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倪桂莲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下呼吸道感染, 耐药率
摘要:目的 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给临床诊治参考.方法 对53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相关因素、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 53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者的相关因素:多发生于高龄老人(81.3%),均为有基础疾病患者,绝大多数应用过2种以上抗生素(96.2%)及采用各种侵入性诊疗(54.7%);检出菌珠: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对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敏感率在56.7%以上.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多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老年、慢性疾病、长期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及接受各种侵入性诊疗的患者.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 180名中专生龋病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海南某中专学校2 180名男女学生第一恒磨牙龋蚀状况,探讨预防和治疗第一恒磨牙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180名中专学生第一恒磨牙总体患龋率为11.79%,总体缺失率为0.30%,总体充填率为18.51%.结论 应重视口腔疾病防治,加强对学生的口腔卫生指导,积极预防和早期治疗第一恒磨牙等口腔疾病.

    作者:卢明智;钟伟;王彬娉;毛小泉;徐普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静脉溶栓临床分析

    目的 对比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溶栓及院内静脉溶栓效果.方法 将35例AMI患者按发生来源分为急诊组和院内组,均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从发病到就诊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6±1.9 h vs 2.9±2.1 h,P>0.05).而急诊组患者就诊到溶栓时间为0.9±0.6 h,院内组为2.0±1.4h,P>0.05.急诊组患者发病到溶栓时间为3.3±1.3h,院内组为5.1±2.1h,P<0.05.急诊组ck、ck-MB、冠脉再通率、左室射血分数(EF)、住院天数及死亡率各项指标与院内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早期溶栓可提高再通率,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作者:庄小静;曾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330例妊娠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妊娠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对330例妊娠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中段尿培养及药物敏感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唑林耐药率较低,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达到48.16%,对氨苄西林、羧苄西林的耐药率基本上超过60%;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为妊娠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前三位.结论 病原菌谱及耐药率在发生变化,须注意做尿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检测,以提供临床用药参考.

    作者:范丽梅;徐力堃;林常青;何柳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中国黎族起源的研究

    目的 使用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Y-SNP)的证据从遗传学角度研究中国黎族的起源.方法 选取部分与人类迁移相关的Y染色体非重组区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采用PCR-RPLF和geno-typing法分析这些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多态性,观察由这些多态性位点组成的单倍型在黎族五个支系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并将结果与其他人群的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在黎族人群中发现4种Y染色体单倍型,其中单倍型O*-175为五支系所共有,且分布频率都在95%以上,其它3个单倍型只在部分支系中很少量存在.结论 黎族五个支系可能有共同的起源,起源于中国古代百越的可能性大,并与台湾原住民关系非常接近.

    作者:孙元田;杨波;区彩莹;陈路;苏振宇;李冬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冠心病患者血浆sICAM-1和IFN-γ的水平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和γ干扰素(IFN-γ)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50例冠心病人(急性心梗14例,不稳定心绞痛16例,稳定性心绞痛20例)和30例正常人血浆中sICAM-1和IFN-γ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sICAM-1和IFN-γ的水平分别为(344.25±70.55)ng/ml和(1.877±0.104)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46.35±32.69)ng/ml和(0.072±0.014)pg/ml(P<0.05);急性心梗组二者的水平分别为(453.54±83.92)ng/ml和(2.316±0.129)pg/ml,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09.96±55.74)ng/ml和(1.722±0.047)pg/ml]和稳定型心绞痛组[(244.37±60.23)ng/ml和(1.223±0.132)pg/ml](P<0.05).结论 血浆sCAM-1和IFN-γ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相关,二者水平的检测对冠心病诊断及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

    作者:石胜伟;李清贤;王雪楠;郭焕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亚甲蓝对体内过氧亚硝酸阴离子的清除作用

    目的 观察亚甲蓝(MB)对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IPA)期间患者体内过氧亚硝酸阴离子(ONOO-)的清除作用.方法 40例择期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F)组]和观察组[IPA(P)组].分别观察麻醉诱导前(T0)、麻醉120 min(T1)、180 min(T2)及静脉注射MB(1~2 mg·kg-1)后30 min(T3)患者血内一氧化氮(NO)、氧自由基(OFR)、脂质过氧化物(LPO)、高铁血红蛋白(MHb)含量,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辅酶I-细胞色素b5还原酶(NADH-cyt b5-R)活性、IPA期间血浆普鲁卡因及对氨基苯甲酸(PABA)浓度变化. 结果 P组T1、T2与T0相比NO、OFR、LPO、MHb均有显著升高(P<0.05或0.01),SOD、CAT、NADH-cyt b5-R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0.01).T3时NO等7项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P<0.01).以MHb为因变量(Y)与其他8项自变量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MHb有显著影响的指标依次是:T1:PABA、OFR、NADH-cyt b5-R;T2:OFR、NADH-cty b5-R.F组T0~T3诸指标无显著改变. 结论临床治疗剂量的MB在人体内具有直接清除ONOO-的特性.

