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真菌性角膜溃疡68例临床分析

林菊;欧波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溃疡
摘要: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淄博市空气中致敏花粉调查与哮喘病防治

    目的 探明空气中常见致敏花粉的种类、数量及季节分布,指导哮喘病的预防、诊治和康复.方法 应用重力测量法,对淄博市空气中致敏花粉进行了1年调查,全年曝片365张.结果 共检出花粉10 898粒,36科属;全年均可见到花粉飘散,并出现两次花粉飘散高峰期,分别在3~5月和7~9月.淄博市主要致敏花粉为蒿属、大麻律草属、悬铃木属和扬属等.结论 花粉的飘散高峰期与花粉性哮喘病人的发病季节相一致.

    作者:李春兰;冯明礼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不明原因发热10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6年8月期间诊治的符合不明原因发热诊断标准的患者107例.结果 102例患者终明确诊断,确诊率为95.33%.病因分布:感染性疾病61例(59.80%),自身免疫性疾病23例(22.55%),肿瘤性疾病13例(12.75%),其他疾病5例(4.90%).结论 感染性疾病是FUO患者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绝大多数FUO经过缜密的临床检查是可以确诊的.

    作者:周彦峰;张立群;潘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重量法测定食品中水分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目的 对重量法测定食品中水分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对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给出不确定度.方法 依据国标GB/T5009.3-2003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理论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影响重量法测定食品中水分结果的因素和来源,计算不确定度.结果 采用重量法测定食品中水分含量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5%.结论 根据电子分析天平对食品重量的测定数据和已给出相关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直观简明,能如实反映重量法测量结果的置信度和准确度.

    作者:廖文军;邵月梅;李中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失败原因及其防治对策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已被证明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及胃癌等密切相关,根除Hp在上述疾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目前应用的一线治疗方案及欧洲Maastricht 2-2000共识报告新近推荐的二线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随着Hp抗生素耐药性增加、患者依从性差等诸多原因,仍有部分Hp感染者未能得到有效根除,导致Hp根除治疗失败[1~3].因此,加强Hp根除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作者:万同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溯源

    2006年9月,市区某小学发生了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我们在常规培养的同时,对该起食物中毒进行了溯源检测.先运用小型VIDAS设备检测样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证实样品中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存在,进一步用PCR对其进行分型.结果在引发食物中毒的食品的生产厂家的两名工人咽拭子中分离检测到与病人同一型别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由此对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有了一个较圆满的解释.

    作者:章乐怡;蒋德媚;李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两种分离人血清蛋白质电泳技术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双向电泳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离人血清中蛋白质的效果.方法 双向电泳直接分离人血清中的蛋白质;采用改进后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去除白蛋白的人血清样品. 结果双向电泳图谱显示,样品在分子量为10 k~20 kDa可以分离出较清晰的蛋白质点,但在8 000 Da以下没有分离出清晰的蛋白质点,且在20 kDa以上的蛋白质点,凝胶背景模糊不清.而采用改进后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显示,可有效分离10 kDa以下的小分子蛋白质.结论 两种电泳技术各有所长,需根据目的蛋白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

    作者:韦霄;张志勇;何敏;蒋智华;农炳金;覃健;刘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流式细胞术和SSP-PCR法检测HLA-B27抗原的比较

    目的 分析流式细胞术(FCM)用于强宜性脊柱炎(AS)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表达情况的测定效果,同时以药物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SS P-PCR)进行对照.方法 采用FCM法检测74例临床疑似AS患者的HLA-B27,将二者结果进行分析比对.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5.9%,经Kappa值评价有很强的一致性(K=0.95),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CM法是一种快捷、简便、高效的HLA-B27检测方法,适合于临床应用.

