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斌芳;孙质健;赵洁;魏金花;程胖;冯潇;李臻
目的:探讨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受体CCR1、CCR5在成人附睾中的表达和定位.方法:采用RT-PCR检测CCR1和CCR5 mRNA在成人附睾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CR1和CCR5在人附睾中的细胞定位,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分别检测RANTES与CCR1及CCR5的共定位情况.结果:在人附睾组织中获得了RANTES受体CCR1、CCR5的cDNA片段,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CR1表达于输出小管的纤毛细胞,附睾管的顶细胞和基细胞;CCR5表达于附睾输出小管的纤毛细胞以及全部附睾管上皮细胞.免疫荧光双标显示RANTES分别与CCR1和CCR5的阳性信号在输出小管的纤毛细胞、附睾管的顶细胞和基细胞共存.结论:CCR1和CCR5在附睾上皮有表达,且与RANTES共定位,推测RANTES可能通过其受体在附睾中起作用,从而为精子成熟和储存提供适宜的微环境.
作者:马斌芳;孙质健;赵洁;魏金花;程胖;冯潇;李臻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自然生育条件下Y染色体AZFc区缺失来源,同时进行断点序列比对来分析断点的位置.方法:通过对AZF区22个序列标签位点(STS)多重PCR扩增,检测家系样本缺失情况.结果:17例AZFc区缺失家系中,13例为新生突变,突变率为76.47%;4例为垂直传递,遗传率为23.53%.新生突变和垂直传递患者在年龄、生殖激素水平及睾丸体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缺失断点多集中于sY1197、sY1191,远端多集中于sY157、sY1054.结论:AZFc区缺失患者绝大多数为新生突变,且新生突变与垂直传递患者无明显差别;AZFc区缺失近、远端缺失断点多集中于复制子b2和b4.
作者:李琳琳;梁骥;安娜;彭迪;刘睿智;朱玉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和隐匿精子症与睾丸体积、血FSH和AZF基因微缺失的相关性.方法:161例男性不育患者分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A组,n=86)、隐匿精子症(B组,n=49)、严重少精子症(C组,n=13)和其它患者(D组,n=13,包括死精子症4例,梗阻性无精子症3例,正常精子1例,其他少弱精子症5例),进行睾丸体积、血FSH水平和AZF基因微缺失检测,AZF基因微缺失检测位点包括AZFa(sY84、sY86)、AZFb(sY127、sY134)、AZFcd(sY254、sY255、sY157、sY145和sY152).结果:4组睾丸体积<12 ml的比例分别为73.26%(63/86)、34.69%(17/49)、7.69%(1/13)、30.77%(4/13);4组FSH水平升高1倍以上的比例分别为67.44%(58/86)、32.65%(16/49)、15.38%(2/13)和0.00%(0/13),组间均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4组AZF基因微缺失率分别为15.12 %(13/86)、18.37%(9/49)、0.00%(0/13)和0.00%(0/13),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组AZFa基因缺失1例,AZF(b+c+d)缺失5例,AZF(c+d)基因缺失7例,B组9例均为AZFc和(或)AZFd基因缺失,C组和D组均未见AZF基因缺失.结论:随着生精功能障碍程度的加重,血FSH水平升高和睾丸体积缩小趋势明显,而与AZF缺失几率无高度相关性;但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和隐匿精子症组中AZF基因缺失几率仍然偏高,AZFa和AZFb缺失大多出现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中,而隐匿精子症组以AZFc和AZFd缺失为主.
