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氧氟沙星治疗初治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王贤杰;冯霞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 肺结核, 治疗
摘要: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12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两组,两组均给予口服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乙胺丁醇(EMB)强化抗痨治疗2个月,之后改为INH、RFP,总疗程6个月.治疗组增加左氧氟沙星(优普罗康)0.4 g/次,1次/d,起初给予静脉点滴7~15 d,出院后改为口服共4个月.结果 治疗2个月痰菌转阴率分别为:治疗组58例(96.67%),对照组50例(83.33%).病灶吸收好转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6例(76.67%)和31例(51.67%);治疗6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57例(95.0%)和49例(81.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疗效显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亚市2004~2005年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

    感染性腹泻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一组肠道传染病,也是三亚市常见的传染病之一,终年可见散发病例,尤以夏秋季多见.自2004年三亚市实行网络直报,并将其它感染性腹泻作为丙类传染病纳入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感染性腹泻进行全面监测.为了解感染性腹泻在三亚市的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现将近三年来感染性腹泻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杨海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支原体检测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光明辖区泌尿生殖系感染者支原体检出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及试剂盒说明,采集患者泌尿生殖系标本,采用珠海浪峰生产的支原体鉴定药敏板进行检测.结果 具泌尿生殖系感染症状1 386例中支原体阳性553例,总阳性率39.9%,男、女患者感染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检出支原体对10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耐药率低,前五位分别是强力霉素4.5%、环丙沙星8.3%、克拉霉素15.6%、阿歧霉素19.7%、罗红霉素23.3%.结论 本地区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支原体的感染阳性率较高,其对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司帕沙星和可乐必妥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8.1%、35.6%、31.5%和30.4%.

    作者:黄鹏飞;苏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湖北省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耐药基因变异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省部分地区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的耐药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采集HIV-1感染者抗凝全血,提取血浆病毒RNA,用巢式PCR方法(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nested-PCR)扩增HIV-1 pol区基因片段的核酸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及耐药基因型分析.结果 135份样本中有115份扩增出pol区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在蛋白酶基因上检测到的基因突变有:L63ASP(99.13%),A71TV(32.18%),V77IM(93.04%),I93L(90.43%),L10I(1.74%),K20EMR(3.48%),L24V(0.87%),V32AE(1.74%),M36I(2.61%),I47M(0.87%);逆转录酶上针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突变有:E44K(0.87%),T215S(0.87%);针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突变有:K103INR(3.48%),V106I(1.74%),G190AR(1.74%).显示115份样本中对NNRTIs的高度耐药突变出现2例,而针对PIs和NRTIs没有出现中度以上的耐药突变.结论 湖北省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多数对现有的免费抗病毒药物敏感,但也发现有少数耐药基因的存在.应加强用药的科学性和抗病毒治疗用药的监管.

    作者:汤恒;占发先;彭国平;陈慧萍;彭庭海;褚小刚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200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精子质量及形态学分析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精子质量及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CASA系统对200例男性不育症精液标本进行分析,并随机选其中30例同时与人工分析对照.结果 CASA系统检测数据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且方便、快捷;200例精液检测发现:精子活力低下率占本组的82.5%,远远高于其它各项因素.结论 精子质量及形态学是婚前检查必要项目,精子质量及形态学严重影响着生育能力.

    作者:李光庭;袁汉尧;黄汉周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亚甲蓝对体内过氧亚硝酸阴离子的清除作用

    目的 观察亚甲蓝(MB)对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IPA)期间患者体内过氧亚硝酸阴离子(ONOO-)的清除作用.方法 40例择期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F)组]和观察组[IPA(P)组].分别观察麻醉诱导前(T0)、麻醉120 min(T1)、180 min(T2)及静脉注射MB(1~2 mg·kg-1)后30 min(T3)患者血内一氧化氮(NO)、氧自由基(OFR)、脂质过氧化物(LPO)、高铁血红蛋白(MHb)含量,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辅酶I-细胞色素b5还原酶(NADH-cyt b5-R)活性、IPA期间血浆普鲁卡因及对氨基苯甲酸(PABA)浓度变化. 结果 P组T1、T2与T0相比NO、OFR、LPO、MHb均有显著升高(P<0.05或0.01),SOD、CAT、NADH-cyt b5-R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0.01).T3时NO等7项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P<0.01).以MHb为因变量(Y)与其他8项自变量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MHb有显著影响的指标依次是:T1:PABA、OFR、NADH-cyt b5-R;T2:OFR、NADH-cty b5-R.F组T0~T3诸指标无显著改变. 结论临床治疗剂量的MB在人体内具有直接清除ONOO-的特性.