    作者:黄河;孙燕燕;眭维国;陈洁晶;蓝慧娟;戴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两种方案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评价泮托拉唑联合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泮托拉唑加善宁组(治疗组)和单用泮托拉唑组(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治疗前后血白细胞计数、淀粉酶、ALT和血清钙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泮托拉唑联合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平;周朝虹;吴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宫颈癌的成因、检测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威胁女性生命的第二大癌症,全球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达47万,其中23.3万人病死[1].然而,宫颈癌又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因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特别是HPV16/18型的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现就对于宫颈癌的产生起到重要作用的HPV16/18型的致癌机理,宫颈癌和HPV的检测及预防展开讨论.

    作者:郭洁;朱中元;王海波;王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高危心血管疾病检测研究进展

    该文阐述了如何检测高危冠心病(CHD)、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病.首先是高危诊断基于危险因素的评估,通过对CHD等危症(CHD risk equivalent)、一个或多个严重的危险因素的测定,或对无症状个体存在的危险因素的综合多因素评分建立高危诊断.第二步高危诊断不考虑通过危险因子评估,基于亚临床动脉硬化症的无侵害检测,通过广泛的多种多样的结构或功能的动脉标记物建立高危诊断.第三步集中在心肌缺血的检测,这样可能增加高危CHD个体诊断和预兆信息.高危策略的实施尽管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预计会明显增进心血管(尤其是无症状个体)预防的成本效益.

    作者:赵本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罕见猫抓病致死亡1例报告

    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是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对本病的认识距今只有40多年的历史[1],是由巴尔通体(Bartonella)感染引起的一种良性自限性感染性疾病,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者常表现为皮肤或头面部淋巴结病变,而在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发生严重的全身性病变[2,3].临床较少见,在骨科更为少见.2005年2月收治了1例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腰痛,外院疑为结核的患者,经过全身仔细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为猫抓病,于2005年3月突发呼吸衰竭死亡.现报告如下.

    作者:邝继文;潘伟;黄琼宝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2006年海南省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质量考评分析

    目的 评价海南省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检测技术水平和规范化管理工作水平,促进其整体检测能力提高.方法 对早期成立(两年以上)12家和近期(两年内)的15家筛查实验室,通过发放质控品和质量考评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评,两部分各占50%,总分为100分,92分以上、81~92、71~80、60~70及60分以下者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和不合格.结果 早期成立的12家和近期的15家实验室酶联法(ELISA)试验结果符合率为100%和93.33%,规范化管理工作平均得分为80分和74.5分.结论 海南省艾滋病网络早期实验室比近期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要好,质控品考评符合率达100%,但是在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方面两类实验室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作者:符鹏;邝继深;张帆;王召乾;胡玉銮;何启亚;邢文革;龙小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初治涂阴肺结核间歇化疗疗效分析

    目的 了解初治涂阴肺结核间歇化疗疗效方法将596例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0例)和对照组(296例).治疗组采用间歇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每日服药化疗方案,即其两组化疗方案在强化期及继续期采用同样的化疗药物,所不同是治疗组采用间歇性化疗,对照组采用每日化疗.结果 X线胸片病变吸收好转率;治疗组98.6%,对照组99.3%;空洞闭合率;治疗组99%;对照组100%;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级涂阴肺结核间歇化疗方案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忠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新生儿性传播性结膜炎40例临床诊治分析

    新生儿性传播性结膜炎包括淋菌性结膜炎和非淋菌性结膜炎.现对在眼科门诊收治的58例双眼患急性结膜炎的新生儿以PCR检查证实,发现40例诊断为性传播性结膜炎,并施行相应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梁剑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长沙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爆发疫情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长沙市某中学腹泻爆发的原因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该起腹泻病爆发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3月6~3月16日,该中学有160名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随机采集19名病人粪便或肛拭子作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其中阳性14份,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排除了食物中毒等因素,确定为一起诺瓦克样病毒胃肠炎爆发疫情.结论 经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所有患者全部痊愈,无后遗症、无死亡,成功地控制了这起疫情.

