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影像诊断

邢增宝;陈峰;李建军

关键词:骨肿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影像表现
摘要:目的 探讨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6例患者均行相应部位x线检查,8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结果 16例中病变位于肋骨、髂骨、胫骨、跟骨各1例,肱骨2例,股骨5例,脊椎5例,4例合并病理性骨折.X线及CT表现为浸润型5例,溶骨型6例,囊状膨胀型1例,混合型4例.MRI检查4例均为椎体淋巴瘤,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至中度强化. 结论 长骨及脊椎为本病好发部位,影像表现以浸润型和溶骨型多见,骨质破坏范围相对较小而软组织肿块较大为特点,CT对本病的骨质改变和骨膜反应等观察优于X线.MRI对早期骨质改变和软组织侵犯的显示优于X线和CT.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β-七叶皂苷钠对大鼠脑出血后血清TNF-α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β-七叶皂苷钠对大鼠脑出血后TNF-α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采用Rosenberg脑内立体定向注射Ⅶ型胶原酶诱发大鼠脑出血模型.将SD大鼠7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出血组、出血干预组及对照组.以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用ELASA法测量血清TNF-α含量.利用草酸-焦锑酸钾电镜化学技术观察脑出血周围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 治疗组脑含水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出血后12h TNF-α升高迭高峰,此后逐渐下降,β-七叶皂苷钠治疗组在出血后24h及3d较出血组及对照组明显减少,7d则与后两组无明显差异.超微结构观察治疗组神经元及内皮细胞肿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结论 β-七叶皂苷钠能明显减少脑出血模型大鼠血清TNF-α水平以及减轻脑水肿.

    作者:魏微;张微微;赵秀欣;林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临床常见性病及其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了解本地区常见的性病类型及其临床流行病学,分析当前性病诊疗中存在的问题. 方法 对2005~2007年本院性病感染人数居前三位的梅毒(TP)、淋病(NG)、沙眼衣原体(CT)感染者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P、NG、CT感染男女比例分别为1:1.4、3.2:1、1:6.3;20~35岁是性病高发年龄段占69.7%;性病人群中82,4%分布于待业、服务业、个体业、工人及农民.78.9%为流动人口,68.3%初中以下学历,62.7%未婚,78.5%为非婚性接触传播;部分女性感染者临床症状隐匿,约有30%处于隐性感染状态.结论 隐性感染比例增大是TP感染率快速上升的主要因素;NG、CT感染男女性比例严重偏奇与其漏诊或漏检有关;性病传播主要是以婚外性接触传播为主;文化程度低、工作性质不稳定的青年外来流动人口是性病的高危人群.国家应加强对弱势群体和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性病普查、宣传教育及防治工作.

    作者:韦善求;甘志远;韦金杏;陆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贝那普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和意义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对临床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 选取临床ACI病人6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2例)和贝那普利治疗组(30例),并以25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 两组ACI病人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2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1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2周.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治疗前后的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抵抗素,并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结果 1)、两组ACI患者血清hs-CRP和抵抗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抵抗素水平与NDS呈正相关(r=0.38.P<0.01).2)、ACI常规治疗组和贝那普利治疗组病人治疗后的hs-CRP和抵抗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贝那普利治疗组NDS的下降为明显(P<0.05). 结论 贝那普利能降低ACI病人的抵抗素水平,减少病人的炎症反应,并有助于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林慧怡;杨新玮;姚震;陈小盼;钟江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反应性关节炎12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疗法治疗反应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调查研究的方法.结果 总有效率100%,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价及血沉、CRP变化,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反应性关节炎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

    作者:吴智勇;戴文鑫;郑茵;陈娟;冯光球;符秀虹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瘦素及细胞因子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关系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瘦素及IL-1、IL-10及TNF-α等细胞因子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进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L-NAME造成大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模型,记录造模前后血压变化,并测定大鼠尿蛋白、血清尿素氮、血清瘦素、IL-1、IL-10及TNF-α浓度.结果 妊娠高血压大鼠尿蛋白及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升高(P<0.01),血清瘦素、IL-1及TNF-a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IL-10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血清瘦紊水平与IL-1及INF-a吨水平呈正相关,而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瘦素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相互影响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疾病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周寒鹰;刘朝阳;张洲;师娟子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经皮肾微造瘘弹道碎石术治疗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