    作者:梁敏;吴多志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基层卫生社区实施艾滋病GAP项目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基层社区实施中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GAP)对艾滋病防治效果.方法 根据GAP项目设计的内容和要求,首先进行社区基本情况摸底、人员统一规范培训、宣教材料撰写和制订艾滋病自愿咨询与检测(VCT)以及采取其他高危行为的外展干预措施等,并分析项目实施前后的干预效果.结果 自2004~2006年底,辖区居民参与艾滋病自愿咨询和检测从项目实施前的0提高到2005年的228人和2006年的333人,并于2006年发现1例阳性感染者.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认识率和高危行为改变率明显提高,分别从起始的68.4%和61.1%提高到86.7%和84.3%.结论 基层社区参与艾滋病干预控制,可直接持续、有效推行和落实各种干预措施,及时发现对象人群行为具体变化情况,具有其他机构无可比拟的基层优势.

    作者:李燕妮;廖碧霞;古东冬;黄晓慧;许燕边;程白玫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海南省鼠疫疫源地调查

    目的 了解海南省鼠疫的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密度和种群分布情况,为预防控制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在2002~2006年期间对海南省海口、澄迈、儋州等8个市县开展调查,采集鼠型动物的肝脾和血清、指示动物血清、人血清和媒介蚤标本,检测鼠疫杆菌和鼠疫F1抗体.结果 在调查市县发现啮齿动物隶属2目2科4属9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黄胸鼠次之;食虫目动物1科1属1种;梳检鼠体检获鼠体蚤3科4属4种,以印鼠蚤为绝对优势蚤种;未发现自毙鼠;未分离出鼠疫杆菌及未检测出F1抗体阳性血清.结论 海南省海口、澄迈、儋州等8市县鼠疫仍处于静息期,目前未发现鼠疫自然疫源地,但主要宿主和主要媒介却广泛存在.

    作者:劳世军;黄昌和;王家豪;贾鹏本;金玉明;黎正伦;甘保吉;吴捷;邝继深;王旭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RH(D)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1例

    新生儿的溶血病以ABO系统血型不合引起的较为常见,RH系统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较为少见,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2006年3月收治了1例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通过换血治疗,疗效显著,病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彦;林翀;许丹妮;何长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肝硬化患者早期肾损害尿M-Alb和β2-MG测定结果分析

    目的 检测肝硬化患者尿液中M-Alb、β2-MG、α1-MG和IgG含量的变化,探讨不同类型肝硬化疾病引起肾功能早期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RIA)检测技术测定肝硬化病人尿液内M-Alb、β2-MG、α1-MG和IgG含量.结果 肝硬化病人尿液内M-Alb、β2-MG、α1-MG和IgG含量高于正常人群8、4、3、3倍量,与对照组比较,前2项差异非常显著(P<0.01),后2项差异显著(P<0.05).肝硬化患者组与组之间4种尿微量蛋白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加强肝病早期治疗,监测尿微量蛋白含量变化可作为肝病性肾早期损伤的敏感指标.

    作者:刘瑞明;刘刚;张慧;杨晓艳;王磊;苗庄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静脉溶栓临床分析

    目的 对比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溶栓及院内静脉溶栓效果.方法 将35例AMI患者按发生来源分为急诊组和院内组,均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从发病到就诊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6±1.9 h vs 2.9±2.1 h,P>0.05).而急诊组患者就诊到溶栓时间为0.9±0.6 h,院内组为2.0±1.4h,P>0.05.急诊组患者发病到溶栓时间为3.3±1.3h,院内组为5.1±2.1h,P<0.05.急诊组ck、ck-MB、冠脉再通率、左室射血分数(EF)、住院天数及死亡率各项指标与院内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早期溶栓可提高再通率,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作者:庄小静;曾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高危心血管疾病检测研究进展