    作者:黄竹林;王晓之;刘如春;胡伟红;张劲夫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阴道彩色多普勒能量图三维成像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血流三维成像技术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4年1月~2007年5月在我院健康体检或临床怀疑宫颈癌、宫颈活检病理确诊宫颈癌的患者,分别进行经腹、经阴道以及启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三维成像检查.结果 诊断宫颈癌61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以及CT、MR证实,误诊7例,诊断符合率达88.5%.61例病例,30例经手术治疗,31例采取髂内动脉+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及药物、介入化疗等治疗方式.结论 经阴道切面超声与三维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成像结合,CDE三维成像检查对宫颈癌尤其是临床分期Ib以上病灶者诊断准确率较高,操作方便、快捷,可作为诊断宫颈癌的一项重要辅助检查方法.

    作者:徐世亮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比索洛尔联合缬沙坦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临床观察

    目的 已有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联用均可逆转左心室肥厚(LVH),观察比索洛尔和缬沙坦联合应用逆转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的临床效果,与用比索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比较,效果无差异.方法 将84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比索洛尔加贝那普利组(A组)46例和比索洛尔加缬沙坦组(B组)38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A峰/E峰比值(A E比值)、左室重量指数(LVMI). 结果 A组、B组治疗前后LVEF、CO、LVDd无变化(P>0.05);A E比值、LVMI、IVST、LVPWT两组均明显下降(P均<0.01),两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比索洛尔和缬沙坦联合应用与和贝那普利联用一样能显著逆转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改善预后.

    作者:张光星;林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衡阳市居室尘螨孳生状况的初步调查

    目的 了解衡阳市居室环境中尘螨孳生状况.方法 2006年10~11月用吸尘器采集、毛刷扫取、甩抖等方法收集大学生宿舍、幼儿园寝室和居民卧室三类床尘、地面尘、物尘和绒毛玩具尘,共采集尘样406份,经网筛过滤、称重后,在连续变倍显微镜下检查并计数尘螨.结果 三类居室环境尘螨总检出率为60.10%,其中大学生宿舍为75.95%、幼儿园寝室为57.69%、居民卧室为44.44%,三类居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52,P<0.0001);三类居室环境阳性尘样中尘螨平均密度为134.52只/g,三类居室环境阳性尘样中尘螨平均密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1.56,0.25<P<0.50).结论 三类居室中均有尘螨孳生.

    作者:蒋启发;陈雄新;伍爱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海南省2002~2006年麻疹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海南省麻疹监测结果,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国家统一的麻疹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Epiinfo软件分析监测结果.结果 海南省2002~2006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 550例,确诊麻疹病例2 130例,确诊率为83.5%,年均发病率为5.3/10万,病死率为0.05%.监测系统报告病例数均大于大疫情报告数,采集疑似病例血标本1 121例,采集率为44.0%,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61.1%,风疹IgM阳性率15.6%.发病以散发为主,局部暴发点同时存在.3~7月为高发季节;发病以15岁以下少年儿童为主,占85.3%,其中8月龄~6岁占48.0%,7~15岁占37.3%;无麻疹疫苗(简称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儿童占83.3%.结论 海南省2002~2006年麻疹监测系统保持较高敏感性,2002~2006年海南省麻疹发病处于低流行水平,无MV免疫史的少年儿童是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

    作者:符振旺;孙莲英;曾昭长;曾雪霞;陈海云;林春燕;何健;潘正凡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纳米中药对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影响

    目的 研究纳米中药对大鼠急性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方法 利用苦寒泻下中药番泻叶,灌服大鼠,使其产生脾虚症状,再用冰乙酸化学刺激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病理模型.用肉眼观察整段结肠的黏膜改变情况;梯度稀释法行粪便菌群分析,了解几种代表性的菌群的改变;一般病理切片,行染色,观察镜下病理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发生溃疡性结肠炎时动物的体重、肠道内优势菌群双歧杆菌(BS)和乳酸杆菌(LBS)均发生显著性降低(P<0.05),且伴随相关体征.结肠肉眼观察及病理切片检查的恶性改变.中药通过扶植肠道优势菌群缓解了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常态中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纳米中药小剂量即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纳米中药治疗组与常态中药治疗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 结论纳米中药可以作为一种微生态调节剂,即从调整肠道微生态失衡角度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曲颖;胡大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