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平;樊员胜
目的:对比不同类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在共面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非共面VMAT(non VMAT)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及螺旋断层(TOMO)放射治疗计划之间的剂量学差异,评价不同放射治疗计划的差别.方法:收集7例脑胶质瘤患者CT图像,由主治医生在磁共振成像(MRI)横断面上勾画靶区、危及器官及正常脑组织.对每个病例分别制定共面VMAT、non VMAT和TOMO治疗的三组放射治疗计划,并将其定义为VMAT计划组、non VMAT计划组和TOMO计划组.放射治疗处方为60 Gy/30 F,水肿区为54 Gy/30 F.评价:①计划肿瘤体积(PGTV)和计划临床靶体积(PCTV)的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及小剂量(Dmin);②均匀性指数(HI)及适形度指数(CI);③危及器官的Dmax、Dmean.比较3个评价指标在三组治疗计划之间的剂量差异.结果:靶区在PCTV、PGTV各参考指标的不同计划模式下,三组计划均能很好地满足靶区要求.TOMO计划组的均匀度HI稍优于其他两组计划;三组计划的适行性CI无明显差异.对于脑胶质瘤,TOMO计划组中PCTV Dmean、PGTV Dmean的平均值均低于共面VMAT组和non VMAT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00,F=12.755;P<0.05),且更接近处方要求.结论:对不同部位胶质瘤,Varian Eclipse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下的共面VMAT、non VMAT及TOMO治疗计划均能较好地满足靶区剂量覆盖、均匀性和适形性的要求,对于危及器官的保护,TOMO治疗计划比共面VMAT和non VMAT治疗计划对危及器官的保护更好.
作者:王宇;吴文;许敬辉;廖雄飞;黎杰;陈亚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根据核磁共振成像(MRI)设备的物理原理和设计特点,建立医用MRI系统的风险管理流程,以达到MRI设备应用安全的目的.方法:基于医用MRI设备的成像原理,分析其设备各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结合国家现有的相关标准与医院临床实践需求,设计MRI设备的风险管理流程及其具体管理方法.结果:将建立的风险管理流程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实现了风险分析中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规避,提高了MRI设备使用的安全性.结论:应用MRI设备风险控制方法,能够正确认识、评估和控制MRI设备的各类风险,熟悉相关的处置方案,完善相应的风险管理细则,可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保障MRI设备的安全运行与医务人员及患者安全、提高设备管理效率.
作者:何伟;李松阳;肖洪;卢贞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薄壁囊腔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征象特点.方法:选取在医院行胸部薄层CT扫描的42例薄壁囊腔型肺癌患者,根据肿瘤组织密度组成将其分为实性组(22例)和非实性组(20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征象.结果:实性组的CT影像学征象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毛刺征和支气管截断征的发生率分别为95.5%、59.1%和68.2%,显著高于非实性组的65.0%、10.0%和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81,x2=13.793,x2=17.733;P<0.05).实性组的磨玻璃征、腔内发现支气管和血管穿行于囊腔内部的发生率分别为27.3%、9.1%和18.2%,显著低于非实性组的75.0%、40.0%和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46,x2=3.945,x2=11.486;P<0.05).结论:薄壁囊腔型肺癌的CT检查有一定的特征性,可联合CT动态随访变化和病理表现进行诊断.