    作者:梁敏;吴多志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重型脑损伤后AQP4表达与脑水肿的关系

    目的 观察重型脑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变化,及其与脑损伤后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创伤性脑损伤(TBI)组和各假手术(SO)组.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方法致重度脑创伤模型.于伤后4h、8h、12h、1d、3d、5d、7d取出大鼠脑组织,免疫组化(IHC)和原位杂交(ISH)检测AQP4的表达变化,干温重法计算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IHC和ISH显示,脑损伤后AQP4在脑组织中的表达上调,1 d达高峰,持续至3 d后下降,7 d接近SO组水平.与SO组相比,除7d亚组外,TBI其余各亚组中AQP4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脑损伤后4h脑组织含水量即比SO组增加(P<0.05),随时间延长,脑组织含水量亦逐渐增加,伤后1~3 d达高峰.AQP4表达和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r=0.978,P<0.01.结论 脑损伤后,随着脑水肿加重,AQP4表达上调.提示脑损伤后AQP4的表达变化与脑水肿的形成密切相关,AQP4在损伤后脑水肿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俊驹;王宇田;黄垂学;赵建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医学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临床细菌检验是对人体的各种物质进行细菌学检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整个过程包括病人样品的采集、运送、处理,样品中致病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出具检验报告[1].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包括采取标本的时机和方法、标本运送及保存、分离培养方法和鉴定手段等.

    作者:马红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36例脊柱结核外科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药物结合外科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3月~2006年2月间对36例脊柱结核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以后路T形切口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颗粒骨填充钛网椎间植入、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的疗效.结果 经1~3年随访,平均15个月,结核无复发,Cobb角术前平均32°,术后平均8°.随访期间矫正无丢失.结论 该术式创伤小,操作简单,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李洪潮;孟志斌;符国良;黎坚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长沙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爆发疫情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长沙市某中学腹泻爆发的原因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该起腹泻病爆发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3月6~3月16日,该中学有160名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随机采集19名病人粪便或肛拭子作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其中阳性14份,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排除了食物中毒等因素,确定为一起诺瓦克样病毒胃肠炎爆发疫情.结论 经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所有患者全部痊愈,无后遗症、无死亡,成功地控制了这起疫情.

    作者:黄竹林;王晓之;刘如春;胡伟红;张劲夫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陕西省调查处理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报告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以东南亚国家为严重.本文搜集陕西从2005年9月到2007年6月先后三批赴东南亚从事野外作业的劳务返回共86人,回国后8人被确认为登革热,9人被确定为登革热隐性感染,在采取隔离传染源和防蚊灭蚊等措施后,没有二代病例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敬军;王丽;邓勇;余鹏搏;王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汕头市中学生HIV/AIDS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中学生HIV/AIDS健康教育的干预研究,获得可行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在汕头市随机选取2所城市中学和2所农村中学,每校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综合形式的HIV/AIDS宣传教育,对照组采用由其自然发展,1年后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组、对照组教育干预前HIV/AIDS知识均分分别为13.63分和13.64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3,P>0.05);教育干预后知识均分分别为18.40分和13.05分,干预组教育后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前后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9.875,P<0.01).干预组教育前城乡知识综合平均得分分别为14.29分和12.99分,教育干预后分别为17.98分和19.12分;城区、乡镇学生健教干预后HIV/AIDS知识的掌握都有明显提高,两组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别(t=10.543,P<0.01;t=19.156,P<0.01);干预组各题答对率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制定长期规划,建立以学校为基础的持续性的艾滋病宣传教育.

