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发肺结核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

张乐平;叶伟南

关键词:肺结核, 细胞因子, 发病
摘要:目的 研究肺结核患者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 收取2006年1月~2008年6月成年新发肺结核患者120例及健康成年人120例血标本,检测T淋巴细胞(CD3+)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比值及白细胞介素12(IL-12)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肺结核患者组CD3+、CD4+、IL-12含量呈不同程度减少,低于健康成人组.CD8+含量呈相对增多.CD4+/CD8+比值肺结核病人组下降.结论 细胞因子含量与肺结核发病密切相关,监测人体细胞因子水平对掌握结核病病情发展有重要意义.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潞西市边境地区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潞西市边境地区登革热流行状况,并对登革热疫点采取的处置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ELISA检测抗登革热病毒IgM和IgG抗体,调查健康人群登革热抗体水平,调查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群、数量及伊蚊幼虫各项指标,采取疫情主动监测、灭蚊喷洒、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等措施处置登革热疫情,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全年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19例,其中:输入性病例15例,当地感染病例4例;检测当地健康人群血清325份,其中:抗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12.31%,抗登革热IgM抗体阳性率4.62%;捕获白纹伊蚊62只,平均人工小时密度为7.75只/人工小时,白纹伊蚊为主要优势蚊种;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教(CI)、房屋指数(HI)和千人指数分别为2.47、2.24、7.75和17.01;疫情处置措施开展后,媒介伊蚊成蚊从处置前的7.75只/人工小时下降为0.72只,人工小时、媒介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从开展前的2.47下降为0.14;当地居民登革热认知率从开展前的0提高到96.92%.结论 潞西市边境沿线一带登革热流行状况十分严峻,所采取的疫情处置措施有效,建议今后继续加强疫情主动监测、疫点灭媒喷洒、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宣教等主要疫情处置措施.

    作者:董书华;番绍虎;雷剑;马丽;李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60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以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和输卵管通液(西药)三联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60例.同时,随机选取60例榆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仅做输卵管通液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临床妊娠28例,其中妊娠率为46.7%,总有效率为83.3%;而对照组妊娠4例;妊娠率仅为6.7%,总有效率为50.3%,两组治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5,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 能明显提高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妊娠率.

    作者:周玉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开封市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开封市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资料,采用Excel2003软件分析.结果开封市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报告病例1 606例,比2007年增加83.3%,其中以杞县报告病例数多,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全年均有发病,4~7月份发病多,主要分布在学生及托幼儿童,以男性患儿居多,5~8岁儿童发病率高.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的控制重点在预防,预防接种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为有效且简单易行的方法 .

    作者:孙龙;陆寒;王勤;李梦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 736份尿培养标本污染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尿培养标本污染相关因素及引起污染的原因,以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污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2009年2月尿培养标本2 736份,接病人年龄、性别、来源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尿培养标本总体污染率为17.32%,女性标本污染率高于男性(P<0.01),门诊标本污染率与住院病人的标本污染率有显著差异(P<0.01);年龄因素对标本污染率有一定影响.污染菌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肠杆菌属、肠球菌属及真菌等.引起标本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标本留取方法 不正确. 结论 尿培养标本污染情况较严重,应加强尿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降低标本污染率.

    作者:谢良才;许蓉;陈铭;艾彪;杨章元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脑动脉内微栓子监测与应用

    栓塞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发展,使脑动脉内微栓子的直接检测或实时监测成为可能,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就脑动脉内微栓子监测技术的基本概念、检查方法 、结果判断与临床应用,作了简要综述.

    作者:余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PCR检测大肠埃希菌的Ⅰ类整合酶、插入序列共同区(ISCR/orf51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以肠杆菌科间的重复序列(ERIC)为引物进行基因扩增,SPSS13.0分析其遗传多态性.结果 102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中,Ⅰ类整合酶阳性菌有59株(57.8%),orf513阳性菌有6株(5.9%),ESBLs中的TEM型有91株(89.2%),SHV型有0株,CTX-M型有35株(34.3%).根据指纹图谱,可以把102株大肠埃希菌基因型分为82种,经SPSS系统聚类分析,可归为17个大类. 结论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整合酶阳性率较高;整合子和ISCR可以共存;ERIC-PCR是一种效果较好的基因分型方法 .

