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30例妊娠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范丽梅;徐力堃;林常青;何柳瑜

关键词:妊娠, 尿路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摘要:目的 了解妊娠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对330例妊娠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中段尿培养及药物敏感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唑林耐药率较低,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达到48.16%,对氨苄西林、羧苄西林的耐药率基本上超过60%;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为妊娠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前三位.结论 病原菌谱及耐药率在发生变化,须注意做尿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检测,以提供临床用药参考.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患者早期肾损害尿M-Alb和β2-MG测定结果分析

    目的 检测肝硬化患者尿液中M-Alb、β2-MG、α1-MG和IgG含量的变化,探讨不同类型肝硬化疾病引起肾功能早期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RIA)检测技术测定肝硬化病人尿液内M-Alb、β2-MG、α1-MG和IgG含量.结果 肝硬化病人尿液内M-Alb、β2-MG、α1-MG和IgG含量高于正常人群8、4、3、3倍量,与对照组比较,前2项差异非常显著(P<0.01),后2项差异显著(P<0.05).肝硬化患者组与组之间4种尿微量蛋白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加强肝病早期治疗,监测尿微量蛋白含量变化可作为肝病性肾早期损伤的敏感指标.

    作者:刘瑞明;刘刚;张慧;杨晓艳;王磊;苗庄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宫颈癌的成因、检测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威胁女性生命的第二大癌症,全球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达47万,其中23.3万人病死[1].然而,宫颈癌又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因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特别是HPV16/18型的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现就对于宫颈癌的产生起到重要作用的HPV16/18型的致癌机理,宫颈癌和HPV的检测及预防展开讨论.

    作者:郭洁;朱中元;王海波;王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拉氧头孢钠中残留有机溶剂的检测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检测拉氧头孢钠中残留有机溶剂,并利用GC-MS对残留有机溶剂色谱峰进行确认.方法 采用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FID和MS检测器,载气为氮气,柱温:40℃,顶空温度:80℃.结果 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分离甲醇、二氯甲烷、异丙醇和乙酸乙酯4种有机溶剂,拉氧头孢钠中2个残留有机溶剂的色谱峰,经GC-MS分别确认为甲醇和二氯甲烷色谱峰.结论 建立的方法更能有效、准确地检测拉氧头孢钠中残留有机溶剂.

    作者:蔡姗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给临床诊治参考.方法 对53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相关因素、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 53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者的相关因素:多发生于高龄老人(81.3%),均为有基础疾病患者,绝大多数应用过2种以上抗生素(96.2%)及采用各种侵入性诊疗(54.7%);检出菌珠: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对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敏感率在56.7%以上.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多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老年、慢性疾病、长期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及接受各种侵入性诊疗的患者.

    作者:倪桂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淄博市空气中致敏花粉调查与哮喘病防治

    目的 探明空气中常见致敏花粉的种类、数量及季节分布,指导哮喘病的预防、诊治和康复.方法 应用重力测量法,对淄博市空气中致敏花粉进行了1年调查,全年曝片365张.结果 共检出花粉10 898粒,36科属;全年均可见到花粉飘散,并出现两次花粉飘散高峰期,分别在3~5月和7~9月.淄博市主要致敏花粉为蒿属、大麻律草属、悬铃木属和扬属等.结论 花粉的飘散高峰期与花粉性哮喘病人的发病季节相一致.

    作者:李春兰;冯明礼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不明原因发热10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6年8月期间诊治的符合不明原因发热诊断标准的患者107例.结果 102例患者终明确诊断,确诊率为95.33%.病因分布:感染性疾病61例(59.80%),自身免疫性疾病23例(22.55%),肿瘤性疾病13例(12.75%),其他疾病5例(4.90%).结论 感染性疾病是FUO患者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绝大多数FUO经过缜密的临床检查是可以确诊的.

    作者:周彦峰;张立群;潘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不同浓度的苯甲酸钠对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影响

    目的 以微生物限度检查常规法评价不同浓度的苯甲酸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规法对不同浓度的苯甲酸钠人工污染5种代表菌株,测定回收率,分析苯甲酸钠的低抑菌浓度.结果 确定0.3%的苯甲酸钠对菌落的回收率均高于70%,符合验证的要求;并通过测定含有苯甲酸钠防腐剂的罗汉果止咳糖浆证实,0.3%的苯甲酸钠无抑菌作用.结论 以常规法能测苯甲酸钠的低抑菌浓度.