    目的 探讨C臂-X光引导下经皮肾微造瘘弹道碎石术(miniPCNL)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C臂-X光引导下行mPCNL术共370例,其中肾结石208例,输尿管结石65例,肾、输尿管结石9r7例.结果 术后2周超声随访,370例患者中358例(96.76%)结石完全清除(包括术后II期PCNL66例),10例(3.24%)有残余小结石.并发症包括:术后反复出血4例(1.08%),3例经介入治疗治愈,1例行肾切除并术后诊断为肾孟癌;合并结肠损伤3例(0.81%),2例保守,1例行结肠修补和人工肛造口术均治愈;1例(0.27%)水中毒,经处理治愈,1例(0.27%)胸腔积液,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治愈.结论 经皮肾微造瘘弹道碎石术对于治疗肾结石和榆尿管上段结石效果良好,具有创口小.术后恢复快,美容等优点;对于复杂性肾结石可以短期内(一周内)再次手术,有较高的取石率,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李杰贤;林宇峰;邹戈;黄国标;罗欣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成人麻疹99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本次成人麻疹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以期更好的预防和控制麻疹. 方法 对住院的99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成人麻疹发病有增加趋势,临床症状典型,中毒症状重,多高热(79/99,79.80%)腹泻者多见(60/99,60.60%).易损害肝脏(54/99.54.54%),并发症不多(12/99,12.12%),早期容易误诊(58/99,58.58%). 结论 对麻疹患者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对易感者加强麻疹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麻疹的关键.

    作者:王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GPⅡb/Ⅲa和P-selectin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GPⅡb/Ⅲa、P-selectin的变化及其与PaO2、PaCO2的关系.方法 用三色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36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GPⅡ b/Ⅲa、P-selectin的表达水平,检测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并与28例老年健康对照者及28例非老年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 老年慢性肺心病GPⅡb/Ⅲa、P-selectin均明显高于老年健康对照组及非老年健康对照组(均P<0.001).且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呈正相关.老年健康对照组GPⅡb/Ⅲ、P-selectin阳性表达率亦高于非老年健康对照组(均P<0.05). 结论 老年慢性肺心痛患者血小板明显活化,其活化程度与PaO2、PaCO2关系密切.

    作者:邬伟明;曲秀娟;郭永谊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坤复康胶囊联合丹参治疗盆腔淤血综合症

    目的 研究坤复康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盆腔淤血综合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讨静脉血清NO浓度与药物疗效间的相关性. 方法 盆腔淤血综合症患者4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坤复康胶囊(12粒/天)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d),及单用丹参注射液(20ml/d)治疗,连续用药8周.结果 坤复康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8周,停药3个月有效率达到81.O%,单用丹参注射液的有效率仅为36.4%,二者疗效差异显著(P<0.01).药物联用能显著降低静脉血清NO浓度,其作用显著强于单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结论 坤复康胶囊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PCS有较好的疗效,并伴随显著降低静脉血清NO浓度,提示调节血清NO浓度可能介导了药物产生治疗PCS的作用.

    作者:吴向晖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丝虫内生菌Wolbachia研究进展

    丝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全球约有1.5亿人受感染,引起严重的河盲症和象皮肿等后果.目前治疗丝虫病的药物包括伊维菌素、海群生等,主要作用于成熟的微丝蚴,而对成虫和早期的胚胎没有效果,导致丝虫病程的延续和服药时间的延长.自从专性细胞内寄生菌Wolbachia在丝虫体内发现以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研究表明,它对丝虫的生长发育,生殖和感染宿主后的免疫反应等都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丝虫和其共生体Wolbachia的关系以及Wolbachia作为杀灭丝虫新的靶标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高红刚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深圳市健康人群流感嗜血杆菌带菌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深圳市健康人群流感嗜血杆菌(Hi)带菌状况.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8年4月~7月采集深圳市各年龄组健康人群咽拭子共380份现场接种于巧克力抗生素平板,用V+X因子试验、卫星试验、染色镜栓、生化试验等分离鉴定,再通过PCR鉴定分型、血清分型.结果 所调查的健康人群Hi携带率为31.84%(121/380).其中6~岁年龄组的带菌率(54.90%)高,带菌率低的年龄组为>50岁年龄组(8.51%),各年龄组之间带菌率的差异有显著性(X2=30.172,P<0.005).结论 深圳市健康人群Hi带菌率高,有荚膜Hi比率低(2.86%),生化分型以Ⅱ、Ⅲ为主,血清型有b型、e型,未发现其它血清型.

    作者:孙健;温群文;段永翔;鞠长燕;袁梦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佛山市2006~2008年服务行业人员乙肝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 分析佛山市服务行业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为乙肝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HBeAg.结果 共检测65 396人,男性25 997人,女性39 399人.2006~2008年各年的阳性率分别为5.47%、7.30%、6.14%.HBsAg阳性4 114人,阳性率6.29%,其中男性1 977人,阳性率7.60%,女性2 137人,阳性率5.42%,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HBsAg、HBeAg双阳者1 237人,占感染者的30.07%,感染率为1.89%,其中男性699人,阳性率2.69%,女性538人,阳性率1.3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四个年龄组中年龄与HBsAg阳性率增长呈正相关;HBsAg、HBeAg双阳率则相反,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下降(P<0.01).结论 本地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乙肝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应继续加强该行业人群的预防卫生管理工作,及时医治现症病人,积极推广免疫接种,降低乙型肝炎的发病.