    作者:王凤平;陈清;吴奎海;俞守义;王前;芮勇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海南省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研究海南省影响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因素,为制定乙肝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按容量比例概率(PPS)和机械抽样方法 ,调查12~24月龄儿童及其母亲和小学一年级新生乙肝疫苗免疫史,采集被调查儿童静脉血3ml,同时采集12~24月龄儿童母亲血5ml,用ELISA法检测儿童HBsAg携带状况和母亲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结果全省抽查12-36月龄儿童666名,一年级新生528名,母亲501名.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分别为91.59%、41.48%;及时接种儿童HBsAg携带率为1.21%,不及时接种者为7.12%;及时接种儿童中HBsAg携带率12~36月龄为0.49%,一年级新生为3.2.%;HBsAg携带率全程接种儿童为2.35%,未接种儿童为11.67%;母亲中HBsAg、HBeAg双阳性所生儿童HBsAg携带率高,为13.79%,HBsAg单阳性所生儿童为1.52%,HBsAg阴性母亲所生儿童为0.24%,三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56.76,P<0.01);新生儿乙肝母婴阻断率为94.16%,母亲HBsAg单阳性者阻断率为98.32%.HBsAg、HBeAg双阳性者阻断率为84.68%.12-36月龄儿童中携带HBsAg的均为母亲双阳或单阳者,6名携带HBsAg儿童及时接种率仅为16.67%.结论 海南省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有效阻断了母婴传播,对母亲HBsAg阳性,特别是双阳性母亲所生携带HBsAg儿童,虽不能排除宫内感染的可能性,但不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是主要因素.

    作者:孙莲英;曾雪霞;符振旺;曾昭长;潘婷婷;何剑;李俊;莫少雄;闫秀娟;李位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进展期胃癌血清VEGF-D的表达与其侵袭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

    目的 研究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水平,并了解其与进展期胃癌的侵袭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技术(EUSA法)检测88例进展期胃癌病人,根据术后病理证实伴淋巴结转移组50例,不伴淋巴结转移组38例,10例早期胃癌病人,10例胃溃疡病人术前血清VEGF-D的水平,并探讨其与进展期胃癌的侵袭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结果进展期胃癌血清中VEGF-D的水平明显高于胃溃疡组(p<0.05),和早期胃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进展期胃癌病人中,随胃癌浸润深度的增加,浸润深度为T3-T4组明显高于T1-T2组(P<0.05).低分化型癌的病人血清VEGF-C水平明显高于高、中分化型癌的病人(P<0.05).而在性别、肿瘤位置、组织病理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伴淋巴结转移组血清VEGF-D的阳性率和不伴淋巴结转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中高水平的VEGF-D与进展期胃癌的侵袭以及组织分化密切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王为;王崇高;胡昇庠;江秋生;李小冬;龚红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念珠菌研究中的应用

    念珠菌作为院内感染的常见机会性致病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已应用于念珠菌临床快速诊断、基因分型、耐药等研究.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灵敏、快速、安全、准确、高通量等特性,不仅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作为常规的分析检测方法 ,而且在医院临床标本病原体的检测、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检疫、法医学标本的鉴定等领域也逐步得到了广泛运用.

    作者:张云操;白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四川合江县2008年流脑A、C、Y和W135群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四川省合江县健康人群流脑脑膜炎奈瑟氏菌(Nm)带菌情况和抗体水平,为制定科学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在流脑流行前期在合江县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并进行脑膜炎奈瑟氏菌(Nm)菌株分离培养,采集健康人群血液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健康人群带菌率为2.83%,健康人群A群流脑血清抗体阳性率较高(63.33%),其余3群阳性率较低(12.5~15.5%),健康人群对C、Y和W135群流脑保护率相当低(2%~3%). 结论 加强3岁以下儿童的A群流脑菌苗的接种工作,开展15岁以下儿童的A+C+Y+W135四价流脑菌苗接种工作.

    作者:郝彩霞;袁珩;罗隆泽;李燕春;祝小平;刘伦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医院ICU患者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及感染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12月ICU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lTEK 32及配套试剂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和产酶菌检测.结果共分离出细菌589株,其中G+菌149株(占25.3%),前3位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G=杆菌337株(占57.2%),G-杆菌中以非发酵菌为主,占总阳性菌株的39.7%,前3位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假单胞菌;真菌103株(占17.5%).甲氧西林耐药菌株分别占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95.1%和98.4%,尚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菌株.铜绿假单胞菌除多粘菌素B外对所有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超过50%;鲍曼不动杆菌对泰能、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7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的检出率分别为70.6%和32.0%.结论 ICU中检出的病原菌多重耐药性严重,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经验性选药及抗菌药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皇甫长梅;尹小健;佟琳;蔡施霞;林湛;张媛莉;姚华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吉林市城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分析

    目的 了解吉林市城区社区居民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方法 根据经济有效的原则,对社区居民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4个区8个街道24个居委会的263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63名被调查居民以工厂及企业员工、40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为主,居民需要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比例较高,但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较低.结论 吉林市城区社区居民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需求高利用低.