    作者:王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TP-ELISA与其它梅毒检测方法比较分析

    目的 寻找一种更有效准确的梅毒筛查方法.方法 应用梅毒免疫吸收试验(TP-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同时检测82例梅毒患者和60例其它疾病患者以及50例正常人血清,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P-ELISA检测梅毒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效率分别为93.1%,98.1%,5%.5%,98.3%,97.4%,与TPHA接近,均优于TRUST;TP-ELISA和TPHA总符合率(97.4%)大于TRUST和TPHA总符合率(85.4%).结论 TP-ELISA应作为目前梅毒抗体筛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巫翠云;邱梅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汕头市中学生HIV/AIDS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中学生HIV/AIDS健康教育的干预研究,获得可行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在汕头市随机选取2所城市中学和2所农村中学,每校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综合形式的HIV/AIDS宣传教育,对照组采用由其自然发展,1年后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组、对照组教育干预前HIV/AIDS知识均分分别为13.63分和13.64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3,P>0.05);教育干预后知识均分分别为18.40分和13.05分,干预组教育后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前后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9.875,P<0.01).干预组教育前城乡知识综合平均得分分别为14.29分和12.99分,教育干预后分别为17.98分和19.12分;城区、乡镇学生健教干预后HIV/AIDS知识的掌握都有明显提高,两组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别(t=10.543,P<0.01;t=19.156,P<0.01);干预组各题答对率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制定长期规划,建立以学校为基础的持续性的艾滋病宣传教育.

    作者:陈丽玉;王普生;许汉忠;姚远航;叶保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盐酸聚六亚甲基胍消毒洗手液的亚急性毒性研究

    目的 对0.3%盐酸聚六亚甲基胍(PHMB)的消毒洗手液进行了哺乳动物的亚急性毒性试验,以研究消毒剂多次接触对实验动物的蓄积毒性作用及其靶器官,并为亚慢性、慢性毒性或致癌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试验依据卫生部的《消毒技术规范》(第2002版)消毒产品毒理实验规范[1],选用SPF级的SD大鼠,进行大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5 000mg/kg·BW,属实际无毒级;亚急性毒性试验,一般生理体征无异常,对大鼠生长曲线无明显影响,血常规指标无异常,生化指标无异常,脏体系数无异常,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 0.3%盐酸聚六亚甲基胍消毒洗手液为实际无毒级,亚急性试验各指标无异常.

    作者:胡永成;谭剑斌;李志;张紫虹;杨美玲;陈瑞仪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两种方案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评价泮托拉唑联合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泮托拉唑加善宁组(治疗组)和单用泮托拉唑组(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治疗前后血白细胞计数、淀粉酶、ALT和血清钙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泮托拉唑联合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平;周朝虹;吴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早期神经梅毒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几种诊断方法对无症状神经梅毒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32例病期大于1年的潜伏梅毒、复发梅毒、血清RPR持续阳性的无神经症状的梅毒患者抽取脑脊液并进行脑脊液(CFS)白细胞和蛋白常规和梅毒实验室试验(VDRL)、梅毒血清快速反应素试验(RPR)、荧光密螺旋体抗体(TPPA)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例梅毒患者CFS五项检测,有21例出现阳性,其中5项全部阳性有1例,3项阳性4例,2项阳性4例,1项阳性12例;常规检测发现7例异常(21.88%),其中3例(9%)蛋白和5例(16%)白细胞升高,5例(16%)VDRL阳性患者同时出现RPR和TPPA阳性,7例(22%)RPR阳性患者同时出现TPPA阳性,17例(53%)TPPA阳性有10例其它4项皆为阴性.结论 病期大于1年复发梅毒、血清RPR持续阳性患者其脑脊液存在异常,可能存在无症状神经梅毒,应及早采取神经梅治疗.