    作者:陈丽玉;王普生;许汉忠;姚远航;叶保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方案的选择

    目的 评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对各组治疗ITP的有效率、血小板上升速度进行比较.结果 单纯激素治疗组、激素加免疫抑制剂组、脾切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5%、41.7%、85%.血小板上升至正常的时间分别为(7.3±3.20)d、(16.01±4.07)d、(2.52±1.48)d.脾切除组的有效率及血小板上升速度优于另两组,P<0.05(组间比较t检验).结论 激素应作为ITP治疗首选方案,对于不能用激素维持及减量后复发的病人,应尽早做脾切除.

    作者:王智明;罗贤生;刘春苗;孟娟;陈晓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不明原因发热10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6年8月期间诊治的符合不明原因发热诊断标准的患者107例.结果 102例患者终明确诊断,确诊率为95.33%.病因分布:感染性疾病61例(59.80%),自身免疫性疾病23例(22.55%),肿瘤性疾病13例(12.75%),其他疾病5例(4.90%).结论 感染性疾病是FUO患者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绝大多数FUO经过缜密的临床检查是可以确诊的.

    作者:周彦峰;张立群;潘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重型脑损伤伴高钠血症16例

    目的 探讨重型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并发高钠血症的重型脑损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血清钠升高程度和变化与脑损伤预后的关系. 结果经治疗后血清钠降至正常者5例,未降至正常者11例,死亡12例,死亡率75%.结论 高钠血症是重型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应通过综合措施积极防治.

    作者:周春良;赵建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广西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中期评估结果分析

    目的 评估世行贷款项目在广西结核病控制规划中的作用,为广西结核病防治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方法 按照卫生部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中期评估的统一要求,各级项目执行单位完成表格填写和自查自评工作,自治区级对资料进行收集、复核以及汇总,调查表全部录入计算机进行分析.结果 广西2004年DOTS策略覆盖率达到100%;2004年和2005年发现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超过项目目标的要求,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治愈率均超过85%.50个贫困县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逐年增加,从2003年的10.4/10万上升到2005年的32.25/10万;2003年贫困县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76.7%,2004年达到了88.6%,2005年达到92.1%.结论 通过实施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实现广西结核病控制规划中期目标,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结核病控制工作.

    作者:刘飞鹰;董柏青;王喜文;徐广保;黄敏莹;周昌明;李鹃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辽宁绥中县1995~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绥中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以制定科学有效的防制措施.方法 对1995~2006年绥中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全县共发生肾综合征出血热686例,死亡9例,年均发病率为9.26/10万,病死率1.31%.病例分布于全县各乡镇,但有明显的地区性、边缘性;全年均可发病,3~4月份为发病的高峰季节,占总病例教的34.55%;15~59岁青壮年发病较多,占总病例数的87.46%,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发病之比为2.52∶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2.30%.结论 应采取灭鼠及疫苗接种的综合防制措施,防制重点地区为沿六股河分布及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庄子镇、绥中镇等9个乡镇和加碑岩乡,重点人群为青壮年农民.

    作者:李东春;范佑丽;夏云忠;姚丽杰;朱艳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以长期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并发心脑血管和微血管病理改变较普遍.现对88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葡萄糖(GLU),糖化血红蛋白(GHb),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胰岛素(InS)和C-肽(C-P)的含量进行检测,探讨DM发展与并发症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

    作者:刘刚;苗庄;张慧;刘瑞明;杨晓艳;张洪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2004~2005年海口市企业人群HBV感染现状分析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两对半是国内医院常用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的指标,也是乙肝诊断治疗中常用的检测指标.在临床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是判断患者病情和传染性的重要依据之一.为制定企业人群的乙肝控制策略和免疫方案提供参考,现将2004~2005年海口市企业职工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叶专;罗莹;黄小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高危心血管疾病检测研究进展

    该文阐述了如何检测高危冠心病(CHD)、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病.首先是高危诊断基于危险因素的评估,通过对CHD等危症(CHD risk equivalent)、一个或多个严重的危险因素的测定,或对无症状个体存在的危险因素的综合多因素评分建立高危诊断.第二步高危诊断不考虑通过危险因子评估,基于亚临床动脉硬化症的无侵害检测,通过广泛的多种多样的结构或功能的动脉标记物建立高危诊断.第三步集中在心肌缺血的检测,这样可能增加高危CHD个体诊断和预兆信息.高危策略的实施尽管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预计会明显增进心血管(尤其是无症状个体)预防的成本效益.

    作者:赵本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