    作者:王宇凤;赵不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意义. 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和用免疫印迹法对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SLA/LP)、抗肝肾微粒体抗体Ⅰ型(抗LKM-1)和抗肝特异性胞浆抗原Ⅰ型抗体(抗LC-1)等肝脏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进行检测.另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AMA-M2. 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SLA/LP阳性率20.0%,LKM-1阳性率16.0%,LC-1阳性率8.0%,SMA阳性率52.0%,AMA阳性率12.0%,AMA-M2阳性率4.0%;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SLA/LP阳性率2.6%,SMA阳性率15.4%,AMA阳性率94.9%,AMA-M2阳性率为97.4%.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和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抗肝抗原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健康体检者出未检出抗肝抗原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病组中MH和PBC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46,P<0.05).结论 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分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厚清;董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和预防措施的探讨

    目的 探讨目前在预防和控制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方面所采用措施的有效性,以提高临床输注单采血小板的安全.方法 对于从与单采血小板有关的原辅材料进货到单采血小板采集完毕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同时用BacT/ALERT 3D细菌培养仪对保存24h后(22℃振荡保存)的单采血小板进行细菌筛检,通过血小板袋上连接的样本袋或通过COMPODOCK无菌接管仪接袋取样,同时将被抽检的血小板进行锁定.接种后的培养液置培养箱中培养24h后,如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则该血小板可放行.结果 1 837份单采血小板中,确认阳性的1袋(0.054%).结论 目前在预防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方面所采用的措施是有效的,但24h锁定的血小板细菌筛检方法 存在一定的不足.

    作者:陈永超;陈超群;刁文卿;巫贡晓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42例麻风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麻风病是一个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WHO推荐的多种药联合化疗(Multi-drug therapy,MOT)措施已20余年,防治成效显著,1998年我国宣布在国家级水平已达到基本消除麻风病,但目前全国仍有现症患者6 300余例,云贵川三省患者数就占到了50%,其他部分地区仍处于流行和低流行状态,全国仍陆续有散发病例出现.

    作者:陈小华;翁小满;袁联潮;刘健;温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009年广州市海珠区A级餐饮单位食(饮)具消毒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海珠区食品卫生量化分级A级餐饮单位、集体食堂食(饮)具消毒情况.方法 依据<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1994的具体方法 和要求,对辖区内食品卫生量化分级A级餐饮单位、集体食堂食(饮)具消毒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共检测21家A级单位的食(饮)具290宗,合格283宗,合格率为97.6%,不同类型单位食(饮)具合格率分别为100%、100%、90.0%、86.7%,5种不同种类的食(饮)具合格率分别为97.2%、98.4%、97.2%、94.3%、100%.结论 广州市海珠区食品卫生量化分级A级餐饮单位、集体食堂食(饮)具消毒合格率较高,但仍需继续加强监管.

    作者:苏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双膝骨性关节炎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双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特点,为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3~2008年收治的38例2型糖尿病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糖尿病合并双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中女性患者的构成比显著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见于肥胖及绝经时间短于25年的女性.结论 2型糖尿病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有显著的关联性,肥胖及绝经女性的发病率更高.

    作者:刘海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广东地区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及耐药性现状. 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培养系统(Bact/ALERT3D120)对2007年5月~2009年4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并确诊的10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血液进行培养,并以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VIIEK-2 compact)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要病原菌,其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排名前三位的病原菌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28.6%),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17.1%),大肠埃希菌(14.3%);细菌的产酶率较高,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培养出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敏感的抗生素是奎诺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烷、和万古霉素,对培养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的抗生素是丁胺卡那霉素和头孢替坦.结论 广东地区近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耐药菌株明显增多,条件致病菌大大增加,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地选择抗生素对病例治疗和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瑞玉;穆小萍;张德纯;邓文喻;赖卫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国囊虫病现状分析及流行趋势

    囊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分布广泛,而近年来更有加剧的趋势.本文就近二十年来各地提供的囊虫病流行数据作一总结分析,以探究囊虫的流行趋势,为更好的防治囊虫病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作者:徐安健;谷俊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陵水县2000~2008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个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医疗卫生、妇幼保健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现将陵水县2000~2008年14例孕产妇死亡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黄桂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