    作者:何雯;宦秉瑜;翁翊;柴宝;陆原;徐大云;李清;熊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中铝的改进

    饮用水中微量铝的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等[1].铬天青S(以下简称CAS)分光光度法因不需要使用昂贵的设备、操作简单、显色灵敏、稳定而被广泛采用,但现行的方法存在使用试剂种类多,操作步骤相对繁琐,配制CAS溶液的方法不尽合理等缺陷.现对CAS溶液及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以下简称CTMAB)溶液的配制和佳使用量进行了改进,减少了试剂的种类,操作步骤简便,提高了测定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作者:温焕平;谭倩;欧天成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84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特性、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死亡原因及提高治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84例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行ERCP+EST取石,14例行保守治疗,作53例急诊手术.保守治疗死亡率为50%(7/14),手术治疗死亡率为11.3%(6/53).其中死亡原因:呼吸衰竭2例;中毒性休克6例;肝肾功能衰竭2例;多器官衰竭3例.外科并发症较少发生.结论 尽管老年ACST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器官功能衰退,脏器代偿功能差,术前合并症多,易发生休克等,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只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并做好积极的术前准备及时手术引流,尤提倡首先ERCP+EST取石治疗,便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作者:冯达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静脉溶栓临床分析

    目的 对比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溶栓及院内静脉溶栓效果.方法 将35例AMI患者按发生来源分为急诊组和院内组,均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从发病到就诊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6±1.9 h vs 2.9±2.1 h,P>0.05).而急诊组患者就诊到溶栓时间为0.9±0.6 h,院内组为2.0±1.4h,P>0.05.急诊组患者发病到溶栓时间为3.3±1.3h,院内组为5.1±2.1h,P<0.05.急诊组ck、ck-MB、冠脉再通率、左室射血分数(EF)、住院天数及死亡率各项指标与院内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早期溶栓可提高再通率,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作者:庄小静;曾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粤海铁路运输企业员工2004~2006年HBsAg携带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粤海铁路职工HBsAg携带情况,拟定预防、保健措施,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运输生产的正常运转.方法 用HBsAg全血金标(ELISA)法检测.结果 总体阳性率8.91%,其阳性率在性别、年龄中有显著意义(x2=9.14,P<0.01;x2=21.43,P<0.01).男性阳性率比女性高;40~岁年龄段比其他的高.结论 粤海铁路职工HBsAg携带率高,应采取防治措施.

    作者:李作周;李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2006年海南省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质量考评分析

    目的 评价海南省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检测技术水平和规范化管理工作水平,促进其整体检测能力提高.方法 对早期成立(两年以上)12家和近期(两年内)的15家筛查实验室,通过发放质控品和质量考评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评,两部分各占50%,总分为100分,92分以上、81~92、71~80、60~70及60分以下者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和不合格.结果 早期成立的12家和近期的15家实验室酶联法(ELISA)试验结果符合率为100%和93.33%,规范化管理工作平均得分为80分和74.5分.结论 海南省艾滋病网络早期实验室比近期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要好,质控品考评符合率达100%,但是在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方面两类实验室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作者:符鹏;邝继深;张帆;王召乾;胡玉銮;何启亚;邢文革;龙小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长沙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爆发疫情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长沙市某中学腹泻爆发的原因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该起腹泻病爆发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3月6~3月16日,该中学有160名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随机采集19名病人粪便或肛拭子作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其中阳性14份,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排除了食物中毒等因素,确定为一起诺瓦克样病毒胃肠炎爆发疫情.结论 经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所有患者全部痊愈,无后遗症、无死亡,成功地控制了这起疫情.

    作者:黄竹林;王晓之;刘如春;胡伟红;张劲夫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2004~2005年海口市企业人群HBV感染现状分析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两对半是国内医院常用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的指标,也是乙肝诊断治疗中常用的检测指标.在临床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是判断患者病情和传染性的重要依据之一.为制定企业人群的乙肝控制策略和免疫方案提供参考,现将2004~2005年海口市企业职工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叶专;罗莹;黄小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化学发光免疫法与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PSA的比较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较放射免疫法(RIA)的优越性.方法 利用CLIA法和RIA法平行测定标准品、质控品及75例临床血清标本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含量及相关试验;进行线性、相关性、精密度、回收率实验结果分析评价.结果 两种方法的相关性良好(R=0.995,P>0.05),回收率均在95%以上,但在线性试验中,CLIA法优越于RIA法.结论 CLIA法在方法学上对临床微量物质的检测是令人满意的,但是其检测费用高.

    作者:孙振亚;郑定容;杨庆珣;杨绿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