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中铝的改进

温焕平;谭倩;欧天成

关键词:铝, 饮用水, 铬天青S, 分光光度法
摘要:饮用水中微量铝的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等[1].铬天青S(以下简称CAS)分光光度法因不需要使用昂贵的设备、操作简单、显色灵敏、稳定而被广泛采用,但现行的方法存在使用试剂种类多,操作步骤相对繁琐,配制CAS溶液的方法不尽合理等缺陷.现对CAS溶液及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以下简称CTMAB)溶液的配制和佳使用量进行了改进,减少了试剂的种类,操作步骤简便,提高了测定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

    目的 了解医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为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问卷调查法,对在海南省3所医院实习的300名医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 结果 (1)医学生艾滋病的基本常识掌握较好,正确率在60%~85%,但较专业的问题回答正确率较低;(2)医学生对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相对较高,知晓者均超过80%,但非传播途径、非正确预防方法掌握较差;(3)医学生中仍存在对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歧视现象.结论 调查的医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较为正确的态度,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作者:张瑞莲;史云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食用槟榔中氟的来源及控制初探

    目的 探讨食用槟榔中氟的来源,是全面准确制订食用槟榔卫生标准的重要前提,也是避免产生新的地方性氟中毒致病源,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需要.方法 收集标准修订前后的食用槟榔的检测资料.采集槟榔产地的土壤、煤柴、鲜果及烘烤后的槟榔样品,测定氟含量,用Excel统计分析.结果 食用槟榔中氟含量在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海南省槟榔产地的土壤、煤含氟较高,柴木(或木屑)含氟较低.烘烤鲜果,电烤及柴木烤的方法使槟榔氟含量的增加无显著意义;煤烤方法使氟含量增加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 产地土壤中含氟高使鲜果含氟,煤烤使氟含量增加,卤水是食用槟榔中氟的另一来源.湖南省现行食用槟榔地方标准的氟限量值过高,符合该标准的产品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电烤方法值得推广,应尽量杜绝煤烤方法,控制并减少食用槟榔中的氟含量.

    作者:曾晓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衡阳市居室尘螨孳生状况的初步调查

    目的 了解衡阳市居室环境中尘螨孳生状况.方法 2006年10~11月用吸尘器采集、毛刷扫取、甩抖等方法收集大学生宿舍、幼儿园寝室和居民卧室三类床尘、地面尘、物尘和绒毛玩具尘,共采集尘样406份,经网筛过滤、称重后,在连续变倍显微镜下检查并计数尘螨.结果 三类居室环境尘螨总检出率为60.10%,其中大学生宿舍为75.95%、幼儿园寝室为57.69%、居民卧室为44.44%,三类居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52,P<0.0001);三类居室环境阳性尘样中尘螨平均密度为134.52只/g,三类居室环境阳性尘样中尘螨平均密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1.56,0.25<P<0.50).结论 三类居室中均有尘螨孳生.

    作者:蒋启发;陈雄新;伍爱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亚甲蓝对体内过氧亚硝酸阴离子的清除作用

    目的 观察亚甲蓝(MB)对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IPA)期间患者体内过氧亚硝酸阴离子(ONOO-)的清除作用.方法 40例择期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F)组]和观察组[IPA(P)组].分别观察麻醉诱导前(T0)、麻醉120 min(T1)、180 min(T2)及静脉注射MB(1~2 mg·kg-1)后30 min(T3)患者血内一氧化氮(NO)、氧自由基(OFR)、脂质过氧化物(LPO)、高铁血红蛋白(MHb)含量,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辅酶I-细胞色素b5还原酶(NADH-cyt b5-R)活性、IPA期间血浆普鲁卡因及对氨基苯甲酸(PABA)浓度变化. 结果 P组T1、T2与T0相比NO、OFR、LPO、MHb均有显著升高(P<0.05或0.01),SOD、CAT、NADH-cyt b5-R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0.01).T3时NO等7项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P<0.01).以MHb为因变量(Y)与其他8项自变量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MHb有显著影响的指标依次是:T1:PABA、OFR、NADH-cyt b5-R;T2:OFR、NADH-cty b5-R.F组T0~T3诸指标无显著改变. 结论临床治疗剂量的MB在人体内具有直接清除ONOO-的特性.

