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驹;王宇田;黄垂学;赵建农
目的 评估世行贷款项目在广西结核病控制规划中的作用,为广西结核病防治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方法 按照卫生部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中期评估的统一要求,各级项目执行单位完成表格填写和自查自评工作,自治区级对资料进行收集、复核以及汇总,调查表全部录入计算机进行分析.结果 广西2004年DOTS策略覆盖率达到100%;2004年和2005年发现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超过项目目标的要求,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治愈率均超过85%.50个贫困县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逐年增加,从2003年的10.4/10万上升到2005年的32.25/10万;2003年贫困县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76.7%,2004年达到了88.6%,2005年达到92.1%.结论 通过实施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实现广西结核病控制规划中期目标,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结核病控制工作.
作者:刘飞鹰;董柏青;王喜文;徐广保;黄敏莹;周昌明;李鹃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依据中医理论,将9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分成温热蕴结型、气滞血瘀型、脾肾两虚型、阴虚内热型共四型进行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结果 温热蕴结型痊愈率为51.5%,有效率为90.9%;气滞血瘀型痊愈率为48.0%,有效率为92.0%;脾肾两虚型治愈率为44.4%,有效率为88.8%;阴虚内热型痊愈率为50.0%,有效率为90.0%.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显著,治愈率高.
作者:吴玉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作者:林菊;欧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分支杆菌医院感染株与消毒标准株对含氯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钠的抗性差异.方法 以悬液定量杀灭试验观察二氯异氰尿酸钠作用不同时间对2株不同来源的分支杆菌的杀灭效果.结果 40 m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作用1、5、10和20 min对分支杆菌医院感染株的杀灭率分别为85.13%、98.86%、99.96%和100%;对消毒标准株的杀灭率分别为84.97%、98.83%、99.92%和99.9999%.结论 分支杆菌医院感染株和消毒标准株对40 m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的抗性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林爱红;叶宝英;梁焯南;秦彦珉;张朝武;饶健;张顺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考察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乙酰半胱氨酸颗粒中有关物质的适用性.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规格为4.6×250 mm,粒度为5μ,以甲醇-缓冲液(21∶215),调节pH至1.40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205 nm,柱温25 ℃.结果 乙酰半胱氨酸峰与各辅料、已知杂质及其它降解杂质峰达到有效分离.结论 选择条件显示HPLC法具有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有效测定乙酰半胱氨酸颗粒中有关物质.
作者:王芳侠;徐创莉;陈赞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现察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单用拉米夫定给与100 mg/d,疗程52周以上,B组联合使用甘利欣300 mg/次.10d为1个疗程,结果联合甘利欣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降低ALT,增加HBeAg阴转例数,与单用拉米夫定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甘利欣治疗具有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转氨酶,改善肝功能及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对防止和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晓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CEA)、铁蛋白(FT)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及3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血清及胸水采用放射免疫直接测定法测定其CEA及FT水平.结果 恶性胸水组血清CEA、FT水平显著高于结核组(P<0.01).恶性胸水胸液CEA、FT水平显著高于结核组(P<0.001).结论 联合进行血清、胸水CET、FT测定对良、恶性胸液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陈山;邹少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骨髓活检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42例CMML病人的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切片,并做出比较和分析.结果 骨髓涂片与切片相互结合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结论 骨髓切片与涂片结合起来更能提高CMML的检出率.
作者:廉水清;陶英;耿真美;刘薏芝;浦权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大骨节病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坏死为基本病变的地方性畸形性骨关节病.船营区位于吉林地区中部,辖区内的大绥河镇和搜登站镇的部分边远山区为历史上的大骨节病病区.根据《2006年吉林省大骨节病现患调查实施方案》,船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6年3~6月份开展了船营区大骨节病现患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吕哲;翟宏;麻莎;夏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海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规律,为疫情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监测方案建立乙脑专病监测系统,横断面调查方法选择既往乙脑高发的东方市作为乙脑宿主、媒介监测点,在全省范围内监测乙脑病例,采集疑似病例和宿主血清用ELISA法检测乙脑IgM抗体,用Excel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2006年监测报告乙脑疑似病例83例,确诊16例,发病率为0.19/10万,病死2例,病死率为12.5%,确诊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无临床确诊.全年发病高峰为双峰.病例均为12岁以下儿童,小2岁,男女之比为4.3∶1.病例中有乙脑免疫史仅占6.25%,乙脑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为96.4%,IgM抗体阳性16例,阳性率为21.05%,发病5~8 d后阳性率高,为46.4%,双份血阳性率为显著高于单份标本(x2=136.9,P<0.01);捕捉蚊媒,三带喙库蚊占64.62%,平均密度为16.79只/人工小时,宿主猪总感染率为67.95%,人群发病曲线与媒介密度相一致,发病高峰较媒介密度高峰后推半个月.结论 海南省存在乙脑高流行的自然环境,乙脑疫苗免疫是保护易感人群有效措施,开展监测能及时提出乙脑流行趋势.
