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世军;黄昌和;王家豪;贾鹏本;金玉明;黎正伦;甘保吉;吴捷;邝继深;王旭
目的 现察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单用拉米夫定给与100 mg/d,疗程52周以上,B组联合使用甘利欣300 mg/次.10d为1个疗程,结果联合甘利欣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降低ALT,增加HBeAg阴转例数,与单用拉米夫定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甘利欣治疗具有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转氨酶,改善肝功能及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对防止和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晓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存在状况,给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MicroScan微生物鉴定系统Neg Combo Panel Type 21阴性复合板微量肉汤法测定临床分离的20株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分析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及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结果 20株菌均呈严重多重耐药,仅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耐药率5.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50.0%,对包括3、4代头孢在内的其他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90.0%~100.0%,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100%;20株菌均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未检出aac(3)-Ⅲ和aac(3)-Ⅳ基因;19株(95.0%)菌检出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TEM和DHA基因阳性率均为70%,9株菌(45.0%)同时检出TEM和DHA基因,未检出SHV、OXA、PER、VEB和GES基因.结论 广州地区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严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DHA型质粒AmpC酶基因和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率高,在介导细菌耐药方面起重要作用.
作者:植志全;江广添;许海鸥;邹惠锋;江鹏;何志恒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血流三维成像技术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4年1月~2007年5月在我院健康体检或临床怀疑宫颈癌、宫颈活检病理确诊宫颈癌的患者,分别进行经腹、经阴道以及启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三维成像检查.结果 诊断宫颈癌61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以及CT、MR证实,误诊7例,诊断符合率达88.5%.61例病例,30例经手术治疗,31例采取髂内动脉+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及药物、介入化疗等治疗方式.结论 经阴道切面超声与三维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成像结合,CDE三维成像检查对宫颈癌尤其是临床分期Ib以上病灶者诊断准确率较高,操作方便、快捷,可作为诊断宫颈癌的一项重要辅助检查方法.
作者:徐世亮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妊娠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对330例妊娠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中段尿培养及药物敏感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唑林耐药率较低,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达到48.16%,对氨苄西林、羧苄西林的耐药率基本上超过60%;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为妊娠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前三位.结论 病原菌谱及耐药率在发生变化,须注意做尿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检测,以提供临床用药参考.
作者:范丽梅;徐力堃;林常青;何柳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海南省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检测技术水平和规范化管理工作水平,促进其整体检测能力提高.方法 对早期成立(两年以上)12家和近期(两年内)的15家筛查实验室,通过发放质控品和质量考评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评,两部分各占50%,总分为100分,92分以上、81~92、71~80、60~70及60分以下者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和不合格.结果 早期成立的12家和近期的15家实验室酶联法(ELISA)试验结果符合率为100%和93.33%,规范化管理工作平均得分为80分和74.5分.结论 海南省艾滋病网络早期实验室比近期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要好,质控品考评符合率达100%,但是在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方面两类实验室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作者:符鹏;邝继深;张帆;王召乾;胡玉銮;何启亚;邢文革;龙小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选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3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纯西药抗炎对症治疗,然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69例,治愈31例,有效2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5.51%;对照63例,治愈19例,有效18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58.73%.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立群;李治敏;吴刚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使用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Y-SNP)的证据从遗传学角度研究中国黎族的起源.方法 选取部分与人类迁移相关的Y染色体非重组区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采用PCR-RPLF和geno-typing法分析这些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多态性,观察由这些多态性位点组成的单倍型在黎族五个支系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并将结果与其他人群的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在黎族人群中发现4种Y染色体单倍型,其中单倍型O*-175为五支系所共有,且分布频率都在95%以上,其它3个单倍型只在部分支系中很少量存在.结论 黎族五个支系可能有共同的起源,起源于中国古代百越的可能性大,并与台湾原住民关系非常接近.