作者:陈育;刘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在一体化PET-MR图像重建中飞行时间(TOF)技术和点扩展函数(PSF)对PE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依据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NU2-2007标准,使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1675-1标准规定的PET图像质量体模,在通用电气公司GE SIGNA型PET-MR及配套AW4.6工作站上完成扫描和图像重建,采用联合使用(TOF+PSF)、单独使用PSF技术(non-TOF+PSF)、单独使用TOF技术(TOF+non-PSF)和两种技术均不使用(non-TOF+non-PSF)4种方法重建PET图像,分析图像的对比度(QH和QC)、背景变化率(Nj)和信噪比(SNR).结果:以non-TOF+non-PSF重建结果为参照,单独使用PSF技术、单独使用TOF技术和联合使用TOF+PSF技术重建图像的平均热区对比度(QH)分别提高了7.61%、20.94%和40.17%;单独使用TOF技术的图像平均冷区对比度(QC)提高了11.29%,联合使用TOF+PSF技术的图像QC提高了12.32%;单独使用PSF技术、单独使用TOF技术和联合使用TOF+PSF技术重建图像的平均背景变化率(Nmean)分别降低了2.28%、21.44%和30.03%;SNR则分别提高了11.52%、44.28%和92.70%.结论:TOF和PSF技术均可提高PET的图像质量,联合使用两种技术对提高重建图像质量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董硕;李东;吴天棋;庄静文;谢峰;白玫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于2018年1月26日在北京召开.到会常务理事98名,符合章程规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理事长工作报告和有关建议案.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射波刀的射线输运过程,并与实际测量结果相比较,验证所建模型的准确性.方法:应用BEAMnrc与DOSXYZnrc程序,建立射波刀物理结构模型,包括12个不同尺寸的准直器系统,通过调整电子束流的平均能量、强度分布半高宽参数,得到水模体中剂量场分布的百分深度剂量、离轴比、输出因子、射线质以及修正因子等数据,并与实际测量数据对比,从而确定所模拟模型中电子束流参数.结果:射线束流百分深度剂量数据对比中超过90%的点误差<2%;离轴比数据中超过90%的点误差<2%;射野输出因子在准直器尺寸≥20 mm时基本重合,但是在准直器尺寸≤15 mm时存在一定误差;射线质的值为0.639,与测量结果0.635相近,终确定了电子束流平均能量为6.9 MeV,强度分布半高宽为0.4 cm.结论:所建立的蒙特卡罗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射波刀射线输运过程,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朴俊杰;徐寿平;段学章;曲宝林;徐慧军;孙静;王佳;丁俊强;王东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鼻咽活检钳锋利度的测试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符合使用要求的鼻咽活检钳.方法:采用双盲方法,即测试期间临床医生不知晓每把活检钳的测试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也不知晓医生的评价情况,将现有的测试方法(薄纸卡测试法)的合格率及改进后的测试方法(双层面巾纸测试法)的合格率分别与医生使用过程中对锋利度的评价(医生评价法)进行关联性对比.结果:三种评价方法存在差异;薄纸卡测试法的合格率与医生评价法不存在关联性;双层面巾纸测试法的合格率与医生评价法存在关联性;双层面巾纸测试法的部分合格率与医生评价法不存在关联性,双层面巾纸测试法的不合格率与医生评价法不存在关联性.结论:鼻咽活检钳锋利度测试方法应采用双层面巾纸作为测试材料,完全分离才能作为锋利度合格的评价标准;薄纸卡的测试方法不建议再作为鼻咽活检钳锋利度的测试方法.
作者:陈爱琴;莫惠香;陈寒艳;黎锦燕;冯秀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应用Delta4三维剂量验证系统验证234例宫颈癌固定射野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分析验证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Delta4三维剂量验证系统对医科达Oncentra治疗计划系统设计并实际治疗的234例宫颈癌患者固定射野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进行验证,使用3 mm/3%的评判标准,分析计划γ通过率及其中单个射野的γ通过率,并分析通过率低的计划及射野的影响因素.结果:宫颈癌计划通过率低于95%射野集中在120°~140°和220°~240°.结论:对比分析射野角度归零验证结果和实际射野角度验证结果,发现部分实际角度通过率低的射野是由于治疗床的剂量衰减作用的影响;加速器多叶准直器移动精度和激光灯精度可能会影响验证结果.
作者:彭倩;吴凡;许敬辉;唐斌;康盛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运用成本-效益分析对大型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的投资决策、运行使用和更新决策三个阶段的成本效益进行预测、分析及评价,以达到医院合理配置医疗检查资源的目的.方法:运用盈亏临界点分析、差量分析、年投资收益率法以及每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分析法,结合医院的凝血检测流水线、高端B超机、PET-CT等实际案例,对大型医疗设备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投资决策阶段,计算凝血检测流水线的保本工作量(11317人次),预计工作量低于保本工作量,不建议购置;设备运行使用阶段,计算B超机运行期间年投资收益率(12.5%)取得了较好收益;设备更新阶段,计算新设备每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242元)高于旧设备.结论:将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应用于大型医疗设备的全寿命周期,并建立相应的设备效率评价体系,可为医院实现社会效益和成本收益的统一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侯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肝素是一类糖胺聚糖,由糖醛酸和葡萄糖胺以1→4键连接起来的重复二糖单位所组成的多糖链混合物,含10~30个二糖单位不等,分子量4000~20000 D,平均分子量12000 D[1].自1937年肝素在临床上用作抗凝剂以来,肝素一直是一种主要的抗凝药物,除了抗凝活性及其相关的抗血栓生成活性外,目前发现肝素具有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抗炎症、抗肿瘤以及抗病毒等生物学功能.