    作者:高峰;陈婷婷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散结镇痛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连续三个月经周期口服散结镇痛胶囊或丹那唑治疗,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结束至停药三个月内,散结镇痛胶囊组总有效率达87.1%,其效果优于丹那唑.结论 散结镇痛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深圳出入境人员流感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流感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选择深圳福田地铁、深圳湾和罗湖口岸3个国境口岸为出入境流感监测点,对监测到的流感样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运用荧光实时RT-PCR技术检测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7月~2009年2月,在3个深圳口岸监测到的流感样病例为441份,其中,55份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中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总检出率为12.5%.其中A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47例,占85.5%,B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8例,占14.5%;男性41例,占74.5%,女性11例,占20.0%,性男不详者3例,占5.5%;儿童(15岁以下)23例,占41.8%,成人32例,占58.2%. 结论 2008~2009年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流感样病例中以A型流感病毒感染为主,了解深圳国境口岸出入境人员流感病毒感染的情况,预防和控制出入境人员流感病毒的流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作者:刘胜牙;朱玉兰;黄宗炎;刘春芳;穆庄;徐媛;王佃鹏;李微;高朝贤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外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小儿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目的 观察外用湿润烧伤膏对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症(staphylococcal scaided skin syndrome,SSSS)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7例SSSS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在常规抗生素的全身治疗基础上.实验组采用湿润烧伤膏外涂治疗,对照组采用莫匹罗星乳膏外涂治疗,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儿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发现湿润烧伤膏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结论 外用湿润烧伤膏治疗SSSS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熊一岚;冯进云;李学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术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观察在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住院患者6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分为引流组(33例)和抽液组(32例),将2组病人的引流、抽液、胸水排净时间、排出胸水量和导致胸膜肥厚的程度进行对比.结果 引流组与抽液组对比,穿刺次数减少,排液持续时间长,引流胸液量大,胸液排净时间短,并发症少,造成胸膜肥厚明显减少.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优于常规胸穿抽液术.

    作者:王福生;陈恩泰;陈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结核蛋白芯片检测诊断肺外结核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结核蛋白芯片用于肺外结核辅助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蛋白芯片对146例肺外结核患者及130例健康对照组标本,进行结核菌蛋白16KDa和38KDa以及脂阿拉伯甘露糖(LAM)三种结核特异性抗原得相应抗体检测,同时与ELISA法检测的血清TBAb进行对照. 结果 结核蛋白芯片阳性率为76.7%,较ELISA法(60.9%)有显著差异(X2=21.04,P<0.01),三种抗体阳性率以抗LAM高,占64.3%,依次是抗38KDa抗体53.4%、抗16KDa抗体27.3%. 结论 结核蛋白芯片用于肺外结核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艳;蔡俊宏;赵英;符克英;陈汝;符生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HSV-2感染女性的宫颈无症状排泌HSV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应用FO-PCR方法检测宫颈HSV2-DNA,探讨女性HSV-2感染宫颈无症状排泌病毒与病史、宫颈情况、取材时间的相关性,从而为减少病毒传播提供指导.方法 用型特异性抗体筛选HSVgG2-IgG阳性女性34例,其中无GH(Genital herpes,GH)病史女性18例,有GH病史者16例,连续2个月每月在排卵期和月经前无症状时行宫颈分泌物取材,使用FQ-PCR方法检测宫颈HSV2-DNA. 结果 有GH病史的16名患者中11名检测到宫颈拭子HSV2-DNA,无GH病史的18名患者中8名检测到宫颈HSV2-DNA.经LOGISTIC分析发现无症状时有病史患者经宫颈排泌HSV-2是无病史的9倍.患者无皮疹发作时,无论宫颈是否异常,HSV2-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5,P>0.05).FQ-PCR方法检测宫颈HSV2-DNA阳性率在排卵期为23.5%,月经前为25%.结论 HSVgG2-IgG阳性的患者,即使无GH症状,仍可通过宫颈排泌HSV-2,有病史者宫颈排泌HSV-2的可能性大于无病史者.HSVgG2-IgG阳性女性在排卵期和月经前期宫颈HSV-2 DNA阳性率高于文献报道月经周期的平均排泌率.

    作者:马春光;廖绮曼;陈木开;韩建德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17 943例孕产妇梅毒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妊娠梅毒的流行情况,方法 对2008年到本院诊产的17 943例孕产妇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筛查,对TRUST阳性病例再进行梅毒螺旋体血清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诊. 结果 17 943例孕产妇中,检出梅毒患者111例(0.62%),其中隐性梅毒101例,占91.O%.所随访到的75例新生儿中,有3例为先天梅毒.结论 对孕妇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检测及规范治疗对杜绝先天梅毒,控制母婴传播,提高妇女儿童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

    作者:何玥;古婕;徐志康;丁华;於艳霞;朱淑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甲强龙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甲强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同的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前3d给予甲强龙80mg加入0.9%氯化纳注射液100ml内静脉滴注,每8h1次.后3d减为甲强龙40mg加入0.9%氯化纳注射液100ml内静脉滴注,每8h1次.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动脉血气分析的PH值、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指标改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短程甲强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

    作者:罗毅;徐爱红;罗开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