作者:孙元田;杨波;区彩莹;陈路;苏振宇;李冬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清新县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清新县2006年从业人员进行HBV感染的血清学调查,五项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ELISA法,ALT检测采用动力法. 结果 2006年共检测从业人员8 976人,HBV总阳性率为71.49%,HBsAg阳性率为12.99%,女性阳性率(14.11%)高于男性(11.62%),已婚女性HBsAg阳性率(19.18%)高于未婚女性(11.62%);抗-HBs阳性率为44.81%,女性阳性率(47.15%)高于男性(41.95%);抗-HBs阴性率,未婚女性(50.03%)高于已婚女性(34.14%);检测结果模式以五项全阴的比例高为28.51%.结论 清新县2006年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高于全国人群平均水平,低于广东省人群平均水平,高危人群比例较高,今后应加大对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及公共场所行业的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培训,加大乙肝防治的宣传力度,全面推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预防乙肝的免疫水平.
作者:黄彩琼;黄德厚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大骨节病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坏死为基本病变的地方性畸形性骨关节病.船营区位于吉林地区中部,辖区内的大绥河镇和搜登站镇的部分边远山区为历史上的大骨节病病区.根据《2006年吉林省大骨节病现患调查实施方案》,船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6年3~6月份开展了船营区大骨节病现患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吕哲;翟宏;麻莎;夏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东莞市2002~2006年麻疹流行情况,探讨预防控制麻疹的策略,为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东莞市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对东莞市2002~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2~2006年东莞市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5 83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4/10万.每年5-8月份为发病的高峰期.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儿童居多,占5年发病总数的54.3%.2006年统计外地儿童占发病人数的70.0%,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占57.6%(731/1 268).2005年麻疹-IgG抗体水平监测儿童组和成年组保护率分别为62.1%和51.5%.结论 东莞市2002~2006年麻疹发病率呈上升之势,呈小年龄组发病模式.外来青年工人和外来儿童是麻疹发病的易感人群,故应加强麻疹疫苗接种.
作者:刘爱红;黎景全;杨华可;黄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为了解新疆地区结核分支杆菌耐异烟肼(INH)分离株Kat G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在INH耐药性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PCR和PCR-SSCP方法对60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Kat G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结果 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为对照,28株药物敏感株的KatG基因PCR扩增产物273bp片段28例SSCP图谱正常.32例耐INH分离株中KatG基因扩增均阳性,其中11株SSCP图谱异常,其敏感性为34.37%.结论 新疆地区结核分支杆菌INH耐药株存在KatG基因突变,其突变对INH耐药性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何树梅;袁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纳米中药对大鼠急性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方法 利用苦寒泻下中药番泻叶,灌服大鼠,使其产生脾虚症状,再用冰乙酸化学刺激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病理模型.用肉眼观察整段结肠的黏膜改变情况;梯度稀释法行粪便菌群分析,了解几种代表性的菌群的改变;一般病理切片,行染色,观察镜下病理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发生溃疡性结肠炎时动物的体重、肠道内优势菌群双歧杆菌(BS)和乳酸杆菌(LBS)均发生显著性降低(P<0.05),且伴随相关体征.结肠肉眼观察及病理切片检查的恶性改变.中药通过扶植肠道优势菌群缓解了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常态中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纳米中药小剂量即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纳米中药治疗组与常态中药治疗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 结论纳米中药可以作为一种微生态调节剂,即从调整肠道微生态失衡角度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曲颖;胡大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内外科综合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2006年12月确诊的33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3%),远期IE复发死亡1例,其余患者疗效满意,心功能均恢复到Ⅰ~Ⅱ级.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诊断、早期使用敏感药物抗炎处理,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以及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张红;吴朝光;李儒正;洪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产前焦虑对产妇催产素、催乳素水平与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102例无焦虑产妇、焦虑组3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产妇产后血清催产素、催乳素含量,调查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以及住院、产后1个月母乳量.结果 分娩后焦虑组平均血清激素水平为,催产素(23.14±6.08)ng/ml,催乳素(110.15±14.46)ng/ml;无焦虑组平均血清激素水平为,催产素(64.39±29.81)ng/ml,催乳素(178.22±20.38)ng/ml,两组激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产后住院时乳量情况为:多48.4%,中35.5%,少6.5%,无9.7%;无焦虑组为:多73.5%,中21.6%,少2.9%,无2.0%,两组泌乳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焦虑产妇产后血清催产素、催乳素水平低,泌乳始动时间晚,产后1年内母乳喂养失败的风险高.