作者:董斌;朱宇;吴丹;冯志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联合骨扫描在膝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明确诊断的70例膝部骨肿瘤患者,按照入院时影像学检查方式进行分组,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患者纳入MRI检查组(37例),行骨扫描检查的患者纳入骨扫描检查组(14例),MRI联合骨扫描检查的患者纳入联合检查组(19例).收集3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图像及病理结果,分析影像学图像的病变性质、边界、范围、侵袭性及病变内部均匀性等指标;比较各检查技术在膝部骨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在膝部良性和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方面,联合检查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和92.86%, MRI检查组分别为76.47%和70.0%,骨扫描检查组分别为57.14%和85.71%;MRI检查组与骨扫描组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36,P>0.05);MRI检查组与联合检查组良性和恶性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36,x2=3.524;P<0.05);骨扫描检查组与联合检查组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18, x2=2.947;P<0.05).3组对膝部肿瘤的边界、范围及内部均匀性等征象指标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001, x2=3.695,x2=2.852;P<0.05).结论:MRI联合骨扫描检查可部分提高膝部骨肿瘤的早期诊断效能,为临床提供更全面、可靠的影像资料,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建平;樊员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标记点的三维医学图像配准方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验证.方法:将带有6个标记点的定位工具分别与由腰椎、颈椎模型骨、动物(猪)脊椎骨和尸体脊椎骨等构成的25例试验对象固定在一起,进行三维X射线扫描,从而获得医学图像.识别采集的25幅三维医学图像中的标记点,计算得到刚体配准矩阵和配准误差.结果:将带有150个标记点的25幅图像,经过移动立方体(MC)算法结合标记点几何特征初步粗筛得到170个标记点,经过二次精细筛选之后得到131个正确标记点.因标记点数目有冗余,25组数据全部配准成功,误差均<1 mm.结论:基于标记点的三维医学图像配准方法可以自动识别标记点,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和图像配准精度,配准误差可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冯云;张维军;李寅岩;张送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南海地区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气温在27~32 ℃,年平均气温达28 ℃;夏季地表温度高达60 ℃,空气湿度80~95%,海水含盐度达30%,广州总医院在该地区使用DigiEye 560型DR机(深圳迈瑞公司)负责全岛患者X光的摄影与诊断.由于该地区与内陆相比较,具有上述高温、高湿、高盐等特殊环境特点,设备保养与使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将在工作中积累的对该设备维护保养经验供同行参考.
作者:郭元星;李向东;曾小涛;李汝锐;李敏;郝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设计一种双目立体虚拟现实(VR)显示教学资源平台,利用其沉浸性能来增强对学员主观视角上的刺激,达到快速拓展知识面的效果.方法:对3D立体视觉原理进行探讨,设计立体显示的软硬件系统再使用计算机实现视觉模型,采用打开图形库(Open GL)图像编程接口,分析Open GL实现三维(3D)图像渲染显示的原理与其坐标变换原理;在Open GL中构建平行双目视觉的影像模型,确定在双目立体显示系统中两个摄像机的相对位置;使用Open GL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设计3D-VR医学教学资料.结果:研究的视频资源的渲染质量能够达理想要求,图形渲染速率可满足交互操作的要求,交互性能良好.使用数学建模方法实现两种视觉模型建模;使用Open GL构建了平行双目投影模型,完成了双目立体显示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结论:3D双目视觉的VR医学教学平台能够较好的表现医学教学操作场景的特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丰富了教学资源,提高了学员的培训效率.