    该文阐述了如何检测高危冠心病(CHD)、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病.首先是高危诊断基于危险因素的评估,通过对CHD等危症(CHD risk equivalent)、一个或多个严重的危险因素的测定,或对无症状个体存在的危险因素的综合多因素评分建立高危诊断.第二步高危诊断不考虑通过危险因子评估,基于亚临床动脉硬化症的无侵害检测,通过广泛的多种多样的结构或功能的动脉标记物建立高危诊断.第三步集中在心肌缺血的检测,这样可能增加高危CHD个体诊断和预兆信息.高危策略的实施尽管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预计会明显增进心血管(尤其是无症状个体)预防的成本效益.

    作者:赵本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从健康老龄化看健康促进

    人口老龄化是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健康老龄化观点的提出,给我国的健康促进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

    作者:周玲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宫颈病变与HPV多重感染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2004年8月~2006年8月期间在彭湃纪念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591位女性的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型分型检测,比较不同宫颈病变类型组与HPV多重感染的比例.结果 本组资料中多重感染的比例为44.6%,常见类型HPV52、58及HPV16、18二重感染.除宫颈鳞癌组,HPV多重感染的比例随宫颈病变级别增加而增加,各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作者:吕荣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表位疫苗的研究进展

    疫苗(vaccine)是控制乃至消灭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传统疫苗有2种: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虽可刺激机体产生CTL、Th反应,并增强体液免疫等多种保护性反应,但减毒不充分可导致临床感染,减毒过强又可使疫苗效价降低.死疫苗虽然比较安全,但亦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分子免疫学的发展,出现了替代减毒活苗与灭活疫苗的基因工程蛋白质疫苗、核酸疫苗及抗体疫苗等新形式的分子疫苗.

    作者:李健;余传信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比索洛尔联合缬沙坦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临床观察

    目的 已有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联用均可逆转左心室肥厚(LVH),观察比索洛尔和缬沙坦联合应用逆转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的临床效果,与用比索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比较,效果无差异.方法 将84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比索洛尔加贝那普利组(A组)46例和比索洛尔加缬沙坦组(B组)38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A峰/E峰比值(A E比值)、左室重量指数(LVMI). 结果 A组、B组治疗前后LVEF、CO、LVDd无变化(P>0.05);A E比值、LVMI、IVST、LVPWT两组均明显下降(P均<0.01),两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比索洛尔和缬沙坦联合应用与和贝那普利联用一样能显著逆转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改善预后.

    作者:张光星;林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抗生素的耐药性与抗生素的应用

    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是一种自然生物现象,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与滥用加速了耐药性过程.现就抗生素的耐药机理进行讨论,期望有助于进一步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贾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不明原因发热10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6年8月期间诊治的符合不明原因发热诊断标准的患者107例.结果 102例患者终明确诊断,确诊率为95.33%.病因分布:感染性疾病61例(59.80%),自身免疫性疾病23例(22.55%),肿瘤性疾病13例(12.75%),其他疾病5例(4.90%).结论 感染性疾病是FUO患者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绝大多数FUO经过缜密的临床检查是可以确诊的.

    作者:周彦峰;张立群;潘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自然杀伤细胞受体及其抗病毒免疫机制

    自然杀伤细胞受体(NKR)是自然杀伤(NK)细胞发挥功能的分子基础,多种NKR可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或非MHC类配体结合,传递激活或抑制信号,调节NK细胞活性.近年来NKR在抗病毒免疫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作者:甄琳;钱起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HPLC-ELSD法测定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测定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含量的方法.方法 选择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1%三氟醋酸水溶液-甲醇(90∶1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40 ℃,载气压力3.5 Bar.结果 妥布霉素在0.4~1.6 mg/ml的范围内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99.8%,RSD=0.46%;系统精密度RSD=0.51%.结论 方法操作简便、快速以及精密度、准确性、重现性均能很好地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含量测定分析方法.

    作者:颜彦;王康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医学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临床细菌检验是对人体的各种物质进行细菌学检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整个过程包括病人样品的采集、运送、处理,样品中致病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出具检验报告[1].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包括采取标本的时机和方法、标本运送及保存、分离培养方法和鉴定手段等.

    作者:马红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