作者:郑菊芬;施长根;陈小豹;赵磊文;向祖琼;张妍;吴延成;李元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1 一个观点我们的共同事业——男科学,目前仍然处在虽雏形初成但尚未完全定型的初级阶段.在医学界,有关男科学的定义,范畴与学术地位一直处在争论与质疑之中,这种学科发展不确定的局面对于男科学的健康发展和男科学的学术梯队建设极为不利.一句话,当前的男科学正处于十字路口,我们必须认真思索男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尽快取得共识,使男科学跨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王一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鸟苷酸环化酶(guanylate cyclases,GCs)通过催化细胞内第二信使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的生成来转导信号;cGMP主要激活其下游效应分子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G)、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CNG)和磷酸二酯酶(PDE),从而介导多种生物学效应.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GC/cGMP信号转导体系与雄性生殖过程密切相关,多种介质通过此信号通路影响精子活力、获能和顶体反应,参与精子发生、运输、成熟及阴茎勃起等过程.
作者:陈尧;黄东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比较胎牛血清(FBS)和血清替代物——KnockoutTM SR(KSR)对睾丸组织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未成熟大鼠睾丸组织分别采用FBS和KSR连续培养5周,观测培养睾丸组织大体面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学形态及生殖细胞发育,并测量曲细精管直径.TUNEL法凋亡实验观察培养5周睾丸组织中的凋亡细胞,RT-PCR检测精子发生不同阶段的标准化标志基因Kit、Sycp3、Crisp1.结果:KSR组睾丸组织体外持续生长,曲细精管逐渐增大,培养5周观察到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圆形精子细胞,RT-PCR检测到Kit,Sycp3、Crisp1的表达.FBS组睾丸组织随着培养时间延长逐渐萎缩,培养5周曲细精管出现明显坏死,培养睾丸组织中Sycp3、Crisp1表达不稳定.结论:KSR更有利于未成熟睾丸组织培养中生殖细胞从精原细胞发育成精子细胞,并能长期维持生殖细胞发育及睾丸组织生长.
作者:蔡春红;何大维;吴鑫;成彦遐;魏光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泌尿系统肿瘤是威胁男性健康的常见的恶性肿瘤.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基因参与的细胞增殖与凋亡平衡的过程.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的成员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抑制细胞凋亡和促进细胞增殖,具有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在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的特异性.Survivin可作为泌尿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指标,也可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王鹏;李元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报道98%无头精子l例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旨为该类患者的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此例无头精子患者的睾丸曲细精管病理结构和精子超微结构进行分析;将20%、1 5%无头精子患者设为对照组,分别对3例无头精子患者的精子进行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sperm nucleus DNA integrity kit,SCD)合并精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无头精子患者睾丸曲细精管严重病变;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到精子顶体、线粒体、轴丝等程度不同的结构异常:无头精子患者的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率与精子核DNA损伤程度成正比,且随无头精子比例增多而升高.结论:无头精子有病理意义,其发生与精子DNA损伤、精子染色体异常以及编码头尾连接段的基因缺陷有关.
作者:武婧;张永胜;彭迪;岳嘉明;刘睿智;王瑞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近年来,干细胞体内分化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其中干细胞曲细精管内移植与分化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常用的曲细精管内移植的方法有曲细精管注射法、睾丸输出管注射法和睾丸网注射法,各有优缺点.所移植的细胞可以为精原干细胞、体外分化的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及成体干细胞,从而为研究睾丸细胞功能、生物学特性及更好地保存个体基因组和治疗某些疾病所引起的少精子症、无精子症提供强而有力的生物学工具.