    作者:梁敏;吴多志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拉米夫定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 现察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单用拉米夫定给与100 mg/d,疗程52周以上,B组联合使用甘利欣300 mg/次.10d为1个疗程,结果联合甘利欣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降低ALT,增加HBeAg阴转例数,与单用拉米夫定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甘利欣治疗具有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转氨酶,改善肝功能及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对防止和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晓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新生儿性传播性结膜炎40例临床诊治分析

    新生儿性传播性结膜炎包括淋菌性结膜炎和非淋菌性结膜炎.现对在眼科门诊收治的58例双眼患急性结膜炎的新生儿以PCR检查证实,发现40例诊断为性传播性结膜炎,并施行相应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梁剑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广西钦州市登革热媒介监测分析

    钦州市1985年曾发生过登革热爆发疫情,发病179人,随后静息了近20年,没有疫情再发生.根据资料报道[1],一个地方经过登革热流行后极易形成地方性.近年来,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重大工程建设与东盟贸易的发展,一些人为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国内沿海沿边的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不断出现登革热疫情,因此,开展登革热媒介监测,探讨钦州市是否存在登革热流行的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黄莹莹;黄秀清;庞耀;林兆森;颜景德;于建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纳米中药对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影响

    目的 研究纳米中药对大鼠急性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方法 利用苦寒泻下中药番泻叶,灌服大鼠,使其产生脾虚症状,再用冰乙酸化学刺激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病理模型.用肉眼观察整段结肠的黏膜改变情况;梯度稀释法行粪便菌群分析,了解几种代表性的菌群的改变;一般病理切片,行染色,观察镜下病理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发生溃疡性结肠炎时动物的体重、肠道内优势菌群双歧杆菌(BS)和乳酸杆菌(LBS)均发生显著性降低(P<0.05),且伴随相关体征.结肠肉眼观察及病理切片检查的恶性改变.中药通过扶植肠道优势菌群缓解了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常态中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纳米中药小剂量即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纳米中药治疗组与常态中药治疗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 结论纳米中药可以作为一种微生态调节剂,即从调整肠道微生态失衡角度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曲颖;胡大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HPLC-ELSD法测定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测定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含量的方法.方法 选择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1%三氟醋酸水溶液-甲醇(90∶1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40 ℃,载气压力3.5 Bar.结果 妥布霉素在0.4~1.6 mg/ml的范围内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99.8%,RSD=0.46%;系统精密度RSD=0.51%.结论 方法操作简便、快速以及精密度、准确性、重现性均能很好地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含量测定分析方法.

    作者:颜彦;王康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不明原因发热10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6年8月期间诊治的符合不明原因发热诊断标准的患者107例.结果 102例患者终明确诊断,确诊率为95.33%.病因分布:感染性疾病61例(59.80%),自身免疫性疾病23例(22.55%),肿瘤性疾病13例(12.75%),其他疾病5例(4.90%).结论 感染性疾病是FUO患者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绝大多数FUO经过缜密的临床检查是可以确诊的.

    作者:周彦峰;张立群;潘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广西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中期评估结果分析

    目的 评估世行贷款项目在广西结核病控制规划中的作用,为广西结核病防治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方法 按照卫生部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中期评估的统一要求,各级项目执行单位完成表格填写和自查自评工作,自治区级对资料进行收集、复核以及汇总,调查表全部录入计算机进行分析.结果 广西2004年DOTS策略覆盖率达到100%;2004年和2005年发现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超过项目目标的要求,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治愈率均超过85%.50个贫困县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逐年增加,从2003年的10.4/10万上升到2005年的32.25/10万;2003年贫困县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76.7%,2004年达到了88.6%,2005年达到92.1%.结论 通过实施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实现广西结核病控制规划中期目标,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结核病控制工作.

    作者:刘飞鹰;董柏青;王喜文;徐广保;黄敏莹;周昌明;李鹃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扁桃体周围脓肿诊治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扁桃体周围脓肿诊断治疗的经验.方法 分析扁桃体周围炎13例,扁周脓肿84例.扁周脓肿患者采用穿刺抽脓、切开排脓或脓肿扁桃体摘除术并配合适当抗生素进行治疗,而扁周炎只需单纯抗生素治疗.结果 完成治疗疗程患者的治愈率(93.8%),显著高于未完成治疗疗程的患者(40.6%)(P<0.005).脓肿较大的患者,切开排脓的疗效与脓肿扁桃体摘除术的疗效无差别(P>0.05).结论 临床诊断配合穿刺抽脓对扁周脓肿进行诊断能满足临床实残的需要,穿刺抽脓、切开排脓配合适当抗生素治疗扁周脓肿或单纯抗生素治疗扁周炎是适当的治疗方法,完成治疗疗程对获得佳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辉;陈群蓉;徐惠莲;王华;黄西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69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选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3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纯西药抗炎对症治疗,然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69例,治愈31例,有效2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5.51%;对照63例,治愈19例,有效18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58.73%.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立群;李治敏;吴刚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汕头市中学生HIV/AIDS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中学生HIV/AIDS健康教育的干预研究,获得可行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在汕头市随机选取2所城市中学和2所农村中学,每校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综合形式的HIV/AIDS宣传教育,对照组采用由其自然发展,1年后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组、对照组教育干预前HIV/AIDS知识均分分别为13.63分和13.64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3,P>0.05);教育干预后知识均分分别为18.40分和13.05分,干预组教育后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前后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9.875,P<0.01).干预组教育前城乡知识综合平均得分分别为14.29分和12.99分,教育干预后分别为17.98分和19.12分;城区、乡镇学生健教干预后HIV/AIDS知识的掌握都有明显提高,两组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别(t=10.543,P<0.01;t=19.156,P<0.01);干预组各题答对率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制定长期规划,建立以学校为基础的持续性的艾滋病宣传教育.