作者:孙莲英;闫秀娟;曾祥洁;曾定豪;陈太英;赵伟;李丹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感染性腹泻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一组肠道传染病,也是三亚市常见的传染病之一,终年可见散发病例,尤以夏秋季多见.自2004年三亚市实行网络直报,并将其它感染性腹泻作为丙类传染病纳入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感染性腹泻进行全面监测.为了解感染性腹泻在三亚市的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现将近三年来感染性腹泻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杨海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光明辖区泌尿生殖系感染者支原体检出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及试剂盒说明,采集患者泌尿生殖系标本,采用珠海浪峰生产的支原体鉴定药敏板进行检测.结果 具泌尿生殖系感染症状1 386例中支原体阳性553例,总阳性率39.9%,男、女患者感染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检出支原体对10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耐药率低,前五位分别是强力霉素4.5%、环丙沙星8.3%、克拉霉素15.6%、阿歧霉素19.7%、罗红霉素23.3%.结论 本地区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支原体的感染阳性率较高,其对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司帕沙星和可乐必妥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8.1%、35.6%、31.5%和30.4%.
作者:黄鹏飞;苏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于35岁者占90%.以皮肤、关节损害为首发表现者占58%,以肾脏损害为首发表现者占17%.入院后都给予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环磷酰胺(细胞毒药物).显效21%,有效75%,总有效率约96%.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年龄高峰在15~35岁,首发表现以肾外损害多见.规范化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良好.
作者:王谷云;姚红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内外科综合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2006年12月确诊的33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3%),远期IE复发死亡1例,其余患者疗效满意,心功能均恢复到Ⅰ~Ⅱ级.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诊断、早期使用敏感药物抗炎处理,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以及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张红;吴朝光;李儒正;洪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自然杀伤细胞受体(NKR)是自然杀伤(NK)细胞发挥功能的分子基础,多种NKR可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或非MHC类配体结合,传递激活或抑制信号,调节NK细胞活性.近年来NKR在抗病毒免疫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作者:甄琳;钱起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长沙市某中学腹泻爆发的原因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该起腹泻病爆发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3月6~3月16日,该中学有160名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随机采集19名病人粪便或肛拭子作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其中阳性14份,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排除了食物中毒等因素,确定为一起诺瓦克样病毒胃肠炎爆发疫情.结论 经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所有患者全部痊愈,无后遗症、无死亡,成功地控制了这起疫情.
作者:黄竹林;王晓之;刘如春;胡伟红;张劲夫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该文阐述了如何检测高危冠心病(CHD)、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病.首先是高危诊断基于危险因素的评估,通过对CHD等危症(CHD risk equivalent)、一个或多个严重的危险因素的测定,或对无症状个体存在的危险因素的综合多因素评分建立高危诊断.第二步高危诊断不考虑通过危险因子评估,基于亚临床动脉硬化症的无侵害检测,通过广泛的多种多样的结构或功能的动脉标记物建立高危诊断.第三步集中在心肌缺血的检测,这样可能增加高危CHD个体诊断和预兆信息.高危策略的实施尽管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预计会明显增进心血管(尤其是无症状个体)预防的成本效益.
作者:赵本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给临床诊治参考.方法 对53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相关因素、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 53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者的相关因素:多发生于高龄老人(81.3%),均为有基础疾病患者,绝大多数应用过2种以上抗生素(96.2%)及采用各种侵入性诊疗(54.7%);检出菌珠: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对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敏感率在56.7%以上.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多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老年、慢性疾病、长期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及接受各种侵入性诊疗的患者.
作者:倪桂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南宁市1996~2005年淋病流行趋势,通过建立发病率(1/10万)灰色系统GM(1,1)模型和预测,为制定和开展更为有效的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宁市10年来的淋病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发病率(1/10万)灰色系统GM(1,1)模型并进行预测.结果 南宁市淋病发病率多年来呈上升趋势,2003年开始呈下降趋势.预测2008、2010和2012年南宁市淋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应持续开展淋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淋病疫情的监测工作,以有效地控制淋病的传播与蔓延.
作者:艾维莉;林新勤;徐永芳;黄家运;李素芬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宫颈癌是威胁女性生命的第二大癌症,全球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达47万,其中23.3万人病死[1].然而,宫颈癌又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因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特别是HPV16/18型的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现就对于宫颈癌的产生起到重要作用的HPV16/18型的致癌机理,宫颈癌和HPV的检测及预防展开讨论.
作者:郭洁;朱中元;王海波;王莉 刊期: 2007年第09期