计并制作可伸缩式防尘罩,并使用这种新方法实施制冷设备的除尘清洁。结果:采用防尘罩式除尘清洁方法,不影响正常工作、不污染工作环境,且简便高效,除尘彻底。结论:采用防尘罩式除尘清洁方法可达到预期效果,以解决医用制冷设备清洁保养难题,提高设备使用的可靠性。

    作者:李凤琴;张瑶婵;杨琛;潘斌;张卫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CompoDock全自动无菌接管机原理与故障维修

    CompoDock全自动无菌接管机是一种高频接驳设备,适于无菌连接两根标准的无菌医用PVC管路,如血袋、去除白细胞滤器或血细胞分离套件,在管路对接之后仍然保持系统的封闭,实现无菌连接的途径,可完全阻止环境中的细菌进入封闭系统[1]。由于其用于制备特殊的血细胞成分,要绝对抱枕接驳时管路不受外界微生物的污染,因此有着严格的质量要求,现结合工作实践,将CompoDock全自动无菌接管机原理与故障维修案例进行整理小结,供同行参考。

    作者:黄斌斌;陈浩;林小灵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投稿指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