作者:王嘉悦;吴嫣爽;单智焱;孙瑞珍;雷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比研究高通量的固相透明质酸(HA)分离新技术较传统密度梯度法在精子优化分离效果方面的优势性.方法:收集新鲜精液标本31份,每份标本液化后被均分成2部分,一部分精液以固相HA法分离精子,即将精液加入到底部表面包被有HA的培养皿中,洗脱掉未结合的精子,分离、收集与HA结合的精子;另外一部分精液以传统的密度梯度法优化分离精子,观察2种方法提取后精子各项研究指标的差异性,以及相对变化幅度.结果:与密度梯度法组相比,固相HA法组处理后精子的正常形态率、获能2h酪氨酸磷酸化(TP)、△TP(精子获能2 hTP率-未获能精子TP率)、诱发顶体反应(AR)和△AR(诱发AR率-自发AR率)等指标明显增高(P<0.001),增长幅度依次为:1.55倍(95%CI=1.04~2.81)、1.81倍(95%CI=0.89~6.11)、3.35倍(95%CI=1.04~10.32)、1.37倍(95%CI=0.96~2.71)和1.88倍(95%CI=1.09~4.71);而固相HA法组自发AR、核蛋白不成熟度和DNA碎片率显著降低(P<0.001),分别是密度梯度法组的68%(95%CI=19%~102%)、47%(95%CI=2%~103%)和21%(95%CI=0%~70%);2种方法处理后精子的前向运动率和活动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成熟精子头部具有HA受体可与外源性HA特异性结合原理的精子-固相HA分离技术,与传统的密度梯度法相比,分离后的精子具有更优的受精潜能和成熟度,可显著提高分离精子的整体质量,有望进一步改善辅助生殖结局.
作者:刘瑜;张晶;程锦娥;陈晓兰;吴文苑;郑黛霓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拟通过比较梗阻(OA)和非梗阻性无精子(NOA)症患者精液细胞DNA倍体分析与细胞学检查结果的特点,以期建立一种无创的诊疗方案以鉴别OA与NOA.方法:NOA患者20例和OA患者10例,按照WHO方法进行精液分析诊断,获取其精液标本,液化后离心取沉淀物,1份采用体积分数70%冰乙醇重悬精液沉淀,4℃固定后用PI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DNA倍体分析.同时,取另1份精液沉淀涂片,进行Diff-Quick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DNA倍体分析结果表明,20例NOA患者精液中均存在单倍体(1N)、二倍体(2N)和四倍体(4N)细胞,其中2N细胞含量高,约占71.25±8.73%.1N细胞的百分比含量为5.46±2.93%,4N细胞含量为3.28±2.54%.10例OA患者精液中有8例只存在2N细胞,含量为71.67±13.09%,未检测到1N和4N,2例未检测到各种倍体细胞.精液细胞学检查结果表明,20例NOA患者中有15例患者精液中可检测出生精细胞,5例患者精液中未检出生精细胞.10例OA患者精液中均未检出生精细胞,其中2例没有任何细胞.结论:精液细胞DNA倍体分析与细胞学检查作为2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均可作为评估患者生精功能的辅助诊疗手段,两者结合可作为鉴别OA和NOA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杨施;施文博;王柱清;肖倩;卢克敏;刘锋;李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自首例试管婴儿诞生以来,辅助生殖技术不断取得进步,显微操作技术的应用以及序贯培养基的使用使成功率得到了提高,而与自然妊娠相比,精液的存在与否是其不同之处.精液在形成受精卵、为精子供能方面的作用外是否还有更重要的作用,一直为广大生殖医学学者所研究.本文就精液与妊娠、精液与母体免疫、精液与孕体共同抗原、精液引起的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朱丽丽;郑军;石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正常人的前列腺移行带(PZ)和外周带(TZ)基质成纤维细胞中MEST(mesoderm specific transcript)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变化和表达差异,及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CdR)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硫化测序PCR(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5-Aza-CdR处理前、后在前列腺PZ和TZ原代成纤维细胞中MEST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和相应的mRNA表达.结果:MEST基因在PZ成纤维细胞中为低甲基化高表达,在TZ成纤维细胞中为高甲基化低表达.加入5-Aza-CdR后,MEST在PZ和TZ成纤维细胞中都为去甲基化,而表达水平上升,但是TZ成纤维细胞表达水平的改变比PZ成纤维细胞大.结论:MEST基因的DNA甲基化差异可能是前列腺外周带和移行带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差异的分子基础.
作者:周小羽;李玉华;段斐;彭御冰;李天琦;李润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