作者:何英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初治涂阴肺结核间歇化疗疗效方法将596例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0例)和对照组(296例).治疗组采用间歇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每日服药化疗方案,即其两组化疗方案在强化期及继续期采用同样的化疗药物,所不同是治疗组采用间歇性化疗,对照组采用每日化疗.结果 X线胸片病变吸收好转率;治疗组98.6%,对照组99.3%;空洞闭合率;治疗组99%;对照组100%;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级涂阴肺结核间歇化疗方案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忠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特性、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死亡原因及提高治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84例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行ERCP+EST取石,14例行保守治疗,作53例急诊手术.保守治疗死亡率为50%(7/14),手术治疗死亡率为11.3%(6/53).其中死亡原因:呼吸衰竭2例;中毒性休克6例;肝肾功能衰竭2例;多器官衰竭3例.外科并发症较少发生.结论 尽管老年ACST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器官功能衰退,脏器代偿功能差,术前合并症多,易发生休克等,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只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并做好积极的术前准备及时手术引流,尤提倡首先ERCP+EST取石治疗,便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作者:冯达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几种诊断方法对无症状神经梅毒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32例病期大于1年的潜伏梅毒、复发梅毒、血清RPR持续阳性的无神经症状的梅毒患者抽取脑脊液并进行脑脊液(CFS)白细胞和蛋白常规和梅毒实验室试验(VDRL)、梅毒血清快速反应素试验(RPR)、荧光密螺旋体抗体(TPPA)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例梅毒患者CFS五项检测,有21例出现阳性,其中5项全部阳性有1例,3项阳性4例,2项阳性4例,1项阳性12例;常规检测发现7例异常(21.88%),其中3例(9%)蛋白和5例(16%)白细胞升高,5例(16%)VDRL阳性患者同时出现RPR和TPPA阳性,7例(22%)RPR阳性患者同时出现TPPA阳性,17例(53%)TPPA阳性有10例其它4项皆为阴性.结论 病期大于1年复发梅毒、血清RPR持续阳性患者其脑脊液存在异常,可能存在无症状神经梅毒,应及早采取神经梅治疗.
作者:何雯;宦秉瑜;翁翊;柴宝;陆原;徐大云;李清;熊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江苏省疟疾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对江苏省疟疾流行区分布态势进行预测.方法 收集1997~2006年江苏省各市(县)疟疾发病率资料,在ArcGIS8.3软件支持下建立各县(市、区)疟疾病情数据库,疟疾分布图重叠获完整的各年度全省疟疾流行图.结果 江苏省疟疾空间分布图显示,单一中华按蚊区发病数占全省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0.15/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1997年的0.02/万(P<0.01);2006年苏南的苏州、无锡和常州3市外来流动人口输入性疟疾病例为141例,占总数的84.94%,是本地病例的5.64倍.结论 在北纬32°以北的单一中华按蚊地区陆续出现小暴发点或局部暴发流行,并有继续向北扩散蔓延的趋势.苏南流动人口输入性疟疾病例发病上升趋势较明显,应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
作者:王伟明;杨坤;金小林;周华云;曹俊;高琪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已有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联用均可逆转左心室肥厚(LVH),观察比索洛尔和缬沙坦联合应用逆转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的临床效果,与用比索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比较,效果无差异.方法 将84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比索洛尔加贝那普利组(A组)46例和比索洛尔加缬沙坦组(B组)38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A峰/E峰比值(A E比值)、左室重量指数(LVMI). 结果 A组、B组治疗前后LVEF、CO、LVDd无变化(P>0.05);A E比值、LVMI、IVST、LVPWT两组均明显下降(P均<0.01),两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比索洛尔和缬沙坦联合应用与和贝那普利联用一样能显著逆转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改善预后.
作者:张光星;林云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