作者:史森中;黄昊;刘洋;吴东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BiPAP)呼吸机加热湿化器与过水湿化器在治疗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依据BiPAP呼吸机湿化装置的不同将其分为加热湿化器组和过水湿化器组,每组25例.加热湿化器组BiPAP呼吸机采用加热湿化器,过水湿化器组BiPAP呼吸机采用过水湿化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以及湿化器对患者上气道干燥感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加热湿化器组患者的PaO2、pH值均显著高于过水湿化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3,t=3.182;P<0.05);PaCO2显著低于过水湿化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65,P<0.05).上气道干燥感对比中,加热湿化器组无干燥比例为84.0%(21/25),过水湿化器组为32.0%(8/25),加热湿化器组显著高于过水湿化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3,P<0.05);加热湿化器组干燥感一般的比例为16.0%(4/25),过水湿化器组为40.0%(10/25),加热湿化器组显著低于过水湿化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2,P<0.05);加热湿化器组干燥感差的比例为0,过水湿化器组为28.0%(7/25),加热湿化器组显著低于过水湿化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8,P<0.05).结论:在BiPAP呼吸机治疗Ⅱ型呼吸衰竭中,加热湿化器应用价值及效果较过水湿化器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佩;来纯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制一种舰载激光磁能量治疗仪,在复杂条件下可产生激光光能源和电磁场,作用于患者病患部位,以达到理疗的目的.方法:选择磁治疗器和泵浦激光器为激光磁输出传导源,采用稳流电源为各个元器件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源,设计编排了4种磁疗自动模式,并以AVR单片机为系统控制核心,通过操作板调节完成对电磁信号和高频信号的输出控制,从而达到佳的治疗效果.结果:设计的治疗仪操作使用简便且多功能化,样机经过实际治疗应用安全有效.结论:舰载激光磁能量治疗仪具有多功能、高集成化、体积小及便于操作使用等优点,能够满足舰上康复理疗的需要,在相关领域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作者:孙旭;尹晓峰;吴洋;张伟;张谷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医用X射线设备质量控制检测的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奥利科X射线检测装置对B-Piranha557型数字X射线摄影(DR)、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医用X射线设备进行检测实验和数据对比分析,并对各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风险评估.结果:医用X射线设备应用质量安全与其剂量率、曝光时间、管电压以及分辨率等参数密切相关.结论:了解医用X射线设备的基本性能,制定合理的定期保养制度,开展预防性维护和质量控制工作,对保证医用X射线设备应用质量和临床使用效果、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加强医务人员的放射防护和医用X射线设备质量控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林和文;谢少玲;张志芳;许新建;毛坤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方法在消毒灭菌挂车展收流程中的应用,以提高消毒灭菌挂车展收的效率.方法:应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发现和解决消毒灭菌挂车展收流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品管圈管理,设定车辆展开改进措施,比较应用品管圈管理前、后消毒灭菌挂车的展开时间.结果:消毒灭菌挂车展开时间由实施改进措施前的25 min下降至实施改进措施后的14 min,顺畅了展收流程,提高了消毒灭菌挂车的工作效率.结论:品管圈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消毒灭菌挂车展收效率,在卫勤训练和实际医疗保障中可以更好地发挥消毒灭菌挂车的保障作用.
作者:郭甲;樊丽洁;邓琳;陈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评价MRI读出方向上的分段扩散成像技术(RESOLVE)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颅脑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例颅脑病变患者,采用3.0 T超导MRI仪,扫描序列为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ss-EPI)DWI及RESOLVE DWI,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MRI所提示颅脑占位的图像,评价两种扫描序列的DWI图像,并进行图像综合评分.测量两种扫描序列的图像信噪比、畸变部分面积及病灶区域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作为客观图像评价标准,并比较两种扫描序列的图像综合评分、信噪比、畸变部分面积及ADC值的差异.结果:RESOLVE DWI序列评分显著高于ss-EPI DWI序列,信噪比显著增加,图像畸变面积显著减小,两种扫描序列之间ADC值无显著差异.结论:RESOLVE DWI序列可明显提高图像质量,清晰显示颅脑占位病变而不改变ADC值,有利于颅脑占位病变的诊断.
作者:邵晓宁;张雪萍;杨子涛;程敬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医用注射泵的质量控制方案,以保证注射泵临床使用安全、药液输注的准确性,提升医疗质量.方法:从医用注射泵外观、报警功能、规格识别、机械精度以及流量准确性5个方面检测注射泵的质量,对注射泵的常规注射控制界面进行测试,采用对比法及称重法进行计量.结果:对注射泵注射速度、机械精度及流量准确性等技术参数进行严格的检测,将测得数据带入公式计算,得出注射泵是否符合标准,保证了注射泵的精度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医院应建立医用注射泵全生命周期的档案管理与质量控制标准,定期进行校准和计量,保持仪器正常使用并且各方面技术指标均能达到要求,达到药液精准输注,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康霓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