    作者:陈丽玉;王普生;许汉忠;姚远航;叶保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结核分支杆菌耐异烟肼分子机制的研究

    目的 为了解新疆地区结核分支杆菌耐异烟肼(INH)分离株Kat G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在INH耐药性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PCR和PCR-SSCP方法对60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Kat G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结果 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为对照,28株药物敏感株的KatG基因PCR扩增产物273bp片段28例SSCP图谱正常.32例耐INH分离株中KatG基因扩增均阳性,其中11株SSCP图谱异常,其敏感性为34.37%.结论 新疆地区结核分支杆菌INH耐药株存在KatG基因突变,其突变对INH耐药性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何树梅;袁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流式细胞术和SSP-PCR法检测HLA-B27抗原的比较

    目的 分析流式细胞术(FCM)用于强宜性脊柱炎(AS)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表达情况的测定效果,同时以药物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SS P-PCR)进行对照.方法 采用FCM法检测74例临床疑似AS患者的HLA-B27,将二者结果进行分析比对.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5.9%,经Kappa值评价有很强的一致性(K=0.95),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CM法是一种快捷、简便、高效的HLA-B27检测方法,适合于临床应用.

    作者:黄河;孙燕燕;眭维国;陈洁晶;蓝慧娟;戴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岳阳市1993~2005年淋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岳阳市淋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市1993~2005年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93~2005年岳阳市共报告淋病3 99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96/10万.男性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46.40%,2004年和2005年又有所下降;女性发病率1996年后上升,1998年达高峰,随后逐年下降,其中1997~1999年,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年龄集中在15~40岁,职业构成以农民、工人为主,初中文化程度者常见,主要发生于已婚者,传染来源以非婚性接触为主,占67.13%.结论 淋病仍是岳阳市性传播疾病(STD)的优势病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淋病传播和漫延.

    作者:彭朝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肝硬化患者早期肾损害尿M-Alb和β2-MG测定结果分析

    目的 检测肝硬化患者尿液中M-Alb、β2-MG、α1-MG和IgG含量的变化,探讨不同类型肝硬化疾病引起肾功能早期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RIA)检测技术测定肝硬化病人尿液内M-Alb、β2-MG、α1-MG和IgG含量.结果 肝硬化病人尿液内M-Alb、β2-MG、α1-MG和IgG含量高于正常人群8、4、3、3倍量,与对照组比较,前2项差异非常显著(P<0.01),后2项差异显著(P<0.05).肝硬化患者组与组之间4种尿微量蛋白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加强肝病早期治疗,监测尿微量蛋白含量变化可作为肝病性肾早期损伤的敏感指标.

    作者:刘瑞明;刘刚;张慧;杨晓艳;王磊;苗庄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广州管圆线虫对淡水螺感染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比较研究广州管圆线虫对褐云玛瑙螺、福寿螺、中国圆田螺三种食用淡水螺感染性.方法 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广州管圆线虫Ⅰ期幼虫感染三种螺2、4、8、12及24 h后,随机抽样各20只,分别饲养于置有滤水器、水温(24±1) ℃的玻璃缸内:记录感染2周内各组螺死亡数.第15 d开始解剖,记录螺软体重量和感染虫数.同时设不感染螺对照组.结果 三种螺感染后均有死亡,第5 d死亡数达高峰.三种螺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与螺的种类及感染时间均无相关性,福寿螺感染8、12及24 h均显著高于感染2 h(P值均<0.05);褐云玛瑙螺感染24 h均显著高于感染2、4、8及12 h的(P值均<0.05),中国圆田螺感染2、4、8、12及24 h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褐云玛瑙螺感染8、12及24 h的虫负荷均显著高于福寿螺和中国圆田螺(P值均<0.05).结论 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易感并有较高的相容性,其中褐云玛瑙螺的相容性较强.

    作者:刘义;高世同;耿艺介;黄达娜;张仁利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宫颈癌的成因、检测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威胁女性生命的第二大癌症,全球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达47万,其中23.3万人病死[1].然而,宫颈癌又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因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特别是HPV16/18型的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现就对于宫颈癌的产生起到重要作用的HPV16/18型的致癌机理,宫颈癌和HPV的检测及预防展开讨论.

    作者:郭洁;朱中元;王海波;王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